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神機妙算,七場仗,八個「冷不防」,拖垮「能文能武」李默庵

2020-12-14 樂享趣聞軼事

粟裕大將「七戰七捷」,聞名遐邇,因此流芳百世。而他的對手-「能文能武」的黃埔「天子門生」李默庵則黯然傷神,在一個接一個的「冷不防」中,李默庵輸了個精光。

50多天前,李默庵還信心滿滿,以12萬國軍勁旅對付「共軍」區區3萬羸弱之師,李默庵穩操勝券。

李默庵與粟裕大將的對決發生於1946年7月至8月間,地點在江蘇中部地區。

當時,粟裕是我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李默庵是國民黨第一綏靖區司令長官。

李默庵 粟裕

李默庵畢業於黃埔一期,當年,黃埔軍校裡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之說,由此可見,李默庵不簡單。

這一次,蔣介石把進攻蘇中「共軍」的指揮權交給了李默庵,不少人「羨慕、嫉妒、恨」,但是,沒過多久,這些人都會暗自慶幸「躲過一劫」。

李默庵沒有想到,他還沒上任,粟裕就已經給他準備好了「見面禮」。

粟裕大將的見面禮不是什麼「金銀財寶」,也不是「雞鴨魚肉」,而是一個「冷不防」。

李默庵怎麼也沒有想到,在國軍的強勢壓力下,粟裕沒有選擇躲避、撤退,反而「冷不防」地主動發起了進攻!

這就是粟裕給李默庵的第一份「見面禮」。

其實,中央最初的戰略不是這樣的,中央的意見是:粟裕所部主動放棄蘇中根據地,兵出淮南,配合山東野戰軍主力的外線作戰。

但是,粟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華野主力開赴淮南作戰,大量糧草包括支前民工都需要蘇中解放區提供,困難重重。

況且,我軍主力一旦撤離,留守部隊很難守住解放區,如此,糧草等支持更難保證。

其次,華中解放區來之不易,如果不戰而退,很難對根據地的軍民有個交待,對士氣、民心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另外,抗戰剛剛勝利,根據地軍民的和平麻痺思想有所滋長,戰爭準備需要時間、需要熱身。

粟裕直截了當地提出在蘇中打幾仗的設想。

對於戰役目的,粟裕考慮,國民黨大肆進攻解放區,其戰略意圖等情況尚且不明,打他幾仗,可以起到戰略偵察的作用,對我軍制定相應的戰略會有很大的幫助。

至於取勝的把握,粟裕認為,蘇中解放區軍民有頑強的戰鬥傳統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群眾基礎好,且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支前工作可保無憂。

另外,我華中部隊熟悉這一地區的地形,作戰經驗豐富,軍政、軍民配合默契,這是非常重要的戰爭優勢。

粟裕預言:敵軍自恃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因此目中無人,他們必定以為我軍會避開其鋒芒。

蘇中七戰七捷形勢圖

而我軍如果出其不意、主動發起反擊,必可得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經過慎重考慮,中央同意了粟裕「內線作戰」的設想。

一聲令下,華中野戰軍在粟裕司令員粟裕、譚震林政委領導下,迅速集結起18個主力團約3萬人,厲兵秣馬,做好了接敵準備。

第二個「冷不防」-粟裕把戰場選在了解放區前部。

通常情況下,在強敵進攻面前,我軍一般會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把敵人引入解放區腹地,然後圍而殲之。

但是,我華中野戰軍並未循此「傳統套路」出牌,粟裕把首戰地點選在了蘇中解放區前部。

粟裕這麼做是從戰爭初期的作戰任務出發的,又充分考慮了敵我雙方的條件。

關於作戰地區的選擇,粟裕歷來不按常理出牌,抗戰期間是這樣,對付李默庵也是這樣「出其不意」。

第三個「冷不防」-李默庵還未開戰就遭遇洩密。

李默庵對粟裕了解得不多,但是他多少知道一些粟裕的傳奇故事,所以,剛一上任,他就千方百計地打聽粟裕的情報。

遺憾的是,除了知道粟裕喜歡吃辣椒拌飯之外,李默庵沒有搜集到太多有價值的情報。

但是,粟裕卻對李默庵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這是因為粟裕手下有一個特殊的「四中隊」。

