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魏長城,清朝古炮臺,山上古城寨

2021-01-16 山水緣情

魏國是戰國時期齊、楚、燕、秦、趙、魏、韓七雄之一。魏惠王晚年,修築了保護國都大梁(開封)的南長城,經今河南原陽縣境轉向東南,向西直達新密市。新密這段長城是我國國內僅存的戰國長城遺址段落,是修築時間最早的古長城之一。

新密現存魏長城北起香爐山(滎陽市、新密市交界處),中經蠟燭山、沙口、鳳門口、五嶺,南止茶庵村北,全長5.8公裡,牆基寬2.5米。最高處高2.5米,依山盤旋,青石壘砌,林巒秀異,氣勢巍峨,箭樓、烽火臺、營盤等防禦設施完好。

建在魏長城之上的「鎮遠炮臺」,為清鹹豐十年即1860年建,方形,青石質地,高約10米,長、寬各5米,內分兩層,層層有炮眼。也是珍貴的歷史見證。

這是風門口這一段殘存的城牆。經歷了2300多年的風霜雨雪,古老滄桑,傲然挺立;走過了2300多年的歷史長河,見證了朝代興衰,深沉厚重。

走近城牆,看著這殘垣斷壁;扶摸著這堆砌的青石,感慨萬千,仿佛穿越時空,走進了時光隧道。

看著城牆,仿佛是在和古人對話;扶摸城牆,仿佛是在和古人握手。

坍塌後的魏長城呈現出一條蜿蜒連綿的高高凸起,在山上清晰可見。

山頂上建在長城遺蹟上的風嶺寨,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清朝鹹豐年間所建。

風嶺寨大門和高聳挺拔的寨牆。

大門裡面有臺階可以上到寨牆上面。

挺拔高聳的寨牆,上面有垛口和槍眼。

寨牆順著懸崖峭壁而建。

寨子裡的三聖寶殿。

相關焦點

  • 宜君戰國魏長城,我來了!
    春秋戰國時期,在險峻的山梁、溝壑邊,依山就勢蜿蜒成一條縱貫南北、堅不可摧的軍事防禦屏障一宜君戰國魏長城,這些墩臺就點綴於崇山峻岭之巔。2019年4月28日,「古塞千年此相連  長城萬裡同守護」--2019宜君戰國魏長城景區開園儀式在彭鎮偏橋隆重舉行,盛況空前。
  • 探訪陝西宜君戰國時期魏長城遺址(圖)
    探訪陝西宜君戰國時期魏長城遺址(圖) 2014-08-05 17:38:48   中新網陝西銅川8月5日電 (賀向前)殘缺的烽火臺、連續或者斷落的夯土城牆……這段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的陝西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因自然及人為原因,損毀嚴重。
  • 閱盡古今魏長城滄海桑田伏羲山
    ◎戰國爭雄魏國修築南長城    伏羲山起伏延綿,它的東端與橫嶺之間,有一道狹長的山谷,正扼守在滎密的交通要道上,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新密尖山風景區與米村鎮交界處,密密匝匝的野草間,一段青石壘砌的連綿城垣,清晰可見。順著山間陡坡向上300多米,一座石砌的寨堡闖入眼帘。石牆盤踞山巔,寨門居高臨下,城頭布滿垛口、射孔。
  • (戰國魏長城)
    廣告聯繫電話:13183108175☘☘☘來源:衛輝之窗拍攝:小張原標題:衛輝影像篇之邊界嶺(魏長城)邊界嶺又稱魏長城。戰國之時,魏都大梁,河內共汲,北拱太行,有群山屏蔽。要塞內出土有戰國時期的銅箭頭,筒瓦和石斧、石鏟等遺物,另在太公泉大寨山頂,香泉寺南北山上,西寺莊鐵蛋山,駱駝院也有類似的建築。
  • 閩清炮臺山上說炮臺
    對此,經請教於梅城土生土長的老前輩,方知那是一處古炮臺遺址,山也因此而得名。而且還了解到,縣城周邊山頭共有五處炮臺,「炮臺山」的炮臺只是其中之一。「炮臺山」古炮臺遺址處,原先已有一個土名叫「坪島」。就因為此處天然成坪,似一小島,因以名之。可想而知,選擇此現成坪地建炮臺,應屬地理優勢之一。但是,炮臺設此,欲守何方,目標何處?要解此題,只要到過實地觀察,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就會一目了然。
  • 春天外出去深圳赤灣左炮臺遊玩,感受清朝反洋人侵略的歷史
    春天來了,小編今天外出遊玩來到了深圳蛇口的左炮臺遊玩,這裡非常適合對小朋友對歷史的愛國主義教育哦。左炮臺它位於深圳南山區赤灣村的鷹咀山之巔上,左炮臺三面臨海,山勢峻峭,整個赤灣半島在其眼底之下,注視著伶仃洋海面。
  • 韓城市旅遊景點:魏長城遺址
