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到今天,池子和笑果文化以及中信銀行上了熱搜。
自從去年池子與笑果文化糾紛以來,人們再也難看到池子的脫口秀表演。
"池子"本名王越池,為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藝人,目前,正跟自己的"東家"因合同糾紛,而鬧得不可開交。
與老東家的糾纏,在昨晚深夜爆出了大新聞。
深夜,池子爆出笑果文化通過中信銀行,竟然能查到池子的銀行流水,這無疑侵犯了隱私權。
笑果文化封殺池子這位有天份的脫口秀演員,只能說明其心胸狹隘,是觀眾的巨大損失,還要池子賠償3000萬解約責任。
這不禁讓人懷疑,公司向個人索賠3000萬的法律依據有嗎?太恐怖了!
不給人活,也不準人接私活,難怪產生糾紛呢。
而中信銀行的做法也難辭其咎,間接成為了笑果文化的推手。
首先這個銀行流水是什麼銀行流水呢?
發放工資單位,可以去提取他發放工資這部分的銀行流水。
說白了,不是池子的流水,而是這個公司的流水,只是收款人都是池子的而已,因為收款人只有一個人,很容易被誤會成自己的銀行流水,但這是合法合理的。
如果是池子個人非該公司發放部分的銀行流水,那就是真違法了。
如何真侵犯了隱私,到底是什麼員工有這麼大權力,也不可能去沒事幹打池子明細。
有可能是領導命令下屬做的,希望能查出是哪個領導,讓他接受法律的制裁!畢竟他是主謀。
近兩年的流水為何在本人沒親臨網點驗證和授權下就可以被第三方獲取,除非池子是犯事了,公安機關和法院帶著合法的文件要求銀行出示。
否則大概率就是非法洩露了,建議銀保監會查一下除了這次的"大客戶",那個銀行還服務著多少個種有特權的"大客戶"呢?
銀行在未經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擅自透露顧客信息,這已不是撤職一個行長就可以解決的,這已經觸及到法律責任。
今天一早,中信銀行宣布撤職支行行長並道歉,畢竟銀行的信用最為重要,涉嫌用戶的信息是銀行的名譽之所在。
也許是時候考慮註銷中信卡了,不然你銀行裡面三十幾塊錢存款就暴露了。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那還要法律幹嘛。
聯繫最近兩起銀行翻車事件,普通用戶的權益,隱私權,真的不值一提。
池子普法的意義太大了,不知道何時我們普通的隱私權才能夠真正算個權益。
作為笑果文化旗下的脫口秀藝人,池子的名氣雖然不及李誕,但在新浪微博上也有超過400萬粉絲,也算是個大V了。
因此,其通過個人微博公開舉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輿論效果。
但如果你是個普通人就不一定了。
回到輿論中心的中信銀行,今天的股價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一直在走一字線。
目前,中信銀行市值2500億,從2014年起其每年的淨利潤都在400億以上,1978年成立的中信銀行,總部位於北京。
其曾經宣布,每賣10輛新車就有1輛在中信銀行做貸款。
作為30年的大行,這次中信銀行可能要損失大批客戶了。
更為嚴重的是,據中信銀行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中信銀行單個客戶來源已經達到9位數。
信用卡發行量超過8000萬,累計交易量遠超2.5萬億元,較去年增加了24.26%,除此之外,信用不良率也在逐年增加。
20人拖欠50萬元以上,最多拖欠金額為189.73萬元,預計收回金額為9.84萬元,收回率僅為5%。
這20名拖欠者的本金餘額大部分將會損失。
隨著銀行類新聞的變多,應該會有更嚴厲的監管措施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