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時,周運賢開車從澳門家裡出發,從橫琴口岸通關後,不到8時30分,就出現在位於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珠海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跨境說」),著手處理公司一天的事務。
「80後」周運賢,是跨境說創始人兼總裁,榮獲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他創建的跨境說以科技手段助力中國產品走向世界,成為維德角國家數字經貿平臺授權的運營商;他與多地共建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為雲南怒江蘭坪等扶貧地區精準提供一站式的跨境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第一時間發起捐款採購物資援助鄉村,協助梅州五華縣等地緊急採購醫療物資,攜手眾多海外合作夥伴在全球範圍搜羅防疫物資,全部供應給政府、園區。
周運賢說,他是「一國兩制」的見證者、受益者,希望盡己之力做好傳播者。
緊抓機遇
入駐橫琴創業 深耕灣區電商
澳門回歸二十年大事記、「一國兩制」類書籍、琴澳兩地發展成果……如今走在珠海橫琴「一國兩制」展覽館(澳門篇),隨處可見周運賢與合作方精心準備的展品。
去年12月,周運賢參與創辦全國首家「一國兩制」展覽館,他希望通過該展館,幫助港澳及內地青少年完整理解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一國之下兩種制度的優勢互補的積極成果。「作為『一國兩制』的參與者、受益者,我有責任和義務,成為『一國兩制』的傳播者。」周運賢說。
2014年,31歲的周運賢海外留學歸來後,在澳門從事網際網路工作。一直有著創業夢想的他,注意到與澳門相鄰的珠海發展迅速,於是和團隊搬到了珠海橫琴,成為第一批入駐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澳門企業之一。周運賢說,當時珠海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向入駐的澳門企業提供一年免租待遇,辦公家具備齊,直接「拎包入住」。
吸引周運賢的不只是硬體。剛到珠海時,周運賢不知如何把一筆重要的海外投資引進內地,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創業谷管理部門發了信息,結果第二天工作人員就帶著他跑遍五、六個職能部門解決了這件事。「這在國外是沒法想像的。我很驕傲國家為創業者提供如此優質的硬環境和軟環境,讓我們能心無旁騖地創業。」周運賢說。
就這樣,周運賢創辦的跨境說依託內地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利用澳門的資金、品牌、渠道、商務優勢,茁壯成長起來。周運賢認為,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的努力,更離不開國家「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港澳青年大可抓住國家發展紅利,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潮,發揮所長,深耕細分領域。
助力智造
品牌賦能提升產品競爭力
談到創業,周運賢說:「我們是澳門企業,對接很多葡語系國家,這些國家的需求在國內能找到很好的原材料,但往往由於缺乏深加工和品牌賦能,利潤不高。」
如何將這些好的產品推出去?周運賢打破傳統電商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海外市場需求,反向引導國內「智」造。
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綠松石資源豐富。周運賢表示,一開始當地主要是賣原石或粗加工,大量開採導致市場惡性競爭且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去年年底,跨境說與當地政府合作開發綠松石資源。「我們不主張大量開採,因此使用的是邊角材料,在澳門設計、廣州生產。產品多是時尚飾品,還加入了傳統文化元素。目前產品已經逐漸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廣開來,並走向海外,每天交易額達200多萬元。」周運賢說。
為了加強中國產品在國際 上的競爭力,跨境說運用區塊鏈國際結算系統和自主可控的結算科技發明專利技術,將供貨商、物流、倉儲等信息記錄上鏈,買家可以藉助平臺掌握整個交易信息、物流信息、結算信息。周運賢透露,目前跨境說全球的採購商已達46萬家。
精準扶貧
為貧困地區注入電商血液
助力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同時,周運賢也為精準扶貧作出了貢獻。
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是珠海市對口幫扶地區。2016年,周運賢跟隨珠海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到蘭坪縣考察。一開始,他只是想做公益,後來意外發現當地出產的黑松露品質上乘。由此,周運賢萌生了產業扶貧的念頭。他表示:「黑松露是世界公認的頂級食材,在國外深受歡迎。我們有很多國外客戶資源,如果能打造一條產業鏈,把蘭坪縣黑松露推廣出去,將給當地群眾帶來脫貧致富的希望。」
然而,這條路走得並不輕鬆。「一開始我們走的模式是『採購+銷售』,有時市場價高了,農戶不願按之前談妥的價格賣給我們。我們拿到的產品也比較混雜,質量參差不齊。」周運賢認為,如果想打響當地品牌,必須打通「分揀、包裝、檢驗檢疫、海關報關」全鏈條,而不是單純做農產品的「搬運工」。於是,周運賢以共建平臺的方式,四處尋找合適的企業承擔不同步驟加工,幫助完成黑松露深加工研發、包裝升級、SC認證等品質提升品牌建設工作。
如今,蘭坪縣的黑松露已對接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及葡語系國家市場。相關產品還植入了溯源晶片,消費者可隨時通過附著在產品上的晶片,用手機獲取產品的生產種植、倉儲、批發、物流和門店零售全過程。依託黑松露產業,當地16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月增收600元。
不僅是蘭坪縣,自2018年以來,跨境說還承接陽江陽西、梅州五華等多個貧困地區的扶貧項目。據統計,截至目前,周運賢公司通過線上線下實現超600萬元的扶貧產品銷售額,為貧困地區100餘名電商從業人員提供培訓服務,實現當地人帶當地貨、當地人講當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