「四中隊」人數不多,卻掌握著我華中野戰軍最先進的電訊偵查技術。

7月9日,李默庵在江蘇常州召開了作戰會議,會議決定,國軍於7月13日開始向蘇中解放區發起突然襲擊。

然而,7月12日,李默庵突然接到了老蔣的命令:停止進攻!

老蔣的命令不容置疑,沒有半點商量餘地。

原來,正在國共間調停的馬歇爾7月10日就拿到了李默庵的作戰計劃書,他對國民黨軍不宣而戰之舉大為不滿,勒令蔣介石立即停止軍事行動。

老蔣雖然一萬個不願意,卻又不想得罪馬歇爾這個「洋大人」,所以,急忙給李默庵來了個「緊急剎車」。

老照片

那麼,馬歇爾手上那份作戰計劃書從何而來?

筆者這裡就不「故弄玄虛」了,在粟裕的「四中隊」面前,李默庵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四中隊」獲取了計劃書,既呈送給了粟裕大將,又按照粟裕的要求,巧妙地「呈送」給了馬歇爾。

至於是誰洩露了如此高級別的機密,李默庵嚴令徹查了整整一周,卻一無所獲。

不過,從此以後,李默庵吸取了教訓,採取了更嚴格的保密措施,洩密的情況才稍有好轉。

蔣介石這裡摁住了李默庵,李默庵怒不可遏卻又一籌莫展,粟裕卻先發制人動了手。

第四個「冷不防」-粟裕居然不捏「軟柿子」,第一口啃的就是「硬骨頭」。

7月13日黃昏,李默庵被一個消息嚇了一跳,國軍整編第83師李天霞師長來報,粟裕主力部隊突然出現在宣家堡與泰興周邊,那裡各有李天霞的一個團。

李天霞整編83師就是之前的第100軍,這個師裝備了全套美式武器,戰鬥力十分強悍,也非常驕橫跋扈。

師長李天霞也出身不凡,他曾在王牌74軍任副軍長,與王耀武、俞濟時等人並稱為74軍的代表性人物。

粟裕一反常態,初戰就「冷不防」地拿李天霞「開刀」,粟裕此舉讓李默庵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粟裕的策略非常清晰:驕兵必敗,打的就是李天霞這支驕兵!

粟裕還考慮了另外一個情況,宣家堡、泰興與其他國軍駐地較遠,我軍完全有可能在敵軍援軍趕到之前結束戰鬥。

當晚,我軍以一個團圍攻宣家堡,以三個團圍攻泰興,趕在敵人援軍到達之前結束了戰鬥。

戰鬥剛一結束,粟裕就接到了延安發來的電報:「確定敵人就是整編83師嗎?」

粟裕回電道:「打的正是敵整編83師,此戰殲敵兩個團另兩個營,俘虜敵少將團長鍾雄飛等3200餘人,繳獲了大批美式武器裝備。」

這是我軍第一次成建制殲滅國民黨美械部隊,開創了新的紀錄。

第五個「冷不防」-粟裕接下來會幹什麼?李默庵又猜錯了!

李默庵首戰失利,懊悔之餘,他很快就採取了反制手段。

乘華野主力在宣泰一線激戰之際,李默庵命令王鐵漢整編第49師兵分兩路突襲如皋,李默庵稱之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老照片

沒想到粟裕早已從泰興抽出第1、第6師等主力,經過120公裡的急行軍,以4倍於對方的兵力,追上並包圍了正向如皋前進的王鐵漢第49師。

經過三天激戰,我軍殲滅王鐵漢整編第49師等敵10000餘人。

等其他幾路國民黨援軍趕到如皋時,華中野戰軍早已主動撤出戰鬥,向海安轉移。

第六個「冷不防」-三千對五萬,「共軍」居然這麼能打!

