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縣米蘭遺址出土罕見青銅器

2021-01-16 中國日報網

24日,記者從新疆若羌縣文物局獲悉,若羌縣近日從米蘭遺址發掘出土一件龍頭鳳尾青銅器,外觀和組構特徵與古代青銅器「斧鉞(yuè)」極為相似。

圖據百度

據若羌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局長孟捍高介紹,這件從米蘭遺址發現的青銅器中間帶圓孔,圓孔直徑2.6釐米,一頭似扇形的斧,寬8.4釐米,上方有鏤空的V字形花紋,另一頭似錘,呈橢圓形,同樣帶有鏤空花紋,整個青銅器呈龍頭鳳尾狀,做工精細,保存完整,長15.2釐米,重319.8克。

若羌縣文物局相關人員介紹說,這件青銅器是若羌縣近年來出土的十分罕見的古文物,經過若羌縣文物局研究、比對資料,判斷為「鉞」,「初步斷定製造年代為漢代以前。」該工作人員說,截至目前,在疆內及全國各地博物館中,還沒有過類似米蘭遺址出土的這種罕見青銅器,它的種類、製造年代和用途等,還需專家進一步鑑定和考證。

米蘭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邦,是當時中央王朝經營西域的重要根據地。這件青銅器的出土,再次驗證了古絲綢之路要道上的米蘭重鎮與中原地區密切的交流往來,為西域文化和古文物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據了解,鉞是一種古代的漢族武器,具備較強殺傷力,是中國十八般兵器之一,隨著刀劍廣泛應用在戰場,笨重的鉞逐漸退出戰場,成為禮兵器。(胡大敏王若丹 廖斌 馮京)

