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大陸薪酬為臺灣1.72倍 越來越多臺民眾考慮「西進」

2021-02-14 獅說新語

「我該不該去大陸?」面對西進熱潮,越來越多臺灣民眾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遠見》雜誌昨天舉行32周年慶記者會,公布與104人力銀行合作的「2018臺灣人才西進滿意度大調查」,發現大陸薪酬是臺灣的1.72倍,高於去年的1.57倍;但大陸生活費已比臺灣高,是臺灣的1.63倍;45%的西進者對工作感到滿意,44%對生活感到滿意,不滿意的比率皆低於10%,願意繼續留在大陸工作的更超過八成。

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大陸經濟發展與未來前景對人才具有高度磁吸效應,薪酬排行已非首要考慮。在薪酬方面,若非主管職,西進拿高薪的想法已不切實際。

他向《聯合早報》指出,大約五年前,臺資企業人才外派大陸模式已逐漸改變,臺企在大陸設立的企業不再預留職位給臺灣人才,而是以「在地化」僱用為主。

這些西進者對工作滿意的原因是大陸有發揮的舞臺、大陸產業蓬勃發展並更為國際化、能學到更多專業及經驗。不過,也有逾五成受訪者深感大陸工作壓力大,平均一周工作50.5小時,高於臺灣主計總處2016年發布的平均43小時,也使得57.1%曾想回臺灣。

擁有臺大與北大學歷的網媒「今日頭條」項目經理周思妤在會上指出,儘管有亮眼學歷與工作資歷,但她在求職時仍被拒絕60多次,得過五關斬六將,還花錢買了攻略學習面試技巧。

「我在『今日頭條』面試了四次,直到第四次才被錄用,這裡的競爭很激烈。」

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很多人以為大陸是就業藍海,但年輕人若無核心競爭力,很容易迷失自我」。

《遠見》雜誌另與大陸人力資源媒體公司HRoot合作的「大陸企業招聘臺籍員工偏好度」調查也發現,臺灣員工西進最嚮往的行業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以49.07%排名第一;專業服務(財會、法律、人資)排第二;教育、培訓第三。因此,到大陸求職者最想去的城市中,上海、杭州和北京排前三位。杭州的崛起,得力於當地網際網路、新經濟的高速發展。

近六成陸企表示想用臺灣人,且企業營收規模愈大,用臺灣人的意願愈高。在招聘的臺灣人才中,以市場營銷企劃和廣告人才最多,陸企最喜歡臺灣人的三大特質分別是:有創意、有國際觀、情商高。

同時,本次調查也發現,51.79%僱主認為聘用臺灣人比較貴,26.79%表示會提供臺灣人比市場行情更高的薪酬待遇,但並未減低企業聘用臺灣人意願,顯示大陸企業對臺灣人的認可。

今年2月底,大陸推出「惠臺31項措施」,調查顯示52.38%企業會因該措施聘用更多臺灣員工,47.62%則不會,反映政策還沒發酵,但已出現些微鼓勵效應。

根據2016年10月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上公布的數字,居住在大陸的臺灣民眾總計約200萬人,包括眷屬與學生,將近臺灣總人口9%。