李默庵「偷雞不著蝕把米」,輸了「宣泰」,再輸「皋南」。

他氣急敗壞,調動六個旅的兵力,揮師撲向海安,大有與粟裕在海安一決勝負之視勢。

海安是蘇中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要不要守?

粟裕的頭腦異常冷靜:李默庵準備充分,有備而來,而我軍連日徵戰,部隊需要休整,傷員需要醫治,彈藥需要補充。

粟裕非常理性地決定:我軍不具備與李默庵決戰之條件,撤!

具體的撤退計劃為:由第7縱隊負責海安的防禦,力爭贏得更多的時間,掩護華中野戰軍第1、第6師在李堡東北地區休整補充,待命行動。

海安外圍運動防禦戰打了四天,七縱3000餘人抵禦了國軍50000餘人的輪番進攻,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完成了任務,隨後從海安城全身而退。

國軍以傷亡3099餘人的代價得到了一座空城,看到戰報,李默庵怒不可遏……

粟裕大將

第七個「冷不防」-「進攻戰」打成了「防禦戰」。

國軍終於佔領了如皋、海安等地,李默庵似乎忘記了「全面進攻、消滅共軍」的重任,開始調整部隊,建立防禦線。

駐守海安的敵炮兵部隊奉命前去李堡接防,部隊剛剛到達李堡,還沒來得及警戒布防,就遭到了粟裕所部的分路圍攻,新編第7旅一下子損失了9000多人。

李默庵被迫再次調整部署,而粟裕則命令華野7縱和一些地方部隊佯攻海安、黃橋,逼近南通。

粟裕自己親率主力,從海安、如皋隱蔽南下,突然進攻丁堰、林梓,激戰一夜,殲敵五個交警大隊及第26旅一部。

李默庵哀嘆:精心策劃的「進攻戰」居然打成了「防禦戰」,處處設防,處處挨打,這算怎麼回事啊?

第八個「冷不防」-圍魏救趙,攻黃救邵。

接下來,李默庵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當時,國民黨第5軍已經佔領睢寧,距淮陰僅100多公裡距離,駐守揚州的整編25師奉李默庵之命,出兵攻打江都邵伯鎮,以策應第5軍作戰。

李默庵判定,粟裕必然會出兵邵伯。

沒想到粟裕主力卻「冷不防」地突然出現在黃橋,駐守黃橋的國軍整編69師99旅陷入絕境。

李默庵馬上命令駐守海安的整編65師火速增援。當該師將要靠近黃橋時,遭到華野部隊的頑強阻擊。

無奈之下,李默庵只好再急令整編25師派部隊解救99旅,但是為時已晚,該部還沒到達目的地,99旅已經全軍覆沒。

李默庵直到最後才回過神來,粟裕這是策劃了一場「圍魏救趙」的好戲。

國軍非但沒有能夠佔領邵伯,反而損失了5000餘人,被俘10000餘人。

這場發生在蘇中、歷時一個半月的戰役,連續進行了7次戰鬥,國軍被殲6個旅、5個交警大隊,共53000餘人。

這次戰役證明了一個事實:處於兵力、裝備等劣勢的一方,只要採取正確的戰役指導和靈活的戰術原則,完全能夠戰勝優勢的一方。

老照片

縱觀粟裕大將指揮的這場戰役,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或尋找孤立之敵,或化被動為主動,或通過運動來調動國軍,創造出打殲滅戰的機會,這些招數層出不窮,粟裕大將每每信手拈來。

自始自終,粟裕都在牽著國軍的鼻子走。

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戰役的勝負也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相關焦點

