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上海富人區

2020-12-24 搜狐網

  在上海法國梧桐掩映的花園洋房中,大宅門裡的故事外人不得而知,但房子本身就是一個符號,一個標籤,昭示著財富和主人的地位。這些歷史故事,今天正在重新上演,有錢置屋也正是豪宅文脈的延續。

  儘管在如今中國,大眾對階層的分化仍顯得態度曖昧,但在上海,如果要問有沒有如香港淺水灣、美國紐約的長島、洛杉磯的比弗利山、巴黎十六區和日本東京灣這樣的「富人區」,回答其實是並不怎麼曖昧的。

  事實上,在上海法國梧桐掩映的花園洋房中,大宅門裡的故事外人不得而知,但房子本身就是一個符號,一個標籤,昭示著財富和主人的地位。這些歷史故事,今天正在重新上演,有錢置屋也正是豪宅文脈的延續。


  有評論家甚至認為,正是「既有中國人本土的城市品格,也有西方文明的特性」構成了上海城市發展的原動力。

  至於上海「富人住在哪裡」的問題現在倒確實一下子難以回答。因為自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起,滬上談的大多是「上只角」、「下只角」:即以現在的淮海路為中心形成的豪華的西區,以閘北、南市區為中心形成貧窮的東區。這種不同地區之間區位分離現象至今還能看到。不過,隨著上海市區土地的深度開發及動遷改造,所謂傳統「上下只角」的界限在如今反而模糊起來。

  儘管「富人區」的話題仍然謹慎而敏感,但商業是赤裸裸的,愈來愈多的地產商正以此為賣點,極大地刺激著城市人的神經,而每一次「階層定位」的提高,都意味著戶型的增大和單價的上升。
  
  創新的彈性

  時光倒退十年甚至三五年前,今天的所謂富人的生活模式與其他人並無二致。世聯地產主席陳勁松回憶道:「一直到八十年代初,絕大多數人是在一個平等的、無差異的環境中生活的,城市居住生活完全可以用大院和宿舍來統一概括。記得九三年,深圳海麗大廈公開發售,曾排隊七天七夜,隊伍中除香港人外都是當時的成功人士——商人、明星、華僑和投機家,他們都購買二房和三房,幾乎沒有人提出額外的要求。因為『成套』就是當時商品房的唯一賣點,也是消費者的唯一要求。」

  九十年代後期,一部分人確實富裕了,而市場供給的增多,使得短缺變成了過剩,過剩經濟實實在在地造就了消費者的差異。這對中國富人的另一代名詞——成功人士而言,換房的過程,就是他們逐步建立自己的一套所謂生活模式的過程。花園、景觀、複式、山水,種種供給喚醒了消費的欲望,而這些與普通人的差異的形成其實是在極短時間分化出來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所謂成功人士的生活模式具有明顯的『供給拉動性』、『創新彈性』模仿性。由於中國的富人目前還遠未達到穩定的生活模式階段,加之『模式』的模仿性,故發展商的供給中,著急表現『概念』特別有助於『標籤效應』。這是為什麼越貴的房子,概念越多越新的道理。」陳勁松認為。

  因此,至少在形成上,中國開發商們宣稱的「富人區」都帶有主動的炒作痕跡。而在上海,從衡山路、華山路的花園洋房,到散布在市區中的一些零星的高級公寓,都不存在一個「社區」的概念。

  上海的古北應該算是本地第一個成片開發的高檔住宅區域。由於鄰近虹橋國際機場,對「外」交通方便,港臺的一些地產商在90年代初有關土地批租政策出臺後建造了第一批外銷房。每月動輒四五千美元的租金即使在現在看來也足夠富人的標準。