相關焦點

  • 新疆若羌出土罕見龍頭鳳尾青銅器 與斧鉞極相似
    米蘭遺址發現的青銅器中間帶圓孔,直徑2.6釐米,一頭似扇形的斧,寬8.4釐米,上方有鏤空的V字形花紋,另一頭似錘,呈橢圓形,同樣帶有鏤空花紋,整個青銅器呈龍頭鳳尾狀,做工精細、保存完整,長15.2釐米,重量319.8克。
  • 「米蘭古城」遺址,曾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可惜大部分流落海外
    「時尚之都」,而是早已流逝於歷史茫茫黃沙中的一個古國,曾有《世界米蘭》一書中收集了全世界33個叫「米蘭」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我國新疆沙漠中的一處遺址——米蘭古城。米蘭古城遺址是由不同年代的跨文化遺址群組成,有大小遺址14處,包括戍堡1座,佛塔8座,寺院3座,烽燧2座,還有民居遺址
  • 新疆米蘭古城遺址10月開放
    新疆日報網訊 新疆米蘭古城遺址(圖)將首次揭開神秘面紗,對外開放。   8月31日,記者獲悉,這是10月11日在若羌縣開幕的第六屆樓蘭文化旅遊節暨第九屆紅棗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屆時將舉辦15項創意獨特、引人矚目的文化、旅遊和經貿活動。
  • 新疆米蘭古城遊記
    米蘭古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若羌縣城東80裡處,由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圍分布的魏晉時期的古建築群遺址組成。很多年前我們有幸目睹他的芳容。利用假期,跟著導行,一路風塵,一路驚喜。世界上最長的紅磚路紅磚路簡介,看不清字了這是世界上最長的紅磚路,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境內
  • 環遊新疆最後一站《樓蘭古國》若羌縣,邂逅千年樓蘭美女
    《古樓蘭》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這裡歷史悠久。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古國神秘地消失了。樓蘭古國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們猜了若干世紀的不解之謎。這裡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很多人的興趣。
  • 訪新疆樓蘭博物館,看來自羅布泊的古屍
    中國首家以樓蘭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南疆若羌縣,是我國唯一展示羅布泊地區古文化的縣級博物館,尤其是該館展示的「樓蘭古屍」最為著名。牆壁上的美女簡圖即使樓蘭美女的復原寫照。若羌縣也是我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面積2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兩個浙江。人口7萬左右。
  • 環遊新疆最後一站《樓蘭古國》若羌縣,邂逅千年樓蘭美女
    《古樓蘭》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這裡歷史悠久。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古國神秘地消失了。樓蘭古國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們猜了若干世紀的不解之謎。這裡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很多人的興趣。
  • 青銅器和鐵器與石器伴行,新疆先祖是何情況,人們都用哪些器物?
    新疆發現的青銅器遺址遍布天山南北各地如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的南灣墓葬、蘭州灣子遺址,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鄯善縣境內的洋海早期墓葬,天山南部的孔雀河古墓溝墓葬和小河墓地,以及尼雅和克裡雅流域的早期遺址,天山北部則有尼勒克縣吉林臺遺址,阿勒泰的科爾木齊墓群等。孔雀河古墓溝墓地的地表上有一種環列七圈木樁、外圍布列輻射狀立墓的墓葬形式,極為壯觀且具有典型性。
  •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這四個字幾十年來經常見於考古發掘方面的新聞中,時不時會發現「一堆」文物,以青銅器最多。為什麼用「一堆」?因為在周原遺址的發掘歷史中,只要出土器物,都是「批量」的,截止目前,周原遺址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十年,還在繼續發掘,累計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
  • 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出土萬餘件珍貴文物,青銅器數量世所罕見!
    眾所周知,陝西寶雞是西周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西周時期青銅器冶煉技術達到頂峰,而寶雞境內出土的青銅器數量多達數萬件,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早在周先祖古公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現寶雞市岐山縣),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國家組織。
  • 青銅器和鐵器與石器伴行,新疆先祖是何情況,人們都用哪些器物?
    新疆發現的青銅器遺址遍布天山南北各地如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的南灣墓葬、蘭州灣子遺址,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鄯善縣境內的洋海早期墓葬,天山南部的孔雀河古墓溝墓葬和小河墓地,以及尼雅和克裡雅流域的早期遺址,天山北部則有尼勒克縣吉林臺遺址,阿勒泰的科爾木齊墓群等。孔雀河古墓溝墓地的地表上有一種環列七圈木樁、外圍布列輻射狀立墓的墓葬形式,極為壯觀且具有典型性。
  • 二里頭遺址憑什麼是夏都?從遺址中出土青銅器的「中國之最」說起
    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研究若從1959年考古專家徐旭生先生的尋找「夏墟」那一年算起,如今已經過了近60年,二里頭遺址為夏代晚期王都的地位已被大多數學者認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也已在去年建成開放。不過,網絡上還有不少質疑的聲音,但是我是非常贊成二里頭遺址為夏朝都城的定性的。二里頭遺址確實非常具有「王氣」,這一點從遺址中出土的上百件青銅器中也可看出。
  • 戈壁灘上的遺址守護者
    在新疆羅布泊以南的一片戈壁荒灘上,散落著各種各樣的土丘,有的是紅柳土包,有的是久經風蝕的雅丹地貌,有的則是見證了千年前絲綢之路交流盛景的古城遺址……戈壁灘上哪些是土丘,哪些是漢唐遺址,高景蓮瞭然於心。這片古城遺址是漢唐時期重要的屯田和佛教遺存,被稱作米蘭遺址,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縣城80公裡外。
  • 新疆出土史前青銅器,專家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先民活動軌跡
    新疆哈密柳樹溝地區出土一批史前遺址,遺址中墓葬有很多為青銅墓;專家利用現代技術,對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進行了分析研究,最終發現它們的成分,而且追蹤到它們的礦源;就在這個過程中,專家意外發現,新疆哈密地區的史前先民的活動軌跡,以及當時人們的文化交流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
  • 新疆若羌縣,全國轄區總面積最大的縣,中國探險旅遊第一縣
    若羌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處巴州東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總面積20.23萬平方千米,是全國轄區總面積最大的縣(約相當於2個浙江省的面積)。總人口5.2萬人。若羌縣擁有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樓蘭、米蘭、小河、伊循等著名的遺址遺蹟,以及羅布泊、雅丹地貌和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均在若羌境內,是探險愛好者的天堂,堪稱「中國探險旅遊第一縣」。先後被授予「中國紅棗產業龍縣」、「全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中國紅棗之鄉」、「國家園林縣城」等多項榮譽稱號。
  •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肅青海寧夏新疆_部分4
    玉珠公元前1800年左右長徑2.4、厚1釐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小河墓地出土玉斧公元前1000年左右長8.8、刃寬4.3、厚2釐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碩縣辛塔拉遺址出土玉飾10-13世紀長5.5、寬4.5、中部厚2釐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出土
  • 新疆文物精品鑑賞
    本次展覽匯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魯番博物館、木木美術館等11家博物館的共70件(組)珍貴文物,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其中:難得晉京展出的「小河公主」,為公元前150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
  • 探秘肥西三官廟遺址:400多件遺物出土 其中18件青銅器
    據安徽商報報導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日前正式揭曉,安徽商報持續關注報導的肥西三官廟遺址正式入圍終評。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三官廟遺址截至目前已出土青銅器18件,在同時期遺址中出土青銅器數量僅次於河南「夏都」二里頭。
  • 旅遊人數日益增多 新疆米蘭故城遺址損毀嚴重
    中新社烏魯木齊五月二十二日電 (樂宏呂江濤)記者日前在米蘭採訪時發現,近年來,由於荒漠故城遺址旅遊熱潮的興起,每年到新疆米蘭故城考察旅遊的人日益增多,故城遺址受到嚴重損毀。  歷經風沙侵蝕、人為破壞,遊客踩踏,米蘭大寺的一座塔洞遺址現在只能看出大致形制,周圍僧房所存無幾。沿城牆、佛寺的牆基處,隨處可見遭人刨挖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