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圖書館館藏古籍數位化建設的意義

2020-12-16 人工智慧數位化

圖書館古籍數位化建設意義重大,為什麼國內外知名的圖書館知名大學都在做書刊古籍的數位化資源建設,古籍數位化意義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古籍數量越來越少,紙張變得越來越脆弱,古籍數位化的目的是利用現代技術通過信息技術發展對古籍進行數位化處理和保護。保護古籍的目的是使現代人可以充分利用繼承發展優秀文化遺產。

古籍圖片網絡

那麼古籍數位化如何建設?第一步就是按照古籍的原貌進行掃描或者是複印,然後通過現代的文字轉化技術進行內容的資料庫建立,最後就是把古籍資料庫的內容進行快速檢索可以使用戶進行查閱。古籍數位化是建立數字圖書館的必然要求。

古籍數位化大型設備

由於古籍數位化的大勢所趨,現在各大圖書館古籍館對古籍數位化非常重視,保留我們的傳統文化意義深遠!

愛瞰影像古籍數位化非接觸式古籍掃描儀針對不同規格的圖書古籍都可以掃描,不與古籍接觸不損壞原件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古籍數位化掃描工作。

相關焦點

  • 館藏變公眾讀物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開放
    館員正在整理館藏的古籍。 (鍾升攝)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簡稱「古籍圖書館」)於6月28日上午正式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古籍圖書館的前身蘇州博物館資料組創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2006年10月,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資料部更名為蘇州博物館圖書館。館藏古籍主要保管在太平天國忠王府藏書樓內。
  • 館藏文物變公眾讀物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正式開放
    館員正在整理館藏的古籍。 鍾升 攝中新網蘇州6月28日電 (記者 鍾升)28日,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簡稱「古籍圖書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館內共有各類古籍十萬餘冊,而與很多博物館館藏文物秘不示人不同,公眾可以通過提前預約的方式,將部分古籍借出庫房閱覽。古籍圖書館的前身蘇州博物館資料組創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江南一帶,文人自古以來就有收書藏書的風氣。建立伊始的資料組在搜集古籍文獻時,得到了眾多名士的幫助。民國元老、朱德元帥的老師李根源先生,錢三強先生的夫人何澤慧院士等人紛紛解囊相助。
  • 圖書館數位化建設的重要性
    圖書館內館藏資源的數位化可以讓更多的人閱讀到珍貴書籍,不需要去書架上翻書查找,在數位化資源庫內就可以搜索到想要了解的書籍,這是非常方便的。圖書館數位化建設包括紙質圖書的掃描、古籍的掃描、還有聲像檔案的數位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古籍資料損壞程度高,珍貴的地方文獻難以查找。
  • 書刊掃描儀助力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數位化
    賽數書刊掃描儀助力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數位化。在古籍和珍貴文獻開放和使用實踐過程中,隨著數字影像技術的發展,對古籍和珍貴文獻的數字信息需求量飛速增長。目前古籍和珍貴文獻主要集中和分散在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一些科研機構圖書館。
  • 館藏變公眾讀物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開放
    館員正在整理館藏的古籍。 (鍾升攝)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簡稱「古籍圖書館」)於6月28日上午正式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古籍圖書館的前身蘇州博物館資料組創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2006年10月,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資料部更名為蘇州博物館圖書館。館藏古籍主要保管在太平天國忠王府藏書樓內。
  • 陳成軍:中國國家博物館切實加強珍貴古籍本體保護和數位化建設
    進入專業圖書館界交流平臺,分享交流一手館情 敬請關注圖書館報微信 》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及六部善本古籍名列其中。
  • 市圖書館啟動特色古籍數位化項目
    古籍數位化日前,為提升服務能力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市圖書館順利啟動並完成一批特色古籍數位化項目,並發布到古籍文獻資料庫平臺,讀者可登錄市圖書館網站銅陵特色古籍資料庫在線閱覽,這是我市首次將古籍文獻實現真正意義數位化。
  •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今起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潘儒巷76號),藏有各類古籍32880種106034冊,其中善本725種3128冊,此外還有歷史、文物考古、博物館學、古籍整理和藝術圖錄五大系列藏書14454冊,電子圖書15000種。其前身是成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蘇州博物館資料組。2006年10月,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資料部更名為蘇州博物館圖書館。為進一步改善古籍保管條件,優化藏書結構,滿足讀者文博圖書使用需求,提高服務水平,共享館藏資源,蘇州博物館於2017年對張氏義莊西路進行改造提升,建設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原蘇州博物館圖書館也整體搬遷,並於今天首次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 館藏文物變公眾讀物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正式開放
    館員正在整理館藏的古籍。 鍾升 攝中新網蘇州6月28日電 (記者 鍾升)28日,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簡稱「古籍圖書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館內共有各類古籍十萬餘冊,而與很多博物館館藏文物秘不示人不同,公眾可以通過提前預約的方式,將部分古籍借出庫房閱覽。古籍圖書館的前身蘇州博物館資料組創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江南一帶,文人自古以來就有收書藏書的風氣。建立伊始的資料組在搜集古籍文獻時,得到了眾多名士的幫助。民國元老、朱德元帥的老師李根源先生,錢三強先生的夫人何澤慧院士等人紛紛解囊相助。
