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記者從新疆若羌縣文物局獲悉,若羌縣近日從米蘭遺址發掘出土一件龍頭鳳尾青銅器,外觀和組構特徵與古代青銅器「斧鉞(yuè)」極為相似。
圖據百度
據若羌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局長孟捍高介紹,這件從米蘭遺址發現的青銅器中間帶圓孔,圓孔直徑2.6釐米,一頭似扇形的斧,寬8.4釐米,上方有鏤空的V字形花紋,另一頭似錘,呈橢圓形,同樣帶有鏤空花紋,整個青銅器呈龍頭鳳尾狀,做工精細,保存完整,長15.2釐米,重319.8克。
若羌縣文物局相關人員介紹說,這件青銅器是若羌縣近年來出土的十分罕見的古文物,經過若羌縣文物局研究、比對資料,判斷為「鉞」,「初步斷定製造年代為漢代以前。」該工作人員說,截至目前,在疆內及全國各地博物館中,還沒有過類似米蘭遺址出土的這種罕見青銅器,它的種類、製造年代和用途等,還需專家進一步鑑定和考證。
米蘭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邦,是當時中央王朝經營西域的重要根據地。這件青銅器的出土,再次驗證了古絲綢之路要道上的米蘭重鎮與中原地區密切的交流往來,為西域文化和古文物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據了解,鉞是一種古代的漢族武器,具備較強殺傷力,是中國十八般兵器之一,隨著刀劍廣泛應用在戰場,笨重的鉞逐漸退出戰場,成為禮兵器。(胡大敏王若丹 廖斌 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