相關焦點

  • 新媒稱大陸薪酬已是臺灣1.72倍:越來越多臺灣人考慮西進
    參考消息網8月2日報導新媒稱,「我該不該去大陸?」面對西進熱潮,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日報導,臺灣《遠見》雜誌7月31日舉行32周年慶記者會,公布與104人力銀行合作的「2018臺灣人才西進滿意度大調查」,發現大陸薪酬是臺灣的1.72倍,高於去年的1.57倍;但大陸生活費已比臺灣高,是臺灣的1.63倍;45%的西進者對工作感到滿意,44%對生活感到滿意,不滿意的比率皆低於10%,願意繼續留在大陸工作的更超過八成。
  • 調查顯示近半數西進臺灣人滿意在大陸生活和工作
    新華社臺北7月31日電(記者陳君 查文曄)「我該不該去大陸?」——對於新一波臺灣人才西進大陸,臺灣《遠見》雜誌7月31日發布的調查結果給出了建議。調查顯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相同職級的薪酬平均是臺灣的1.72倍,近半數在大陸就業的臺灣人滿意在大陸的生活,願意繼續留在大陸工作。
  • 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升高
    臺灣最新民調發現,對大陸有好印象的臺灣民眾比例正變得越來越高,願意到大陸求學、就業的年輕人,比例達到8年新高。島內媒體就此評論,民進黨當局冰封兩岸關係,卻擋不住大陸日益強大的影響力,也遮不住島內民眾探尋真相的眼睛。
  • 50萬臺灣民眾到大陸工作 學者憂回臺養老無保障
    來源:臺灣《蘋果日報》資料照片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臺灣《蘋果日報》報導,兩岸交流日益密切,臺灣勞務部門首度委託學者就臺灣民眾西進大陸情況進行研究,根據近日曝光的研究報告,學者推估臺灣目前至少有50萬人在大陸工作,以寬鬆標準估算更可能高達百萬人
  • 臺灣民眾對大陸更添好感
    大陸經濟成長更快、市場更大,對普通民眾來說意味著有更多工作機會和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反觀臺灣,多年「悶經濟」不見成長,低薪化已成常態。尤其是民進黨2016年上臺以來,不顧民眾利益,踐踏兩岸和平基礎,經濟建設連連「交白卷」。面對大陸蓬勃發展的經濟、充滿活力的企業、可觀的薪資、同國際接軌的機遇,越來越多臺灣民眾選擇到大陸尋求更好的前程。
  • 臺媒:臺灣人才西進大陸200萬人,掏空臺灣勞動力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西進浪潮狂襲,掏空臺灣勞動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3日消息,臺灣人大舉西進尋找工作機會,人數不斷攀升,據了解,目前長住大陸的臺灣人口多達200萬,其中多數為勞動人口。以去年勞動人數為1183萬8千人對照,臺灣流失勞動人口逾1成,這波西進浪潮來得又急又猛,令人怵目驚心。《遠見雜誌》新近公布調查, 近年來臺灣人為追求更大舞臺,西進已成不可抵擋的浪潮,不分年齡大小與資歷多寡。
  • 臺名嘴:臺灣已錯過大陸民眾「臺灣什麼都好」時間點
    原標題:臺名嘴唐湘龍:臺灣已錯過大陸民眾「臺灣什麼都好」時間點  臺灣《聯合報》20日發布了最新兩岸關係年度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受訪民眾中願意來大陸就業的(40%)與願意讓子女來大陸念書的
  • 大陸惠臺政策吸引越來越多臺灣民眾來泉就業創業
    大陸惠臺政策吸引越來越多臺灣民眾來泉就業創業——「臺商二代」躍躍欲試 「臺商一代」探營鋪路來自臺灣的年輕展商們,帶著自家的咖啡、香療用品、手工皂、小吃等產品,在這裡躍躍欲試。  在林永偵和徐飴鴻看來,此行具有傳承意義。以前往返於泉臺兩地,他們或為事業奮鬥,或為兩岸交流,而這一次,為的是給年輕人「探路」。「孩子們缺少經驗,我們先過來看看情況,了解政策。」
  • 當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來大陸
    她認為臺灣教育人才到大陸就業的前景也是很好的,兩岸教育領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確實,兩岸交流已經越來越緊密,兩岸合作也越來越廣泛,同胞親情也自然越來越深厚。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來到大陸發展,也早已不是新聞。
  • 兩岸越融合 臺灣民眾對大陸評價越客觀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嚮導報記者表示,這樣的轉變「並不令人意外」,臺灣民眾對大陸觀感的「翻轉」,從蔡當局上臺「執政」後就開始出現。原因有二:第一,蔡當局「執政」不佳,無法改善經濟,就業難且低薪化遲遲無法解決,使得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不滿,「逃離臺灣,遠走他鄉」成為潮流。蔡當局大搞政治鬥爭也讓中間選民產生厭惡。
  • 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人次再創新高 保持增長態勢
    大陸許多沙漠都有騎駱駝行程,是臺灣沒有的遊旅體驗。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記者李鋅銅攝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截至2017年11月,臺灣民眾當年赴大陸旅遊人數為362萬人次,較2016年同期增長22萬人次。