  但業內人士看來,如果以富人區的標準來衡量,古北在規劃上存在先天的劣勢。一方面,大多數的高樓地層都開設了店鋪,街面的繁榮掩飾不了類同於市中心的嘈雜,而樓與樓之間的道路正演化為城市的主幹道,加速了各色的人流,使得人們越來越缺乏距離感。從這個意義上說,古北是變得方便了,卻大大缺少了私密性。而後者恰恰是構成「富人區」中關鍵因素之一。

  於是上海古北的一些歐美人士首先開始自發性的東移。為什麼是歐美人士,而不是港臺的富商們想要東移呢。這顯然有著其現實基礎,在近幾年進駐上海張江和金橋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歐美企業佔了絕大多數。隨著通用汽車、可口可樂、西門子等跨國企業在中國特別是上海業務的拓展,企業的中高層特別是高層渴望對企業有地理上的貼近性。對外籍人士而言,"地段"這個公認的房地產首要元素對其影響不大,選擇住宅時,居住環境的認同、社區的認同是首要因素。於是,在金橋地區,一個名為"GREENCITY"佔地面積達37平方公裡的"碧雲國際社區"開始形成。

  碧雲社區的核心為金橋股份開發的碧雲別墅。碧雲別墅在上海的口碑在於一期33套別墅和二期37套別墅,1999年初、2000年中建成投入市場後,年平均出租率高達95%。同時,建築面積在250平方米左右的碧雲別墅以每月約10萬人民幣/套的租金創造本地別墅租賃市場的天價。

  事實上,碧雲社區以租賃物業聞名,碧雲別墅、百富利山莊等大名鼎鼎,但恰恰暴露了目前其作為公認「富人區」的不足。

  一位在香港半山腰「富人區」居住過的業內人士堅持認為,區域內的住宅只有以租賃型逐漸演化為置業居住型,才能具備「富人區」的實質。畢竟,住在一個租的房子裡,哪怕再豪華也不易從心底裡產生家的感覺。
  在香港,真正富人區內的豪宅每一戶都要上億的總價,能夠購買的人士絕對能夠登上當地富豪名人錄,買主心態一般是要將這座豪宅當作傳家之寶,一代一代傳下去。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近一年來碧雲社區人氣集聚,原有的項目如碧雲花園、鳳凰大廈開始租售並重,同時如世茂、愛建及印尼一些地產商紛紛開建新的居住型項目,住宅樣式以豪宅、別墅、公寓並重。以其現有的文化教育社交配套,碧雲是否能夠成為上海「富人區」仍待觀察,但目前稱之為「高尚國際社區」是極為恰當的。

  真正吸引上海人注意力的是某地產商近期力捧的位於上海西佘山腳下的「世界級富豪區項目——上海紫園」。

  這家公司銷售部一位姓潘的經理一再強調,因為有山有水,且裝修豪華,上海紫園就是富人區的代名詞。這裡不去證實其每棟最高1億多元售價是否屬實(實際上只要是商品住宅,都可以去房產交易中心查實數據),就該項目銷售方式本身而言,其實不無尷尬之處:首先,根據有關條文,開發商正式銷售商品住宅,都須具備預售證,而根據報載,某神秘人士預訂一棟一點多億的豪宅只花了8萬元人民幣,從其售樓小姐處了解到,這8萬元是所謂"意向金",在這之後,買主再要支付開發商總價10%的購房款。總之,付款方式的決定權在於開發商。

  同時,不可迴避的是,香港淺水灣、太平山頂的富人區豪宅之所以內外裝飾不惜工本,很大程度上因為這些土地都是富豪們私有的,甚至像「石沃道」的富人區,連馬路也是私有財產,而國內開發商資質再怎麼雄厚,改變不了豪宅土地的最終所有權。

  更關鍵的是,綜觀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富人區是規劃的結果,恐怕也沒有一個政府或開發商有本事將這些富豪聚擾在一個硬性規定的區域。真正的「富人區」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成熟起來的,其背後可能有市政、環境、人文等多種綜合因素。

