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大戰雖已結束,卻餘溫尚存。《紅海行動》長線之戰即將反超《唐人街探案》似乎已迫在眉睫;《捉妖記》《女兒國》雖後勁不足,卻在「無片」可看之際,牢牢佔據市場一席之地。
相比之下,正在上映的幾部引進片表現較為一般。除去《厲害了,我的國》票房即將破1.5億之外,其餘新片票房基本維持在8000萬左右。其中,此前被觀眾寄予厚望的印度神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以下簡稱《小蘿莉》)也未能如觀眾早前預期「複製」印度批片神話。截止當前,該影片上映6天票房8898.7萬。
繼去年《摔跤吧!爸爸》票房破12億成為五一檔「黑馬」之作後,印度片在國內市場熱度空前高漲。年初上映的《神秘巨星》不僅再一次驗證「印度電影熱」,還將印度電影帶入內地分帳時代。此次《小蘿莉》票房成績雖不如觀眾預期,但其背後蘊含的巨大潛在價值或許更值得被凸顯出來。
上線6天票房破8500萬背後,《小蘿莉》凸顯印度批片潛在價值?
電影《小蘿莉》上映之初,其宣傳物料中有一則是阿米爾·汗的推介視頻。視頻中,阿米爾·汗飽含熱淚的說道,「我覺得這部影片應該永遠不下映,我還要再看至少十遍」。阿米爾·汗看沒看十遍,觀眾自不會知道,但藉由阿米爾·汗進行營銷、進一步打開內地市場大門的野心,觀眾還是能夠感受道的。
《小蘿莉》是由同為印度「三大汗「之一的薩爾曼·汗領銜主演,在印度本土,薩爾曼·汗與阿米爾·汗、沙魯克·汗三位電影巨星享有同等尊貴地位。其早期的《真愛在我心》《代孕媽媽》《我們會再見》等多部代表作品都在本土取得過票房第一的神話,並且為當地宗教、教育、政府等多方面政策帶來了巨大的現實意義,故很多人也稱他為「用電影改變國家的演員」。
可即便如此,在內地市場觀眾卻只認「熟臉」。《三傻大鬧寶萊塢》讓阿米爾·汗在內地市場一炮而紅以後,國民度頗高的他在內地具有強勢票房號召力。儘管年初的《神秘巨星》票房未能打破《摔爸》記錄,但7.2億的票房記錄也讓印度電影在批片中佔據強勢地位。
如今少了阿米爾·汗主演的《小蘿莉》開局著實較為一般,上映首日1400萬票房,截止當前,上映6天票房不到9000萬。相比前《摔爸》上映2天票房破億的戰績,《小蘿莉》想要「複製」前作神話似乎已無可能。
實際上,該影片質量並不差,甚至略勝《神秘巨星》一籌。影片中涉及到的宗教、種族等議題,雖一直是印度電影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在個人情感上升至民族、國家層面面前,這種觸動人心的溫情題材非常符合大眾的審美。在IMD上該片評分與當年《荒野行動》同為8.1分;而在國內豆瓣上也有9萬餘人為其打出8.6高分,高於《我滴個神》等引進批片。
究其「失利」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因為薩爾曼·汗不似阿米爾·汗在內地具有「國民度」;另一方面則主要是由於該片是兩年前「老片」,絕大部分觀眾都以通過網絡資源提前進行觀影。更重要的是,春節檔6天破56億的票房神話,讓電影市場達到空前繁榮。春節過後,絕大多數觀眾都將回歸工作崗位,也導致了部分觀影人群流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小蘿莉》當前票房相較於《摔爸》《神秘巨星》兩部作品相差甚遠,但其作為脫離「阿米爾·汗」光環之外的印度電影,6天即將破億成績已屬不易。
尤其是對於印度電影早年間進入內地市場票房僅有幾百萬的成績而言,《小蘿莉》的出現將會改變印度電影在內地票房長期依靠「阿米爾汗」光環的票房生態,這將預示著有更多的印度批片在進入電影內地市場後可以通過自身過硬質量為其博得億級票房。
《摔爸》大火之後,印度批片在內地市場的「份額」究竟多大?
