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日系車車市出盡風頭 "日本壽司"打敗"美國派"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近日,世界汽車製造商公布的月度銷售報告,給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汽車市場帶來了兩個並不美好的消息:住房市場問題對總體經濟產生了令人不安的影響,已經殃及汽車經銷商;而底特律的汽車製造商,也難現昔日輝煌,不再是大多數美國人的首選。

    「北美街頭現在到處可見的是日系車和韓國車,而美國人自己的品牌汽車已經逐漸丟失了原本的市場」,「豐田汽車在美國可謂『如日中天』,其銷售業績已經領跑當地車市」,「不知道為什麼,美國人如今對日本車的迷信程度,甚至達到讓人很難理解的程度」……的確,從北美回來的汽車愛好者,在說起自己在當地的親身見聞時,總是這樣的「不謀而合」。     

底特律汽車城已近遲暮?

    據統計,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銷售額急劇下降,進口品牌整體首次在美國市場上佔據了多數份額,約佔汽車總銷售額度的52%。而與去年7月份相比,外國汽車的銷售雖然也出現下滑,跌幅為5%,但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集團的銷售額降幅要多達19%。

    集聚著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的底特律,曾經被譽為美國乃至世界的「汽車城」。這座曾經創造了無數輝煌,象徵著汽車界的光榮與夢想,代表世界汽車工業潮流的城市,如今卻漸漸式微。

    50年前,可以看到美國市場上出售的幾乎所有汽車都是由美國公司生產的,從底特律開出的汽車給人們提供了方便,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但隨著時間推移,德國大眾的甲殼蟲等進口車開始成為美國街頭常見的風景,而這種轉變在20世紀的70年代呈現加速度趨勢,石油危機的衝擊使得質量好、又省油的日本汽車成為了美國人明智的選擇。

    其實,自從20世紀80年代伊始,底特律汽車城的危機便一直存在,而這一危機的「導火索」正是來自於大洋彼岸的東瀛列島,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不得不面臨來自海外,尤其是日本豐田、本田、日產三家汽車公司的強大競爭。在經歷了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日本各大汽車公司相繼進入美國市場,佔有北美超過30%的市場。底特律汽車城的集群優勢已不復存在。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創下了一項項銷售新紀錄,而美國汽車巨頭在本土市場卻全方位敗下陣來。2003年對底特律汽車城而言,是無法忘記的一年。當年,日本的豐田汽車美國分公司在北美銷售增長率達到6.3%,整車銷售超過了180萬輛,首次突破公司成立46年來的最高紀錄,日本豐田的凱美瑞車型更是榮登至美國最暢銷車型的榜首位置;而另一家日本汽車企業——本田汽車美國分公司在北美的銷售增長幅度達到了8.2%,整車銷售超過135萬輛;日本的尼桑汽車美國分公司在北美的銷售,則增長了7.4%。相形之下,將2003年稱為底特律的「災難年」並不過分,美國本土汽車巨頭的銷售狀況呈現出一片「潰敗」景象。與上一財年相比,美國通用汽車當年銷售下降2.4%,福特汽車下降了4.6%,而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則下降了3.5%。

    在本土市場的銷售份額出現大幅度下滑的趨勢後,底特律三大汽車公司為了改變現狀,紛紛加快了推出新車型的速度。其時,福特推出3款新車型,通用則在翌年推出了13種新車型,但即使如此,仍舊無法抵禦來自日本汽車企業的強大攻勢,以至於多數分析家認為,美國汽車巨頭的努力,短期內無法改變其本土市場份額下降的趨勢。     

日本車緣何領跑美國車市

    日本的汽車公司為何能在美國人佔據傳統優勢的汽車市場上,從「分得一杯羹」一直到把美國本土汽車廠商打得「節節敗退」呢?有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汽車公司相對美國汽車公司而言,最大的優勢便是生產效率高,因此能在前期以較低的價格「入侵」美國市場,「低價策略」成為日本汽車企業進駐美國市場的「獨門武器」。據美國《商業周刊》的報導,豐田、本田、尼桑三大汽車公司均為滿負荷運轉,而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最多只能利用85%的生產能力。日本公司很多生產線通常能同時生產小噸位貨車、跑車等多種車型,而多數美國公司一條生產線僅有一種車型下線。此外,日本汽車公司的工資標準比美國公司低,採購方式又相對靈活,所以其生產成本要比美國公司低很多。而這恰恰成為了其打開美國市場大門的「關鍵鑰匙」。

    另據《亞洲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日本汽車公司在北美經常進行促銷活動,但促銷費用普遍低於美國公司。2003年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每輛汽車促銷費用,基本在2000美元到4000美元的區間之內,而日本汽車促銷費用最高的本田汽車,每輛不超過1500美元,尼桑更是保持在每輛500美元左右。

