(原標題:首屆國際原創生物藥產業轉化高峰論壇在珠海橫琴隆重舉行)
12月15日,首屆國際原創生物藥產業轉化高峰論壇(簡稱IBIIS)在珠海市橫琴新區盛大開幕,論壇主題是「變革進行時,創新助力藥企乘風破浪」。珠海市副市長李翀、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駐會副理事長吳朝暉、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洪濤出席論壇並致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國際細胞動力學公司創始人Igor Slukvin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終身教授、2016年幹細胞研究領域最高獎ISSCR「McEwen Award」獲得者應其龍等國際知名學者全球連線發表專題演講。
本次論壇是由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深交所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V-Next)、深圳價值在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珠海橫琴愛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承辦,此次論壇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近200家知名上市藥企高管代表、全球知名券商、投資機構、醫療機構等約200多人齊聚珠海橫琴,並吸引過萬名醫療產學研投機構頂尖人才在線觀看論壇直播,共同研討新藥研發和產業轉化中的一些機遇和存在的挑戰。
眾嘉賓見證首屆IBIIS論壇盛大開幕
政商各界看好原創生物醫藥產業未來
珠海市副市長李翀表示,隨著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物晶片、基因測序、生物信息等技術廣泛應用,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快速轉型,發展前景廣闊,在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首屆「國際原創生物藥產業轉化高峰論壇」在橫琴新區舉辦,為珠海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良機。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9月,《廣東省發展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印發,提出到2025年實現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規模集聚效應,創新能力國內一流,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高地。
珠海市副市長李翀為首屆IBIIS論壇致辭
珠海正在舉全市之力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珠海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先後出臺了珠海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行動發展方案、珠海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著眼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珠澳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集聚區和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高地,給予資金、人才、用地一系列政策支持,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打造良好的軟硬體條件。愛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落地珠海的產業孵化項目,正是珠海引進的創新創業團隊,高成長型、創新型、獨角獸種子企業,企業專注於開發人全能性幹細胞治療產品,核心技術及其應用方向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及港澳知名專家的論證和推薦。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駐會副理事長吳朝暉為首屆IBIIS論壇致辭並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駐會副理事長吳朝暉表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是1993年成立的,現有會員400多家,下設的33個專業委員會,支持和促進原創生物醫藥的創新與產業轉化,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注重全產業鏈的發展是協會下一個五年的方向,原料藥的生產主要考慮更加高效、綠色,但最大的短板是高端技術供應鏈。生物技術產業有更大的增長,下一個五年,精準醫療產業仍然是熱點,靶向治療藥物和診斷試劑會成為研發的熱點,特別是有可能單靶點向多靶點發展。愛姆斯坦在原創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深耕十餘年,擁有全球第一個獲得美國FDA臨床許可的胚胎幹細胞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原創新藥,正在開展更多適應症的臨床研究和藥物研發,希望以後繼續堅持深耕幹細胞製藥領域,為我國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貢獻。
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洪濤為首屆IBIIS論壇致辭
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洪濤表示,深交所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機構,多年來始終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目前深交所掛牌上市的公司超過23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的佔比超過7成,高科技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已經成為深市上市公司的主體。作為深交所的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致力於為資本市場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和數據服務,形成了有巨潮網、深證指數、國證指數、V-Next平臺、大數據中心等產品和服務體系。V-Next平臺作為科技部火炬中心與深交所聯合打造的投融資對接服務平臺,積極參與多層資本市場的生態建設,截至目前,平臺累計服務的企業超過14000家,聚集了2萬多位投資人,助力企業累計獲得的融資超過460億。生物醫藥產業是高技術、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是創新資本投資的熱點,也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此次舉辦生物醫藥產業論壇,希望在分享最前沿的生物技術的同時,為更多醫藥行業的創新創業企業和資本攜手發展提供舞臺。
