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俠使氣」,武則天欲治其罪,一首《古劍篇》不僅免罪還升官

2020-12-14 史家之韻

郭震(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名將、宰相。

郭震是進士出身,早年被授予通泉縣尉,後來深得武則天的讚賞,被任命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生內亂。

在擔任涼州都督期間,郭震加強邊防,拓展疆域,大興屯田,使涼州地區得以安定、發展,更兼任安西大都護。

後來,郭震因反對朝廷引吐蕃兵攻打突騎施汗國第二代可汗娑葛,得罪宰相宗楚客,被誣「有異圖」,險遭陷害。

鹹亨四年(673年),年僅十八歲的郭震即進士及第,被任命為通泉縣(今四川射洪)縣尉。當時,郭震「任俠使氣,撥去小節」,甚至做出一些違法之事,比如鑄造私錢、掠賣人口,當地百姓對其非常厭惡。

後來,武則天得知此事,將郭震召入京城,準備將他治罪。但是,武則天在與郭震的交談之中,發現他才華橫溢,便索要他的文章。

就是這個時候,郭震寫下了《古劍篇》。這首詩看起來通篇都在敘寫龍泉古劍,讚頌其千錘百鍊,霜刃如雪,鋒利無比,紋理精美,百折不撓,其實是在抒寫詩人自己的胸襟。

武則天閱後大加讚賞,讓學士李嶠等人進行傳閱,並任命郭震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後又進封奉宸監丞。

《古劍篇》 郭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諮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

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郭震面對女皇,託物言志,詠的正是詩中的龍泉寶劍。據傳是吳國幹將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精礦冶煉多年製成,後來埋沒在豐城獄中,直到晉朝宰相張華夜觀天象,發現鬥、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來經過雷煥判斷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這才重新發掘出來。

郭震借詠寶劍,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表露對人才的態度,其見識、膽略、豪氣都是極其寶貴的。

此詩的開頭四句,以寶劍的冶鑄不凡,比喻自己素質優秀。接著四句讚美寶劍的形制和品格,以自顯其才華卓絕。「正逢」二句,再次稱道寶劍在太平時期的助君子行俠,來顯示自己操守端正,行為俠義。

「精光」句起用寶劍沉淪的故事,吐露心中的不平,最後兩句「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表明有用之才終究是不會被埋沒的,揭示出此詩的主旨。

郭震的這首《古劍篇》全詩層次清晰,豪壯雄健,氣魄非凡,在雄奇中又含秀美,洋溢著一股雄豪劍氣。

唐朝文學家張說評述郭震「文章有逸氣,為世所重」。正如這首詩,借詠劍以發議論,吐不平。既讚美了寶劍冶煉,稱道寶劍品格,又表現出詩人的形象。形象鮮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氣勢充沛。

大足元年(701年),郭震擔任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唐中宗時,遷左驍衛將軍、安西大都護。

景雲元年(710年),入為太僕卿。次年,拜同中書門下三品、吏部尚書,改兵部尚書,封館陶縣開國男,成為宰相。先天二年(713年),再次拜相,參與肅清太平公主集團,進封代國公,出任朔方軍大總管。後因參加唐玄宗驪山講武時,犯下軍容不整之罪,被坐罪流放。

不久,唐玄宗又念及郭元振昔日功勞,又起復郭震為饒州(今江西鄱陽)司馬。但郭震遭此挫折,心情抑鬱,在赴任途中病逝,終年五十八歲。追贈太子少保。

郭元振守邊多年,雖無顯赫武功,以建設、安撫見長,故能「克致隆平」,「安遠定邊」。他「武緯文經」,以誠信對待邊疆少數民族,因而深得他們的愛戴,能化幹戈為玉帛,不戰而屈突厥、吐蕃之兵,這就是所謂的「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了。此等邊將,對於保持邊疆穩定、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作用。(《中國軍事通史·第十卷·唐代軍事史》)