    ---- 正文分割線 ----韓城市旅遊景點:魏長城遺址魏長城遺址魏長城起源於陝西華山北麓,經過韓城境內沿黃山西北上終點在包頭的固陽境內,是戰國時秦國與魏國的分界線。長城是戰爭的產物。春秋戰國時,各國為了互相防禦,各在形勢險要的地方據險設關,修築長城。公元前657年,楚國的方城開了我國修築長城的先河。其後齊、魏、燕、趙、秦的長城相繼而築。《史記·秦本紀》載:「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強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並。……楚、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
  • 紅河景點:河口古炮臺遺址
    古炮臺遺址位於河口縣城東南隅炮臺山上,與越南隔河相望。
  • 古炮臺旁論海防 將軍第中憶古今
    而大鵬所城保留有近一半的古城牆以及城內九成的建築群,是全國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大型古老建築群落。像大鵬所城一樣,散落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海防史跡還有很多。它們大多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充分利用海口、海岸等特殊地理特徵,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一個整體。
  • 山東煙臺美麗的海濱古城
    早在萬年以前,這片美麗的海濱古城便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這座人傑地靈的美麗海濱古城還孕育出了不少歷史名人,如秦朝方士徐福、民族英雄戚繼光、甲骨文之父王懿榮等。煙臺還是中國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近代開埠時期留存的深厚中西方文化積澱,形成了煙臺中西合璧、獨具特色的美麗海濱風情。
  • 古港古城遺址年代或為戰國晚期
    蘭迪供圖瀏陽日報訊(記者陳鬱琳)11月27日,古港古城遺址考古調勘成果匯報會召開,來自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湖南師範大學、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學者齊聚古港鎮,對古城村的古城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聽取了考古勘探成果匯報。考古勘探報告指出,結合各探溝內城牆和其他文化堆積的層位關係,以及對出土遺物的分析,古港古城建築和使用年代主要為戰國晚期,下限可能至西漢早期。
  • 暢享古韓城
    韓城古城,南臨澽水,西依梁山,東北有塬,山水環抱,易守難攻。古城內,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築,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格局保護完好,是全國六個保護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韓城古城南北長達千米,東西800餘米,佔地面積約0.79平方公裡,古城內由文廟,九郎廟,韓城北營廟,東營廟,慶善寺,毓秀橋,城隍廟,縣衙,狀元府,闖王行宮,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眾多歷史古蹟及人文景觀。
  • 恆春古城牆,全臺灣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
    現今的恆春古城裡,還有一棟當年拍攝電影用的白房子,門口擺著一隻綠色的郵筒。恆春,是臺灣屏東縣下屬的一個鎮,地處寶島的最南端。而墾丁,原先只是恆春鎮下的一個地名。墾丁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在清朝時期,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當時還算荒蕪的臺灣最南部的地方開墾,所以有了 「墾丁」的地名。直到後來,恆春鎮內的大部分地方,建立起了「墾丁國家公園」,墾丁才被外界叫響了。
