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名山興辦佛學院培養新一代高僧名尼

2021-01-21 央視網

    新華網太原8月31日電(記者高風 劉歡)一圈紅牆,隔開外界紛擾;寺門微閉,謝絕遊客到訪。在五臺山眾多的寺院中,低調的普壽寺向來引人注目。因為,亞洲最大的女子佛學院——五臺山普壽寺尼眾佛學院,就建在這個神秘的寺廟內。

    「包括五臺山在內,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現在都辦有佛學院,致力於培養新一代高僧名尼。」五臺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韓降根說。

    韓降根說,經歷了對於五臺山等佛教名山來說無異於一場劫難的「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恢復保護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名山古寺重聞朗朗誦經聲。從此,各省市佛教協會與名山大寺開始恢復創辦佛學院。

    「1991年普壽寺籌建時,除了政府批給的一塊四十幾畝土地,寺裡只有一百零五元錢。」 五臺山女子佛學院院長、普壽寺住持如瑞法師告訴記者。

    據韓降根介紹,像五臺山女子佛學院一樣,在二十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其他佛教名山也歷經艱辛興辦佛學院,使中國佛教界一度僧才奇缺的狀況得以緩解。

    浙江普陀山佛學院籌建於1980年,當時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妙善大和尚認為振興佛教,重在人才。他在陸續興復全山二十餘座寺庵的同時,著手籌建普陀山佛學院。1988年浙江普陀山佛學院正式成立。

    1985年,安徽九華山佛教協會舉辦僧伽培訓班,學制一年,面向全省各地寺廟招生,經考試擇優錄取。現九華山佛學院就是在九華山僧伽培訓班基礎上於1990年7月創辦。

    四川峨眉山佛學院前身為四川佛學院,2003年與峨眉山佛學院合併,更名為「四川峨眉山佛學院」。

    韓降根說,「自由開放的宗教政策是中國佛教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現今,中國大陸擁有佛教寺廟1萬多座,佛學院34所,20多萬僧尼,無以計數的公民信仰佛教。官方的統計數字說,在中國13億人口中,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信仰佛教。

    佛教名山的佛學院致力於培養高僧名尼,因此錄取條件都比較嚴格。如瑞法師介紹說,在普壽寺修行的尼姑多是大學畢業生,學歷最低的也是高中畢業,她們在受戒前都經過了三年的考驗。

    如瑞法師說,佛學院的錄取條件是年齡20歲到33歲,入寺時要經過嚴格的筆試、面試。筆試有佛法的基礎知識,合格者可入寺修煉,經過六年可還俗,或遊行到其他廟宇進行修煉。

    各地佛學院的課程設置,內容全面豐富,致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安徽九華山,佛學院設有佛學基礎知識、八宗概要、佛教史、地藏經等佛學理論課,還有古代漢語、中國通史、哲學、寫作、外語、書法等文化課。

    佛學院的管理一般都非常嚴格。普壽寺妙音法師說,在寺廟修煉是非常辛苦的,她們每天早晨三點半起床,晚上十點熄燈。依照佛教的儀規,寺裡每天只吃早、午兩頓飯。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再好的佛學院,對於僧尼來說,也只是外在條件。」妙音法師說,「寺裡現有685位尼姑,並不是個個都能成為名尼。除了佛學院和師傅的引領,更需要自身的修行。」

