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煒:他一介白面書生,打起仗來卻令敵人聞風喪膽

2020-12-26 範煒

有一句流傳至今的詩歌: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什麼意思呢?就是告訴那些有名的將軍們,即使你有千軍萬馬,也一定要避開白袍將軍,千萬不要自己給自己作牢籠。說白了,就是見到他趕緊跑! 這話口氣不小啊!那麼,這位白袍將軍是誰呢?

他就是南朝儒將「陳慶之」!

何謂「儒將」?就是文武全才!既能用詩句解風流,武功也很了不得!

南北朝比不上盛唐的繁華,也不及宋朝人的「理」性。所以,很多人並不了解來自南朝的陳慶之。其實他和曾國藩、李靖、左宗棠、王守仁、吳起、陸遜、孫臏、孫武等人是齊名的,都是能文能武的厲害角色。

陳慶之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第三個朝代——南梁。梁朝是梁武帝蕭衍一手建立起來的,將帝都定在江蘇南京。

他的一生為什麼傳奇?先來看看他的戰績: 他出生於484年,屬鼠。 在公元527年,也就是他43歲的時候,在安徽打了一仗。

他當時就帶了200鐵騎和兩路敵人打,當時敵軍有15萬,敵軍共修築了13個堡壘,他們直接在晚上成功偷襲了4個,後來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依然逼迫敵人成功投降,之後他們乘勝將剩餘9個堡壘一舉攻下

公元528年,他44歲時奉命護送元顥,元顥歸降了陳慶之所在的南梁。 護送期間已到了第二年,這時候又在河南打了一仗,敵軍7萬多人,還有9個堡壘,他照樣成功擊敗。隨後又在一個月之內接連攻下兩座城,最後成功將元顥護送回河南洛陽。

公元536年,陳慶之52歲了。此時,又有敵軍7萬人攻下安徽,緊接著北上繼續進攻,敵軍知道陳慶之很厲害,不敢輕易惹他,就先寫了封信讓陳慶之投降,與此同時,梁武帝也趕緊給陳慶之增援兵力。只是,兵力還沒來,陳慶之就獲勝了。

至此,陳慶之共平了32座城打了47場仗,所向無敵,當時在整個中原都是很有名聲的。

他的沙場功績已經光芒四射了,但最傳奇的還是他的身份

就像梁武帝蕭衍說過的一句話,陳慶之既不是將種,也不是豪家。用現在的話說,他既不是軍二代也不是富二代。

陳慶之是江蘇宜興人,很早就成為蕭衍的隨從,當時蕭衍還不是梁武帝,等蕭衍當了皇帝,18歲的陳慶之當了主書,就是一個管理文書的。

而且陳慶之真的是一個文弱書生,他的身體很柔弱,像普通的騎馬射箭都不擅長,甚至連弓都拉不開。

陳慶之是41歲時才領兵打仗平定叛亂的。南梁軍隊此前吃了很多敗仗,但是陳慶之帶領的部隊全部都能生還。 其實這更加說明陳慶之很有軍事謀略

當時安徽那一仗,陳慶之和部下其實持有不用的意見,部下認為應該以逸待勞,因為對方都是精銳的軍隊,如果失敗了必然挫傷我軍銳氣; 但陳慶之認為應該立即戰鬥,敵軍大老遠而來,此刻肯定很累,看他們離我軍那麼遠,肯定也沒有立即開戰的意思,趁他們的軍隊還沒整頓好,我軍可以來個出其不意。

而且陳慶之觀察到敵軍附近都是茂密的森林,夜行很危險,所以敵軍肯定不會出來的,於是陳慶之一個人帶了200人就去打敵軍了,果然就打贏了! 此外,陳慶之管理軍隊也很有能力,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他懂得替士兵們著想

其實,陳慶之真的是個很有心的人。他52歲那年,河南發生了饑荒,他親自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公元539年,陳慶之逝世。享年55歲

梁武帝蕭衍很喜歡陳慶之,兩人經常一起下棋。陳慶之的一生忠於職守、戰功赫赫、受到百姓愛戴、戰士更願意為他出生入死。 因為生前打仗時喜歡穿白色袍子,就有了那首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初同燕雀之遊,終懷鴻鵠之志!不善弓馬,卻屢次孤軍深入創造神話!