    當然,營銷策略、低價手段確實助力日本汽車公司在美國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但真正使日系車立足的根本,還在於其與美國品牌汽車相比,良好的質量保證與過硬的「汽車殘值率」。眾所周知,與國內汽車消費者一般買一輛汽車可能會駕駛很長時間,甚至不進行換車相比,美國汽車消費者在購買一輛車3到5年後進行換車,可謂是「家常便飯」。這使得他們對於「汽車殘值率」看得更重。在使用過3到5年後,日系車的殘值率較美國本土汽車的表現普遍更為良好,而且日系車省油、為美國人「量身定製」的個性化設計元素,均十分符合美國人的「口味」,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其能「顛覆」美國汽車市場。

    與此同時,在日系車身後的韓系車也不容小覷。雖然其在美國市場上並不如日系車那般「風頭正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成為第二個豐田或者本田,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據美國兩家獨立的汽車市場調研公司Allison—Fisher和CNW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美國新車購買人士表示會考慮現代汽車這一韓國品牌,這其實是現代汽車在美國市場佔有率逐漸提升的最好佐證。而在2003年,表示會考慮現代汽車品牌的美國人僅僅為11%,現在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23%,而且如今現代汽車的質量不斷改進,在美國車市的增長態勢僅僅落後於豐田和本田兩家日本汽車製造商。無論如何,韓系車的崛起,已經引起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和日本汽車廠商的關注。     

「日系模式」值得借鑑

    對於美國的底特律來說,大洋彼岸是否正在出現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立論是否能夠成立呢?有美國當地媒體援引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國際貿易專家彼得·莫裡奇的觀點:「中國人可能將把汽車運到這裡來。」彼得·莫裡奇認為,日本人以及後來的韓國人花了很多年時間,才學會如何生產出高品質的汽車,並在美國市場上搶佔了較大的份額,而中國人可能用不了那麼長的時間。對於中國的自主品牌而言,又是否真正做好了準備呢?

    近年來,國內的自主品牌汽車在與實力強勁的進口品牌與合資品牌的激烈競爭中,已從5年前不足15%的市場份額,發展到現在的30%以上。去年,自主品牌又一改以往盈利能力低迷的局面,盈利能力迅速攀升,與合資公司的盈利能力止步不前甚至逐步下滑形成了鮮明反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的增長,並不能掩飾其價格低廉、品牌號召力偏於中下的現實狀況。

    毋庸諱言,將眼光轉移到國內的汽車市場,自主品牌一向是一個討論、爭議頗多的「關鍵詞」。在向世界汽車舞臺艱難進軍的路途上,如何在低價格優勢上打造高數值的綜合性價比,自主品牌在研發技術、製造設備與質量管理方面,還有太多東西需要改良,還有太長的路要走。但當日系車在北美市場上從原先「入地無門」,到現在的「風光無限」,借鑑先進汽車製造廠商的管理經驗、營銷模式,打造自身的技術優勢與核心競爭能力,中國的自主品牌完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完全有信心超越日本、韓國等汽車製造企業,在世界舞臺上贏得尊重。就像彼得·莫裡奇所說,日本汽車公司獲得成功用了20年,中國的汽車人也許用不了這麼長時間。

    當然,目前,無論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層面,還是直接身處市場的汽車消費者,對於自主品牌汽車,都應該給予最大限度的耐心與寬容。因為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有利於尚在「艱難跋涉」中的自主品牌汽車良性發展。