責編:劉立

相關焦點

  • 五臺山籌建男眾佛學院 歡迎全球高僧講經說法
    中新社太原4月3日電 (宋立超)3日記者從山西省五臺山佛教協會獲悉,在各界佛教人士的倡議下,當地正式啟動男眾佛學院的籌備工作。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昌善法師介紹,籌建男眾佛學院旨在培養僧才,弘揚佛法,並歡迎全世界高僧大德來晉講經說法。  「在當今社會下,五臺山亦面臨僧才斷代問題。
  • 高僧大德雲集五臺山 數百件佛教文物展出
    (王燕君)中國·五臺山第五屆國際文化旅遊月27日舉辦,來自海內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五臺山名僧名尼、著名佛教學者雲集五臺山,並有300餘件珍貴佛教文物首次集中亮相佛教聖地五臺山。  山西五臺山管理局局長劉炳龍介紹,高僧大德、名僧名尼、佛教學者即日起陸續在五臺山普壽寺等寺廟登壇講學,各寺廟根據不同宗派,組織佛事交流研討活動。另外,來自海內外的高僧大德還與各寺廟舉行菩薩聖誕法會和僧眾齋會,啟迪智慧,祈禱和諧。
  • 中國佛教協會委派調研組赴閩南佛學院考察(圖)
    佛教在線7月9日訊  中國佛教協會第七屆理事會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員會擴大會議將於九月份召開,為了使會議召開順利圓滿,中佛協委派調研組對有代表性的佛學院進行考察閩南佛學院是在廈門市政府領導下,由廈門市佛教協會主辦,並以學修並重為基礎的漢語系高等院校。閩院始創於1925年,從1925年至1937年為創辦發展時期,此一時期由於得到一代高僧太虛大師的親自主持領導,革新教育、教學,嚴整校風,使學院開辦不久即蜚聲全國,成為近代中國佛教教育的重點院校之一。學院以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僧伽為主,規定只收青年出家男眾。
  • 中國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當代中國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二十二日迎來建院二十周年。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由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和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居士發起倡辦,經中央和國務院批准於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成立,是一所以藏傳佛教為特色的佛教綜合院校。
  • 三大語系40所佛教院校代表齊聚閩南佛學院 致力加強佛教人才培養
    ,來自全國40所三大語系的佛教院校代表與會,致力加強佛教人才培養工作,提升佛教院校辦學水平。,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根據《我國宗教院校建設五規劃(2016-2020年)》等各項要求和精神,希望能培養出「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能適應「一帶一路」建設,愛國愛教的教職人員。
  • 1997年: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慶祝建院10周年_佛教_鳳凰網
    趙樸初參加中國藏語系佛學院成立十周年大會1997年8月31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建院10周年慶祝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西藏、青海、四川、甘肅、河北等省區的佛教協會,全國各宗教團體,部分著名藏傳佛教寺院以及首都有關單位的代表200餘人出席了慶祝大會。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由第十世班禪大師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倡議,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於1987年9月1日成立,是一所融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高規格的藏傳佛教高等學府。
  • 中國佛教協會致閩南佛學院成立九十周年賀電
    宏度法師宣讀中國佛教協會致閩南佛學院成立九十周年賀電佛教在線福建訊  2015年10月14日,「閩南佛學院創辦九十周年院慶大型紀念活動」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海峽廳勝利召開。中國佛教協會向閩南佛學院致電錶示祝賀,宏度法師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致閩南佛學院成立九十周年賀電。
  • 閩南佛學院舉行「佛教養正院」揭牌儀式
    為鼓勵學僧惜福、習勞、持戒、自尊,2017年2月19日上午10時,閩南佛學院舉行「佛教養正院」揭牌儀式,延續一代高僧弘一法師與閩院的深厚法誼。佛教養正院歷史佛教養正院是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當代高僧弘一法師授意創辦,是一所以培養佛教住持僧寶為主的院校,與閩南佛學院同附屬於南普陀寺,院址均設在南普陀寺內,最初是各自獨立的兩個院校
  •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校舍工程開工典禮在京舉行_佛教_鳳凰網
    12月14日上午10時許,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校舍工程開工典禮在北京西黃寺隆重舉行。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黃躍金、中央統戰部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常榮軍、中直管理局副局長張宇航、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玉平及有關單位領導出席了開工典禮。
  • 2006年:中國佛學院舉行建院五十周年慶典_佛教_鳳凰網
