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因寺素齋:千年流芳,剎那溢彩,非遺菜點度我饞人

2020-12-14 盡色視界

寺院菜裡的「琉璃藥膳」

圖片原創 / 中泠一石 可人 盡色

文字原創 / 盡色

前幾天,蔡永祥主席組織作協會員到淨因寺採風,事先宣布,每個人須交一篇作業。午飯時,大家剛舉起筷子,就被我憨皮臭臉地打斷:「誰都別跟我搶啊,美食這塊,讓給我來寫!」大家茫然四顧,氣不動笑不動。

同行者都是大筆,一本正經地寫,我要露怯,唯有塗鴉美食,我還能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幾句。

中國的素菜,大略可以分為四種:宮廷素菜、寺院素菜、市肆素菜、家常素菜。家常素菜我多有涉獵,市肆素菜前不久寫過鎮江的「一味素食」,寺院素菜就很少寫到了。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禪院,且說寺院菜。

寺院素菜,也稱齋食,歷史上擅長的寺院很多,精妙的能達到「一瓜可做數十餚,一菜可變數十味」。比如,唐代湖北梅山五祖寺的煎春卷、燙春芽、燒春菇和白蓮湯,都是鼎鼎大名的,揚州天寧寺的文思豆腐,揚州大明寺的「筍炒鱔絲(主料香菇)」、重慶慈雲寺的「回鍋臘肉(主料麵筋)」也頗有聲名。

你不要跟我說揚州法海寺的扒燒整豬頭,你調皮了。

鎮江歷史上也有好的。《清稗類鈔》裡就說:「寺廟庵觀素饌之著稱於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雲觀,杭州為煙霞洞。」

這樣說得熱鬧,淨因寺的素齋卻是不同。

前面所說,大多是工藝菜、功夫菜,而淨因寺的素齋,更貼近家常菜。家常素菜,也有家常素菜優點,上手快,經濟實惠,門道卻也不少。

比如這道蕈油豆腐,汪曾祺先生就曾說錯。他說:「祖母的散生日,總要在觀音庵吃一頓素齋。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餃子。香蕈(即冬菇)……」

其實,香蕈與冬菇不可同日而語。蕈油有「素中之王」的名頭,是用蕈子煉的油,而蕈子是一種野生菌,桃花開的季節叫「桃花蕈」,深秋時節叫「雁來蕈」,樣子不周正,卻鮮美絕倫。

既入紅塵,愛恨迷離,冷暖交織,是非對錯,也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素熘鵝皮,且算一道工藝菜吧,屬於蘇菜系。這道菜因樣子像鵝皮而得名,是把麵筋泡一切兩開,內外翻轉,再進油鍋炸制,趁熱淋糖醋汁或勾番茄汁。

我曾吃過烹飪大師俞加仁做的這道菜,口感比葷油渣還要酥脆,根據淋汁的方法不同,又分為「雷打包」和「包打雷」。哎,紅塵一遇,人間煙火,落箸如雨,何問因果?

葷菜裡有葷高湯,素菜做得好,也要用素高湯。所謂「唱戲的腔,廚師的湯」。

這道豆芽豆腐果,就是應該用素高湯。關於素高湯,汪曾祺先生多次提及,比如:「黃豆芽吊湯甚鮮。南方的素菜館、供素齋的寺廟,都用豆芽湯取鮮。」

他說得對:「代表性的素高湯以香菇、海帶、黃豆芽、捲心菜、白蘿蔔、玉米為材料,來熬製高湯……是最佳的調味聖品。

上一世,你為強人,我為駿馬;這一刻直吃得,我為青石,你為月華。歡歡喜喜,大快朵頤。

蒲菜不去說了,是淮揚菜區域內的名菜,也是一道貴菜。明朝顧過詩曰:「蒲菜佳餚甲天下,古今中外獨一家。」要吃到鮮嫩的,須在季節上,且真正上檔次的素齋,都要三天前預訂,因為竹蓀、玉蘭片、猴頭,都要事先發好……

