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說無錫之開原寺「崇安素齋」

2020-12-21 江蘇頻道

江蘇有眾多的佛教文化遺存和豐厚的佛教文化底蘊,佛教文化是人文江蘇的重要組成,素食文化又是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起源於民間盛於佛寺、禪院,並已成為一種養生、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鳳凰江蘇佛教頻道結合江蘇濃鬱的佛教文化底蘊,即將開展「發現素食之美」系列主題活動,讓素食發聲,發現身邊吃素靜心的好去處。

無錫人茹素頗有歷史,早在東晉年代,王羲之居於無錫崇安寺時,就大力推崇素食。之後受無錫祠堂文化影響,惠山下的素點曾因「五裡飄香」之說而聞名,其中豆腐花、惠山油酥等素點至今盛行不衰。

開原寺,是無錫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也是開原寺素齋館的誕生地,歷史上僧尼們為嚴格戒律,禁葷吃齋,由此,形成了獨具寺院特色的素齋。

「齋飯能益壽,素食能養身」,「聞木犀香,何隱乎爾?知菜根味,無求於人。」 一席素食,的確可使人俗念頓消。吃素不僅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默默的修行,還是一種促進和諧的方式。

崇安寺坐落在江南水鄉無錫,至今已擁有著1600多年輝煌歷史,是無錫的政治文化中心與商貿繁榮中心和文化匯集中心。

崇安寺的輝煌文化無不讓人為之震撼。崇安寺主要憑那獨具一別的風格與魅力從而成為了與上海華麗的城隍廟、南京獨特的夫子廟、蘇州莊嚴的玄妙觀一併齊名的美麗江南的四大獨特的街區。

《孟子》中有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皰廚也。古聖先賢告訴我們,選擇了素食,就選擇了健康,增加了善行,增長了福慧,遠離了災難,保護了地球,造福了後代。

值的一提的是,開原寺崇安館長素宴所用的食材90%都是空運自雲南,為保證食品的質量,店裡每天都要到碩放機場去拿新鮮的食材。

開原寺崇安館同梅園館一樣完全拋棄素鮑魚,素火腿,素紅燒肉加工老式仿葷素食套路,而是採用以雲南山區的菌類為主材的頂級新鮮食材,製作精裝的純素食。

到崇安慕名品嘗素齋!崇安素齋館是江南地區唯一一家佛傳素齋「崇安素齋」匯集了佛傳素齋的精華,在佛傳素齋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運用現代烹飪技藝,兼納南北地方風味於一體。

