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內房股,上市即巔峰|稜鏡

2020-12-06 騰訊稜鏡深網

作者 | 孫春芳 編輯 | 張慶寧

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編者按:

地產是一個公共性十足的行業,「房住不炒」的政策規制呼應著「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古之期許;

地產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沉澱著海量的國民財富、金融資產,又是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

地產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從密集的併購重組到劇烈的銷售競爭,在市場殺機中尋找利潤。

房企作為地產行業主力軍,正是上述利益攸關者群體中的圓心,當然,他們也是資本大潮中難得的「聰明錢」。

又到一年房企年報季,《稜鏡》推出「房企趕考」系列,不限於解讀經營數據,更望管窺這批「聰明錢」如何應對周期大考。

是為第五篇,關於新晉內房股。

3月31日,新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HK2103,下稱新力)業績發布會上,陳凱亮相了。

這位曾在華潤置地、龍湖、復星地產、陽光城、中南置業5家房企擔任過高管的明星職業經理人,3月初加盟新力,被新力掌門人張園林委以重任。

擔任行政總裁之外,陳凱還有個聯席董事長的頭銜,看似與張園林平起平坐。

張園林發跡於洪都新府——江西南昌,在家裡三兄弟中排行老二,大哥與三弟在當地地產、建築業叱吒風雲,而他脫穎而出,走出江西,2019年11月推動新力登陸港交所。

新力此前默默無聞,上市前後置身於聚光燈下,故事與事故不斷。

上市前夕,一手操盤新力上市事宜的CFO王炎此前因涉足網貸業務離職,張園林緊急將香港人許進業挖來填補空位。許此前在華南城負責財務,也是地產圈的老財務人。

此次業績發布會上,許也亮了相。

2019年,港交所共有6家內房企IPO上市,除新力之外,還有「小碧桂園」中梁控股(HK2772),此外4家,皆是深耕當地、體量較小的迷你房企。

它們身後,還有海倫堡地產等數家迷你房企排隊,大多數至今不得其門而入。

「房企上市是個成人禮,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地產企業家都希望上市,但上市不是萬能藥,不能解決企業自身的痼疾。」長期關注香港內房股的一家資管公司經理許彤表示。

從銷售額、毛利潤、業務布局、融資渠道、融資成本等種種維度來看,上市前後,6家房企都有所變化,有些好轉,有些上市「即巔峰」。

光鮮表象之下

陳凱加盟後,新力的一個新氣象是,開始公布銷售額了。3月17日,新力對外表示,2020年1-2月的合同銷售額為71億元。

新力上市之後並未公布每月銷售額,「港交所沒有強制規定內房股公布銷售額,但一般大家都是公布的,」許彤說。

在國內房企中,只有泰禾、福晟等少數對銷售額諱莫如深,泰禾如今已將多個項目股權售予世茂,福晟幾乎將所有資產交給世茂託管。

3月31日新力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2019年錄得合約銷售額914.2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應佔權益合約銷售額451.09億元,權益佔比不足50%,在上市房企中排名倒數。

新力2017、2018年的合約銷售額分別為390億、710億,2019的同比增幅跟2018年的82%相比,斷崖式下跌。

新力其他方面業績尚可:收入269.85億元,同比增長220.7%;毛利79.99億元,同比增長154.5%;年內溢利20.14億元,同比增長263%;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核心利潤18.53億元,同比增長485.2%。

「新力為了衝刺上市,2019年的各項指標都還不錯,今年能否持續,就不好說了。」許彤表示。

新力管理層在業績發布會上宣布,今年銷售目標是增長20%,全口徑合約銷售額1100億元。

光鮮表象之下,新力難掩一個基本事實:利潤率太低。

2019年,該公司毛利率29.6%,相較2018年的37.3%下跌7.7個百分點。而且管理層稱,未來還要繼續下降至27%-28%;該公司淨利潤率只有7.5%,遠低於上市房企平均淨利潤率(11%-12%)。