這樣一位創造了神話的將軍,生活中卻是很簡樸的人;他也是很尊重禮節的人,每次去見皇上都要沐浴更衣。 值

得一提的是,陳慶之也是個胸懷偉岸之人,他雖然是個南方人,可是心心念念牽掛著北方。他說:我原以為大江以北都是戎狄,但其實真正的人物都在中原之地!絕對不可輕視他們!

如果說會用兵加上不敗,創造了陳慶之的軍事神話,那麼一介書生帶著孤軍將敵人攪得天翻地覆,則是神話的事實證明;而他的「用心」和「為民」則創造了歷史神話

這樣一介白面書生,打起仗來卻令敵人聞風喪膽,你佩服嗎?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最厲害的「第一主力部隊」,曾令國內外敵人聞風喪膽!
    抗戰時期:最厲害的「第一主力部隊」,曾令國內外敵人聞風喪膽!直到新中國成立,我國擁有了一支最厲害的「第一主力部隊」,令對手聞風喪膽的之後將情況扭轉。這支部隊就是赫赫有名的東北野戰軍。很多人對東北漢子的印象是性格粗獷、不拘小節、驍勇善戰,這支東北野戰軍就是主要由身強體壯的東北漢子組成,雖然東北漢子身體素質很好,但是在戰場上這是遠遠不夠的,這支部隊經過了極為嚴苛的訓練。
  • 坦克世界中的寶藏戰車59p,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制勝法寶
    論起59坦克的起源,還要追溯到1955年,中國自蘇聯引進一批T-54及其改進型T-54A。這一誕生於1945年的坦克家族,堪稱史上產量最高的坦克。此後在蘇聯工程師的幫助下,使用國產部件組裝的樣車也宣告問世。1959年10月,正值10年大慶,32輛國產坦克首次亮相閱兵場。
  • 鴉片戰爭陳化成令敵人聞風喪膽 扼守吳淞炮臺犧牲
    鴉片戰爭陳化成令敵人聞風喪膽 扼守吳淞炮臺犧牲 2014-08-08 16:31:38  同安地處東南沿海,自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起至近代屢受倭寇、海盜和外夷的騷擾。民眾崇尚武術,不但為了鍛鍊身體,更為了保家衛國。自明至清,同安武術高手輩出,他們有的在家設館,收徒習武以保衛家鄉,有的棄農從軍,捍衛祖國海防。明清期間,同安武功人才輩出,武官將領之多,功烈之偉,冠於全省。清道光皇帝曾稱道:「同安為武功最盛之區。」
  • 4本軍事小說,威震歐洲,他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中國狂龍」!
    導讀:嗨嘍大家好,歡迎你的到來,小編每天都會為各位書蟲分享最精緻的小說內容,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小編哦,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片段等你,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4本軍事小說,威震歐洲,他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中國狂龍」!
  • 打起仗來士兵最不要命的國家,美軍排名意外了,中國實至名歸!
    打起仗來士兵最不要命的國家,美軍排名意外了,中國實至名歸!哪個國家士兵打起仗來最不怕死呢?有句話說得好,「怕死不當兵,當兵不怕死」,戰爭幾乎橫亙了整個人類的發展史,面對大規模的領土擴張以及資源掠奪等問題,人們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用戰爭來解決,而戰局往往取決於士兵的敢打敢拼,不怕死的精神。今天小八就通過地圖帶大家了解一下士兵打起仗來不畏生死的5個國家。首先看到的是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1709.82萬平方千裡的國土面積讓它橫跨了歐亞兩大洲。
  • 縱橫沙場無人能敵,白袍將軍傳奇一生,少年時卻是個白面書生
