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位於遼寧省西南部、渤海北岸、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有118公里海岸線,東與鞍山市相連,南鄰遼東灣、營口市,西北與錦州市接壤,1984年6月建市。全市幅員面積4131平方公裡,總人口140萬,下轄盤山、大窪兩縣和雙臺子、興隆臺兩區及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
盤錦是全國首批36個率先進入小康的城市之一,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是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市,是遼寧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社會管理創新綜合改革試點;盤錦遼東灣新區是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盤錦為退海衝積平原,境內多水無山,平均海拔4米,有大中小河流21條,匯成遼河、大遼河、大凌河等三條大河在這裡入海。雙臺子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0萬畝,是我國最美的六大溼地之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重要溼地名錄,是名副其實的「溼地之都」。區內有一望無際的天下奇觀紅海灘,有世界上植被類型保持完好的最大。
蘆葦沼澤地,有被譽為溼地之神的珍稀鳥類丹頂鶴、瀕危物種黑嘴鷗等280多種鳥類棲息繁殖。
盤錦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井鹽等礦產資源,遼河油田總部坐落在這裡。盤錦緣油而建、因油而興,是一座新興石油化工城市。目前,盤錦是全國最大的稠油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道路瀝青生產基地、東北地區最大的防水卷材生產基地、東北地區最大的化肥生產基地。
盤錦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粳稻主產區,年產量百萬噸,盤錦大米享譽國內外,是「中國名牌產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盤錦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養殖基地,中華絨螯蟹產量位居全國第一。
盤錦綜合實力居全省上遊。201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300億元,增長1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0.2億元,增長24.9%;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 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6億元,增長17%;外貿出口6.7億美元,增長24.5%;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6.1億美元,總量全省第三;引進內資400億元,增速全省第一。
1982年,由遼寧省、營口市聯合組成的文物普查隊在本域內的盤山縣沙嶺鎮、高升鎮及雙臺子區城效鄉的梁屯等地發現7處新石器時期遺址。先後出土石斧、細石器及紅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片等文物。經1983年複查及碳十四測定,5000年前境內就有人類在此刀耕火種。
盤錦屬華北陸臺東北部從「燕山運動」開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積盆地,經過漫長歷史年代的河流衝積、洪積、海積和風積作用,不斷覆蓋著深厚的四系鬆散沉積物。地勢地貌特徵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漸傾斜,比降為萬分之一,坡度在2°以內;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在盤山縣大荒鄉北部,最低0.3米,地面平坦,多水無山。
盤錦市境內有大、中、小河流21條,總流域面積3 570平方公裡。其中,大型河流4條:遼河、大遼河、繞陽河、大凌河;中小河流17條:錦盤河、沙子河、月牙河、南屁崗河、鴨子河、豐屯河、舊繞陽河、大羊河、外遼河、新開河、張家溝、東鴨子河、西鴨子河、潮溝、小柳河、太平河、一統河。其中,外遼河與新開河是遼河與大遼河的連通河道。
盤錦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溼潤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冷同期、溫度適宜、光照充裕。2009年平均氣溫9.3℃,比歷年平均值偏高0.1℃,較2008年偏低0.8℃。年總降水量535.8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少115.2毫米,較2008年偏少90.7毫米。年總日照時數為2 738.8小時,比歷年平均值偏多12.9小時,較2008年偏多100.7小時。
全年總的氣候特點是:氣溫略高,降水量較常年偏少,日照時數略多。年度主要氣候事件有大霧、雷暴、低溫寡照、暴雨、乾旱、高溫、寒潮、暴雪等。2009年度最高氣溫34.0℃,8月15日出現在盤山站;年度最低氣溫-23.8℃,12月31日出現在大窪站。大霧日數仍多於歷年平均值;大風日數較常年明顯減少;雨雪、雷暴日數較常年偏多且明顯多於2008年。全年平均風速為3.0米/秒,最多風向為南西南風,全年大於等於8級的大風日數為14天。土壤在11月中旬開始凍結,下旬封冰;解冰期在3月上旬,4月上旬化通。全年無霜期204天。終霜為4月上旬,初霜為10月中旬。
盤錦市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潛力很大。
由於盤錦地處河海交匯處,且氣候相對較為溫暖,故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及各色動植物資源,盤錦更以盤錦大米聞名全國,實乃關東的魚米之鄉,可以江南相媲美。
盤錦市土地面積共407100公頃。2009年耕地面積13.18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31.32%。其中:水田10.96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85%);旱田1.92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14.10%)。平均每人佔有耕地0.10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99.2萬噸,其中水稻產量93.7萬噸。盤錦大米聞名於國內外,是盤錦市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盤錦市尚有2萬多公頃土地可以開墾利用,沿海灘涂逐年伸延,土地面積不斷增加。
盤錦市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 井鹽 硅藻土? 硅藻泥 煤 硫等礦藏。2000年底,遼河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儲量21億噸,天然氣1784億立方米。中國陸地大油田之一的遼河油田坐落於此,已開發建設32個油氣田,已建成興隆臺、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瀋陽、茨榆坨等12個油氣生產單位。原油穩定裝置處理能力600萬噸/年。2002年生產原油1 351萬噸,天然氣11.31億立方米。原油品類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年處理天然氣5.62億立方米,為石化工業提供了可靠的原料資源。
在盤山縣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東郭,地下埋藏著鹽滷資源。深度60米~100米,鹽滷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開採360萬立方米計算,可開採數百年。在曬制的原鹽中,氯化鈉含量在95.5%以上,質量達到海鹽特級品標準。
盤錦市葦田收割面積55608公頃,年產蘆葦50萬噸左右,列世界之先。主要分布於大遼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線以北地段的遼濱、趙圈河、羊圈子、東郭4個葦場和新生農場葦田大隊。主要用於造紙原料,佔遼寧省蘆葦總產量的50%以上。自1960年始,加強對蘆葦生產的管理,變蘆葦的自然生長為人工科學培育。仍有近萬公頃的沼澤荒灘可開墾成葦田。