中金投行部醫藥醫療行業執行總經理、保薦代表人趙冀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醫藥醫療行業執行總經理、保薦代表人趙冀介紹,從2017年至今,生物醫藥的賽道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規模都在持續再創新高,佔整個行業的比重不斷提升。從2020年以來有40家生物醫藥公司進行A股IPO上市,融資規模550億左右,佔整個A股30%。從2019年以來,特別是科創板開板以來,生物醫藥公司的資本運作更加繁榮,無論是科創板還是創業板,生物醫藥公司登錄資本市場的運作越來越活躍。他建議,生物醫藥公司如果要上市需要早籌劃、早部署,抓好主營業務的同時,做好聯絡中介機構等準備工作。
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徐佳熹發表主題演講
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徐佳熹,介紹了生物醫藥領域新的風口,包括新一代藥物篩選的平臺、新一代藥物研發平臺、新一代藥物大數據的平臺。資本市場對新藥研發關注差異化和國際化,這就要求投資界和研究人員的國際化視野和知識結構需要更進一步加強。
中美生物醫藥領域大咖隔空論道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國際細胞動力學公司創始人Igor Slukvin發表主題演講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國際細胞動力學公司創始人Igor Slukvin在線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只需要很少的傳代就可以生產大量MSC(間充質幹細胞),所以可以在規模上實現很好的擴增,誘導多能幹細胞可以分化成不同的細胞,包括周邊細胞、平滑肌細胞、軟骨脂肪細胞等等,用這些細胞就能夠幫助我們進行工程再造或者是進行修復,幫助修復軟組織,還可以把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風險應該降至最低。那麼,如何來進行穩定的MSC生產,保證它的質量也穩定?Igor Slukvin指出,首先深化操作的流程是應該使用定義完善的來源,向特定的MSC進行直接分化,避免未知來源或者是處於不同階段的胚胎生成細胞,以免造成MSC功能是混合的,所以應該進行單一分化。此外,在分化的時候,所使用的培養基元素必須明確,同時要確保增值和生產是有穩定的擴張潛能的。他介紹,目前國際上IPSC(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很多產品都是處於第一階段的臨床實驗當中,他做的IPSC則是完成了治療性的第一階段臨床實驗了。
美國南加州大學終身教授、世界幹細胞研究領域最高獎「McEwen Award」唯一獎的華裔科技學應其龍發表主題演講
美國南加州大學終身教授、2016年幹細胞研究領域 「McEwen創新獎」獲得者應其龍在線做了題為《幹細胞基態理論的機制和應用價值,基於幹細胞的新式腫瘤免疫療法》的主題演講。應其龍介紹,他的團隊正在開發的是通過來改造血液裡的粒細胞、巨噬細胞、幹細胞來治療腫瘤,針對CAR-T治療腫瘤的一些缺陷,他們做了3個改造:第一個改造,腫瘤細胞有一個「不要來吃我」的信號,先要把這個信號阻斷住;第二個要把「吃我」的信號幫它激活;第三個就像CAR-T一樣的,讓它能夠特異性地識別腫瘤細胞。經過三個改造以後,就可以讓巨噬細胞來特異性吞噬腫瘤細胞,在體內吞噬以後還可以把抗原傳遞給T細胞,T細胞大量擴增來殺腫瘤,這時候巨噬細胞比CAR-T要特異性多,因為巨噬細胞把腫瘤吞噬以後,傳遞給T細胞的腫瘤抗原是一個組合,所以這個時候T細胞激活以後殺傷腫瘤也有特異性。
珠海橫琴愛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門增軒發表主題演講
珠海橫琴愛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門增軒發表了《十年磨一劍,細胞藥物的未來》的主題演講,介紹了十年來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美國FDA的臨床申報批准細胞,他指出未來胚胎細胞治療就是「人體的4S店」,人平常沒有大的毛病,疲勞可以做抗衰老保養。「我們在美國做了一個動物試驗,用異體的細胞,延長動物壽命30%,若用自體全能幹細胞可以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一倍,所以抗衰老未來的應用也是非常有前景。」同時,未來還可以用200個純合子的胚胎系建各種不同的器官,形成器官工廠,當病人哪個器官出狀況的時候,就直接給他送一個器官過去替換。
首屆IBIIS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以「醫藥企業融資、IPO與併購重組」為主題,邀請了華熙生物(688363)董秘蔣瑞、深交所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V-Next)負責人於彬、普華永道資本市場服務部合伙人塗益和中信投行醫藥行業聯席負責人李雨修、南華生物(000504)市場總監吳樂進行了探討。李雨修建議,企業在做一個生物醫藥新項目研發的時候,特別是初創企業有很多的研發管線,在一開始就要明確是以自持還是以出售為目的,這樣對項目未來在資本市場上的發展會有更大好處。塗益表示,現在註冊制的發展對我國的創新企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進作用,特別有利於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吳樂介紹,南華生物屬於龍頭企業,在湖南省幹細胞存儲佔到了70%的市場份額,他認為公司未來要走得更高更遠,出路還是在臨床的應用,希望牽手健康領域優質的科研項目,實現南華生物在資本和實體雙輪驅動的效果。蔣瑞介紹,華熙生物是全球透明質酸領域的龍頭企業,2020年又把全球第四大的原料供應商福斯特收購併到上市公司體內,現在佔全球透明質酸領域裡近50%的市場佔有率。於彬介紹,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新創業平臺重視基礎層的建設,如何在企業的中早期提供更好的服務機制,幫助他們更快地融入到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