  像香港的淺水灣,其實是一座遠離市區的小山,因為李嘉誠們紛紛把自己的住處修在僻靜的綠樹環繞的山坡上,此地便成了香港的富人區,也成了香港的一個旅遊景點。

  而好萊塢明星們聚集的比弗利山莊雖然偏離城市中心,但由於擁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及包括私人飛機在內豪華、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成為聞名的景點。

  「某種程度上說,當今建築業的發展,可以使得某一種建築風格風靡全球,使得全世界主要城市的新建築無甚差別,比如香港中環、紐約曼哈頓和上海浦東,但歷史人文和自然則完全不能即時克隆。」陳勁松這樣評價。
  
  世俗的心態

  在世界各地,富人都是當代社會的頂尖人物,無論是世襲承傳的貴族或在時代風雲中神話般崛起的新派精英,都具有不可輕視的影響力。他們喜歡被追捧,喜歡排場,又喜歡神秘、不被打擾。有人形容富人的社交:「一張大屏幕再加上一場30分鐘的小型記者招待會,恰到好處地滿足了富人們的心理,也適當照顧了媒體們的情緒。"

  對於大眾而言,正是富人們極為講究的私密性構成了極大的吸引,這或許帶有窺視的成份,但恰恰是城市中富人區獨特的人文魅力所在。

  事實上,在上海,如果你運氣好的話,可以在上海虹橋的某個私人會所,聽到李宗盛的unplugged(不插電)演出。

  作為華人演藝界明星,李宗盛和妻子林憶蓮在上海的第一處房產古北新區的美麗華公寓,只是後來那裡造了延安路高架,他們嫌那裡吵,2001年春天悄悄來到了古北另一豪宅名都城。這樣的明星已越來越多地入住上海,對此,時常與之接觸的娛記們是更有發言權的。「趙薇和胡慧中也在名都城置業,江珊住在紫藤花園,呂良偉的前妻住在羅馬花園,上海著名的電視主持人袁鳴也住在古北。著名的畫家陳逸飛,住在古北世貿商城對面的一個花園中。」總是有人熟悉內情。這些臺前閃耀的名流們構成了富人區中的中堅力量。

  事實上,在上海這個市民氣息濃鬱的都市,向來不缺大眾傳播的渠道。而坊間的故事一旦流傳開來,多少會引來旁人羨慕窺探的目光,這才是富人區的最大魅力。

  在上海坊間流傳著一個上海豪宅的極端故事:

  某臺灣當紅明星預訂了上海浦東的一棟豪宅,由於事務繁忙,等到半年之後來取鑰匙時發現,整棟別墅竟然堆滿「黃金」。原來這個區位從建成起便被豪宅的裝飾隊伍以為是空宅,由於地處偏僻,明星的豪宅竟被淪為民工的方便場所。

  坊間的故事是分不清真偽的,但「富人區」絕不是有一幢兩幢超級豪宅就能稱得起的,也不是昂貴的房子和地段都能自封為富人區,每個富人區都有自己的標準和氣質。它絕非簡單的地域分隔,還有許多社會的文化內涵值得細推敲。

  有到過香港淺水灣富人區的遊客感嘆,「車繞山而上,過一座豪宅,導遊便津津有味地講述富人們的發家史,情史,甚至仇殺、情殺等秩聞秘事,而我們好像穿行於梁鳳儀或是瓊瑤的小說之中。幾分感傷,幾分悽美。故事的主人公或已隨風而逝,或已老境不堪,偶有子孫昌盛的,如昔日船王之子董建華今日之顯赫,但大多已寂然無聲,徒然成為香港人炫耀的談資。偶有一輛行色神秘的轎車飛快地掠過身旁,導遊會不失時機地指著已不見車跡的路口說:通常有追星族在這守候,只要有耐心守上十天半月,總會等到他們心中的星星,幸運的還可以得到一張籤名呢!」
  
