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張很棒的圖,想分享出來。是八年前六月二號的一個比特幣玩家在社交網站上的更新。
看到這張圖,加上今天讀到了不少優秀的內容,百感上心頭,
01
投資是有二八法則的,百分之20的人賺到錢,百分之80的人虧錢,這點在幣圈體現的淋漓盡致,這百分之20的人還包括項目方、交易所和從業者,散戶佔比更少。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來幣圈是期待暴富的,為什麼大多數賺不到錢。
是幣沒漲嗎?比特幣從李笑來入手時一美元一個算,到現在漲了9000倍。很少有比比特幣更棒的投資。
說比特幣的例子如果被認為是孤例的話,看看近的,看看平臺幣,BNB暴富的故事很多
我算是看平臺幣看的很早的,而早年做了兩個成功的判斷,平臺幣板塊和BSV,平臺幣板塊我選的就是BNB,但不管是OKB還是BSV,始終都沒有吃到最大的漲幅,最多翻個倍有的還沒翻倍就跑了,BSV當時加了槓桿上合約,在BSV大漲後我還在弄BSV合約。結果在BSV這個幣上成功的先賺後賠,這是在我抄了BSV最低價的情況下。
見滴水可知滄海,從我這個韭菜的例子,就可以折射出很多幣圈玩家的浮沉,折騰了半天,要麼虧錢,要麼所選幣種升值的漲幅吃到的很小。
如果這個問題有答案,那就是我之前模仿時間管理法「四象限法則」提出的炒幣四象限法則,感興趣的翻翻看。簡單來說就是炒幣的資金劃分成兩部分 1 長線(選自己看得懂的,認定潛力最好的,在多少倍之前只買不賣) 2 可靈活操作的,靈活操作追漲殺跌,目的是為了讓剛才提到的1的資產部分幣本位越來越多。
或者簡單點,果洛今天文章中,截取的微博上「暴走北緯」的那句話:無論你怎麼經受不住震蕩,暴漲,暴跌,將自己籌碼交出去,無論你多麼悔恨自己的神操作,你手裡捏的最後一點籌碼,依舊是你的底牌。
剛才提出的那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們來幣圈的初心:幣圈資產漲的快,前提是好資產,我們相信他能跑贏通脹、跑贏房市。
很多投資市場中,成功的投資者,可能不是最聰明的,比如巴菲特,他公開回答一個問題「成功的投資者智商需要多高?」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我們幣圈投資者想通過投資,掙到「比較多」的錢的答案,做選擇時,看這個答案就好。
巴菲特:我可以告訴你個好消息,要做偉大的投資者,IQ不必高得驚人。
假如你的IQ有160,把其中30都賣給別人吧,因為投資用不著那麼高的IQ。你需要的只是適合的氣質。你要能夠擺脫他人的觀點對自己的影響。
你要能夠觀察一家企業、一個行業,評估一家企業不受到他人的想法影響。這對大多數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02
大多非從業者,想通過炒幣賺到較多的錢,要做到一個境界「身在幣圈,心不在幣圈」,遠離底倉的頻繁操作。
文章第一段,我給了「初心」,初心就是相信幣圈現在處於早期,優質資產成長的增速高於其他行業,這點我們首先要堅定不移的相信,不然用咕嚕的話來說「退出幣圈就好了」。
從一些社群中,可以輕鬆的得知很多人是「韭菜」,他們代表了最大多數的幣圈投資者現狀:對幣圈知識了解的太少、投資方法有誤,就這種情況下,虧損是很自然的事情。
自我定位特別重要,很多人就根本不承認自己是韭菜,而且大多數韭菜還有一種幻想,就是作為韭菜非要戰勝莊家。我說的是大資金的情況下噢,玩玩熱點,玩玩題材這種的不算。
幣圈有句話,叫拿一個什麼幣不動,拿住五年莊家都怕你。這句話真不是沒道理的,非專業玩家想通過超短線現貨、合約去戰勝莊家,基本會死的很慘,交出去的學費就讓他沒有了翻本的機會。
而戰勝莊家的好辦法,就是死拿著一部分絕不能動的倉位,莊家可以用諸如「輿論造勢、資金控制、上下插針」等方法控制10天的價格,一個月的價格,但時間拉長,有莊家能控制長期的比特幣價格嗎?能控制長期的平臺幣價格嗎?(平臺幣的價格取決於平臺死不死,有沒有充分將平臺成長性綁定在平臺幣上)
我這裡所說的,並不是不能追漲殺跌,或者玩題材,做波段,看清楚小段的標題,底倉(只買不出的倉位)不要亂搞,如果亂就說明建那個底倉時選擇不夠嚴謹。
一句話,就可以講到位「以鈍破巧」。
最後,這篇文章回到我們的主題,炒幣的炒,是不能幫助賺大錢的。
想賺大錢就要靠場外、靠拿住自己的底倉不為行情所動(以鈍破巧)並且做一個「消除偏見和固執、會驗證、給自己正反饋、」的傻子。
最後送上一副李嘉誠收藏的,寫自左宗棠的對聯,這也是李嘉誠的人生嚮導。
上聯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下聯是: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