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長江水進京是中國歷史「壯舉」

2021-01-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 外媒稱,位於中國中部地區的一個高聳的水壩阻擋住了一望無際的水域。這些水資源被指定途經1000多公裡向北調至北京。但批評人士表示,它只能暫時為這座城市解渴。

據法新社12月27日報導,中國首都的南水北調工程27日正式通水。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展的最具雄心的工程項目之一。

在投入至少330億美元之後,預計每年將有超過10億立方米的水流經1000多公裡長的通道和管線抵達首都。

這一項目的規劃者表示,每年還將有約85億立方米的水抵達沿線其他幾個省市。

中國政府說,這項工程最終會包括三條調水線,將緩解中國北方長期存在的水資源匱乏問題。

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低於以色列等中東國家。這種現狀對中國經濟增長形成了威脅。

一位姓陳的導遊站在中部湖北省丹江口水庫的大壩上說,「這些水要調到北方」。大壩的海拔比北京的海拔高出100多米,使得水庫中的水可以流向北方。

南水北調這一工程領域的壯舉還包括了在中國黃河底下修建隧洞的項目。官方報導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

此外,為了讓供水順利流經河南省,中國的工程師修建了引水渠。

世界銀行統計指出,中國華北地區的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左右,比位於沙漠地帶的一些國家還要少,與葉門大體相當。

另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28日報導,將中國長江流域的水運送到中國北部地區的國家工程南水北調,27日連接南北的1400多公裡水路開始正式向北京送水。南水北調工程從構思開始經歷了60餘年,如今總算如願以償。但是這一龐大工程的效果和對環境的影響仍然受到不少質疑。

27日上午,北京市的閘門開啟,來自長江支流漢江的江水湧向頤和園團城湖。這些遠道而來的水將主要用於北京市民用水。處於嚴重饑渴狀態的京郊水庫也終於可以增加蓄水。

此次開始送水的是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從湖北省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引水流到北京、天津。線路全長1432公裡,工程費用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國華北地區,由於降水量少加之黃河水量減少,已經陷入慢性水荒狀態。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其中北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7。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每年的運水量為95億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的民眾將因此享受到優質水源。

南水北調是1952年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的構想。雖然這次向首都送水對於共產黨政權來說是一項樹立威信的大工程,但他們並沒有舉行大規模慶典,媒體的報導也比較冷靜平淡。

據北京媒體報導,近年來北京的供水量和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達到了每年15億立方米。但此次南水進京每年只可給北京帶來約10億立方米的水。這種經濟成長速度與調水計劃不匹配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中國環保組織「自然大學」的邵文杰指出:「只要追求經濟發展,不斷擴大城市規模,那麼水荒的緩解都只是暫時的。如果整個社會仍舊不重視與環境的均衡相生,那水荒永遠都無法解決。」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月27日,參加通水儀式的嘉賓在觀看開閘放水。當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終點團城湖明渠開閘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相關焦點