盤錦市南部沿海,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水域約20萬公頃,魚、蝦、蟹資源蘊藏量約4萬噸~5萬噸,佔遼東灣蘊藏總量的70%。其中3米等深線以內沿岸淺海水域約1.9萬公頃,海貝類蘊藏量約2.7萬噸。灘涂面積3.92萬公頃,天然餌料豐富,適宜發展對蝦、貝類。其中,可用於養殖對蝦的面積1.34萬公頃,可用於貝類養殖的面積1萬餘公頃。素有「盤錦文蛤庫」、「渤海金灘」之譽的大窪縣二界溝蛤蜊崗資源面積0.77萬公頃,號稱「天下第一鮮」——文蛤的產量在1.5萬噸以上,是遼寧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淡水水域15.3萬公頃,水中浮生物、水生植物豐富,有利於發展淡水養殖。近年稻田養殖獨具特色。2005年,水產品產量22.08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2.41萬噸。
盤錦市有優質草場0.4萬公頃,分布於石山種畜場和盤山縣大荒農場。主要飼用植物40餘種,載畜能力可達2.7萬頭混合牛。在0.8萬公頃河灘地中,大部分可改造成季節性草場,另有0.47萬公頃水面可放養水生植物,大量的稻草和農副產物可供牲畜飼用。
海藻泥與硅藻土資源豐富,一級硅藻土資源全球佔有率27%是我國硅藻土與海藻泥儲藏第一大礦區。儲藏量5000萬噸位於紅海灘與二界溝之間,硅藻土主要分布於中國 、美國、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家。全球儲藏量20億噸,中國主要分布於盤錦市與白山市。
盤錦市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地級市,隸屬遼寧省。轄2個區、2個縣,即雙臺子區、興隆臺區、盤山縣、大窪縣。2009年,區、縣共轄19個鎮、10個鄉(含1個民族自治鄉)、27個街道辦事處。各鎮、鄉共轄村民委員會308個;各街道辦事處共轄社區居民委員會178個。市政府駐興隆臺區。
全年進出口總額3.75億美元,增長2.6%。其中,出口總額2.92億美元,增長12.8%; 進口總額0.83億美元,下降22.3%。年末,全市對外貿易國家(地區)127個。主要貿易夥伴位於前五名的是伊朗、韓國、美國、印度、德國。全年對伊朗出口4343萬美元,增長60倍;韓國出口2730萬美元,下降38.7%;美國出口2569萬美元,增長250.9%;印度出口1550萬美元,下降76.8%;德國出口1127萬美元,增長192.9%。全年新籤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28項,合同外資金額71869萬美元,合同項目數比上年增加10項,合同外資額增長222%。在新籤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中,合同外資額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項目有23個,其中,500萬美元及以上項目21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3017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倍,其中,投向採掘業、房地產業、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其他能源發電業、專業技術服務業28813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新籤合同項目2個;新籤合同金額908萬美元。完成營業額933萬美元。全年外派勞務人員1882人,增長18.4%。年末全市在外勞務人員1100人,比上年末增長13.4%。
【市場價格】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1.2%。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2.0%;菸酒及用品類價格下降0.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下降2.9%;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下降0.1%;衣著類價格下降8.6%;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1.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1.5%;居住類價格下降2.5%。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1%。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4%。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1.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6.9%。
【財政和稅收】
全年各項稅收116.0億元,比上年增長8.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3.4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83億元,比上年增長42.4%。其中,教育支出11.2億元,增長40.9%;科學技術支出0.78億元,增長7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5億元,增長31.2%;環境保護支出1.5億元,增長99%;農林水事務支出9.8億元,增長60.9%。
【金融和保險業】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732.7億元,比年初增長22.2%;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67.2億元,增長51.5%。年末農村信用合作社人民幣貸款餘額33.5億元,比年初增加9.1億元。
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3.7億元,比年初增加4.6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7億元,比年初增加1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642.8億元,比年初增長4.1%;現金支出1516億元,增長4.6%;累計現金淨投放53.2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0.3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5.4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4.9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6.6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3.5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3.1億元。
【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638人,在校生5205人,畢業生1511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5388人,在校生14210人,畢業生5156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0144人,在校生28048人,畢業生8285人。全市初中招生15048人,在校生49633人,畢業生15307人。普通小學招生11494人,在校生75564人,畢業生14594人。特殊教育招生12人,在校生103人,畢業生12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0866人。全市小學生升初中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農村92.5%,城市98.5%。
全年全市科技三項費用投入2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9.1%。認定省以上高技術企業4家。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53項。全年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912件,授權專利188件。全年共籤訂技術合同520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5億元,同比增長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120.4億元,比上年增長33.5%。