    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一誠法師及有關宗教界人士出席。圖為佛學院學生在用手機拍攝奠基儀式。 2006年12月21日午,北京市門頭溝區。中國佛學院新校舍的奠基儀式在千年古剎潭柘寺的塔林旁舉行,中國佛學院建院五十年慶典大幕徐徐拉開。中國佛學院的五十年,折射出大陸佛教教育事業從起步到發展再到今日蔚為大觀的歷程。
  • 佛教:「太虛」與近代佛學教育
    現代佛教教育的建立,為中國近代佛教復興提供了人才準備。除了歐陽竟無的支那內學院,成就最大的,當屬太虛創辦的出家眾在家眾兼收的武昌佛學院。太虛最初試圖在淨慈寺依託寺院興辦佛教大學,進行寺院叢林的學院化,但因受到寺僧的激烈反對而未成功。
  • 浙江佛學院總部落戶奉化 雪竇山名山建設開啟新篇
    浙江佛學院總部落戶奉化 雪竇山名山建設開啟新篇 2016-12-25浙江佛學院總部位於雪竇山,為四年制本科學歷佛教高等院校,面向全國招生。下屬雪竇山彌勒佛學院、溫州佛學院、天台宗佛學院三個學院。  雪竇山有著悠久的佛教教育傳統和歷史。從民國時期佛教改革領袖太虛大師從事僧眾教育、舉辦農民讀書夜校,到上世紀末怡藏法師創辦「奉化彌勒僧伽培訓班」「彌勒佛學院」,雪竇山佛教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 閩南佛學院榮獲第三屆世界佛教傑出領袖獎
    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共同見證了這一神聖的時刻會務組對閩南佛學院進行了詳細介紹會務組對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法師的介紹佛教在線海外訊  2016年2月23日,由世界佛教徒聯誼會與泰國僧王辦公室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佛教傑出領袖頒獎盛會在泰國曼谷郊區的亞洲理工學院會議中心盛大舉行
  • 您沒見過中國的佛教大學嗎?這裡一起去看看浙江佛學院是什麼樣子
    浙江佛學院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學院路,於2014年5月17日揭牌成立。浙江佛學院是2013年12月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籌建的4年制全國性佛教高等院校,由浙江省佛教協會主辦,下設雪竇山彌勒佛學院、溫州佛學院、天台宗佛學院3所相對獨立的分院。
  • 閩南佛學院90歲了!近2000校友廈門為母校慶生
    閩南佛學院於1925年由會泉法師創辦,後歷經太虛大師、弘一法師興利除弊,革新教育,嚴整校風,使學院迅速成為中國近代僧教育的搖籃。90年來,前後培養出臺灣印順導師、菲律賓瑞今法師、新加坡宏船法師、廣洽法師、演培法師、馬來西亞竺摩法師等諸多高僧大德,培養學僧3000餘人。
  • 廈門南普陀閩南佛學院
    閩南佛學院是一所久負盛名的佛教高等學府,一九二五年創辦,位於閩南古剎南普陀寺內。   南普陀寺地處廈門市東南部,鷺島名山五老峰下。坐北朝南,依山面海。翌年於寺內創辦閩南佛學院,併兼任院長。一九二七年,會泉法師三年方丈任期滿後,禮請太虛大師為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一九三四年春,為整頓閩院學風,改進教學,弘一大師應邀前來,創辦了佛教養正院,培養學生的僧格、僧德。一時使閩院精英薈萃,高僧輩出,為海內佛教界造就了眾多優秀僧才。
  • 中國佛教協會與中國佛學院2020年度公開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公告
    根據工作需要和有關規定,中國佛教協會2020年度擬公開招聘3名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國佛學院2020年度擬公開招聘2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具體事項如下。其宗旨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民族佛教徒愛國愛教,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揚優良傳統,傳承優秀文化,加強自身建設,維護合法權益,弘揚佛教教義,興辦佛教事業,踐行「人間佛教」思想,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為維護宗教和睦、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祖國統一、世界和平作貢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1956—2006:中國佛學院大事記_佛教_鳳凰網
    12月5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作題為《中國佛教協會三十年》報告,在講述中國佛教協會的今後任務部分中提出:「培養僧才,紹隆佛種,是本會今後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繼續加強中國佛學院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師資建設、教學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在辦好本科的基礎上開辦研究生班,真正把中國佛學院辦成具有大專水平的佛教學府。」
  • 中國佛教界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歷任院長和副院長名單
    中國佛教界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歷任院長和副院長名單中國佛學院創辦於一九五六年,學院設在北京法源寺。中國佛學院是中國佛教界的最高學府,是專門培養中國佛教專門人才的院校,它為中國佛教事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它是全國漢語系最高級別的佛學院。中國佛學院由中國佛教協會領導,由中國佛學院院務委員會專門負責學院的教學事務、行政事務。中國佛學院的文化教育層次分為本科、碩士兩種。
  • 揭秘中國最大女子佛學院尼眾生活 最小者僅8歲(圖)
    (圖片來源:中新網 攝影:範麗芳)[原標題]探訪五臺山女子佛學院 學員年齡最小者僅8歲(圖)「一圈紅牆,隔開外界紛擾;寺門微閉,謝絕遊客到訪。」中國佛教聖地五臺山上,神秘的普壽寺及出入其中的尼眾向來引人注目。亞洲最大女子佛學院便建於此,作為一所女僧人出家和修行的高等佛教學府,目前共有尼眾1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