  • 統計:72萬名臺灣民眾赴海外工作 近6成去大陸
    華夏經緯網3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近年來有許多臺灣民眾選擇出境工作,臺灣「主計總處」16日公布「2015年民眾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結果」,內容顯示2015年共有72萬4千人在海外工作,較2014年減少2千人或0.27%,最多臺人選擇赴大陸工作,佔了58%,東南亞則以
  • 蔡英文卡臺灣民眾赴陸發展 臺學者狠批:極權政治!
    不僅這裡的孩子畢業之後想去大陸,連「綠色大本營」臺南市的優質高中畢業生,也大批選擇到大陸讀大學,比去年激增了10倍。臺灣媒體寫道:大陸磁吸效應太強,臺灣人赴陸年齡層已降到高中生族群,已不再是大學畢業後才去大陸找工作,優質臺生赴陸讀書勢不可擋。說來感覺很不可思議。
  •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臺灣民眾一直沿襲使用繁體字,所以繁體書籍以及是臺灣民眾的首選,不過近年來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也漸漸在臺灣受到了關注。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熱衷購買簡體字書籍,專門出售大陸簡體字書籍的書店更加同雨後春筍一般的湧現出來,那麼目前臺灣簡體字的書籍進口數量已經從原先一年16萬冊,增加到現在每年600萬冊,可以說發展是非常快速的。
  • 臺灣民眾為大陸對臺居民免籤注新舉措「點讚」
    原標題:臺灣民眾為大陸對臺居民免籤注新舉措「點讚」  新華網臺北6月18日電(記者李慧穎 何自力 郭麗琨)大陸方面18日公布,自7月1日開始,臺灣居民持有效來往大陸通行證,無需辦理籤注,即可來往大陸。臺灣各界民眾積極肯定大陸出臺免籤注新政,為新舉措「鼓掌」「點讚」。   「我要用力鼓掌,積極肯定。」
  • BBC:大陸惠臺政策引發臺灣「人才流失」擔憂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了臺灣《遠見》雜誌3月份的民意調查結果:所謂「天然獨」世代現在反而是臺灣人中對大陸印象改觀比例最高的一代人。「太陽花青年」們大學畢業了,也該考慮去大陸發展了根據民意調查結果,18-29歲的年輕人認為大陸對臺不友善的比率為39.8%,是臺灣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
  • 大陸聘臺灣裡長任村委主任 臺當局揚言要「開罰」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則補充稱,將對個案做行政詢問,因為臺灣地區村裡長為「民選公職」,「內政部」將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及「選罷法」的規定來決定如何處罰。如有主動放棄者,今後也會被評估,視情節決定是否開罰。 3月11日,陸委會緊跟著表態,村、小區居民委員會是大陸基層行政組織,臺灣民眾擔任大陸村、小區居民委員會執行主任等職務,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規定。
  • 臺灣當局:今年大陸返臺過年人數可能僅剩2萬多
    (觀察者網訊)自臺灣地區出現新冠肺炎本地病例後,臺灣當局加大了檢疫防控力度,規定自15日起14天居家檢疫需「1人1戶」。疫情返臺難度的提高,與高昂的隔離成本,使大陸許多臺胞臺商放棄了返臺過年的計劃。據臺媒「聯合新聞網」1月16日報導,臺灣當局預計,今年從大陸返臺過年的臺灣民眾可能僅剩兩萬多人,且這個數字可能還會繼續下降。臺當局稱,往年大陸臺胞臺商返臺過年人數一般都在十萬人左右,今年這個數字將低於以往的三分之一。由於返臺民眾需要接受為期十四天的檢疫隔離工作,因此臺當局預估,從1月15日起至28日將會是臺灣民眾從大陸或海外返臺的高峰。
  • 臺灣高中校長為學生「西進」寫推薦信 當局「關切」引質疑
    臺灣高中校長為學生「西進」寫推薦信 當局「關切」引質疑 2018-  大陸方面今年2月底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以來,臺灣人才「西進」大陸意願高。臺灣應屆高中生「登陸」,向大陸高校提出入學申請的熱情空前。2月初臺灣學測剛剛放榜,獲得高分的畢業生中,有部分選擇申請到大陸就讀。  臺北建國中學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高級中學之一。校長徐建國介紹,該校今年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約70人,而2017年還僅有20人。
  • 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臺灣《旺報》24日報導稱,作為臺北與上海「雙城論壇」的文化交流品牌,大陸當紅的音樂真人秀《中國新歌聲》(原《中國好聲音》),2015年及2016年走遍臺灣的多所大學、中學和小區,獲得臺灣民眾及年輕學子熱烈追捧,也讓大陸民眾通過活動直播及媒體報導,感受臺灣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今年活動舉辦前,臺灣的大學生紛紛在臉書上轉發消息,直呼「好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