  
  感性的標籤

  在陳勁松看來,從市場經濟開始,中國人都在努力為自己定位。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賽跑,目前只是頭幾圈。社會地位參照系的變化,使得金錢外化的居所、交通工具、衣著、運動方式和飲食場所等成為體現身份的標籤。而在這所有的標籤中,房子則是最有積極意義的。由於「富人區」天生佔有著更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也就遠非地價和建築成本所構成的單一價格因素來代表,也就是說富人住宅的市場是一個更富感性的個別形成的市場。

  在國內和國外都有大批有錢人想住進豪宅裡,主要原因還是面子和身份的需要,即住在豪宅裡就是有錢的人,因此藉此可以提高身價,而這批人也是市場所推出豪宅產品的主要客戶。

  有一個故事:當年尼克森總統有錢了,曾想在億萬身家才能入住的紐約第五大道上買房。結果,因不受同樓住戶的歡迎而未能如願。理由就是這些豪門住客不願讓總統身邊前呼後擁的保鏢破壞了他們的雅興。

  事實上,在美國紐約城內,市中心就有大片大片的富人區。巨富們之所以能不逃離城市,主要是因為他們為數龐大,報載,美國億萬級富翁的前400名,有250多人就往在紐約,他們能夠佔據大片區域,形成富人聚集的城中之城。而在中國,所謂富人階級剛剛萌芽,不可能如國外對豪宅有太大追求。

  即使脫離房地產,從社會人文的角度,滬上《文匯樓市》報總編姜丕基認為,富人區不應該都是開發商所稱清一色的豪宅。不管是富人、窮人都要進行社會交際,而富人只有在與之不同地位的人交往才能體現身價。因此,無論在美國還是港臺地區,富人區內既有頂尖的豪宅,亦有漂亮的別墅及公寓房。

  在香港的淺水灣一帶,從山頂往下推,山頂區豪宅的最大業主,是滙豐、九倉、南豐、華潤、太古等大集團公司。而位於山腰的豪宅,大多數則為藝人所擁有,像王菲、郭富城的豪宅均在3000萬港幣以上。而那些網絡時代的新貴們,亦住在淺水灣附近豪華的公寓裡,或許他們現在還置不起自己的別墅,但在遊人看來,陳年別墅與色彩亮麗公寓的對比,清楚表達著富人們不同的致富方式和生活目標。而生疏和隔膜讓富翁們在同一座山上不同向,也不同語。這也許正是富人區的獨特魅力所在。

  從這個意義上,無論是上海衡山路、華山路的花園洋房,西郊、虹橋的別墅或者是碧雲、濱江等成片開發的規模社區,深居其中的社會名流、企業主,或是資本新貴們不正在以其積累財富的軌跡滋養出「富人區」這個城市感性的標籤。
  


來源:[《科學與財富·價值專刊》]

