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霑化區:源頭活水灌「窮根」,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霑化「樣板」

2020-12-16 身邊24小時

發布日期:2020-11-25 08:39瀏覽次數:1

為著力構建穩定脫貧防止返貧和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霑化區財政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以「精準、發展、績效」為導向,深挖「窮根」,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實現扶貧資金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為探索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霑化」樣板做出了有力實踐。

一是加大「蓄水」,設立解決相對貧困試點資金。全區累計投入各級財政扶貧資金6049.45萬元,其中中央及省市級專項扶貧資金2906.4萬元、區級專項扶貧資金2500萬元、中央直達資金400萬元、公益事業扶貧基金及統籌整合涉農資金243.05萬元。同時,積極安排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建設試點資金1000萬元,為支持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提供強力資金保障。

二是聯渠「引水」,率先打造「大救助」工作體系。為最大限度給貧困群眾提供健康支持,在落實貧困群眾就醫「一站式」結算、住院「先診療後付費」的基礎上,通過社會籌資、政府兜底等方式,設立大病救助基金,聯合扶貧、民政、人社、殘聯等部門對家庭困難的重大疾病患者「一事一議」進行救助,實現了「救助對象統一認定、經濟狀況統一核對、救助需求統一發布、救助資金統籌使用、救助事項協同辦理」,切實提高貧困人口及大病群體醫療保障受益水平。對困難及大病群體就醫進行兜底幫扶,貧困戶、低保戶的合規費用,自負比例原則上不高於10%;參加居民醫保的重度殘疾人,自負比例原則上不高於15%,切實減輕貧困群眾個人醫療負擔。2020年以來,貧困群眾在區級醫院就診2408人次,減免醫藥費46.84萬元;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1142人次,減免醫藥費4.23萬元,有效杜絕了「有病不敢治、有病沒錢治、小病拖成大病」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

三是金融「活水」,創新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在既有財政補貼優惠政策基礎上,拓展或創新部分針對相對貧困戶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協調支持金融機構向信用良好、有貸款意願、有就業創業潛質、技能素質和一定還款能力的相對貧困戶,發放10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財政全額貼息的精準幫扶到戶的信貸產品。對相對貧困戶領辦或創辦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小微企業等,發放300萬元以下、3年以內、適當保證措施、基準利率、財政全額貼息的精準幫扶到經濟組織的信貸產品。「魯擔惠農貸」政策性業務享受的財政貼息標準現行政策標準從2.175%提高至3.175%。「創業擔保貸款」最高貸款額度15萬元,財政部門給予全額貼息,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相對貧困戶發展冬棗大棚及其他設施的,給予貼息的貸款可高於一般戶的30%以上。專業合作社吸收相對貧困戶入社的,對合作社在貸款、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支持。相對貧困戶創辦企業的,前3年實現的稅收形成地方財力部分,全額獎勵企業用於自身發展。