須知,好的素齋做出來,比一桌葷菜所費都大。

南懷瑾先生就曾寫過:「有一次,這些大人先生們,吃罷素齋,悠遊半日,大為讚賞,對和尚說,大家勞碌半生,今天這次清遊,一頓素齋,太舒服了。老和尚說,各位大人是舒服了半天,可是我們已經忙碌了三天啦。」

這樣一比較,你就能看出淨因寺素齋的好:完全是家常路數,憑的是食材的地道,不在乎廚藝的高妙,最終免去了「勞者弗息」的尷尬。自有悲天憫人之處。

除此以外,還有妙處一樁。

前兩年,淨因寺每周都要舉辦「周末大廚房」,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交流廚藝;不少善男信女還把生日宴等,放在淨因寺;逢臘八等重要節日,信眾還來聚餐念經。家常的素齋,接了地氣,聚了人氣。

其實,淨因寺的素齋,還有些壓箱底的好貨,喚作「琉璃藥膳」,是市級非遺項目。

最主要的品種有3個:艾草餅、桃膠冰糖雪耳湯、淨因寺養生粥。艾草餅是將艾葉碎末拌入麵粉,揉成團餅,用小火煎至熟透;桃膠冰糖雪耳湯,是將桃膠用清水浸泡20個小時以上,與雪耳、冰糖燉湯;淨因寺養生粥,是將赤小豆、蓮子、黑米、薏米等食材浸泡後,文火燉3小時,滑膩無比……

關於藥食同源,《千金食治》《飲饌正要》《隨息居飲食譜》多有記述,不必贅言。妙處是,淨因寺坐落於五洲山上,此處天然藥材遍地,如金櫻子、金飾香、明黨參、黃獨、夏枯草,葛根,艾草等,故而被中國藥科大學定為藥材實驗基地。

淨因寺建於西晉,已逾1700年,北宋尚書左丞蘇頌,曾在此注著《本草圖經》,寺僧也為了生存和健康需要,上山採藥製成藥膳,代代相傳。2017年,常修方丈在五觀堂的基礎上,開設了「琉璃齋」研究藥膳,志在與大眾分享。

淨因寺常修方丈接手弘法時,淨因寺只剩下一座殘碑,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然而,常修方丈慧眼獨具,看到了滿山的寶——這滿山的豐厚底蘊及豐饒山珍。