    經此一役,就算是結局耐人尋味,可普天之下,大家都知道了陳慶之這個人的存在,打了一仗硬生生打出了名堂來。這一仗裡咽不下這口氣的陳慶之,後來和曹仲宗聯合起來一起攻打北魏,敲了敲北魏的警鐘就準備在渦陽開始打持久戰了,北魏果然派出了十五萬的兵力來抵抗梁朝,北魏大軍噠噠的馬蹄還沒接近渦陽時,陳慶之和梁帝派來的將領就要不要突襲北魏的前鋒軍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梁帝派來的韋放覺得對方派來當前鋒的,一定都是精銳部隊。
  • 粟裕一仗打得敵人眼冒金星,國軍:聽到野戰軍的衝鋒號就渾身顫抖
    而從當時的形勢來判斷,李默庵斷定粟裕絕不可能從兵力集中的正面核心區西進,只能從北面繞路前往邵伯,而這就導致行軍路線變長,將會耗費大量時間,即便繞路趕到了邵伯,以黃百韜的優勢兵力屆時早已拿下了邵伯地區。這是李默庵的如意算盤。可粟裕不是李默庵,他斷然不會被敵人牽著鼻子走,更不會被李默庵的思維軌跡所左右。
  • 日本戰國史上,打起仗來最不要命的四個人,你認為呢?
    日本戰國史上裡有很多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人,這和日本人的武士道文化有關,或許也和當時的人們特別的崇拜有關,比如喜歡給武士起綽號為「虎」、「鬼」、「軍神」之類的,所以也使得當時的武將尤為拼命。以下就來盤點日本戰國史裡,戰鬥最不要的命的4個人。
  • 額奏是愛聽範煒&程渤智唱咱《西安人的歌》
    同樣,範煒也對程渤智一見如故,讓程渤智隨便為他的音樂配上詞,很快,程渤智的作品也徵服了範煒:「他很有才華,同樣的旋律他寫的歌詞完全不重樣,我覺得這歌詞做個減法就能變成成品。」組合成立後,他們正式出道,希望拿出各自身上的亮點,由於在西安長大的共同經歷和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他們寫了很多關於西安的方言歌曲——《如果有那一天》《出門打個taxi》《兄弟》等,範煒說:「這些都是關於西安的歌,只是我們寫的都是比較小的點,比如《如果有那一天》寫的是西安生活的小快樂
  • 專家:日本佔領香港時 遊擊隊讓敵人聞風喪膽
    日軍將領將佩劍交予盟國受降代表夏愨海軍少將,正式投降。他槍法如神,機智勇敢,不少日軍軍官及土匪頭目喪命於他的神槍之下。他的威武事跡,曾使敵人聞風喪膽,那些日本憲兵隊特高課的密偵們,還把他視為神出鬼沒的神秘人物。但劉黑仔的真名是什麼,他們卻不大清楚。  太平洋戰事爆發前,東縱部隊在香港設有幾個秘密聯絡站,當時和宋慶齡接頭的是黃作梅(1916—1955)。黃作梅一向潛伏在香港工作,抗戰勝利後去了倫敦,在一家英文報紙工作。
  • 民間故事:白面書生竟是妖,留下一子得機緣
    每天,他們打了魚,賣了錢,買回米、油、鹽、醬、醋、茶和蔬菜,就在船上過日子。一到晚上,老漁民就把小船劃到湖裡停泊。從不在岸邊過夜,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此。有一天,老漁夫發現女兒的肚子大起來了,心裡暗暗感到驚奇:女兒從沒在別人家住宿,從不與他人往來,更沒有男子到船上來過,女兒的肚子怎麼會大的呢?猜來想去,怎麼也搞不明白。後來他又想:女兒是不是生了什麼病?
  • 仗打到一半去跟敵人買子彈,他們是怎做到的?軍迷:這操作我服
    導語:仗打到一半去跟敵人買子彈,他們是怎做到的?軍迷:這操作我服戰場上,中途因為彈藥的缺乏,前去尋找各種途徑購買,這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但去跟敵人購買子彈這樣的操作,估計很多人都是頭一回聽說,歷史上出現過這麼一個例子,雙方交戰不久,有一方就因為沒子彈了,然後去跟對面的敵人買子彈,完成交易後繼續打,軍迷看後都紛紛表示:這操作我服。
  • 美國怎麼越打越有錢?這種仗才能讓他破產
