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煤集團駐村第一書記:精準扶貧一任接著一任幹

2020-12-12 環京津新聞網

12月1日下午,天降小雪。鶴壁市鶴壁集鎮畢呂寨村。

在金鳳嶺扶貧基地,鶴煤公司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胥敬忠正和第一任書記石強、第二任書記許好亮商討未來的發展方向。胥敬忠是鶴煤公司十礦工會副主席,今年3月,他從許好亮手中接過了「接力棒」,擔任「第一書記」,繼續駐村幫扶畢呂寨村。

和胥敬忠一樣,從2015年的秋天,鶴煤公司選派的三任駐村「第一書記」,秉持「群眾第一」的情懷,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用真情暖民心、以實幹贏信任,進一步密切了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

如今的畢呂寨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建檔立卡的175戶貧困戶、共計504人已經全部實現了脫貧。

是什麼力量使這樣一個貧困落後的小村子,實現了華麗轉身,由昔日貧窮落後村「蝶變」成了幸福村呢?

第一任:精準施策破解「貧困密碼」

「我志願到畢呂寨村擔任『第一書記』……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已回鶴煤公司工作的石強依然清晰記得,2015年的秋天,在鶴煤公司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的送行會上自己立下的錚錚誓言。

扶貧先扶志,提振脫貧「精氣神」。畢呂寨村共371戶人家,報上來的貧困戶居然有263戶之多。這不行,擰乾水分看看到底多少。經過新一輪排查,貧困戶數量降到了175戶,共計504人。

在走訪摸排中,石強了解到很多村民懶散慣了,缺乏鬥志,有的甚至把領取政府救濟當成一項「固定」收入,這也是之前虛報貧困戶數量的根本原因。扶貧先扶志,要想從根本上告別貧窮,一定要激發起村民的致富激情。由此,一場以脫貧為榮,以貧困為恥的教育宣傳動員活動在畢呂寨村叫響。

思想通了,一通百通。緊接著,一個個項目的謀劃也在緊鑼密鼓中進行。在反覆實地勘察、論證的基礎上,建立農業合作社、盤活全村撂荒土地和荒山資源、發展林果業和休閒旅遊業的思路日漸清晰。

石強會同村兩委,遍撒英雄帖,把村裡的老闆、企業家都請了回來,動員大家致富思源、回報桑梓。很快,在大家的支持下,數百萬元啟動資金迎刃而解,金鳳嶺農業合作社成立了,林果合作社也成立了,全村一千餘畝土地被重新規劃,貧困戶的土地被優先流轉入股,並且在合作社務工拿起了工資。2016年,參與合作社的全體村民便領到了二百多萬元的收入,當年年底畢呂寨村於終於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第二任:發展特色產業精準助力脫貧

致富的大門已經敞開,如何提檔升級脫貧產業,讓鄉親們的致富路走得更穩更遠,是鶴煤公司派駐畢呂寨村第二位「第一書記」許好亮突破的關鍵環節。

「在成立金鳳嶺種植專業合作社基礎上,如何發揮合作社的作用,產生巨大效益,是我2017年底來到畢呂寨村後首要的任務。」採訪中許好亮告訴筆者。

根據村裡的實際情況,經過市場調研,許好亮和村「兩委」研究決定建立畢呂寨村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旅遊觀光風景帶。許好亮邀請自己的朋友給園區繪製了規劃方案,還帶著畢呂寨村村幹部跑遍了臨近省份,結合村子地域實際,考察引進了國槐、紅楓、蟠桃、桑葚、葡萄等花卉果樹,全力打造集花卉觀賞、果園採摘、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生態園。

2018年3月,金鳳嶺合作社大院裡舉辦了第一屆油菜花風車節,開幕當天就迎來2000多名遊客。村民趁著這個機會,擺個攤兒賣笨雞蛋、小米、蜂蜜等本村特產。金鳳嶺的農家樂也是天天爆滿。當年,該村40名貧困村民長期在合作社務工,農忙時還有100餘名貧困村民臨時在合作社務工。當年,合作社累計用工2萬餘人次,發放工資280餘萬元。