四是精準「放水」,推動建立脫貧保穩精準防貧機制。聚焦因病、因學、因災和突發事故等致貧返貧關鍵風險因素,創新工作機制,列支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建設試點資金300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相對貧困人口購買防範新致貧和返貧綜合險,對因學、因病或發生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及其他新致貧、重新返貧等因素,導致生活處於貧困線以下的家庭,經綜合鑑定後,分類別分標準核定發放保險金,從源頭上築起發生貧困的「截流閘」和「攔水壩」。列支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建設試點資金700萬元,用於低收入人口扶持信貸項目貼息或風險補償資金,有效破解低收入人口及其領辦、創辦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積極協調配合扶貧、民政等部門,瞄準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兩類易貧重點人群,分類設置精準防貧標準和程序,推動建立近貧預警、驟貧處置、脫貧保穩精準防貧機制,全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來源:山東省財政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濱州市霑化區創新工作思路,勇當林長制改革排頭兵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李世超 孫延兵 胡俊波 刁會超 記者 趙旭濱州市霑化區搶抓工作重點,細化任務分解,著力構建最嚴格的森林、溼地資源保護發展體系,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了工作方案,建立了體系完整、責任明確的區鄉村三級林長和民間林長管理體系
  • 管好盛水「盆」 護好「盆」中水——濱州市霑化區推動河湖長制邁向...
    霑化區境內河湖總數達103條(其中水庫5座),河道總長超過900公裡,是濱州市各縣區中河網密度最大的縣區之一。可以說,河湖管護和治理任務十分艱巨。自河湖長制工作全面推行以來,霑化區將轄區內所有河道、渠道、水庫全部納入河湖長制管理範圍,實現了區、鄉鎮(街道)、村三級「河長」全面覆蓋。截至目前共設立區級河長25人,鄉級河長132人,村級河長331人。
  • 濱州市博物館、博興縣博物館、霑化區博物館「入列」二級館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其中濱州市博物館、博興縣博物館、霑化區博物館入選二級博物館,惠民博物館、無棣縣博物館、惠民惠風民俗博物館、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入選三級博物館。
  • 山東霑化:小冬棗長成富民大產業
    日前,送走棗園最後一批遊客,種植冬棗23年的「棗把式」山東濱州市霑化區下窪鎮西孫村棗農丁太平在記帳本上這樣記載:摘沾冬2號80斤,收入2150元。  金秋十月的霑化區,到處是豐收忙碌的景象。經過35年的精心培育,小冬棗長成了富民大產業。
  • 濱州霑化:打造"冬棗之鄉"大品牌 詮釋文旅融合新氣象
    近年來,濱州市霑化區以打造"冬棗之鄉、魅力霑化"文化旅遊品牌為抓手,以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旅產業為重點,不斷加強公共文化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深化文旅體制改革,基本實現公共文化全域均享、文旅產品優質豐富、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市場環境安全有序,為促進地方轉方式、調結構、拉動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 霑化撤縣設區 濱州中心城區成真正「海濱城市」
    2014年9月,霑化撤縣設區,扮靚山東海上北大門,打造濱州城市副中心。2015年也成為霑化撤縣設區開局之年、 起步之年。 據濱州日報報導,2015年,霑化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8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8.7%、16.9%和6.4%。
  • 霑化「突破海上」加快培育率先發展新增長極
    霑化區位於渤海灣南岸,是山東海上北大門,海岸線長達162.6公裡,佔全市海岸線的近70%,擁有沿海灘涂80餘萬畝,未利用地近150萬畝,蘊藏著豐富的海水、石油、天然氣、地熱等資源。「藍黃」兩區開發建設都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作為兩區開發建設的疊加區和主戰場,霑化的沿海區位和資源優勢更加凸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 [公告]濱州市霑化區宏達投資經營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債券信用評級...
    、濱州市霑化區土地儲備 開發交易中心、濱州市霑化區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共同以貨幣資金出資設立的國有控股 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0%、30%和20%,實際控制人為濱州市霑化區人民政府。產經營中心 濱州市霑化區土地儲 備開發交易中心 濱州市霑化區城市 建設綜合開發公司 資料來源:公司提供,鵬元整理 公司是濱州市霑化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融資主體,業務主要涉及基礎設施項目 開發、棚戶區改造、土地轉讓及資產租賃等業務。
  • 霑化區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京魯(霑化)高端產業對接會
    中國山東網10月22日訊(記者 王夢青 見習記者 李夢盈)近日,霑化區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組織召開京魯(霑化)高端產業對接會。北京市跨區域產業協作中心園區總顧問、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管委會副主任胡杰出席會議。
  • 一言一行譜寫文明之美,霑化正在跑一場不停歇的文明「接力賽」
    在濱州市霑化區新合作超市「菸頭換雞蛋」兌換點,市民排起了長隊,每個人用隨手撿拾來的菸蒂換取雞蛋。家住東城區的市民趙竹蘭今天撿了十幾個菸頭,來到兌換點參與活動,「自己不抽菸,平時遇到在公共場所抽菸的人,會主動勸導他們,不要亂丟菸蒂。現在好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到撿拾菸頭活動中來,亂扔菸頭的行為越來越少了,城區環境越來越乾淨了。」趙竹蘭說。
  • 山東霑化:EMS發聲全額賠償!此前空運延誤,大量櫻桃長毛、發臭
