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舉行《俄羅斯黃皮書:俄羅斯發展報告(2018)》新書發布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黨委書記李進峰主持發布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俄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俄羅斯發展報告(2018)》主編孫壯志,中國前駐俄羅斯大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所長李鳳林,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出席並講話。
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組織編寫,全書由五部分組成,分別為總論、俄羅斯政治、俄羅斯經濟、俄羅斯外交、中俄關係和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專題,全面反映了2017年俄羅斯內政外交和中俄合作的新形勢、新變化和新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指出,2017年是普京第三個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與外交交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儘管普京認為,2017年對俄羅斯來說是「成功的一年」,實際上困難依舊,內外形勢比較嚴峻,離真正的成功還有明顯的距離。
《俄羅斯黃皮書:俄羅斯發展報告(2018)》反映中國學者對俄羅斯現狀的評價和未來走勢的判斷。2017年俄羅斯國內政治社會形勢穩定,經濟上雖仍存在困難,但形勢有所好轉,外交方面仍面臨諸多困難,與西方國家關係繼續僵持甚至出現持續惡化趨勢,雙方圍繞克裡米亞、烏克蘭東部地區形勢和敘利亞問題進行的博弈均處於「無解」狀態。國外專家和媒體對俄羅斯內政外交局勢的評價和未來走勢的判斷見仁見智。俄羅斯國內精英對形勢的判斷樂觀積極,普京總統認為,2017年是俄羅斯成功的一年。西方戰略學界則對俄羅斯持批評態度並認為其發展前景非常悲觀。
俄羅斯政治主報告作者、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政治室主任龐大鵬在發言中提到,2017年俄羅斯政局穩定,社會有序。2017年俄羅斯處在國家杜馬選舉和總統大選的「中期」階段。普京政權為確保這一選舉周期政治的平穩過渡,在政治控制和社會治理上採取了許多舉措:加強政權黨的控制力,擠壓反對派的政治空間;面對反對派示威遊行、恐怖主義襲擊、顏色革命威脅,通過多種手段維穩,實現了政治穩定,為2018年普京順利連選連任創造了條件。
該報告政治部分認為,從政治發展走勢看,俄羅斯政策調整不僅局限於內政範疇,其政治、經濟和外交呈現出聯動性,各領域的相互影響增強。俄羅斯獨特論和反美主義情緒可能影響俄羅斯國內改革和穩定的國際環境的構建。如何解決國際格局的力量對比和俄羅斯對自身認識之間的不匹配關係,是俄羅斯發展長期面臨的主要問題。
俄羅斯經濟主報告作者、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程亦軍在發言中表示,2017年俄羅斯經濟企穩向好,經濟開始恢復增長。2017年西方繼續對俄進行經濟制裁,雖然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仍未好轉,但俄羅斯經濟開始止跌回升,國內生產總值有所增長。2017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仍然來自對外貿易,消費和投資有所恢復,但仍未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經濟主報告部分認為,2017年經濟領域的突出特點是,財政收支扭虧為盈,金融市場基本穩定,通脹水平大幅回落,農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在社會領域,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就業狀況雖略有改善,但居民收入水平有所下降,整體貧困狀況加劇。俄羅斯經濟能否徹底擺脫危機,走上平穩發展軌道,仍是一個未知數。
俄羅斯外交主報告作者、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外交室主任柳豐華在發言中表示,2017年俄羅斯繼續推行進取性外交,但戰術成果多,戰略成果少。與西方緩和無望,對抗加劇;與亞太國家合作加強,成果顯著;歐亞一體化進程雖有所發展,但獨立國協國家的離心傾向更為明顯。
外交主報告部分指出,2017年俄羅斯希望通過積極的中東外交,成為對中東地緣政治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俄羅斯外交能否突破困境,取決於能否出現與西方改善關係的契機,也取決於阻礙雙方關係重啟的難題能否得到順利解決。
最後,報告強調,2017年中國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新境界,俄羅斯也處在為普京總統新一任期鋪路過渡的關鍵年份。在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國際格局繼續孕育深刻變化、國際安全形勢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的背景下,中俄兩國繼續擴大各領域合作,政治互動頻繁,經濟合作更趨務實,人文合作精彩紛呈,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繼續深入發展。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俄羅斯總統大選後內外政策調整的空間不大,會保持過去一個時期的連續性,這種情況既對俄羅斯國內的穩定相對有利,又給實現普京總統提出的新目標帶來諸多挑戰。俄羅斯要走出目前困境,不能僅靠外交上的「作為」,而是要深化內部的改革,不斷釋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活力。同樣,中國與俄羅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也需要拓展領域,豐富主體和層次,特別是經濟和人文合作要取得更多務實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蔡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