相關焦點

  • 唐朝詩人郭震:武則天讀其《古劍篇》,一高興給他連升三級
    上一篇介紹晚唐漸趨寥落的詩壇中最光輝燦爛的一顆星辰---李商隱,今天聊聊唐朝詩人郭震和其《古劍篇》,武則天讀了一高興,給他連升三級。即使是在詩壇上鮮為人知的唐朝詩人郭震,也有千古名作《古劍篇》傳世。名詩《古劍篇》 借詩言志郭震(公元656年—713年),唐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南)人,字符振。根據《舊唐書》記載,郭震少有才志,唐高宗鹹亨四年進士及第,年僅18歲。年輕的郭震負氣仗義,愛打抱不平,還參加過鑄造私錢、掠賣人口的非法活動。
  • 第二十七篇:解析郭震的《古劍篇》
    我猜他接到詔書的那一刻,估計在想:終於輪到我出頭了。為了這一紙詔書,他在通泉縣等了二十年。果然,在皇宮大殿裡,武則天看到身姿挺拔氣宇軒昂的郭震,就被他鎮定自如的氣質給震住了,心想,此人不同凡響。倆人進行一番交談後,她更覺得這人不僅長的好,學識膽量也非比尋常,是個人才。
  • 郭震在唐代憑藉這一首詩,道盡壯志難酬,卻得武則天親自召見
    現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作並不是很出名,但是他心懷壯志,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因為當時的一首詩讓武則天大為欣賞。這位詩人就是郭元振(原名郭震)。當時的郭震就是因為一篇《古劍篇》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而且還親自召見。據唐代張說《郭公行狀》中記載「則天覽而佳之,令寫數十本,遍賜學士李嶠、閻朝隱等。」
  • 慷慨悲歌、好氣任俠的燕趙文化
    從文化特徵上看,燕趙區域也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徵,這就是慷慨悲歌、好氣任俠。「慷慨悲歌」一語可以用來形容各個地區的人物和現象,但是在歷史上,它是由燕趙區域而產生的,是以燕趙區域為典型的。在其他區域,慷慨悲歌並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在燕趙區域,慷慨悲歌卻已是普遍的特徵和特殊的標誌。
  • 李白一首《俠客行》寫盡江湖兒女任俠之風,瀟灑豪邁之氣無人能比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著名的遊俠氣盛行的朝代,初唐著名的「風塵三俠」相信大家都曾了解。《俠客行》就是在這種江湖任俠風氣的盛行的背景下誕生的。這句號稱是詩詞中最具殺氣的一句,不僅展示了俠客形象,也讚頌了俠客的風骨。作者更將自己與古時的那些名人英雄相比如信陵君,朱亥,侯嬴等,也委婉的表達了即使自己還未成功,但也不會就弱於他們。縱觀全詩,李白以及其豪邁的語氣和自信的態度抒發了對俠客那種扶危濟貧,瀟灑寫意生活的嚮往。
  • 因為一首詩,武則天把剛賞出去的袍子搶了回來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武則天和宋之問。宋之問是初唐詩人,宋之問和沈佺期並稱「沈宋」。兩人對唐代律詩的定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之問與其他清高的詩人不同,他家世低微。武周時,他一心諂媚張易之兄弟和武則天,求得仕途。這讓很多士人不齒他的諂媚行為。
  • 武則天最解風情的一首詩,不僅俘獲了李治的心,還留下一個成語!
    李世民駕崩,武則天被逼為尼,給李治寫了首情詩,終於如願回宮!武則天詩求李治:「開箱驗取石榴裙。」她的石榴裙下藏著啥秘密?「武媚娘」 的嫵媚武則天,又名武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
  • 武則天登基後意氣風發,做狂詩一首,盡顯女皇霸氣
    這一年,武則天即位,改國號為周,開始了她為期15年的皇帝生涯。宋代著名史馬家司馬光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現代著名學者和作家郭沫若也寫詩評價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但是在當時反對的人不在少數。
  • 武則天的兩首千古名作: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一首霸氣指數超李白
    她一生最為出名的當屬兩首詩,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一首霸氣指數超李白,水平不輸多數唐代大詩人。而且這兩首詩在武則天的人生中都有著很重大意義。第一首:婉約比肩李商隱的詩,讓她「東山再起」。這首詩送到李治手裡,他一下子便想到兩人曾經的感情,再看看武則天對自己的情深義重,內心也是頗為感動,於是便將她接回了皇宮。而這也預示著武則天再一次走近了權力的中心。第二首:霸氣指數超李白的詩,讓她「坐穩江山」。