對於新力來說,「出道即巔峰」。

外地經不好念

問題出在新力的業務擴張。

南昌是新力發跡之地,目前市場佔有率達到22%。2019年南昌新房成交900億元,新力貢獻了200個億。

在整個江西,新力的佔率大約10%。

新力正在進軍長三角與大灣區,但當地競爭相當激烈,拿地成本頗高。

陳凱表示:「新力在江西的淨利潤率是10%,但在長三角、大灣區等地的利潤水平僅5%左右。當新力進入長三角和大灣區後,利潤率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2019年,新力拿下36個項目,總權益地價194.5億元,權益建築面積達280萬平方米。其中43.6%位於長江三角,24.4%位於華中、華西及其他區域,19.4%位於江西省,剩下12.6%位於大灣區。

銷售增幅放緩,因區域擴張導致利潤率下降,這不僅是新力的問題,同樣是其他新晉內房股的通病。

例如中梁毛利率由2018年同期的27.3%降至2019年的24.5%。

3月31日的業績發布會上,中梁董秘楊德業表示,23%的毛利率是合理水平,「我們一般的項目毛利率大概在21%-25%之間,預計未來整體毛利率也會在這個範圍。」

起家於三四線城市的中梁,2019年正在實行「三轉」:轉二線、轉省會、轉核心城市。

過去一年,在中梁764億元的拿地金融中,二線城市佔比53%,三線城市佔比39%,四線城市佔比8%。而在2018年,二三四線的佔比分別為32%、54%和14%,三四線投資佔比接近七成。

中梁的銷售額增速同樣放緩,2019年合約銷售金額1525億元,同比增長50%,比上市前些年70-80%的複合增長率有所降低,2020年目標增幅10%,至1680億元。

另外四家2019年登陸港交所的內房股日子更慘。

其中,主要業務集中於江蘇南京的銀城國際(HK1902),2019年3月份上市,IPO融資不到10億港元,2019年目標銷售額200億元,到年底完成198億。

據《界面新聞》報導,今年年初銀城國際將總部多個職能部門和區域公司進行合併,一部分人員被裁撤。

錢並不「便宜」

房企上市的初衷,是為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融到「便宜錢」之後進行更大規模擴張。

然而,6家內房企的IPO融資額都不高,中梁為32.29億港元,新力為21.9億港元,其他4家更少,銀城不到10億港元,位於河北涿州的天保集團只有5.24億港元。

「IPO融資雖然不多,但有了上市公司地位,可以發美元債、公募債和ABS等。」許彤說。

上市之前,房企融資渠道一般只有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銀行貸款名義上利率雖低,但加上各種手續費,成本並不算低,而且不好申請;至於信託貸款,利率一般都在10%以上,最高可達15%。

上市之後,房企的第一件事是用IPO融到的「便宜錢」換掉高息貸款,以此降低淨負債率。例如中梁和新力在上市之後的首個會計年度,都將淨負債率降到100%以內。

但融資成本依然高企。2019年,新力的加權平均財務成本9.2%,僅比2018下降0.1%。

新力直到今年3月,終於借到一筆銀團貸款,又發行了一筆2.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票面利率11.75%。

今年一季度是房企難得的發債窗口,大多數房企的發債成本降至5、6%左右,龍湖等信譽良好的房企甚至低至3-4%。

而且,新力的債務壓力依然很大。截止2019年底,債務總額265.7億元。其中,一年期債務佔比44%,為116億元,1-2年期債務佔比43%,2-5年期僅有13%。新力的債務結構同樣揪心,信託資管融資佔比36%,銀行貸款佔比57%。

而其在手現金及銀行結餘僅166億元。

據《觀點》報導,截至2020年3月底,新力尚有28項信託貸款未償還,更有一筆信託利率高達15.36%。

中梁上市之後的融資成本依舊不低。該公司2019年下半年一共發行兩筆美元債,合計4億美元,票面利率均為11.5%;今年一季度發行的一筆美元債,淨額2.5億,利率高於當期行業平均水平,為8.75%。

相比之下,銀城等4個新晉內房股,上市之後從未傳出公開渠道融資的消息。

「這些紮根本地的房企,原來雄心壯志,希望上市之後開疆拓土。到了外地就水土不服,於是又收縮回來。」金地南京公司一位投拓部門人士稱,重回本地舒適區,意味著只能繼續開發手頭地價低廉的土地,規模擴張短期無望。