【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公共圖書館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6個,文化站47個(含文化中心),檔案館5個。市級以上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全市有線電視用戶23.68萬戶。年末圖書館藏書452.7千冊。廣播電臺、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全市共有衛生機構602個,擁有床位數6428個,衛生技術人員7860人,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15.92萬元,全市各縣、區全部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佔常住農業人口的100%。
競技體育再創佳績。全年全市體育運動員在國內各大項目比賽中,獲得10枚金牌。全年銷售體育彩票8919萬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戶數46.66萬戶,戶籍總人口13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333人,出生率6.91‰;死亡人口4822人,死亡率3.57‰;自然增長率3.34‰;計劃生育率99.54%。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3元,比上年增長8.9%;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13486元,比上年增長6.8%,恩格爾係數為31.45%。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479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4604.4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3.8%。
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49.6萬人,私營個體從業人員26.7萬人。其中,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20.67萬人。全年新增實名制就業6萬人,繼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75%。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0.7萬人,其中,職工35.2萬人,離退休人員15.4萬人。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8.3萬人。全市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5.4萬人。全市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1.6萬人。全市參加生育保險人數8.9萬人。全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424人,共有城鎮居民24311人和農村居民21274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市城鎮福利院5個,擁有床位654張,收養408人;全市農村集體辦敬老院27個,擁有床位2386張,收養1661人。全年發售社會福利彩票1.9億元,同比增加0.12億元,下降6.74%。年末全市享受低保人數45585人,同比增加1559人,增長3.5%。其中,城鎮居民24311人,減少132人;農村居民21274人,增加1691人。總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07.52萬元,增加750.52萬元,增長12%。
【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全市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達標天數佔全年的95.07%。全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2.8萬公頃,佔轄區面積的33.3%。
年末城市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10萬立方米,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61.63%。集中供熱面積226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
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51起,亡140人,傷376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145.3萬元。
全年共發生火災178起,零傷亡,直接經濟損失86.2萬元。全年工礦商貿企業、道路交通、火災事故和鐵路交通死亡151人。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218人/億元。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死亡率2.5/10萬人。
2010年全年盤錦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50億元,增長18%,超計劃5個百分點,增速創近二十多年來新高,總量全省排名由上年的第8位躍升到第5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0億元,增長65%,超計劃25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0.6億元,增長49.7%,超計劃33.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5億元,增長18.5%,超計劃0.5個百分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035元,增長13.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00元,增長15%,均超額完成年初計劃。
2012年全年盤錦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7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
結構持續優化,轉型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81戶,為歷年之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實現三年翻一番;增加值增長22%,創「九五」以來新高。五大工業產業集群增加值增長42%,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躍升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原油加工量突破千萬噸大關;「氣化遼寧」啟動實施,石油天然氣裝備製造產業逐步壯大;化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全年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00個,寶來石化一期、遼通化工14萬噸本體ABS等130個重點項目竣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新建省級科技研發中心5家;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30%。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增加值增長43%。服務業發展活力釋放,消費需求持續擴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8%,佔全市經濟比重提高到23.7%。大商城市廣場、鵬欣水遊城、恆大華府等170個重點服務業項目加速推進,服務業投資增長70%。交通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分別增長24.5%和25.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0.1%;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60%;旅遊業總收入增長48.5%。消費市場保持活躍,餐飲業、住宿業零售額分別增長30%和2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