2019年初,在許好亮的大力爭取下,鶴山區5.6兆瓦村級光伏電站項目在畢閭寨村建設完成,使該村175戶貧困戶從中受益。同年,許好亮與「兩委」班子成員一道積極找項目、籌資金,爭取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將村中的20畝集體土地整合後,種植了5000棵白皮松,按照三年的生長期,預計收入150多萬元。

許好亮帶著村民們經過三年的發展,在金鳳嶺上不僅種植了果樹,從村裡到金風嶺的道路得到了硬化,安裝了路燈,形成了觀光大道,並興建了遊樂場、釣魚池、農家飯店。他們不僅成功舉辦了油菜花節、桑葚採摘節,還根據不同水果的成熟期舉辦不同的採摘活動。通過發展鄉村經濟,實施精準扶貧,全村175戶貧困戶、共計504人已經全部實現了脫貧。把昔日靠天吃飯的窮山崗變成了植被茂盛經濟林滿山的聚寶盆。

「作為第一書記,我深感責任重大,一是黨組織的信任和重託,二是村民百姓的期盼,另外幫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搞形式主義,要通過抓黨建強化支部領導能力,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解決百姓生活訴求,通過積極發展產業項目增加村莊集體經濟收入……」許好亮在自己2020年工作總結中寫出了三年來的工作感受。

第三任:在鄉村振興中展示全新作為

「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鄉村振興;鄉村不振興,脫貧攻堅就不可能鞏固。」帶著鶴煤公司黨委的重託,2020年3月12日,胥敬忠正式擔任駐畢呂寨村第一書記。

近幾年,通過發展特色種植,畢呂寨村已從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成了明星村。如何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把培育發展特色種植和生態休閒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條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之路,是胥敬忠的首要目標。

胥敬忠與村幹部到全國紅頭石楠主產區多方考察,引進適合鶴壁生長、產量高、抗病性強的紅頭石楠新品種;2*50噸冷庫倉儲項目十月份正式開工,建成投入使用後,將徹底改善畢呂寨村在果品銷售的瓶頸難題,同時也輻射周邊村落因果品成熟期集中銷售的壓力,延伸銷售周期,拉長了產品的產業鏈和產品附加值。他還依託河南能源和鶴煤公司,助力農產品銷售,截至目前,共銷售金鳳嶺黃金小米7271斤,水蜜桃4000斤。

工作之餘,胥敬忠沒事就去老鄉家聊聊拉家常,了解村民需求。他還專程邀請醫院骨科和內分泌科的醫生為村民進行義診,免費為村民測血糖、血壓,開展骨傷科和內科病情診斷諮詢,讓村民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識,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現在重點是鞏固扶貧成果,進一步將畢呂寨村建成『產業優勢明顯、村容村貌整潔、文明幸福安康、基礎設施完善、服務配套齊全、管理民主規範』的富裕鄉村、文明鄉村、美麗鄉村!」胥敬忠對畢呂寨村的美麗明天充滿信心。(鶴煤集團 王一風、張巍)