相關焦點

  • 揭秘真正的上海三大富人區——上海頂級富人區黃浦、楊浦和浦東
    在上海,既有像西郊、東郊、佘山、新江灣城、碧雲聯洋等超一流的頂級富人區,也有像寶山區廟行鎮工人下只角,閔行閔大荒滾地龍底層大本營等最出名的下只角窮街。可謂一個上海,從天堂地獄。事實上,市中心雖然房價高,但還算不上上海真正的富人區。那麼,上海真正的富人區在哪裡?從衡山路、華山路的花園洋房,到散布在市區中的一些零星高級公寓,都不存在一個「社區」的概念。
  • 從濟南富人區變遷,尋找城市理想人居
    在人們對居住標準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不少人都在尋找心目中「最理想的好房子」,然而市場廣袤,好房難求,我們不妨來看看濟南的富人們都是住在哪裡?哪裡是真正的「富人區」?事實上,關於濟南富人區的討論一直存在,濟南富人區究竟分布在哪些區域呢?
  • 上海真正的四大富人區,怎一個豪字了得
    關於魔都上海,有許許多多的傳說和故事,從當年的夜上海到現在的金融中心,上海歷經風雲變幻,如今,這座都市,已發展成為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Top 1古北:上海第一富人區古北位於上海市區的西部虹橋路沿線,總規劃用地面積136.6萬平方米,算的上是上海西大門對外開放的窗口,當代上海第一富人區的。作為上海第一個涉外商務區,每月租金高昂,匯集了金融領域和跨國集團的高層管理居住,是上海第一個成片開發的高檔住宅片區。
  • 中國四類人住在富人區 北京富人區最多
    伴隨著經濟的活躍,尤其是前兩年網絡經濟的興盛,中國內地造就了一大批「富人」。富人區的形成,是一個地區在經濟、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自然而然的結果。本報調查發現:中國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市。
  • 上海最「壕」的四大富人區,集中了全上海的有錢人,房價高達上億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中國的北上廣深更是一躍成為了國際大都市,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的聲譽,其中上海更是繁華奢侈,一直以來上海給人的印象就是奢侈,有錢,但其實不是的,真正的上海本地人除了有間無法拆遷的老弄堂和閣樓外,生活也就是過得差不多,畢竟上海的消費那麼高
  • 富人區哪裡強?揭秘北上深廣八大「富人區
    今天來八一下北上廣深這幾座城市的富人區。為什麼要說這幾個地方,根據調查發現,中國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中國的富人區是什麼樣子吧。自任志強拋出「中國住房分為富人區窮人區很正常」的觀點後,「富人區」這個名詞終於揭開半遮半掩的面紗,正式走入公眾視線。
  • 全中國最多的富人區
    要提及中國的富人區,你會想到哪些地方?是國際大都市上海,照舊房價逐年攀升的深圳,亦或是搏鬥終生大概都買不起的北京。中國的富人區重要會合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都會,在海內富人區排行榜中,北京的富人區包辦前四名,而在數量上,北京的富人區也是全中國最多的,中國的富豪或明星中,名下都至少有一套在北京的豪宅。北京的富人區分為老牌富人區和新晉富人區,也就構成了如今北京的四大超等富人區,同時也是中國四大超等富人區,連上海、深圳等富人區都自愧不如,豪華程度堪比紐約的曼哈頓。
  • 上海頂級富人區曝光!原來上海真正的土豪們都住這裡...
    都說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富豪也是特別的多    那什麼樣才能稱為富豪?上海的富豪又都住在哪裡?    搬磚搬多了,難免會仰望一下富人的世界,    看看盛惠87000人民幣的Tiffany毛線球。
  • 探秘中國富人區
    北京東北區域素有富人區之稱其中北京、上海、廣州3大城市更成為豪宅集中的城市,豪宅成交價屢創新高,北京貢院6號每方米售價高達4萬元;而上海佘上區紫園更盛傳一起過億港元別墅成交。    中國豪宅時常發展迅速,一些集中了許多富豪居住的地方就稱為富人區,首都北京市區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亞運村、中關村、燕莎附近;郊外的富人區集中在亞運村北部、西山地區、京順路、順義及機場沿線一帶。
  • 中國富人區排行榜:盤點北上廣深八大富人區(組圖)
    誰曾想就是這無奈之舉促成了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個富人區的誕生。 「拿大哥大,開汽車,住亞運村」成了北京有錢人的標準。但在很多人看來,亞運村還算不上真正的「富人區」,充其量算是「大款抱團兒」。因為許多人是租住在此,並非真正業主,是為了充個大款的門面好做生意。