城鄉一體化紮實推進,縣區經濟蓬勃發展。認真落實省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縣區經濟實現三年倍增目標,大窪縣有望進入全國百強縣。縣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0%,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到50%。城市化進程加快,「五個城市組團」的架構初步確立,新市鎮改造建設正式啟動。老區改造和新城建設同步實施,縣城擴容工程有序推進。全年新開工房地產面積560萬平方米,動拆遷面積252萬平方米。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3.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42.3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78%。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7.6千公頃,增長1.2%。在糧食作物中,水稻播種面積108.5千公頃,增長0.8%;玉米播種面積14.2千公頃,增長4.6%。在非糧食作物中,蔬菜面積13.6千公頃,增長0.9%。
全年糧食產量114.5萬噸,比上年增加0.9萬噸,增長0.8%。其中,水稻產量104.9萬噸,增長2.5%。玉米產量7.9萬噸,下降15.8%。蔬菜產量110.3萬噸,增長7.3%。水果產量1.3萬噸,增長8.3%。
全年肉類總產量13.7萬噸,比上年增長37.2%。其中,豬肉產量6.7萬噸,增長17.7%;牛肉產量0.35萬噸,增長34.6%;禽肉產量6.5萬噸,增長66.2%。奶產量2.1萬噸,比上年下降8.7%。蛋類產量6.9萬噸,增長47.7%。全年水產品產量33.6萬噸,比上年增長13.6%。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作業面積1666公頃。苗木產量387萬株。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不包括漁船)67.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6%。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9%。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59.1億元,竣工產值81.3億元,房屋施工面積227.9萬平方米,全員勞動生產率21.6萬元/人,增長10.4%。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7.3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其中,商品住宅投資47.5億元,增長57.8%;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4億元,增長68.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9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8.6%;竣工面積149.5萬平方米,增長43.3%;銷售面積153.9萬平方米,增長55.4%,其中,現房銷售面積70.2萬平方米,增長28.8%;商品房銷售額50.5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住宅銷售額47億元,所佔比重為93.1%,其中,現房銷售額23.8億元,增長35.2%。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4.1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58.6%。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3.0億元,比上年增長50.3%。其中,城鎮投資474.9億元,增長44.5%;農村投資68.1億元,增長78%。新增固定資產262.8億元,比上年增長25.6%。第一產業投資28.6億元,增長207.5%;第二產業投資336.0億元,增長25.9%,其中工業投資300.8億元,增長15.8%,在工業投資中,製造業投資220.7億元,第三產業投資178.4億元,增長96.5%。
全市7個特色園區,完成投資196.8億元,比上年增長220.9%。園區基礎設施投資48.0億元。全市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09個,完成投資427億元;超億元以上建設項目55個,完成投資320.2億元。域內被列入省四個一百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04.8億元。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6%。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按城鄉分,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20.3億元,增長19.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6.6億元,增長15.1%。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17.9億元,增長10.4%;零售業零售額110.8億元,增長19.7%;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5.9億元,增長18.8%;其他行業零售額2.3億元,增長14.0%。
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49.8億元,增長23.2%。其中,食品、飲料、菸酒類商品零售額4.5億元,增長4.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10.4億元,增長22.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6.1億元,增長30.1%;石油及製品類商品零售額6.3億元,增長23.5%;汽車類零售額9.2億元,增長28.1%。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5%。全年各種運輸方式(不包括鐵路)貨物周轉量58.37億噸公裡,比上年增長9.1%。貨運量5567萬噸,增長27.8%。旅客周轉量13.68億人公裡,增長4.6%。客運量2951萬人,增長4.3%。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243.03萬噸,增長19.4%。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32.32億元,比上年增長4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04億元,增長30.9%。在郵政業務中,全年函件200.7萬件,下降18.4%;特快專遞26.5萬件。電信業務總量30.29億元,增長44.03%。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47.53萬戶,其中,城市33.12萬戶,鄉村14.41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12.27萬戶。年末全市固定電話普及率36.7部/百人。年末國際網際網路用戶20.67萬戶。年末,全市共有星級賓館14家。旅行社42家。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28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7%。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1270萬人次,增長29.6%;接待入境旅遊者11.5萬人次,增長40.1%。全年旅遊總收入105.7億元,比上年增長34.3%。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02億元,增長34.2%;旅遊外匯收入5486萬美元,增長43.3%。
盤錦市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既有美麗壯觀的紅海灘,還有壯闊、一眼望不到邊的葦海,磕頭機隨處可見,人文景觀日益豐富,養著螃蟹的稻田、漂浮著希望的大海,朝陽初起、夕陽微凝,歡迎各地朋友來到盤錦!