相關焦點

  • 南說—「寺廟道觀中的素齋」
    三千年前的古籍《詩經》中早就有素餐之說,只不過最早的素餐、素食,是供奴隸們食用的粗劣飯食。所以說,中國素食的起源,其實並非在寺院。佛教自漢代始傳入中國的時候,素食素餐早已有之。六朝時期,由於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提倡素食,建康城(今南京)內外,不論是宮廷、寺院或民間,「吃素」之風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實際上當時建康地區的佛教寺院已經超過五百處之多,各個寺院都講究製作素齋,並形成攀比之風。相傳,建康城的建業寺,就有位僧廚以製作素饌而聞名,用一種瓜,可做出幾十種菜。
  • 無錫千年「茹素」風潮悄然回歸 素食準備申遺
    無錫人茹素已頗有歷史。無錫餐飲界人士稱,早在東晉年代,王羲之居於無錫崇安寺時,就開始推崇素食。之後受無錫祠堂文化影響,惠山下的素點曾因「五裡飄香」之說而聞名,其中豆腐花、惠山油酥等素點至今盛行不衰。借著無錫餐飲申請非遺的東風,無錫素食搭上非遺也為人所矚目。
  • 說到健康,我吃了素齋
    好的素齋,原來是這樣使人身心都舒適。吃過素齋的人我不太了解素齋。對於一個吃過幾頓素齋的中年人來說,心裡還是有些感觸的。這種飲食習慣,據說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大乘佛教,是為了教育「眾生平等、因果輪迴、大慈大悲」而形成的,可分為純蔬菜、雜菜和仿肉三種,根據不同的地方,有寺廟和民間素齋。在我去了臺灣,在眾多的餐飲項目中,素齋令人印象深刻。
  • 淨因寺素齋:千年流芳,剎那溢彩,非遺菜點度我饞人
    你不要跟我說揚州法海寺的扒燒整豬頭,你調皮了。鎮江歷史上也有好的。《清稗類鈔》裡就說:「寺廟庵觀素饌之著稱於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雲觀,杭州為煙霞洞。」這樣說得熱鬧,淨因寺的素齋卻是不同。
  • 撞鐘祈福跨新年,首選無錫開原寺!
    2018年除夕之夜,一年一度的開原寺「敲鐘祈福」法會
  • 食為悅禪——九華山上客堂袛園素齋
    ——《地藏菩薩本願經》  九華山祗園寺上客堂賓館隸屬全國重點寺廟——九華山祇園禪寺,賓館位於全國四大佛教名山聖地九華山上景區大門入口內側,交通便利,環境優雅,依山而建,曲折迴旋,內部裝修典雅,凸現佛教文化氣息。擁有標準間、商務單間、三人間、豪華套間等各種類型客房,設有中央空調,網絡電視系統,液晶電視,光纖寬帶接口,24小時熱水設備。
  • 無錫開原寺三尊佛像竟遭人為破壞
    開原寺是無錫市級文保單位(圖片來源:現代快報 攝影:徐振)毗盧殿大門上貼著公告(圖片來源:現代快報 攝影:徐振)[原標題]無錫名寺開原寺內三佛像遭人為破壞「開原寺內有幾尊佛像被人損壞了。」日前,有市民向現代快報爆料稱,位於無錫梅園風景區的開原寺中,有幾尊佛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人為損壞。現代快報記者現場探訪,發現反映屬實。目前,開原寺內受損佛像所在的毗盧殿已經暫停對外開放。4月18日上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開原寺,此時,開原寺像往常一樣大門敞開著,因臨近中午,有少量遊客在內遊覽觀光。
  • 海派素齋,嘗出中國人的懷石料理
    而中國的素齋分為三大流派:寺廟齋菜、宮廷素齋和民間素食。三大流派組成。寺院素齋崇尚「淨素」,宮廷菜和民間素菜則「以素代葷」。但滬上高級素菜館則在還原素的本味基礎上做出創新。 -樸質 -不時不食,取之自然,是素菜崇尚的取材方式。寺院素齋的很多原料還是僧侶親自耕耘的,保證天然有機。 -心作 -
  • 杭州美食攻略:去了寺廟,那順便來頓素齋吧!絕對讓你念念不忘!
    如果你的旅行行程裡有上面所提到的寺廟禮佛之行,那麼配合著來一頓素齋也是不錯的選擇。吃一頓素齋,說不上是來杭州必做的一件事情,但卻是一件很好的禮佛中身心虔誠的體驗。六六同學帶你看看寺廟周邊,拜佛完畢後可以去試一試的素齋之地。
  • 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
    你吃過素齋嗎?以「梵天淨土 壽比南山」聞名遐邇的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20多年來推出了一道「招牌菜」——緣起樓素齋,慕名前來品嘗美味素食的遊客絡繹不絕。南山素齋就地取材除了做好餐廳環境的清毒和倡導公筷分餐制的文明用餐的新風尚外,素齋餐廳還結合當地新鮮食材的營養成分,推陳出新,推出了「紫氣東來」「南山三寶」「蛟龍出海」等20餘款新菜式,其外形可以假亂真,味道清香鮮嫩,往往為葷菜所不及,製作技藝巧奪天工,菜色形神兼備且風味出眾。例如,一道新推出的名為「泰汁鱈魚片」的菜,越看越像是「鱈魚」做成,但入口一嘗,乃是冬瓜精製而成的一道香味四溢的素餚。
  • 這座古寺的素齋太好吃,一碗麵只要10元
    同在蘇州地區,創建於元代的西園寺,距今有700多年歷史,卻是因為其素齋的價廉物美而聞名,是一座在本地享有聲望的古寺。「吃麵了嗎?」是眾香客之間經常用到的問候語,寺內來來往往的人群不斷,想必很多人已經分不清是為上香而吃麵,還是為吃麵而上香。西園寺裡的素齋館從天王殿旁的如意門進去,左側便是。