相信方丈還會把淨因寺的「琉璃藥膳」,精進弘揚。到那時,我再來賞菊品饌,再生歡喜心。

文圖原創

感謝轉發

相關焦點

  • 素說無錫之開原寺「崇安素齋」
    無錫人茹素頗有歷史,早在東晉年代,王羲之居於無錫崇安寺時,就大力推崇素食。之後受無錫祠堂文化影響,惠山下的素點曾因「五裡飄香」之說而聞名,其中豆腐花、惠山油酥等素點至今盛行不衰。開原寺,是無錫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也是開原寺素齋館的誕生地,歷史上僧尼們為嚴格戒律,禁葷吃齋,由此,形成了獨具寺院特色的素齋。
  • 南說—「寺廟道觀中的素齋」
    許多寺院建於名山大川之中,遠離人市煙火,乞食之制難行,才開始自辦夥食。寺院自辦食堂,取「香積佛及香飯之義」,故夥房稱為「香積廚」。寺院設有「香積廚」後,也並非只吃素不茹葷。佛典《十誦律》中說,凡是沒有看見、沒有聽見、沒有懷疑是殺生的肉,就是淨肉,淨肉就可以吃。
  • 說到健康,我吃了素齋
    好的素齋,原來是這樣使人身心都舒適。吃過素齋的人我不太了解素齋。對於一個吃過幾頓素齋的中年人來說,心裡還是有些感觸的。這種飲食習慣,據說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大乘佛教,是為了教育「眾生平等、因果輪迴、大慈大悲」而形成的,可分為純蔬菜、雜菜和仿肉三種,根據不同的地方,有寺廟和民間素齋。在我去了臺灣,在眾多的餐飲項目中,素齋令人印象深刻。
  • 杭州美食攻略:去了寺廟,那順便來頓素齋吧!絕對讓你念念不忘!
    如果你的旅行行程裡有上面所提到的寺廟禮佛之行,那麼配合著來一頓素齋也是不錯的選擇。吃一頓素齋,說不上是來杭州必做的一件事情,但卻是一件很好的禮佛中身心虔誠的體驗。六六同學帶你看看寺廟周邊,拜佛完畢後可以去試一試的素齋之地。
  • 杭州這座千年名寺,素齋特別好吃,大素鵝一條才7元
    從寺廟出去後,我還專門留意了下,不遠處西湖還真有綿延不絕的荷花。此時恰好也是初夏,荷花嬌豔盛開,荷葉蒼翠欲滴,只可惜我才情有限,寫不出絕美詩句來。淨慈寺原本叫壽寧院,宋高宗趙構遊覽後大為心悅,將其改為了「淨慈禪寺」。後來寺廟因災受損,宋高宗又親臨察看,聚集工匠重建殿宇,耗費五年而成。
  • 三座淨因寺,江蘇有兩處,保存最完整的在太原
    淨因寺雖沒有像其它廟宇那樣聲名遠播,但它也承蒙歷史不棄,應該被大家知道。據我所知全國有三座寺廟同名為「淨因寺」,雖然同名但其實三者並無特別聯繫,它們的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其中有兩座在江蘇,分別位於泰州和鎮江。
  • ...的素齋、網紅御守……本地人每周都要來的超靈驗上天竺法喜講寺
    同為四大古剎,位於上天竺的法喜寺名氣沒有靈隱寺大,地理位置也沒有西湖邊的淨慈寺好,常常會被人錯過。但是如果提到法喜寺的周邊,以及寺裡五塊錢管飽的素齋,杭州人一定會想起它。矗立在天竺路深處的法喜講寺在千年前建造而成,是白衣觀音的起源地。經歷千年風雨而依舊香火鼎盛。
  • 千年古寺的素齋、網紅御守……本地人每周都要來的超靈驗上天竺法...
    同為四大古剎,位於上天竺的法喜寺名氣沒有靈隱寺大,地理位置也沒有西湖邊的淨慈寺好,常常會被人錯過。 但是如果提到法喜寺的周邊,以及寺裡五塊錢管飽的素齋,杭州人一定會想起它。
  • 食為悅禪——九華山上客堂袛園素齋
    眾生度盡,方正菩提。  ——《地藏菩薩本願經》  九華山祗園寺上客堂賓館隸屬全國重點寺廟——九華山祇園禪寺,賓館位於全國四大佛教名山聖地九華山上景區大門入口內側,交通便利,環境優雅,依山而建,曲折迴旋,內部裝修典雅,凸現佛教文化氣息。擁有標準間、商務單間、三人間、豪華套間等各種類型客房,設有中央空調,網絡電視系統,液晶電視,光纖寬帶接口,24小時熱水設備。
  • 海派素齋,嘗出中國人的懷石料理
    而中國的素齋分為三大流派:寺廟齋菜、宮廷素齋和民間素食。三大流派組成。寺院素齋崇尚「淨素」,宮廷菜和民間素菜則「以素代葷」。但滬上高級素菜館則在還原素的本味基礎上做出創新。 -樸質 -△而素齋的器皿給人的感覺,如同一縷清風穿過寺院的廟堂,帶著梵香縈繞而來 -滋味 -素食是清淡的,有悠醇的清淡,也有熙和的清淡
  • 無錫千年「茹素」風潮悄然回歸 素食準備申遺
    無錫人茹素已頗有歷史。無錫餐飲界人士稱,早在東晉年代,王羲之居於無錫崇安寺時,就開始推崇素食。之後受無錫祠堂文化影響,惠山下的素點曾因「五裡飄香」之說而聞名,其中豆腐花、惠山油酥等素點至今盛行不衰。借著無錫餐飲申請非遺的東風,無錫素食搭上非遺也為人所矚目。