迷你房企上市難

新力控股幾成內房股上市絕響。

2019年5月更新過一次上市申請的海倫堡地產,上市文件再次呈現「失效」狀態已久。奧山控股第二次遞交的招股書同樣已經 「失效」。

早在2018年,這兩家房企就已提交招股書。

萬創國際於2019年6月3日提交上市材料,而今到了失效期。港龍地產、三巽地產、大唐地產三家先後於2019年10、11月提交上市材料,即將面臨失效。只有匯景控股於2020年1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闖關成功。

目前內房股的估值遠低於上市公司平均水平,IPO面臨發行價偏低、認購不足、上市之後交易不活躍等困難。簡言之,香港資本市場對這些房企興趣寥寥。

這些房企的共性是,偏居本省甚至本市一隅,屬於迷你房企。

例如海倫堡地產深耕廣州及周邊,奧山控股深耕武漢及湖北,萬創國際主要業務位於安徽淮南,大唐地產圍繞福建廈門及周邊開發項目。

它們銷售額排名普遍在各大榜單的50名開外,但為上市,個別房企還在突擊拿地。

招股書顯示,三巽地產截至2019年8月31日總土地儲備僅420萬平方米,超過90%位於安徽;發展中物業的帳面淨值為69.06億元,持作出售已竣工物業的帳面淨值約3.42億元。

這意味著,三巽地產開發中項目佔據絕大部分,在上市前夕大舉衝擊規模。

長期為房企港股IPO提供諮詢的張茂表示,迷你房企突擊拿地意義不大,「香港資本市場評判房地產估值的標準早不以土儲為主,何況這些房企再怎麼突擊囤地,土儲規模也遠不如那些大型房企。」

一個對比是,世茂2019年新增土儲3092萬平方米,僅全年新增額就相當於三巽地產總土儲面積的7.4倍。

此前中梁等房企能夠上市,是因抓住棚改貨幣化紅利,銷售額等業績指標確實搶眼。而這些迷你房企布局都在三四線,並且偏居一隅,隨著棚改紅利已近尾聲,突擊獲得的土儲非但不是利好,很可能因地價過高拖累整體業績。

「迷你房企即便上市了,其實籌不到多少錢;如果業務能力一般,不一定能獲得發債等融資機會;即便可以發債,成本應該跟信託融資差不太多。」張茂表示,籌備上市本身花銷不菲,上市後還要接受資本市場檢驗,「圖什麼呢?」