  • 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
    新華網發(陳文武攝)    你吃過素齋嗎?以「梵天淨土 壽比南山」聞名遐邇的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20多年來推出了一道「招牌菜」——緣起樓素齋,慕名前來品嘗美味素食的遊客絡繹不絕。    南山素齋就地取材,主要以「四大金剛」(即豆類製品、麵筋、筍、菌)、蓮藕、紅白蘿蔔以及各種瓜菜做原料,仿製成雞、魚、肉、蝦,辦成與葷食同名的菜餚素宴,用植物油烹調,素淨清香,脆而爽口。
  • 素食文化:顛覆傳統的素齋模式--素餐還能這樣吃
    這些年吃過不少素餐,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成都文殊院的紅燒魚、北京廣化寺的羅漢菜、三亞南山佛教文化苑的刺參拼盤等,菜品雖然各有千秋,但無論佛素還是仿葷,素齋的品種和賣相都難以達到至尊之位,這和素齋能夠採用的原料有關,也和中國對素齋的傳統觀念有關。
  • 舌尖上的榮成 探味赤山法華院的素齋
    為了擺脫最近爆紅網絡的名詞——「油膩青年」,我決定去赤山吃一頓齋飯。其中一位大姨為我講述了每一道菜餚名稱和食材,這裡不乏有素紅燒肉、素烤魚。  其中一道「紅燒肉」引起了我的關注,看到這兒我不禁泛起了嘀咕:齋飯不都是素食麼,怎麼會有肉呢,紅燒肉怎麼會是素的?阿姨笑著對我說,雖說叫紅燒肉,其實是山上的蔬菜和大豆蛋白加工而成,我聽了後為之驚嘆,還有這種操作!
  •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是以五臺山佛家寺院的素齋為主,融合當地的民間素食結合而成齋飯。「素齋」又稱「釋菜」、「寺院菜」,因在中國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而使五臺山素齋在晉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深遠。
  • 普濟禪寺同祈福,福德林裡品素齋
    大年初四,山東濰坊王居士等二十四位善信一行,在武鄉縣城福德林素齋館供養普濟禪寺常住一堂素齋,以此共慶佳節,積聚福德資糧。寺內今有1996年薄老專門為南神山題詞:「瑞雲擁普寺,落照映南山」碑刻。2005年,由五臺山普化寺住持妙生法師發願操持,在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十方善信的資助下,集社會眾人之功,於2009年12月26日圓滿落成並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
  • 三亞南山素齋:吃了就忘不了的健康美味
    素齋,是我國傳統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顆明珠。以集天地精華之蔬果入饌,借廚師之手展現每種不同食材本身的自然之味,讓一眾饕客寧願投身素食懷抱。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素食已經成為都市人尋求自然生活的一種全新方式,南山素齋在製作菜品時更注重原料的天然、新鮮,其藉助天然成分進行調味的方式也有助於讓人能從中尋找到食物真味。
  • 杭州最好吃的素齋不在靈隱寺,也不在法喜寺,而是在這裡
    杭州最好吃的素齋,其實並不在靈隱寺,而是在法喜寺和淨慈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杭州另一座十分著名的千年古剎吧——淨慈寺。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就是指淨慈寺內的青銅大梵鍾。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於吳越,早前被稱為「永明禪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淨慈寺就在雷峰塔對面,比起雷峰塔門前的人頭攢動,此處遊人明顯少了許多。
  • 舌尖上的禪意——五臺山素齋美食
    來自寺廟的素食被稱為"齋",僧侶們在寺廟的園子裡種植蔬菜瓜果,以新鮮蔬果入饌,順時而食,得天之味,處處體現出禪意,清淨自持。這些蔬食菜餚,所展示的不僅是素食之美,更是從舌尖到心靈的返璞歸真。世間唯愛和美食不可辜負,美食和愛一樣溫柔,她是有溫度和靈魂。品味五臺山素齋美食是一種情趣,享受美食是一種幸福。這就是美食的誘惑,更是大自然的饋贈。
  • ...的素齋、網紅御守……本地人每周都要來的超靈驗上天竺法喜講寺
    點擊播放 GIF 0.0M「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吳越時期被稱為「東南佛國」的杭州,寺廟林立。但是如果提到法喜寺的周邊,以及寺裡五塊錢管飽的素齋,杭州人一定會想起它。矗立在天竺路深處的法喜講寺在千年前建造而成,是白衣觀音的起源地。經歷千年風雨而依舊香火鼎盛。只需要10元,就能在右邊的售票處買到一張寺廟門票,進廟就會送三柱清香,法喜寺不接受外帶香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