    美國怎麼越打越有錢?這種仗才能讓他破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蘊意的是戰爭燒錢的程度,每一發子彈、炮彈都是用大量資金堆積起來的,而且消耗還很大,二戰時期平均每5個萬子彈才命中一個敵人,假設每發子彈的價格1毛錢也要5000塊錢,炮彈的話更不用說了。除此之外武器裝備一旦損耗,後方就得拼命打造,投入又是一大筆錢,同時還有物資補給士兵工資發放等。
  • 他打起仗來從不愛看地圖,卻擊敗過61位國軍將領,此人是誰?
    雖然在抗戰時期我國的軍事力量不夠強大,但是我們有一顆頑強的心,從不會屈服在敵人的腳下。在抗戰勝利以後,我國開辦了獎章儀式,就是為了讓世人知道這些將領都是各懷其志,帶領祖國走向光明。雖然我們知道這些大事件,但是我們真的了解每一位將領的事跡嗎?下面就帶大家走進他的事跡當中,此人打仗從來不愛看地圖,卻擊敗了61為國軍的將領,那麼他究竟是何許人也?
  • 1984年老山輪戰,令越軍炮兵聞風喪膽的一等功臣徐小丹現狀如何?
    1984年老山輪戰,令越軍炮兵聞風喪膽的一等功臣徐小丹現狀如何?在整個對越作戰中,偵察兵分為兩種,一類是進行誘捕和收集情報的,還有一類就是通過聽聲辨位,根據炮彈軌跡、火力大小以及直徑等方面來確定敵軍的火炮陣地。由於這些偵察兵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悍將,因而只要他們執行任務必會有所收穫,大隊中獲得一等功的偵察英雄更是不勝枚舉。但炮兵偵察兵中名聲最響,最令越軍頭疼的只有一個,他就是徐小丹,只要是被他盯上,越軍炮兵很難跑得掉。
  • 李世民打了半輩子仗,卻很少負傷,只因他隨身有兩件「法寶」
    驍勇絕倫的「西秦霸王」薛舉,狡黠詭詐的王世充,謀勇雙全的劉黑闥,不管是哪種風格的對手,李世民都能鎮定自若,從容出手,一個一個全都被他放倒。李世民的用兵之道,確實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堪稱古今一人。李世民用兵有一個鮮明特點,身為統帥,卻不愛坐在後方遙控指揮。不管敵兵有多強大,李世民必須要親臨前線,親自上陣,親手與敵軍展開殊死搏殺,是個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主。
  • 勝利山戰鬥: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最後一仗
    蔣介石聽到中央紅軍向陝北進發的消息時,急電令馬鴻逵:「紅軍長途行軍,疲憊不堪,企圖進入陝北會合劉志丹,茲令你部騎兵前行堵截,相機包圍,予以殲滅。」妄圖將紅軍消滅於長徵途中。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保安縣吳起鎮,得知敵馬鴻逵部的四個騎兵團已先於其他敵人,沿頭道川、二道川向吳起鎮方向追來。毛澤東根據敵情,決定在此切掉這條尾巴。
  • 令遼國聞風喪膽的煙燻太歲火燎金剛,喝了宋太宗一頓酒後就死了
    一本正經的《宋史》就記載了這樣一位令遼國聞風喪膽的煙燻太歲火燎金剛,曾經打得契丹人不敢犯邊,但是這位黑面大王卻在喝了宋太宗趙光義一頓酒之後,死在了半路上,享年只有五十歲。在《宋史》中,關勝是有傳的,而且也真善使大刀,也曾揮舞大刀斬殺無數金兵,但是卻被比張邦昌還壞的假皇帝劉豫給害死了。
  • 成吉思汗曾令日本人聞風喪膽,而抗戰時期,他的後代表現怎樣?
    成吉思汗統治蒙古時期,是蒙古最繁榮的時期,他帶領著草原「雄鷹」,踏平了中原,成為中國的霸主。而且,他的蒙古大軍,甚至跨越到了歐洲,當時很多國家,都害怕蒙古鐵騎。可以說是聞風喪膽,輝煌的曙光,讓這個朝代,被世界矚目。
  • 抗戰·民族記憶(11)百團大戰:打一個大仗,打出中國人的勇氣!
    「八路軍裝備差,但打鬼子士氣高,照樣打得他們膽寒!」抗戰老兵董志才,一生為參加過百團大戰倍感自豪。他於1923年生於河北邢臺,親眼目睹日軍暴行,16歲便參加八路軍,抗擊日寇。參軍一年後,他就迎來百團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