相關焦點

  • 北投扶貧故事④ | 沿海高速分公司4任駐村第一書記接續奮鬥的那些事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13年以來,在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的領導下,沿海高速分公司先後派出蘇和家、龍集輝、陳敬強和黃宗等4名扶貧第一書記深入扶貧聯繫點開展工作。2013年初,來到革命老區河池市東蘭縣百豪村(集團公司對口幫扶點)這片紅色土地一年後,蘇和家在日記本上認真地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成為了後來分公司選派的每一任扶貧第一書記的工作信條。2013年5月份,東蘭鎮啟動「清潔鄉村」活動,工作推進困難。村民韋光說到:「蘇書記,不是我不配合。活動要搞,但前門後院都是石山,我們能把垃圾扔哪兒去呢?」
  • 一任接著一任幹 地壩長渠潤民心
    盛夏時節,微風拂過,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地壩村200餘畝雜交水稻掀起層層稻浪,潺潺流水順著彎彎曲曲的溝渠流入田間,鋪陳著綠色畫卷。 對地壩村村民們而言,這條總硬化14公裡,有效緩解了地壩村8個村民小組225戶的生產、灌溉等用水問題的溝渠,不僅僅是解了「渴」,其凝結的幾任村幹接續奮鬥的恆心,更滋潤了他們的心田。
  • 山西駐村第一書記翟冠軍:紮根農村助力「精準扶貧」
    左權縣麻田鎮澤城村。受訪者供圖中新網晉中7月17日電 題:山西駐村第一書記翟冠軍:紮根農村助力「精準扶貧」作者 楊傑英「紮根農村,精準扶貧。」翟冠軍說,這將是我一生的財富。2019年7月,翟冠軍擔任山西省政府辦公廳駐麻田鎮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兼麻田鎮澤城村第一書記。結束24年的軍旅生涯,轉業至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工作的翟冠軍,始終沒忘記軍人吃苦在前、敢打硬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時刻提醒自己,要勇擔當、打頭陣、當先鋒,一刻不敢鬆懈。左權縣麻田鎮澤城村。
  • 坎子山村駐村第一書記任超的扶貧「加速度」
    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張晶瑤) 「多虧了任書記,是他讓我覺得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七十多歲的熊耀喜婆婆對記者說。  去年,七十多歲的貧困戶熊耀喜婆婆家中不慎著火。兒女在外打工,獨自生活的她在手足無措的時候,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任超帶領著村委會的幹部第一時間趕到,幫她滅了火,並挽救了經濟損失。
  • 駐村「第一書記」——初心點亮扶貧路
    編者按:選派優秀幹部到農村貧困地區擔任「第一書記」,是實現精準扶貧、推動廣大農村貧困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掉隊的有效舉措。「第一」是組織給予的重任,是群眾寄予的厚望,是在貧困村任何急、難、險、重的工作面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肩負使命,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是戰在一線的第一守護人。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海南「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記
    ――海南「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記&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記者柳昌林、趙葉蘋&nbsp&nbsp&nbsp&nbsp海南島不大,但貧困人口分布點多面廣。
  • 履職盡責 勇做扶貧先鋒:平輿縣東和店鎮張趙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峰
    2017年5月至今,任平輿縣東和店鎮張趙村駐村第一書記。  自任東和店鎮張趙村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王峰同志履職盡責,終日奔波於「精準扶貧」第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駐村第一書記的擔當和使命。
  • 百色田陽縣巴浪村駐村第一書記孫峰成典型
    田陽縣巴浪村駐村第一書記孫峰成典型  百色新聞網田陽7月3日訊(通訊員 黃國順 何流)7月2日,澎湃新聞派出記者千裡迢迢專程趕到百色市田陽縣五村鎮巴浪村,對廣西典型90後駐村第一書記、廣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孫峰進行實地採訪,把其「紮根基層攻堅脫貧無怨、奉獻青春振興鄉村無悔」的「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事跡推薦給全國青年讀者。
  • 攜妻駐村真扶貧 幫扶支教兩相依——隴南市西和縣仁義村第一書記鬱...
    西和縣十裡鎮仁義村地處偏遠,土地貧瘠,全村231戶108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57戶698人,過去村內基礎設施薄弱,貧困戶無可靠收入渠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扶貧難度大的村,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中國民生銀行昆明分行曲靖二級分行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肖永要