  • 黃埔同仁取笑李默庵能文能武,被粟裕打敗後退出指揮一線
    1924年,李默庵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蔣先雲、徐向前、陳賡、關麟徵、胡宗南、宋希濂、賀衷寒、左權等人是同窗兼好友。1932年以後,李默庵長期擔任衛立煌的副手。參加了國軍對蘇區紅軍的「圍剿"和鎮壓福建事變的。在國軍中流傳這樣一句口頭禪:「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是李默庵」。其實,這是黃埔同仁間的笑話,「能文能武」是李默庵的笑柄。
  • 「能文能武」的黃埔戰將李默庵
    有個叫李默庵的黃埔將領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後面添了一句「能文能武李默庵」,到現在就形成了「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說法。那麼,這個說自己「能文能武」的李默庵,是不是真的「能文能武」呢?
  • 粟裕一仗打得敵人眼冒金星,國軍:聽到野戰軍的衝鋒號就渾身顫抖
    1946年,蘇中戰役打響,粟裕創造了在內線作戰七戰七捷的軍事奇蹟。關於前六次的蘇中戰役情況,可詳見於文章《處長在此就說說粟裕七戰七捷中的蘇中最後一役----分界、加力之戰。丁堰、林梓之戰後,南通至如皋的交通聯繫被我軍切斷,王鐵漢整編第49師駐守的如皋陷入三面被圍的態勢,此時,如皋城內兵微將寡,倘若粟裕乘勝追擊,王鐵漢幾乎不可能守得住如皋城。
  • 蘇中戰役,國民黨部隊明明損失慘重,為何李默庵還說是「雙贏」
    1946年在蘇中地區國民黨軍隊與解放軍發生了七次戰鬥,這七次戰鬥,解放軍稱為蘇中戰役,亦稱蘇中七戰七捷。有趣的是,國民黨也認為自己勝了,這是怎麼回事?此次戰役,國民黨方面指揮將領是李默庵,解放軍指揮將領是粟裕,戰場在蘇中解放區。
  • 黃埔一期中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此人自稱能文能武
    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正式成立,史稱「黃埔軍校」,首任校長為蔣介石,該校在抗戰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培養出了許多聞名的高級將領,尤其是被號稱「天子門生」的黃埔一期,那更是將星雲集,先後走出了「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左權、關麟徵、宋希濂等名將,在這群高級將領中,有一位十分特殊的人物,他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參加共產黨的,後來在「中山艦事件」發生後不久,又是第一個宣布退黨的,此人就是號稱「黃埔一期能文能武
  • 李默庵在國軍首創遊擊戰 土嶺一戰滅日軍百車
    由於大家都是湖南同鄉,李默庵和蔣先雲見面後,感到十分親切,蔣先雲爽快地與他握手,熱情地說:「歡迎,歡迎,讓我們一塊兒好好幹吧!」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李默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然而,1926年「中山艦事件」發生後,李默庵退出共產黨。關於李默庵退黨的原因,李碧如告訴記者:「這和父親的戀愛有關。父親第一次東徵回校後,有一位廣東籍的同學,常約父親在星期天去他家裡玩。
  • 範煒:他一介白面書生,打起仗來卻令敵人聞風喪膽
    其實他和曾國藩、李靖、左宗棠、王守仁、吳起、陸遜、孫臏、孫武等人是齊名的,都是能文能武的厲害角色。陳慶之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第三個朝代——南梁。梁朝是梁武帝蕭衍一手建立起來的,將帝都定在江蘇南京。他的一生為什麼傳奇?
  • 秦王嬴政親政後,秦軍徵戰十年滅六國一統天下,打了多少場仗
    看歷史都知道秦王嬴政在剪除掉嫪毐和呂不韋兩個阻礙後,公元前238年正式親政,也正式開始實施滅六國諸侯,一統天下,成就帝業的策略,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軍徵戰十年滅了六國,試問這期間秦軍打了多少場仗?