  • 上海的四大富人區,怎一個「壕」字了得?網友:去搬磚了
    對於上海,大家的印象一定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國內名流的聚集地。但是到過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的原住民們,除了在中心地帶擁有一座無法拆遷的小閣樓之外,生活的其他方面與我們過得差不多,但是上海的物價很高,這也是為什麼上海人總被稱精打細算的原因所在。那麼你知道上海的富人們都住在哪裡嗎?
  • 上海一「沒落」小區,多年前曾是「富人區」,如今卻是少有人知!
    在很多的城市當中,雖然並沒有明顯的劃分,但是卻總是有「富人區」的存在。上海的經濟發展我們都是知道,它的經濟水平甚至要高於很多的省份,所以說「富人區」在上海境內也是經常出現,但是「富人區」也是會沒落的。上海境內的「南洋新都小區」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早在20多年前,這裡可以上海有名的「富人區」,但是現在卻已經「沒落」了,絲毫看不出來「富人區」的景象。
  • 盤點中國九大「富人區」
    美國《時代》周刊曾在09年的一期專題中指出,所謂富人區,它代表的是一個時代最高端的世俗追求。是城市文明和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一個城市走向發達、成熟的標誌。調查發現,中國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下面看看中國富人區是什麼樣子。
  • 上海4大富人區,房價高達上億元,陸家嘴僅排第四!
    上海確實存在著四大富人區,幾乎全上海所有的有錢人都集中在這裡,這裡的房價也是高不可攀,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上海的四大富人區。 第一個富人區就是上海的古北。 古北有三多,名人多、名車多、名狗多,這裡是上海第一個成片開發的高檔住宅片區,被稱為上海首個富人區。論地段,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長寧虹橋路段,居住人群以家境殷實的國人以及來滬工作的外籍白領居多,當中還有不少明星,將小區的名氣又往上升級了一個檔次。
  • 上海一小區「落敗了」,多年前是「富人區」,如今卻「臭氣燻天」
    上海一小區「落敗了」,多年前是「富人區」,如今卻「臭氣燻天」!其實當經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就會開始重視精神和物質享受。 所以,這產生了很多「富人區」。 這個地區的房子本身比其他地方貴。 來這裡購買自然不是很有錢。 其實,這些大樓的目的和目的非常明確,我想召集「有錢人」。上海的經濟發展我們都知道。
  • 上海富人聚集區 這裡的房價都在10萬+
    上海富人聚集區 這裡的房價都在10萬+
  • 上海3大「富人區」,曾被稱為「三不缺」如今「外國人」絡繹不絕
    上海3大「富人區」,曾被稱為「三不缺」如今「外國人」絡繹不絕一個城市的魅力可以多方面展示,上海市對大家的魅力非常大,經濟實力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很多發展機會。 今天介紹的是上海的三個「富人區」,曾經被稱為「三不可缺」。
  • 上海有三大富人區,高檔別墅上億元,到處可見明星與老外
    而去上海旅遊的遊客也能見證這座城市的燈紅酒綠,不管是人來人往的外灘和南京路,還是高高聳立的上海金融大廈,或者是隨處可見的異國人群,都在表明上海這個城市的國際化以及現代化程度之高。上海人也總給人一種十分有錢的感覺。其實在上海居住的人主要分為兩種。
  • 中國上海,人均收入「最高的區」被稱為「第一富人區」但並非浦東
    「帝都」北京和「魔都」上海,分別是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老大,他們以3.3%的人口,匯聚了15%的財富,北京上海的強大,可見一斑。而提起上海,人們最先想到的都會是上海浦東區,2019年,上海共實現生產總值38155.32億元,僅浦東區就12734億元人民幣,這一個區的經濟就能比得上大部分區加起來的總值。不過,上海人均收入「最高」的區卻不是浦東,而是一個很低調的地方,你知道是哪嗎?
  • 上海有4大富人區,房價動輒上億,到處可見明星與老外
    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一線城市,上海的繁華、時尚、小資似乎沒有多少爭議,但是有沒有錢則是個相對概念,如果說起上海土著的話,論資本他們有著上海老弄堂的房子,雖然破舊但是地段好,身家也要上千萬,但是那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無法變現更多就是居住功能,所以他們的生活也跟普通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