相關焦點

  • 北美市場出盡風頭 "日本壽司"打敗"美國派"
  • 車市「金九」失色,日系安然無恙?
    9月第四周的銷量數據尚未出爐,雖然未來零售有望拉起來,但依然難以扭轉今年車市負增長的走勢。中國車市自2018年陷入28年首次負增長以來,逾一年跌跌不休,考驗著車企的內功和耐力。鑑於市場不容樂觀,上汽集團、吉利、長城等車企日前紛紛下調2019年的銷量目標。今年以來,自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等皆陷入負增長,日系是上半年唯一保持增長的陣營。
  • 2019年韓國車市最受歡迎的十款車沒有日系車,國內呢?
    2019年韓國車市最受歡迎的十款車沒有日系車,國內呢?作者:WANYYY聊到韓系車,大家肯定最大的印象就是曾經在國內暢銷的場景,可以說那個時候的韓系車隨處可見,而現在看來,韓系車的表現已大不如從前了,當然本來2019年車市狀況就不是很好。那麼在中國下滑的韓系車,在韓國本土又表現的怎樣呢?
  • 上半年日本車市微增0.8% 德系竟是唯一下跌車系
    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pan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以下簡稱JADA)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日本車市銷量為450,397輛(含排量0.66升以下的微型車),比去年同期微跌0.7%,其中乘用車同比下跌2.2%至366,974輛,商用車則同比增長6.2%至82,364輛。
  • 日本地震震蕩中國車市 車企忙賑災 銷售目標未調
    ■CNBN記者 黃金生 北京報導       日本地震雖然結束了,但是其對華的潛在影響尚難預料,以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本三大車企在華的合資企業將發生怎樣變化?中國車市又將發生怎樣變化?可能受影響程度較大的是全產於日本國內的中高端車,地震對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等原產日本本土的中高檔品牌影響較大,短期內日本進口車供應緊張,價格有可能上漲。目前,由於國內主要日系合資公司已經實現平均70%到80%的較高國產化率,日系進口車市場受地震影響要大於日系合資車,日系合資車的價格如果上漲,則應當滯後於日系進口車。
  • 不少人說日系車不安全,日本為什麼能把車賣的這麼好?
    幾個汽車品牌在業界內外都有固定的形象和標籤,比如說,低質量的路虎,說到日系車,就會被貼上「安全性差」的標籤,但是打出這些標籤的人多半也是聽說的,你讓他具體說說其實也說不出什麼來。「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豐田剎不住」,這種類似的段子也影響了日系品牌的口碑和高度,形成了惡性循環和方向性的思考,從這樣流傳下來的諺語中可以看出,在消費者的心中,和日系車的耗油量一樣深深地滲透著人們的內心,如果重視現在汽車市場的安全性,日系車就不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 MG在泰國開始雄起 但日系控制東南亞
    雄霸東南亞車市的日本車企,早已成體系的完成東南亞市場布局,車型由低到高,幾乎無死角覆蓋各個細分領域,尤其是近今年,日系品牌車旗下廉價車型,紛紛登錄東南亞車市,依靠性價比的中國自主品牌車,在東南亞車市根本就沒有機會再打價格牌,尋找機會切入細分市場,面對日系全是硬仗,日系品牌車橫亙在前,逾越之艱巨,可以從市場銷量窺見一斑。
  • 下行的車市裡,上行的車靠什麼
    在車市下行大背景下,豪華車增速放緩,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縮水並分化加劇,法系和美系部分品牌的銷量明顯下滑,一些外資品牌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不過,日系和新能源汽車兩大團體的表現依然亮眼,實現逆勢上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下稱「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乘用車累計共銷售2235.1萬輛,同比下滑5.8%,這是中國車市連續增長28年後迎來首次同比下滑。
  • 用食物形容汽車之豐田塞納,汽車界的夾心「壽司漢堡」
    instagram 上颳起了一股sushiburger(壽司漢堡)的風,這股風超大的,你在ins上隨便搜搜關鍵詞 sushiburger,都能默默咽上幾百頁的口水。不信?來來,隨意體會一下將日本壽司和美國漢堡融合為一的跨界美食:壽司漢堡。
  • 5月全球車市冷熱不均:歐美初顯回暖,日本市場持續惡化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在美國車市整體復甦之下,各車企的銷量也在逐步回彈。如,現代汽車美國市場5月零售額回正;豐田汽車5月銷量超出預期等。歐美車市初顯復甦據悉,現代汽車5月在美國的整體銷售額下降了13%,但明顯好於考克斯預測的33%行業降幅。同時,現代汽車零售額5月增長了5%。
