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王為寵妃建泰姬陵,自己卻被兒子囚禁,只能在古堡遙望泰姬陵
說到印度,每人都會想起泰姬陵。泰姬陵底部是一座7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正方形臺基,每邊長約100米。臺基上是姬曼·芭努的寢宮,寢宮的頂部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穹形圓頂,直徑約有17米,頂端還豎有一座金色的小尖泰姬陵塔,離地面約有80米高。陵墓前面高大的拱門門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鑲嵌著字體飄逸的可蘭經經文:謹請心地純潔者,進入天堂的花園。
寢宮裡的裝飾非常美麗,每一扇門扉窗戶,都是用白色大理石鏤空透雕成透光的稜形花邊小格,每一面牆壁都鑲嵌著藤蘿花朵,那是用貴重的水晶、瑪瑙、珊瑚、寶石、翡翠做成的,而花朵的枝幹,則是用黃金嵌成。
寢宮內部分為五間宮室,中央宮室居中,四周輻射狀排列著四間宮室,姬曼·芭努和夏傑罕的白色大理石棺模型置放在中央宮室。依照回教徒的習慣,姬曼·芭努和夏傑罕的遺體沒有在石棺中,而是埋葬在寢宮的底層。姬曼·芭努墓石上雕刻著茉莉花和玫瑰花,夏傑罕墓石上則大多為罌粟花,每朵花都用32塊寶石拼成。姬曼·芭努的墓在中心線上,是由夏傑罕親自安葬的。
當夏傑罕還在世的時候,他曾用一個純金裝飾成而且鑲嵌著寶石的欄杆保衛著泰姬的遺體,現在代替這個欄杆的是精美的大理石圍屏。夏傑罕的墓比姬曼·芭努墓大在其左邊。
泰姬陵在一日之中,隨著晨曦、正午和傍晚三時的陽光強弱不同,照射在陵墓上的光線和色彩就會變幻莫測,呈現不同的奇景。泰姬陵最富有韻味的景象是在夜晚,每當花好月圓之夜,溶溶的月光投在花木、水池、尖塔和圓頂上,給白色的陵墓加上一層神秘的色彩。白色的建築,皎潔的月光,閃閃的繁星,朦朧的塔影,婆娑的樹蔭,宛如人間仙境給每一位遊人留下終生難以忘懷的回憶。
在泰姬陵的背後,有一條寬廣的大河,那是朱木拿河。河水蜿蜒流過,像無聲的嗚咽,寄託著無盡的哀思。泰姬陵建成之後,夏傑罕國王常坐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王宮平臺的一塊黑色大理石上,遙望陵園。他曾夢想在朱木拿河的對面為自己建一座與泰姬陵同樣規模和形式的黑色陵墓,甚至還計劃用黑白大理石建造一座跨河大橋,把兩個陵墓銜接起來,以體現其對愛妻的漫漫情思。
然而,令人黯然傷神的是,泰姬陵完工後不久,1658年,夏傑罕就被他的第三個兒子攆下臺,關押在阿格拉的古堡中。他被幽禁在古堡有7年之久,一步也不能跨出古堡,他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借著朦朧的月光隔著窗遙望一下泰姬陵……
夏傑罕終日以淚洗面,在孤寂和悲哀中鬱郁而死。彌留之時,他還從病榻上昂起頭來,就著月光凝視泰姬陵好久,長嘆一聲,倒枕氣絕。泰姬死後36年中,夏傑罕天天想念她,最後,夏傑罕終於被安葬在泰姬陵的石棺中,與愛妻並臥在一起。
夏傑罕為何被第三兒子囚禁,泰姬死後,多情的夏傑罕不語不食,整天默默坐著流淚,每隔7天,便披上白衣到泰姬陵去獻花,幾乎有一個月不問政事。1658年,夏傑罕病重,他的四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相互爭鬥,打得不可開交,最後,第三個兒子奧朗則布獲得了勝利。奧朗則布不但把長兄殺死,二兄趕走,又把小弟監禁,連老父親夏傑罕也被禁閉在阿格拉的古堡中,自己便在德裡即王位。其實,夏傑罕也是一個極為殘暴的帝王,他不但仇視兄弟,而且還放逐母親。民間傳說,他處罰「囚犯」的辦法是將「囚犯」放進虎筆中,讓老虎活活吃掉,而他在一邊欣賞取樂。
開放時間:由日出至日落,月圓之日至午夜。星期五免費入內。注意事項:進入泰姬陵要脫鞋子,入口處有鞋套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