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方針,隨著「網際網路+」上升為國家戰略,「網際網路+精準扶貧」成為貧困地區發展後發趕超的重要抓手。為響應網際網路精準扶貧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青年網通過尋找各地青年群體結合網際網路創業脫貧的故事,通過深入採訪報導,推出【網絡精準扶貧 新時代青年行】系列報導。
【網絡精準扶貧 新時代青年行】系列報導①
中國青年網南昌12月3日電(戴俊 記者 鄧洪海)他手腳萎縮,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自由出行,卻用一根竹竿、一臺電腦敲開了一條與世界相連的路。他順應潮流,在網上開起了一家服裝店,從整天無所事事的「閒漢」變成了自力更生的電商賣家。近日,記者來到江西省大餘縣池江鎮莊下村,見到了這位用竹竿「觸電」的電商張維平。
張維平一心一意經營自己的小店。葉蘭青 攝
殘疾青年自力更生 用竹竿「觸電」開網店
張維平在9歲時不幸患上了內風溼關節炎。由於家境貧困,治療不及時,經過2年多的治療無果,最終落下四肢萎縮,生活無法自理。上完小學一年級後,他一直輟學在家,成為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無事忙」。
命運給張維平開了個殘忍的玩笑,但他並沒有因此被打倒。「難道就要這樣渾渾噩噩過一生?不,必須振作起來,我的人生可以更精彩。」張維平暗暗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他開始自學,字典成了他的夥伴。幾年間,張維平翻爛了多本新華字典。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擁有了良好的閱讀能力。知識量不斷增加,使他的眼界越來越寬廣。
2002年,父親給張維平搬回來一臺電腦。他開始學習如何操作電腦,他讓父親找來一根小竹竿和鐵絲,將鐵絲捆綁在竹竿上,通過不斷的摸索學習,張維平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最終鐵絲成了敲擊鍵盤的手指,竹竿代替了打字的雙手。
就是這雙手--竹竿、鐵絲、鍵盤建立了起與客戶溝通的渠道 葉蘭青 攝
學會上網後,張維平結交了許多身殘志堅的網友。通過網友的引薦,張維平決定自己開網店賺錢。他迅速著手學習開網店的基礎知識,尋找好項目。從2013年起,他開始嘗試做網上充值業務、賣手機掛件、女士提包、DIY手工飾品等等,但都無人問津。連連遭遇失敗的他並沒有偃旗息鼓。2014年2月,在網友的推介下,他又開起了一家名為「時尚胖哥服裝店」的小網店。由於行動不便,他只負責接單,合作的供貨商代他發貨。
為了讓網店正常經營,張維平付出了比常人雙倍的汗水和辛苦。日常工作時,他瘦小的身子斜臥在輪椅裡,正側臉看向右邊桌子上的筆記本電腦。即使輪椅與桌子緊挨著,畸形的右手也只能碰到電腦的觸控板,通過這隻手操控滑鼠指針移動。而在鍵盤上揮舞敲打的不是手指,是握在他左手的一根細長竹竿。正是不知疲倦地連續敲打,才有外界的信息通過電腦源源不斷地進入張維平的腦海。
「記得有一次,一件訂單就銷售出十幾套衣服,瞬間賺了好幾百元!」張維平開心地說。剛開網店大半年就突破200件的銷售量,讓他對電商創業信心十足。當他上好新貨,準備穩紮穩打將網店做強做大之時,訂單卻直線下降,幾乎回到了起點。張維平心急如焚,茶飯不思。
要如何提高銷量且不下滑?擺在面前的難題,讓張維平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沉下心再次學習網店課程。他虛心向同行的網友請教,認真研究網店設計和銷售的每個細節。幾乎是廢寢忘食的學習,讓他的母親王章香心疼不已:「每天晚上工作到十一二點,白天也不休息,我真怕他身體抗不住。」張維平卻淡淡一笑:以前在家裡除了發呆就看電視,虛度光陰。如今開網店讓自己內心充實、生活有奔頭,苦點累點都值得。
扶貧幹部來到張維平家裡走訪。葉蘭青 攝
再接再勵 網絡精準扶貧增添生命色彩
「網際網路給了一個這麼好的創業平臺,我應該好好珍惜。」這幾年,張維平電腦鍵盤上的顏料脫落了無數次,竹竿和鐵絲也使用了10多根。2015年,他被縣扶貧辦列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池江鎮、縣殘聯和掛點單位文廣局的同志都來到家中走訪慰問,鼓勵張維平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努力成為超越自我的人生贏家。在掛點幫扶幹部的細心指導下,他自學了PS技術,能熟練使用軟體調整店鋪所需圖片尺寸、修圖等等。每成功賣出一件男裝,他都要為自己歡呼鼓勁。創業不易,殘疾人創業更是難上加難。但正是這份艱難,也給他帶來了比常人更多的成就感。
張維平的全家福。葉蘭青 攝
「如今網店的生意比以往有了起色,顧客群也比較穩定,銷售不再時好時壞。」電商創業路上,張維平不斷摸索前行,並把經驗無私的傳授給和他一樣自強不息的創業者。「堅持工作,讓我有物質上的收穫,更有精神上的滿足。如今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父親中風,母親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我更要奮發努力,賺錢養活自己,不給家裡添麻煩。」張維平感慨地說。
現在每天除了工作、學習,閒時還可以和很多網友一起聊聊天、排解煩惱,張維平感覺生活越來越開心。暢想未來,他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再接再厲、迎難而上把網店經營好,朝著更高的目標去努力,擁有一份固定的、可觀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幫助年邁的父母減輕負擔。更希望以後能夠有機會出去走走,在現實中和其他殘疾人士交朋友、分享創業經驗,共同走出心靈的陰霾,活出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