(文中許彤、張茂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地產投資邏輯巨變 內房股格局即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與此同時,一些新晉的內房股企業,比如祥生控股集團(02599.HK),可能會成為這一市場競爭中的「鯰魚」,依靠產品塑造企業經營價值的能力,改變一些內房股原有的投資邏輯,為地產股帶來新一輪的「洗牌」。   而周小川的發文,將讓地產企業的新遊戲規則更加明晰。土儲多的不再是優質地產企業的代名詞,反而是那些能做到零庫存或者低庫存的開發商,會在新遊戲規則的影響下,大獲其益,甚至成為地產界的「茅臺(600519)」。
  • 內房股IPO開閘周年命運迥異 金輪天地仍破發
    如今,內房股IPO開閘迎來一周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內地房企上市後的命運迥異:上市時較淨資產大幅折價的旭輝,經過一年的「臥薪嘗膽」,如今不僅股價較發行價上漲兩成,而且融資成本大幅下降;新城雖然前11月的銷售業績增幅不如旭輝,但在土地市場動作頻頻,儲備了大量優質土地;金輪天地卻在上市完成後,暴露出了土地儲備不足、持續盈利能力欠缺等問題。
  • 內房股競爭指數出爐 民企佔七席位列榜眼 維穩成行業主基調
    來源: 風財訊撰文 |武俊 來源 | 風財訊財報季暫時告一段落,內房股房企交出2019年成績單。在堅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房地產行業穩步健康發展。得益於2019地產業房企積極促銷售、促回款、降負債的舉措,2019年內房股企業綜合競爭力指數取得58.56的均值。
  • 香港金融低氣壓之內房股艱難時刻
    另有報告預計,香港的豪宅市場今年因多個新樓盤將投入市場,將會表現疲弱。四叔此時選擇低價賣房可以說是規避樓市自身下行風險,但降價幅度如此之大則不得不關聯到近日港元匯率大跌所帶來的金融層面的風險壓力。內房股市值減半港元匯率下跌加劇了港股的急速下跌。恒生指數今年20天以來已經跌了3000多點,跌幅達到15%。截至1月21日收盤,恒生指數已跌至18542點。房地產股在這輪下跌中受到重挫,多支內房股在經歷去年年中的股價高峰之後半年來市值蒸發三至四成,部分市值蒸發近半。
  • 地產青銅時代:上市難於上青天,發債堪比高利貸
    上市更多是一種成人禮,反之卻容易讓公司放在公眾的顯微鏡下,接受投資者的苛刻檢驗。香港的市場環境對申請IPO的公司來說並不友好。港股目前的整體估值水平處在歷史底部,恒生指數目前的PE(市盈率:市值和公司盈利之比)在10左右,PB(市淨率:市值和公司淨資產之比)在1左右。這其中,內房股的估值水平位於底部中的底部。
  • 在內房股兇猛的漲潮中,中國海外宏洋(00081)起航正當時
    ,一、二、三線內房股齊飛揚,漲得不可方物。而在前一日崛起的二線內房股軍團,多數延續補漲態勢,尤其是衝鋒在前的中國奧園(03883),盤中漲幅一度衝破15個點,最終以8.33%收盤,成就一段佳話。更為精彩的是,主要投資在三線城市的中國海外宏洋(00081)終於守得雲開見明月,股價高開高走,一路直上,最後尾盤一拉,以20.65%的漲幅結束了驚心動魄的一天,也站上漲幅榜第五的位置。
  • 新基建「蛋糕」,哪些內房股有份?美的置業很可能是第一家
    今年,新基建成為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最熱的話題,有媒體統計,各地政府計劃投入於新基建的投資總額將達34 萬億元之巨。因為投資巨大,不少房企已經關注到了新基建將帶來的巨大市場。然而,新基建所涉及的5G基建、特高壓、高鐵、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並不和房地產開發直接相關。
  • 地產青銅時代:上市難於上青天,發債堪比高利貸
    上市更多是一種成人禮,反之卻容易讓公司放在公眾的顯微鏡下,接受投資者的苛刻檢驗。香港的市場環境對申請IPO的公司來說並不友好。港股目前的整體估值水平處在歷史底部,恒生指數目前的PE(市盈率:市值和公司盈利之比)在10左右,PB(市淨率:市值和公司淨資產之比)在1左右。這其中,內房股的估值水平位於底部中的底部。
  • 世茂接管福晟:一場非公允交易|稜鏡
    作者 | 孫春芳 編輯 | 張慶寧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三個多月前,世茂房地產總裁許世壇在福州一家豪華酒店內宣布,世茂與福建福晟集團「強強聯合」、「1+1>2」。在世茂福晟成立合作的新公司後,她擔任新公司的副總裁,負責過渡協調事宜。據北京時間旗下時代財經報導,當時吳繼紅明確表示,「我們現在引進世茂的合作,就是為了讓世茂來幫我們。因為我們自己已經沒有能力,來幫大家短期內解決這個問題(員工跟投款)。」
  • 北京「首虎」呂錫文背後的金融街「大膽」交易 | 稜鏡