  • 內蒙古社科院圖書館入選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演變成為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圖書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努力做好文獻資源建設工作,讓自己成為了唯一。制定了長遠的古籍文獻保護計劃,在推進自治區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和國內外學術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14年以來,圖書館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古籍保護力度,被文化部評為「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2017年,圖書館工作人員帶著12件珍貴古籍參加了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北京站),受到了廣泛關注。
  • 展出 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 國圖館藏精品與觀眾見面
    央廣網北京9月10日消息(記者張庶卓)2014年9月10日,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開館首展「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大展」與觀眾見面,該展覽全面展示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國家典籍博物館的成立為全社會搭建系統研究與展示中華典籍文化的平臺,有利於進一步拓寬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拉近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公眾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增進社會公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加強對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凝聚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承。
  • 雲南僑鄉鶴慶推進古籍文獻資料數位化建設
    雲南僑鄉鶴慶推進古籍文獻資料數位化建設 >   中新網昆明6月30日電 據云南省大理州鶴慶縣政府消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地方古籍文獻的整理、保護,該縣將建設「鶴慶縣圖書館地方文獻特色庫」。
  • 哈佛燕京圖書館204種古籍數位化回歸
    本報訊 9月8日,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學院圖書館館長柯南希與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共同啟動「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特藏資源庫」網站,此舉標誌著中國國家圖書館規模最大且歷時最長的文獻數位化項目,正式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服務公眾
  • 數位化讓古籍「飛」入百姓家
    由「數字方志」開始,我省第一次在全省範圍內啟動了古籍數位化工作。目前,我省30多部館藏珍貴的地方志通過影印,已上傳到國家圖書館資料庫,實現了全國共享。  古籍數位化,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原樣數位化,即按照古籍的原貌原樣掃描或影印,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歷史信息;二是文本式數位化,即將古籍全文錄入整理成可檢索的資料庫;三是知識型數位化,即按照知識管理的模式對古籍資料庫進行標引等深度加工。
  • 數位化古籍:走出深閨待人識
    其實,近年來,國內不少圖書館都在對館藏古籍進行數位化,僅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在線發布的古籍就超過3.2萬部,是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的8倍,而全國各圖書館在線發布的古籍總量已達到6.5萬部。中文古籍的故鄉在中國,絕大多數中文古籍存藏在中國,中文古籍數位化的主力也在中國。那些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古籍,正在走出善本書庫,走向網際網路,走向更多讀者的閱讀生活。
  • 為了利用而保護——國家圖書館積極推進古籍數位化工作
    數位化是最好的保護方式作為我國古籍收藏最豐富的單位之一,國圖上承宋元以來歷代皇家珍藏,旁搜明清以降南北藏書家畢生之積聚,形成1500餘部宋元名刊、27萬冊古籍善本、70萬件特藏、160餘萬冊普通古籍的海量珍貴古籍館藏。
  • 館藏古籍11725冊,簡陽市圖書館入選第二批四川省古籍保護單位
    2017年,簡陽市圖書館對現有古籍進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清理,包括古籍分類、除塵、除蟲、登記、初步鑑定、建立電子文檔和紙質文檔等,共計整理出館藏古籍434種11725冊。其中,包括清代善本287種4547冊,民國線裝古籍147種7178冊(其中類叢部備要272種,叢刊301種),拓片8件11幅,未鑑定的刻板483個。
  • 湖南舉辦古籍保護工作和古籍數位化培訓班
    紅網時刻11月11日訊(記者 袁思蕾 通訊員 陳昊)記者今天從湖南圖書館獲悉,11月9日至12日,湖南省古籍保護工作和古籍數位化培訓班在邵陽市舉行。這是湖南省2020年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的第二場培訓,來自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和部分高校圖書館的負責人、業務骨幹近百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 吉林省圖書館創新古籍保護和宣傳方式
    館藏珍品《佛說無量壽觀經》抄寫於唐代,流傳千餘年,既是藝術珍品,又是珍貴的歷史文物;館藏宋版《文選》全書六十卷,六十四冊完整無缺,曾經吳元恭、唐伯虎、董其昌、潘允端、錢謙益等遞藏。 近年來,吉林省圖書館十分重視古籍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和人員的培養力度。建立和完善全省的古籍保護工作體系,在古籍數位化、影印出版和整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 古籍數位化難在哪
    其實,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清楚我國古籍數位化的難點所在:存藏數量大,分散於各地各機構,數位化的技術難度雖然不高,但實際操作時遇到的困難不少。「許多大圖書館古籍數量龐大,汗牛充棟,而數位化的人力、財力、技術力量投入相對較小,亟待相關部門出臺古籍數位化的監督檢查考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