  • 李白最自得的一首《長相思》,卻因結尾一句,而輸給了武則天
    不過李白的一首《長相思》卻意外地「翻車」了,雖說也是傳世的佳作,卻在構思上輸給了一代女皇武則天。且先賞析李白的這首《長相思》:長相思·其二唐·李白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 一首詩挽回愛情,內藏玄機武則天也叫絕|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這種詩句讀來迴環往復,綿延無盡,其含義盪氣迴腸,意境盎然,早在晉代就已經流傳,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璇璣圖》,說起來還和我們大襄陽有關呢!話說東晉時期,前秦霸主符堅有個手下,名叫竇滔,此人有才華,且長得英俊,娶了一個漂亮妻子名叫蘇惠。
  • 為了搶一首詩,他殺死自己的親外甥?其實另有原因!
    他尤其喜歡「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知道這首詩還未曾給其他人看過,於是懇求劉希夷將這首詩給他。劉希夷起先答應後來又反悔。宋之問惱恨劉希夷誆騙他,又實在割捨不下這首詩,就命令奴僕用土袋將劉希夷活活壓死。可憐劉希夷當時還不到30歲。
  • 武則天登基後,寫下唐朝最狂的一首詩,男人只讀一句就夠
    然而,即便是有著雄才大略的武則天,也有許多不認同不支持她的人。對那些人來說,武則天從自己的兒子手中奪走皇位本來就是有悖常理,一個女人成為了皇帝,更是顛覆性的事情,再加上武則天行事張揚,即使是在她的治下,朝廷中仍然有許多人暗暗反對她。尤其是在她統治的初期,反對的聲音更是不可計數。
  • 媚娘與武則天之間隔著一千個朱莉
    從前幾年起,我開始有點喜歡範爺,覺得說話特別有範兒且長志氣,而《武媚娘傳奇》上映時,我也瞟過幾眼,雖然滿眼都是大胸有點煩,但後來因為剪胸事件還頗為她抱了一點不平,於是就跟著我爸媽追起劇來。武則天如果聽到,得氣得從墓裡跳出來吧,老娘治天下理朝政周旋男性世界自由放縱的一女漢子,怎麼就突然變成忠貞不貳的女奴了。
  • 「巴中恩陽古鎮之行•山水篇」《好山好水好地方有景有情有故事》
    大巴山脈不僅是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分界線,同時也是嘉陵江水系和漢江水系的分水嶺。據《唐史》和《廿二史札記》記載: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共生四子,高宗立長子李宏為皇太子。武則天當皇后以後,高宗欲禪位給李宏。因武后想稱帝,以藥酒毒死了長子李宏。
  • 在古代,大人小孩都痴迷「芭比娃娃」,還愛玩升官桌遊
    鳩者,不噎之鳥,欲老人不噎。」鳩還代表孝道,杜注《左傳》提到:「鷦鳩孝,故為司徒,主教民。」另外《毛詩》中還說,「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暮從下上,平均如一」,反映了鳩鳥養子時的舐犢之情。所以,古人製造了大鳥背負小鳥的鳩車玩具,是為了讓兒童能在遊玩中體會到鳥鳩所代表的尊老愛幼美德。
  • 他政績卓著,是唐朝的大功臣,去世時武則天為他罷朝三日
    說到狄仁傑,我們都很熟悉,經過各種以他為題材的影視劇紛紛上映後,他斷案入神,神機妙算的判官形象就越來越深入人心。事實上,他除了有明察秋毫、鐵面無私的審案能力,還擁有權衡利弊、不計得失的生存智慧。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大臣都對武則天懼怕不已,但是有一個人不僅深得武則天喜愛,而且在他死後,武則天痛哭流涕甚至為他罷朝三日,這個人就是狄仁傑。武則天雖然多疑,但也是個惜才的人,而狄仁傑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要不然閆立本也不會以"滄海遺珠"來形容他。
  • 武則天把李顯封為太子,準備還位於李唐,為何他還要發動神龍之變
    武則天稱帝後,改東都洛陽為神都,並且定都神都。後來武則天召回被貶的中宗,並且決定還都長安城,這就是在向世人昭告在自己百年之後還是由李氏子孫掌王權社稷,等於還政李唐皇室。而這期間李顯即使被立為太子可是在強勢的武則天面前連大聲說話的勇氣都沒有。
  • 控鶴府真是武則天的溫柔鄉?真相或許顛覆想像,深度剖析控鶴府
    宋之問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格律詩奠基人之一,他曾寫過一篇《明河篇》,裡面有這樣幾句話,甚是值得把玩: 鴛鴦機上疏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