  • 隴商·金招牌|龍華素齋淨素月餅,唯美味與信仰不可辜負
    梅隴鎮域內的上海龍華素齋禪悅食品有限公司工廠裡,6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也忙碌了起來,從食材的源頭到堅持古法的手工製作,一切只為那一口酥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華古寺淨素月餅製作堅守千年古法工藝,傳承工序一絲不苟。
  •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是以五臺山佛家寺院的素齋為主,融合當地的民間素食結合而成齋飯。「素齋」又稱「釋菜」、「寺院菜」,因在中國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而使五臺山素齋在晉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深遠。
  • 杭州最好吃的素齋不在靈隱寺,也不在法喜寺,而是在這裡
    杭州最好吃的素齋,其實並不在靈隱寺,而是在法喜寺和淨慈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杭州另一座十分著名的千年古剎吧——淨慈寺。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就是指淨慈寺內的青銅大梵鍾。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於吳越,早前被稱為「永明禪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淨慈寺就在雷峰塔對面,比起雷峰塔門前的人頭攢動,此處遊人明顯少了許多。
  • 齋菜之魂
    齋菜強調修行,佛教文化的禮儀、禁忌都在裡面,這種形式感和儀式感非常吸引我。記得最初開餐館,我想用一個廳做素食餐廳,為此專門去請教正慈大和尚,正因他的首肯我們才敢嘗試。開業的那天,邀請正慈大和尚來店裡開光,這對我做齋菜,是很大的鼓舞。我始終認為,做齋菜供養出家人是很大的功德,要有對佛教的情感和恭敬,而且做齋菜的人要比其他人的境界要高,才能做好。
  • 江蘇「最優秀」的寺院,不但風景優美而且素齋美味,求姻緣最靈
    我相信大家在學生時代讀過杜牧的《江南春》, 裡面有千古絕句, 我至今仍對小編印象深刻, 「南朝四百八十寺,在幾個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多個寺院中最先住的是今天的南京雞鳴寺, 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谷剎那之一。
  • 住「千年古樟樹上的酒店」 ,嘗普陀山十二景素齋
    住「千年古樟樹上的酒店」 ,嘗普陀山十二景素齋 普陀山的開元觀堂, 隱逸於山間的神秘的寺院與熙攘的人群, 在香火縈繞中,這兒的素食, 足以撫慰每一位遠道而來城市人的心。
  • 國清寺裡二元一客的素齋記憶
    來到浙東名剎國清寺,可以不說風景,不說故事,但是一定要說一下在這裡品嘗的齋飯。其實,國清寺最為人知道的是取消門票這件事,作為5A景區的國清寺,原本只收五元門票,後應僧眾要求,把五元也免了,一律免費開放。
  • 中國求姻緣極靈的寺廟,素齋5元一份,張國榮牌位就在此
    靈隱寺名氣雖大,香火縈繞全城,可在杭州人眼裡,卻不是最靈驗的,倒是離它不遠的一座千年古剎,是杭州人最常拜訪之地,它就是法喜寺。公交車在翠木環繞的山道上將我放下,6月的杭州梅雨不斷,細雨落在竹林上,打在雨傘上,氤氳了整個青山。
  • 三亞南山素齋:吃了就忘不了的健康美味
    素齋,是我國傳統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顆明珠。以集天地精華之蔬果入饌,借廚師之手展現每種不同食材本身的自然之味,讓一眾饕客寧願投身素食懷抱。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素食已經成為都市人尋求自然生活的一種全新方式,南山素齋在製作菜品時更注重原料的天然、新鮮,其藉助天然成分進行調味的方式也有助於讓人能從中尋找到食物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