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一場研討會在遼寧邊境城市丹東召開。
12月10日,丹東市商務局組織本地外貿企業代表及部分專業學者,召開了RCEP和中日韓經貿合作研討會。會上,各位專家學者解讀了RCEP相關內容,探討了我市職能部門和外貿企業如何以RCEP籤署為契機,抓住機遇,做優做強對日本、韓國的經貿合作。
相關報導稱:
2019年,丹東與RCEP其他成員國貿易額達77.9億元,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0.5%。今年1-7月,丹東與RCEP成員國貿易額40.8億元,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9.2 %。我市與RCEP成員國經貿基礎穩固。
筆者印象中,自RCEP籤署一個月來,在遼寧市級層面上,還未見與之有關的會議見諸報端。
此次會議的召開,也讓大家把目光聚焦到這裡。
丹東是一座既沿邊又沿海的港口城市。
如果以近兩年的GDP衡量,無論是總量、增量,亦或是增長率,丹東在遼寧的存在感都並不高。
但丹東的戰略地位任何人都無法忽視——
中國海岸線的北端起點,位於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東北亞經濟圈與環渤海、黃海經濟圈的重要交匯點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當然,坐擁天然的優勢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更重要的是要緊握時代的脈搏。
在筆者看來,丹東發展當前有兩大契機:
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
2012年,東北東部的14市州開始組織編制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規劃。
這是一自南向北貫穿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戰略,正是由丹東在2005年發起。
2019年12月,丹東相關部門透露,《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發展規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未來,在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戰略、東北亞國際合作等方面,東北東部將通過整體規劃和分工,形成區域內錯位競爭、協同發展的格局。
而這一自南向北的經濟軸帶,需要一條高鐵的「穿針引線」,那就是東北東部快速鐵路。
2015年,國家發改委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東北東部快速鐵路(佳木斯至牡丹江段、敦化至東京城段、通化至丹東段)開展實施方案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等的前期工作。
這「通化至丹東段」即丹通高鐵。
2016年,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中提出,「研究建設東北地區東部和西部快速鐵路通道」。
關於東北東部快速鐵路,筆者並未查到詳細的官方解釋。
不過,東北東部目前正有一條沈佳高鐵在建,而丹通高鐵正好與之在吉林通化交匯,筆者姑且稱丹通高鐵為沈佳高鐵的支線。
沈佳高鐵由沈白高鐵、敦白高鐵、牡敦高鐵、牡佳高鐵組成。
沈白高鐵2020年10月開工,預計2024年通車。
敦白高鐵2016年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通車。
牡敦高鐵2020年9月啟動前期工作,預計2026年通車。
牡佳高鐵2016年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通車。
12月7日,遼寧發布的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提到,「推進沈白、丹通高鐵建設,推動省際高鐵互聯互通,加快既有線路提速擴能改造以及沿邊國道和鐵路建設」。
可見,丹通高鐵將在十四五期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筆者預計,丹通高鐵將與牡敦高鐵同步開工,而東北東部快速鐵路也將於2026年全線通車。
丹東港加入遼港集團
丹東作為一座港口城市,曾經擁有很強的輕工業,後受南方的影響逐漸式微,目前呈現工業化程度偏低、工業種類偏少的局面。
從2019年數據來看,三產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6.09%,港口經濟處於主導地位。
丹東港2017年被爆667億債務違約,2019年進入破產重整。通過公開招募和定向邀請,遼港集團成為丹東港的重整戰略投資人。
2020年8月,丹東港與遼港集團籤署《關於丹東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完成了丹東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交割工作。
丹東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自此,曾有著「中國唯一私人港」之稱的丹東港,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丹東港與日本、韓國、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港口開通了海上貨物運輸業務。對朝貿易進出口總額更是佔全國對朝進出口總額的近70%。
丹東港是遼寧沿海重要的區域性港口,位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和環渤海經濟帶的東端,是我國東北東部地區唯一出海通,是我國東北東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距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最近的國際化天然不凍良港。
現如今,RCEP正式籤署、中日韓自貿區提上日程,讓沿邊、沿海城市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更加凸顯。
而作為東北東部唯一出海口的丹東,又迎來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和丹東港加入遼港集團的新契機。
相信丹東能夠抓住機遇、實現突破,帶動東北東部經濟發展,助力東北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