  • 南水進京 長江水有望回補潮北京白河地下水源地
    南水進京後,在滿足生活使用的前提下,部分來水將回補地下。記者今天從市水務局獲悉,目前位於順義區的牤牛河地下水回灌工程已經基本完工,具備通水條件,長江水有望回補潮白河地下水源地。「長江水進京之後,首先要滿足居民生活使用,如果還有富餘,才會回補地下水。」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需要回補地下水時,九級泵站中的李家史山閘將開閘放水,經小中河輸水至東水西調匯合口,沿東水西調反向輸水至東牤牛河,經牤牛河、懷河,最終入潮白河牛欄山橡膠壩上遊水源地,全長15公裡,在河道內通過下滲回補地下。
  • 杯子裡的長江水
    第一口「長江水」,家住昌平的侯玉蘭品出了一絲甜味。這是一壺有故事的水。三周前,它還在1200餘公裡之遙的丹江口。兩千年前,古羅馬人搭建高架引水渠,將50公裡外的泉水引入羅馬。如今的中國,引水距離擴大了近30倍。每年有10億立方米長江水完成北上的旅途——跨越7個緯度,穿過4個省份的14座大中城市。
  •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校長:歷史將銘記中國抗疫壯舉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校長馬哈茂德·馬蒂尼教授近日在「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網站發表了題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攜手抗擊疫情,為遏制全球疫情加強合作作出貢獻》的文章,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和對全球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中國的抗疫壯舉將被歷史所銘記
  • 這不是夢,外媒:這是一次壯舉
    喜馬拉雅山一直都有著濃厚的神秘色彩,因海拔高被譽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關於喜馬拉雅山的傳說也是非常多的,在喜馬拉雅山開個洞,這不是夢,看到成品,外媒都直呼:這是一次壯舉。>交通的發展會帶來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旅遊業了,旅遊業的發展和便利的交通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中國近期就要修建一條鐵路聯通尼泊爾
  • 中國又出啥事了?98公裡深洞養活1400萬人,外媒驚呼:中國太牛了
    而其中在基礎工程的建設上,我們更是被外媒稱之為「基建狂魔」,不管是甘塔斯隧道的建成,還是麥洛維大壩的修建,亦或是三峽工程,都是證明我國基建最好的證明。而很顯然,中國基建一直在創造著奇蹟,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又出啥事了?98公裡深洞養活1400萬人,外媒驚呼:中國太牛了。
  • 中國又出什麼大事?98公裡深洞養活1400萬人,外媒:中國太牛了
    我國有非常多的河流,而這其中最著名的其實還是要屬黃河和長江,這兩條河流可以說是見證了我國的發展和歷史,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存在。但是同時它們也都分別有問題存在,黃河泥沙淤積導致斷流出現。長江流域則經常會發生水患,造成洪澇危機,而我國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 通水一年看「南水」22億方長江水帶來什麼
    「水變甜了!」河北滄州市民孫建華感嘆,喝上長江水,家裡的淨水機終於下崗了。「水鹼少了!」北京豐臺區幸福小區居民王豔香,拿出自家燒水壺現身說法:「你看,這壺一個月沒刷了,也沒啥水垢。」「水不愁了!」河南許昌市周莊水廠廠長龐軍偉坦言,連年大旱,北汝河斷流,水廠停了1年半,多虧南水北調救急。
  • 在長江入海口,隊員們將寫著楊紅林名字的旗幟緩緩投入江中
    在長江入海口,隊員們將寫著楊紅林名字的旗幟緩緩投入江中過金沙江白鶴險灘(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人類自古逐水而居,在有江河的地方繁衍生命、孕育文明。中國人樂水,真正徵服大江大河的念頭卻不曾有過。西南交通大學的堯茂書最早出現在長江上,可惜最終命殞金沙江通伽峽。堯茂書的犧牲,更加激起了中國人的血性。1986年,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在四川成立。這支隊伍有官方支持,物資充裕。幾乎同時,民間漂流隊伍洛漂隊在洛陽成立。兩支隊伍的背景不同,但目的一樣。
  • 專家:國內水環境形勢嚴峻 長江徑流量10年降7.5%
    專家認為,中國水資源短缺,水環境形勢嚴峻,需開源、節流和治汙同時進行。中科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張楚漢分析,中國人口眾多,水資源短缺,水環境形勢嚴峻,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以長江為例,長江水量豐沛,多年平均徑流量約1萬億立方米,但近10年來減少約7.5%。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20%,耗水率超10%,水庫調節庫容量共計不到1000億立方米,調節能力偏低。
  • 「武夷山水」品牌進京宣介會 順昌館大放異彩
    東南網訊 7月17日,「武夷山水」品牌進京宣介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活動由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政府,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東城區政府主辦。據悉,本次活動由福建省南平市與北京市東城區締結友好區市暨「武夷山水」品牌宣介活動、綠色發展研討會、廖俊波精神及「武夷山水」品牌和大武夷文旅宣傳圖片展等組成。
  • 《軍中樂園》: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
  • 今天|11月25日,33年前,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隊徵服長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1986年11月25日,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隊徵服長江,漂至長江入海口附近的橫沙島,完成了歷時五個多月的長江科學考察漂流任務。
  • 國之大策南水北調 北京市民擰開水龍頭流出千裡外的長江水
    2017年12月29日訊,如果我們不說,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北京人現在已經離不開它——南水。轉眼之間,南水北調工程向北京供水已經整整三年了。很多人會問:「南水進京了,在哪裡呢?我們為什麼看不到?」其實,當生活在北京的你擰開水龍頭,汩汩流出的,就是那千裡之外的長江水。
  • 南水北調水累計進京近50億立方米 北京水資源短缺得到緩解
    南水北調水累計進京近50億立方米 北京水資源短缺得到緩解 2019-09-03 21:41: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 黃河長江「握手」:北方近億人喝上長江水,南水北調澤被千秋
    它,讓黃河與長江「握手」,讓湖北丹江口與北京密雲水庫「擁抱」,讓受水區近1億人喝上長江水;它,要越過數百條河道、千餘條道路、數十次橫穿鐵路,其規模及技術難度國內外均無先例可借鑑。它就是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中線路線圖,圖片來自網絡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調水工程技術體系9月中旬,記者來到鄭州以西參觀南水北調中線的「咽喉」──穿黃工程。
  • 課本裡的長江-光明日報-光明網
    【課本裡的中國】    從唐古拉山的一泓清泉發端,浩浩蕩蕩、奔流直下,長江穿巴山蜀水、越雲貴高原、過荊楚大地、入江南水鄉。滾滾長江水,塑造了神州大地豐富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滋養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
  • 關於北坡首登珠峰的歷史壯舉
    北坡首登珠峰這樣的壯舉,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吹噓誇大一個人有什麼高強的武藝,這反而會削弱歷史現實中那些真人真事。60年首次登頂的中國運動員,那最後100米,完全是爬地上平均3.6秒前進1釐米,抹黑挪上去的。國際章是正宗大牌明星啊,有她撐著,電影肯定又會上一個小臺階。不過在吳京即將登頂的時候,他倆其實根本沒必要在步話機裡相互表白什麼。
  • 用好長江水共烹一道中國大菜
    長江經濟帶建設這一國家戰略,被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會的湖北沿江城市的主官們視為重大發展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市長萬勇更是形象地描述這一戰略是為長江流域城市「添置了鍋和灶」,只待大家用好長江水,共同烹飪一道「中國大菜」。
  • 中國神話中的長江、黃河水神是誰?共工管的是什麼水?
    起碼在我們古老的中國的神話體系中,水神和海神,確實是分開的,不是一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中國最早神話中說的水神,一般都是指掌管淡水、江河之神,並不包括海水。水神也掌管雨水,這和後來的龍王神話,把江河湖海都歸為水系一類,是不同的,那麼中國神話中的水神都有誰呢?他們掌管的都是什麼水?
  • 難忘那年橫渡長江
    一天下午,幾位同學到江邊散步,望著滔滔江水,心中不禁頓生「到中流擊水」的豪情。高中六七屆2班葛春榮、殷正華,這兩位港中的二流泳者,居然忘了「遊長江,須到上遊青龍山下水,方保上岸」的常規,把脫下的衣服交給同行的壽如、克吉兩位同學,毅然從大港的亂石碼頭上跳進長江,一直向著江心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