  • 7月日系車再增長 為什麼很多人一邊罵著日本車 一邊卻在掏錢買單
    進入2019年,儘管行業內「重啟汽車下鄉」、「促進二手車交易流通」、「鼓勵取消限牌」等一系列促進政策頻出,但依然沒能挽回車市下行的局面。中國汽車市場也由增量市場開始逐漸向存量市場過渡。在大喊「活下去」的今天,銷量才是車企的「硬通貨」。在2019年銷量前十的榜單中,前3位仍被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這三大巨頭包辦,這與其巨大的體量是分不開的。
  • 日本2018年度銷量前10僅一款進口車,看看日本人都買什麼車
    熟悉車市的網友們都知道,日本有著世界級的八大車企品牌,遠銷世界各國,並且憑藉著經濟耐用的特點,在每個地區都有著不錯的銷量表現。比如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日系車雖然敵不過大眾品牌的銷量,但是每年的數據也非常亮眼;還有第二大車市的美國,日系品牌常年登榜「30萬公裡不大修」的排行榜單,靠著出色的品質徵服了不少消費者。包括新興的印度車市,日系品牌鈴木近乎壟斷的地位,佔據超一半的市場份額……世界各地似乎都遍布著日系車的身影,那麼在日本當地消費者都買什麼車型產品?日系品牌還這麼受歡迎嗎?
  • 十大可靠車型排名:馬自達MX-5登頂,美系車覆沒日系9款
    來源:李特兒之前我們對美國《消費者報告》中的2020最具可靠性品牌進行了介紹,感興趣的可以翻看車市特評/李特兒之前的內容,今天我們對《消費者報告》中的2020十大可靠車型進行簡單分析。雖然數據來自美國市場,中國車市的產品和美國市場有一定差距,但也可以參考借鑑,畢竟這份報告是實打實的總結,起調研數據覆蓋了至少40萬美國客戶。那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消費者報告》中公布的2020十大可靠車型排名都有哪些車型呢?
  • 日系車口碑好,那日本人也愛開日系車嗎?和想像中有點差距
    日本車在我國有很高的銷售量,地位一時接近德國車,而且日本車在世界上也很有名,特別是豐田這個日裔大哥在北美和中東隨處可見,卡羅拉是世界上最暢銷的車型,除了豐田以外,其他的日系車品牌也各有特色,知名度也不錯,和本田和日產一樣,它們和豐田被稱為日系三巨頭,日系車口碑很好,那日本人也愛開日系車嗎?
  • 廣州車市:日系車貨期難料 歐美韓積極跟進
    日本大地震過去數周,除了導致國內日系進口車普遍貨源吃緊外,對國產日系車的影響也逐漸顯現,由於在日本生產的關鍵零部件供應不足,有日系合資廠已經開始大幅減產。  目前日系車存在提車時間加長的情況,市場價格也變得比較堅挺,議價空間縮小。
  • 日本向全球甩賣日產豐田,那他們自己開啥車?得知實情:真是心機
    日本向全球甩賣日產豐田,那他們自己開啥車?得知實情:真是心機日系車是公認最會賺錢的車子,一來日系車對成本管控到位,單車利潤普遍高,二來日系車品質過得去,而且都說德系車最懂營銷,其實日系車才是最會賣車的,德系車更多在中國吃香,但是日系車已經賣到全世界,在全球範圍內都受到廣泛的歡迎。不過也有不少車主感到好奇,日本向全球大力甩賣日產、豐田以及本田等車子,但是他們自己都開啥車呢?
  • 日系車質量神話破滅?本田發起國內最大規模召回 超1百萬輛車
    近段時間以來,日系車接連召回,似乎成為了國內車市召回的主旋律。因為日本電裝燃油泵問題,豐田、本田、馬自達接連在國內發起大規模召回。只不過,在國內市場中,本田受電裝燃油泵的影響更大一些。而今,本田還要再次擴大召回範圍,超100萬輛車需要召回。
  • 國內銷量火爆的日系車,在韓國僅售幾百臺,是韓國人不懂車?
    你可能不知道日系車在韓國的銷量如何吧?7月份的銷量,各大車企接連公布而出,日系三劍客已經接連推出,再次獲得高水準的增長。7月屬於一年之中的車市淡季,而且7月份是國六執行的首月,在6月份國五最後一個月,各大車企已經觸底反彈增長,按理說7月份會有一定的回落,此外結合2019年整個大背景不行的情況來看,日系三劍客還能保住增長,只能說日系車太有號召力了。
  • 韓系車、德系車、日系車和國產車都有哪些優缺點?看完你就明白了
    韓系車、德系車、日系車和國產車都有哪些優缺點?看完你就明白了不同的車,在不同的國家給人的使用感是差很多的。因為人之前去過北美,我就說下北美市場。能活到10萬公裡的車肯定不是檸檬車,所以說二手車買日系確實相對以後大修的機率低一些,但是我也見過7萬公裡的CRV買回來開2000公裡就報廢的車… 安全性吧,日系是絕對過關的甚至優秀,但是這個是說的保護成員安全,日系碰撞過後大部分都會報廢,車身結構或者發動機損毀之類的,吸能潰縮區較小。雖然成員安全,但還是給我一種軟皮的心理感覺,車身確實輕高速上橫風會吹的車擺動。
  • 泰國閱兵中國武器出盡了風頭,第二個「巴鐵」?這下美國又鬱悶了
    (泰國閱兵)值得一提的是,泰國皇家陸軍讓中國造VT4坦克出盡了風頭。有分析認為,這一幕或令美國感到無奈,因為近年來,泰國越來越青睞於中國的武器,動搖了美軍武器出口到泰國的地位。無獨有偶的是,近日泰國的又一項舉動證明了其對中國造武器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