  • 今日精選四場賽事:硬仗能力不足 名古屋鯨八或主場折戟
    FC琉球上仗聯賽作客1比3不敵福岡黃蜂,田中惠太於補時階段的入球只能為球隊破蛋。雖然受到傷兵問題的困擾,可是他們的守力近期已見改善,不過仍談不上出色。目前日乙聯賽戰罷33輪,FC琉球取得10勝6平17負,打進43球,失掉53球,積36分排名聯賽第18位。FC琉球進攻能力不差,主要是防守太糟糕,影響了球隊本賽季的成績。另外需要注意,球隊最近5個客場輸掉了4場,異地作戰能力不足。
  • 王樹聲大將:建國後婉拒配新車 三拒建新房(圖)
    新中國建立後,王樹聲相繼出任湖北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總軍城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第二政委、國防部副部長等要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5月26日是王樹聲大將誕辰110周年。在這裡,我們梳理他的生平事跡,與網友一起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格。
  • 《神機妙算劉伯溫》收官 姜寒與偶像合作很幸運
    姜寒《神機妙算劉伯溫》劇照姜寒《神機妙算劉伯溫》    搜狐娛樂訊  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大型傳奇劇《神機妙算劉伯溫》在明日即將落下帷幕,這部展現明朝一帶名師劉伯溫傳奇一生的電視劇  在《神機妙算劉伯溫》當中,姜寒飾演的劉義原名喬二,本是一個乞丐,無意間因煮的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救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又屢立大功,遂被皇上賜予劉伯溫做義子,並賜名劉義。就戲份而論劉義是不折不扣的男二號,姜寒也因為這一角色在網絡上收到許多觀眾的肯定與喜愛。
  • [盈彩網]日皇杯單場推薦:大阪飛腳踢翻八鯨
    大阪飛腳(中)VS名古屋八鯨(0)比賽時間: 2009. 01.01 星期五 13:00北京單場: 091217期 亞洲盤口:0.98 大阪飛腳 半球 名古屋八鯨0.84歐洲指數:1.92 3.40 3.30足彩單場彩推薦: 3總進球數推薦
  • 神機妙算平原名人管輅
    八九歲時,管輅每每夜幕降臨,就蹲在院子裡仰視星辰,不時向大人追問各個星辰的名字,甚至「夜不肯寐」,父母也阻攔不住。15歲時,管輅隨父來到琅琊郡,在郡官舍讀書。當時,學校裡有學生400餘人,沒有一個人的才學能超過他,社會上一些滿腹經綸的學者,飽經滄桑的老者也都樂於和他切磋辯論。管輅雖然年輕,但出語不凡,很少有人能辯倒他。琅琊太守單子春飽讀詩書,召集了100多賓客與管輅辯對。
  • 此人神機妙算,深謀遠慮,桃園三兄弟在他面前竟不堪一擊
    此人神機妙算,深謀遠慮,桃園三兄弟在他面前竟不堪一擊文/小易話歷史劉備的一句「莫非朕不知兵」揭開了夷陵之戰的序幕。但一語成讖,又是皇叔的一句「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陸遜不愧為吳國大將,神機妙算至極,桃園三兄弟在其面前竟不堪一擊。
  • 粟裕大將——我軍唯一從士兵成長為統帥近百萬大軍的人
    同時期被杜聿明追著屁股打趕到松花江北的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特地讓人把蘇中戰役七戰七捷的資料都收集找來,一個人關在屋裡研究了整整兩天,最後對參謀長劉亞樓說:「粟裕打仗可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蘇中七戰七捷時的粟裕1947年3月10日,華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對記者說:「我華東野戰軍在最近宿北、魯南、魯中三次戰役中剛剛創造了一個空前大勝利,就被下一個更大勝利打破了記錄。
  • 神機妙算 達人SHOW
    ——2017學年第二學期數學學科節圓滿閉幕2018年4月2日,本學期的數學節活動「神機妙算 達人SHOW」在濃濃的春意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