    這便是今天的主人公——中國民生銀行昆明分行曲靖二級分行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肖永要。  路漫漫,踏徵程,精準扶貧不斷層  肖永要同志,男,41歲,中共黨員,現任民生銀行曲靖分行客戶經理。2016年派駐曲靖市馬龍區馬過河鎮魯石村任扶貧工作隊員,2018年馬龍區馬過河鎮魯石村實現脫貧出列後,他始終牢記「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的重要講話精神,2018年,馬不停蹄地繼續派駐曲靖市會澤縣大橋鄉磨盤卡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 2019年全國扶貧日駐村幫扶扶貧論壇在京舉辦
    他表示,當前已經進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盡銳出戰的要求,推動駐村幫扶實現全覆蓋。他強調,一是堅持盡銳出戰和精準施策相結合,進一步提高駐村幫扶質量。二是堅持依靠組織和發動群眾相結合,進一步凝聚駐村幫扶合力。三是堅持提升能力和錘鍊作風相結合,進一步提高駐村幫扶本領。
  • 科技部派駐永新縣龍田鄉榮天村第一書記到任
    按照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相關精神,
  • 第一書記|北大畢業生:駐完一村又一村 蘇勇力的6年「扶貧路」
    簡單的隨身用品、寫滿駐村經歷和感受的駐村日記、印著自己名字的小馬甲……兩年前,蘇勇力收拾行囊踏上他的「連任」之旅,目的地是廣西百色市凌雲縣加尤鎮一個叫案相的山村。2014年,他主動申請到凌雲縣下甲鎮加西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並在2015年9月任期屆滿後,申請繼續留在加西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初到加西村,蘇勇力看到,不少村民還居住在破舊的木瓦房裡,有的高山屯甚至連砂石路都沒通。「加西村人均只有幾分地,過去村民主要依靠種玉米維生。2015年精準識別時,全村貧困發生率達38%。」蘇勇力回憶說。
  •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
    強組織領導 確保精兵強將「下得去」  近年來,萬秀區多次召開了全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推進會、全區脫貧攻堅衝刺清零工作部署會議等,研究部署駐村幫扶工作。  強管理督導,確保幫扶責任「幹得實」  10月22日至23日,為進一步提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的業務水平,助力鄉村振興,萬秀區委常委、副區長、廣西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駐萬秀區工作隊隊長魏豔率各鎮駐村工作分隊長、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一行68人到富川縣城北鎮六合村火龍果產業基地
  • ...和村民們共同奮鬥——記賽罕區榆林鎮蘇木沁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永珍
    「雖然蘇木沁村已全面脫貧,但是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賽罕區榆林鎮蘇木沁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永珍表示,「要為鄉親們帶去增收的信心和共奔小康的希望!」「我願意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在基層一線磨礪自己,讓生命更有價值。」
  • 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扶貧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
    8月2日清晨6時許,星期五,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扶貧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突發疾病,被送往醫院搶救。本來答應當天回家,周末要為妻子女兒做拉麵的他,永遠和家人「失約」了!當日9時31分,51歲的郭建平永遠倒在了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再也沒有醒來。
  • 從仁溪溝駐村書記的扶貧故事看思源人的社會責任...
    在上級扶貧主管部門和校地雙方大力推進下,西安思源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全體教職工緊密配合,以咬釘嚼鐵之力打好精準扶貧最後的收官「衝刺戰」。作為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的潘滿良老師,此時更是帶著學校領導的囑託與期盼,日夜駐守平利縣仁溪溝村扶貧一線,用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使命和思源人腳踏實地,紮根基層,不怕艱苦、肯幹務實的精神,帶領扶貧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 陝西鹹陽市駐村第一書記群像
    針對村級組織制度不完善、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旬邑縣於家村第一書記徐智敏一到任,就著手幫助村「兩委」完善了管理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建立了監督機制,規範了工作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組織帶領20多名黨員幹部赴洛川等地學習,點燃了改造老果園、精耕細作的熱情,僅一個冬季就改造老果園150畝。
  • 西安思源學院駐村精準幫扶助仁溪溝村提前脫貧致富
    在駐村幫扶的兩年裡,西安思源學院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為打通貧困的最後一公裡努力著,開啟了駐村精準幫扶之路。        ——強化組織領導,保障人財物及時到位。西安思源學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成立了幫扶工作領導小組,該院董事長周延波任組長,黨委書記張興邦等任副組長,其他院級領導及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