  • 珠江口的那些炮臺
    珠江口作為明、清兩朝與葡萄牙、英國以及海島張寶仔等對手的重要用兵之地,有許多炮臺遺址,筆者在此粗略介紹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實地遊玩。1、澳門大炮臺大炮臺又名聖保祿炮臺、中央炮臺或大三巴炮臺。大炮臺坐落在大三巴牌坊側,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蹟之一。
  • 大海、古炮臺…連江這處隱世村落驚豔你
    ,因此長門的房屋都有炮臺的影子,也算是個「炮臺小村」。在清朝以前,並沒有關於長門村的記載,乾隆年間,長門村叫做大桃園,而長門炮臺所在的這座山叫做桃源嶺,因此這裡叫做桃源勝境。、最古老的炮臺。長門要塞位於連江琯頭鎮長門村電光山上,此處為閩江出口北岸,與南岸金牌山夾峙,扼守閩江口最窄處,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長門炮臺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清順治十四年重建,並設有提督統領衙門、校場、兵營。
  • 福建4|廈門——胡裡山炮臺
    11月1日中午從鼓浪嶼返回市區,入住中山路上的畢思特酒店(連住3天)。在這裡只要天氣好就能看到對岸的金門。景區每天還有兩場士兵操練表演和點炮儀式表演(上午10點和下午4點)。我們正好遇上下午4點的表演,感覺挺好。在展覽室內,運用3D成像技術再現了當年修建炮臺以及擊沉日本軍艦的情景。運用聲控技術再現清朝官員商議修建炮臺、購買大炮的過程,人物形象逼真。我們還觀看了4D電影,有身臨戰場旳感覺。
  • 香港僅存的一座古城
    歷史悠久的屯門區,卻沒有任何古城牆或炮臺的記載,守衛屯門海的軍亊設施反而建在對岸的東湧。.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公布,香港法定古蹟有126處,包括4處炮臺,小小的東湧就有2處: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的石獅小炮臺,道光十二年的東湧所城。兩處炮臺相距六、七百米,石獅小炮臺位於東湧碼頭附近,只剩下地基和一小部分的殘牆石壘。.
  • 「夜探」龍湖古寨 感受潮州文化
    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5G杯」定向大賽(第六站·潮州潮安)暨「魅力潮安行」系列活動在潮州市潮安區龍湖古寨舉行。這是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二次跑進潮州、第一次跑進潮安。燈光點亮,潮劇聲聲,龍湖古寨古城樓及周邊村道巷道燈火通明,運動員們在夜空下、在光彩奪目的古建築燈光秀中奔跑,當晚,龍湖古寨這座千年古寨「閃爍」著運動之美。本站賽事地點——龍湖古寨地處韓江中下遊西岸,始建於南宋年間。明、清為其發展的盛期,是潮州的貿易重鎮,現在仍保存著100多座古建築,堪稱「潮州古建築博覽」。
  • 9座古炮臺境遇各不同
    文物標識不明顯風蝕雨淋破損大付獻傑  新報訊見習記者付獻傑連續數日,本報就北塘古炮臺遺址的保護現狀情況進行了連續報導。為了能夠進一步全面了解現在整個塘沽區古炮臺遺址的境況,記者向相關專業人士進行了諮詢,得知現在全區共有古炮臺遺址9座,但是對於它們的保護情況卻大相逕庭。
  • 油杉古寨:古彝文明匯聚的時光村落
    近日,冬日的陽光依舊明媚,大方油杉古寨炊煙四起,鳥的歡唱和河水聲交融一體,迴響在青山環繞之間這一天,古寨鳴炮、美酒迎客、宰牛做嘎、祭祀祈福、長桌晚宴、動情彝歌……醉了四方友人,更醉了油杉古寨周邊青山。油杉古寨——從畢節出發一路向東,再轉向北,繞過或陡或峭的大山,到達大方縣油杉河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油杉古寨(又名時光古寨),它佔地一萬五千多平方米,被包裹在四面青山腳下,靜謐而不失那份豪情。時光古寨,早聞山野芬芳,夜聽流水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