    (以下簡稱「開發公司」)即在西直門一家免費租借的招待所運營。按照金融街上市之後2001年5月17日的公告,開發公司將與北京金融街土地開發有關的全部業務、資產轉讓給上市公司,「開發公司退出北京金融街區域開發」。然而,實際情況是,開發公司並未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 股價跌回15年前,百年滙豐帝國還能穿越新危機嗎?|稜鏡
    上市公司滙豐控股曾是香港本地人最愛的股票之一,因為長期按季度高分紅,被稱為「孤兒寡母股」:即便獨自拉扯孩子的寡母,靠滙豐股票分紅也能安穩養家。但4月1日這天,滙豐銀行給投資者開了個「愚人節玩笑」:其宣布應英國審慎監管局要求,取消2019年第四次派息,同時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影響,在2020年底前暫停派息及回購股份。
  • 公司|陳卓林家族再添新上市公司
    景業名邦受到行內關注主要是因為創始人的背景,其董事會主席陳思銘是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3383.HK,以下簡稱「雅居樂」)董事局主席陳卓林的侄子、副主席陳卓賢的兒子,公司內也有不少高管曾供職於雅居樂。因此,投資者將其視為雅居樂的影子股。成立僅6年時間的景業名邦,是房地產行業「最年輕上市房企」。
  • 蒙牛純甄家族新晉成員——蒙牛輕酪乳風味酸奶風靡上市
    蒙牛純甄家族新晉成員——蒙牛輕酪乳風味酸奶風靡上市 2018年04月13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蒙牛純甄家族新晉成員——蒙牛輕酪乳風味酸奶風靡上市。
  • 融創韜光養晦|稜鏡
    3月27日,融創中國(01918.HK,下稱「融創」)2019年業績發布會,董事局主席孫宏斌告訴投資者,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併購團隊已經調研過一些標的,因算不過帳,基本都放棄了。《稜鏡》自融創方面獲悉,在總計3.07萬億元的貨值中,超過60%的土儲通過併購方式獲取;在2019年新增的土儲中,6741億貨值系併購獲取,佔比50%。
  • 「長跑者」金輝控股:上市僅僅是下一個開始
    受債券市場風波影響,近期新債的發行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數據顯示,自11月10日永煤違約至今,已經有超過470億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其中不乏各行業龍頭玩家。有市場觀點認為,市場波動加劇了信用分層,具有更高評級和良好債務水平的優質公司將繼續受到市場追捧。
  • 中小房企赴港上市之路:道阻且長
    去年,海倫堡、奧山控股兩次遞交招股書兩次折戟,是否繼續申請仍有待觀察;萬創國際第四次招股書則直接被拒絕,上市計劃宣告終止。 另一方面,今年成功在港股上市的房企數量也大大低於前幾年。總的來看,港交所的上市閘門對於內地房企來說似乎已經漸「窄」。
  • 「上市即巔峰」的美聯國際教育,老了!丨藍鯨觀察
    撰 文 | 靳衛星今年3月,美聯國際教育借殼上市,開盤價18美元。進入12月,美聯國際教育股價屢創新低。12月8日,每股2.17美元刷新歷史最低記錄,短短一周後,美聯國際教育股價再跌至谷底,創造1.8美元歷史新低。短短9個月,美聯國際教育股價縮水90%。
  • 智通港股早知道︱國慶前夕資金持續流入香港,內房股不宜追漲
    【智通觀點】 1、周一,美股承接上周五升勢繼續造好,有消息指美國國會可能於大選前通過新一輪刺激計劃,提振市場信心 2、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敦促眾議員支持更新後的2.2萬億美元的法案提議,2.2萬億美元的法案將包括「避免學校、小企業、餐廳、航空業人員及其他行業出現災難性結果所需的新資金」。預期「大放水」持續,股市將更加波動。
  • 蔚來活在生死場 | 稜鏡
    1月9日,朱江接受《稜鏡》專訪時闡述了他的想法,但對於「三年十萬輛」的最初目標,他表示「無法確認」。「做新產品,做新項目,要考慮做出來之後的銷量,是不是有足夠的毛利,是不是有健康合理的ROI(投資回報率),當時我感覺內部對這款車的銷量預估有些樂觀。」朱江說。
  • 美股進入「春節時間」 納斯達克以特別開市鍾賀農曆豬年丨稜鏡
    騰訊《稜鏡》作者 康路 發自紐約2019年2月4日,美國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舉行特別開市鍾儀式,慶祝中國農曆豬年的到來。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總裁Nelson Griggs在敲鐘儀式上表示,目前共134家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它們代表著創新和品牌,包括曾經上市的百度、網易以及去年剛剛IPO的愛奇藝、拼多多等。這些公司詮釋著企業家精神,也將持續助力兩國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