盤錦自然景觀比較優美,可謂特色天成。平原地貌、稻田、葦海、草原、井架、紅海灘、珍稀鳥類與河流交織成美麗壯觀的圖畫,使這裡成為旅遊觀光、回歸大自然的理想之地。盤錦人文景觀別具一格,可謂人文薈萃。這塊土地曾孕育了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他的祖塋以及他親手創辦的新民小學遺址都在盤錦境內。盤錦,地勢平坦,景觀獨特,資源豐富,可謂物華天寶,被稱作美麗、富饒的遼河金三角。距北京600多公裡的遼寧盤錦有一片海灘,秋天一到,海邊的植物(鹼蓬草)慢慢變紅,大片紅色鋪滿整個海灘,異常壯觀。盤錦盛產大米、河蟹,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那裡有86萬畝世界上最大的葦田,還有野生的丹頂鶴和大天鵝等國家級保護鳥類[8]。 這裡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油氣儲量佔全國已探明的總儲量的10%,是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的所在地,也是全國最大、世界第四大特種油生產基地。境內有連片水田、灘涂等資源,是遼寧省重要的商品糧、優質大米和水產品基地。有世界第一大葦田,是重要的造紙、建材原料基地。
2008年春節過後,遼寧省盤錦市水產出口企業積極與國內外客商聯繫,不足兩個月時間銷往韓國扣蟹820噸。
去年,盤錦市各級政府把發展河蟹產業作為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不僅成蟹養殖面積大增,扣蟹養殖面積也有新突破。全市河蟹養殖面積達到135萬畝,河蟹總產量實現3.5萬噸,創產值11億元,僅河蟹一項全市農業人口人均收入就達816元。其中,扣蟹養殖面積達23萬畝,總產量9700噸。扣蟹獲得豐收,冬儲數量較大,總儲量約8500餘噸,為今年發展河蟹養殖奠定了基礎。市海洋與漁業局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開闢國際國內河蟹兩大市場,著力拓寬河蟹銷售渠道。以光合水產公司、每日集團、旭海公司和達洋公司為主體到韓國進行考察和洽談,並以每噸3060美元的價格籤訂供銷扣蟹合同。截至目前,這幾家公司共外銷扣蟹820噸。
目前,盤錦市扣蟹市場銷售價為每公斤70~120元,總外銷量達到2800噸,佔總儲存量的30%,而且銷售價格還有上揚趨勢。
2007年9月10日剛剛獲得中國名牌稱號,9月14日,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的盤錦大米又接到奧運會糧食供應商——北京糧食集團的千噸訂單,成為2008年專供奧運會稻米。遼寧省盤錦市素有『北國江南』之稱,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稻米生產基地。盤錦為退海平原,地面覆蓋著深厚的淤積物,富含水稻生長所需的天然肥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達165天的氣候特點,非常有利於水稻生長,因此,盤錦大米以其米粒整齊、玲瓏剔透的外觀、黏軟細膩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成為粳稻中的佼佼者。
盤錦大米之所以獨具特色,素負盛名,蜚聲中外,主要是由於它具有優異的高貴品質所決定的。而造成盤錦大米優異的主要原因:一是優越的自然環境;二是適宜的水稻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