    5月26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濱州市霑化區分公司發布《關於大高電商客戶櫻桃寄遞的情況說明》:2020年5月20號,霑化郵政EMS收寄大高電商客戶786件櫻桃郵件,電商客戶反映櫻桃到達後部分客戶反映櫻桃出現爛果,我公司迅速對接,5月26日上午和電商客戶協商一致
  • 霑化區在2019年山東省中小學生校園藝術節合唱 戲劇專項展示活動中...
    霑化區在此次活動中捷報頻傳,霑化區第一實驗學校的合唱隊作為濱州市唯一一支合唱隊代表濱州市到省參加展演,該校選送的《夜來香》《閒聊波爾卡》獲中學組合唱一等獎;霑化區第一實驗學校選送的《讀中國》獲中學組戲劇三等獎霑化;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在濱州市市級評選中獲小學組戲劇二等獎,該校被市教育局推報為全國「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霑化區教育和體育局榮獲優秀組織獎。
  • 濱州市環保局對三個工業園區環境問題進行掛牌督辦
    大眾網濱州1月13日訊(記者 王君彩)今日,大眾網記者從濱州市環保局獲悉,為解決潮河邵家斷面超標問題,市環保局決定對濱州工業園區生活汙水直排、霑化經濟開發區及城北工業園區相關企業不能穩定達標及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問題掛牌督辦。
  • 霑化60萬畝秋鹽喜獲豐收
    霑化60萬畝秋鹽喜獲豐收大眾日報記者 李劍橋2020-10-08 18:26:0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又到一年收鹽季。10月初,濱州市霑化區北部60萬畝鹽田進入秋鹽收穫期,預計今年霑化鹽區「秋扒」持續一個月。曬鹽工藝創新優化,原鹽色澤好,顆粒均勻,理化指標創歷年來最好水平,實現產量、質量雙突破。圖為霑化區濱化海源原鹽生產區開展機械化採鹽作業。
  • 國際博物館日,這裡為小學生特意打造博物館奇妙之旅!
    新銳大眾記者李劍橋 通訊員 賈海寧 王建彬 5月18日,濱州市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在霑化博物館內參觀。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濱州市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組織學生走進區博物館,參觀豐富多彩的藏品,了解家鄉歷史文化,感受博物館展品的魅力,在參觀展覽中增長知識。圖為 5月18日,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在區博物館參觀。 5月18日,濱州市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在區博物館參觀當地出土的陶壺。
  • 濱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擬表彰對象公示
    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霑化分局一級科員  周方正 濱州市大數據應用中心數據服務科科長  邱建平 濱州市社會保障資金管理中心主任  王會林 濱州學院後勤管理處衛生保健科科長  吳 新(女) 濱州市濱城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曼麗(女)  濱州市濱城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四級主任科員  張衛東
  • 第二十二屆濱州霑化冬棗節將於9月20日啟動
    9月17日,濱州市霑化區人民政府在濟南召開了第二十二屆濱州霑化冬棗節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記者從會上獲悉,霑化冬棗節將於9月20日正式啟動,節會時間為9月20日-10月20日。據了解,本屆節會堅持「為民、務實」理念,突出群眾參與性,推廣霑化冬棗全流程標準化產銷模式,提升「霑化冬棗」品牌辨識度,擴大線上銷售規模,「以棗為媒」,發揮「宣傳、促銷、旅遊、招商」作用,以「放飛夢想 棗贏未來」為主題,舉辦一屆貫穿霑化冬棗採摘季,更有特色、更有效益、更有影響的大會。
  • 濱州市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縣級)提名城市、省級文明縣區等擬推薦...
    、中共濱州市霑化區委宣傳部、中共濱州市霑化區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濱州市霑化區委政法委員會、濱州市霑化區菸草專賣局、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霑化分公司、濱州市霑化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中共濱州市霑化區委組織部、中共濱州市霑化區委黨校、濱州市霑化區文化和旅遊局、濱州市霑化區自然資源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濱州市霑化支行、中共濱州市霑化區委辦公室、中共濱州市霑化區委老幹部局、濱州市霑化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 39秒丨濱州霑化民警不畏嚴寒 冰水中成功營救三名落水群眾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2日訊 近日,濱州市霑化區民警爭分奪秒成功營救三名落水群眾。短短十幾分鐘的救人瞬間,讓這個冬天增添了一份濃濃暖意。12月20日,濱州市霑化區馮家鎮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馮家鎮南集村西小河一輛白色越野車掉入河裡,馮家鎮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往現場,發現白色越野車倒扣在河裡,因為氣溫比較低,河水都已結冰,馮家所民警毫不猶豫的脫掉了自己的上衣,奮不顧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不畏嚴寒,跳入水中將被困的三名群眾成功救出。
  • 霑化區泊頭鎮:聚力高質量發展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泊頭鎮位於霑化區南部,東鄰東營市利津縣,南接濱城區,西與黃升鎮接壤,北與霑化城區相連,總面積108.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8.9萬畝,轄9個社區36個行政村。近年來,泊頭鎮以「六個霑化」建設為統領,聚焦特色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各項工作「爭一流、上水平」,先後獲得「山東省衛生鄉鎮」「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市級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