批片市場自去年開始似乎已經從分眾時代漸漸步入正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一整年共有98部進口片進入內地市場,其中,批片創紀錄達到64部,合共貢獻了55億票房成績,佔據總票房的26%。
《一條狗的使命》、《摔跤吧!爸爸》、《看不見的客人》、《天才搶手》等非好萊塢批片開始在內地嶄露頭角,從口碑到票房到話題熱度,徵服了大批觀眾。但明顯可以看出批片「爆款」多集中在《摔爸》《生化危機:章節》這類票房突破十億的現象級影片,其中印度批片因《摔爸》和年初上映的《神秘巨星》兩部作品,表現著實搶眼。
不過,作為曾引進多部批片和《小蘿莉》的宣發方卓然影業CEO張進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卻袒露出絲絲憂慮,他認為印度批片在內地市場的走紅「只是個體現象,並不具備普遍意義」。
相比起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長期「霸屏」,中國觀眾在內地市場能夠見到的印度電影數量甚少。即便是去年印度電影風光無限的當下,70多部的批片裡也僅有《摔爸》一部印度作品。更何況,這些被引進的印度電影都是印度影視票房上排名靠前的口碑佳作,取得當前成績只能是具備一定參考性。
張進表示「在中國看得到的、已被驗證成功的印度影片類型其實並不多。」除去以阿米爾·汗為主的以愛、情感、女性為主題的印度影片被引進之外,目前出現的其他類型印度影片基本還是喜劇皮囊下包裹著的情感電影。
不過,僅當前票房不到9000萬、貓眼預測最終票房達到3億的《小蘿莉》在內地市場上映情況來看,印度引進片份額雖小,也未能達到去年「封神」成績,但相比起早年間幾百萬的票房成績,依舊大有可為。
根據最新消息顯示,印度電影《起跑線》將於今年4月份進入內地市場,作為又一部脫離了「阿米爾·汗」的印度電影,表現如何令人相當期待。
「中印合拍」成新趨勢,印度電影在內地「掘金」的下一站?
實際上,《小蘿莉》上映之前,已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將會迎來「印度熱」。誠然,這與《摔爸》和《神秘巨星》在內地取得優異成績有著悉數關聯,但究其本質原因還是主要在於中國資方的強勢介入。
在《神秘巨星》尚未上映之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印度電影還是多以固定費用的「批片」方式引入國內。但如今,這種引進模式正在得到改變。
時間拉回至2015年,基於中印兩國文化合作交好。於北京召開的「中印電影合作通氣會」上,《功夫瑜伽》、《大唐玄奘》以及《大鬧天竺》成為了首批中印合作電影項目。隨後,這三部中印友好交流題材的電影相繼上映,儘管口碑引人爭議,但《功夫瑜伽》在春節檔拿下的17.53億票房成績還算亮眼。
不過,中方真正介入印度電影是在《神秘巨星》這部影片中,當時該片是以「分帳片」形式引入國內,內地公司創世星影業也成為了較早一家參與印度電影出品、製作的內地影視公司,並參與該影片票房分帳。
與其一同參與票房分帳模式的還有另外一家影視公司,即天津孔雀山影業公司。該公司在參與完《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摔爸》等多部印度電影引進內地市場之後,在今年將與《小蘿莉》導演、愛神國際娛樂公司 (印度)、Trinity影業(印度)聯合製作新片《阿辛哥的奇妙之旅》,這將會是有史以來內地市場首次迎來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印合拍」作品。
此外曾執導過《日月相祝》的導演也將與中國方聯合拍攝「中印合作」作品《私奔到中國》。
在印度電影票房走高的背景下,進行投資參與出品、並向分帳模式轉變的合作方式滿足了中印資本的共同利益。
正如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部副主任譚政說道,「中國電影市場很大,資本也很充裕,比起好萊塢大片,印度電影的製作成本較低,從而降低了中國資本參與電影製作和出品的門檻,影片最後在中國又能受到歡迎,內容好的片子肯定能形成口碑,從而保證票房回收,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