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浙等地教授各顯身手 揭秘黃巖空心村突圍的背後

2020-12-14 浙江在線

受水源保護區制約,地處長潭水庫周邊的10萬多村民發展受限,村民外流、產業凋敝,村莊一度空心化。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黃巖產學研結合推動空心村突圍,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教授深耕黃巖鄉村,致力於鄉村振興。

引進高校教授,難就難在紮根。黃巖有什麼獨特的「土壤」吸引「大咖」教授?教授的到來又令當地起了哪些「化學反應」?近日,我們和教授一起下鄉,探尋答案。

讓教授走進村、留得住

11月,黃巖橘子漸次熟了。剛結束一周的課程,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農業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田生科,匆匆趕往300公裡外的黃巖深山。經過3年多辛苦勞作,他在寧溪鎮嶺根村的160畝橘樹迎來豐收。

「田教授來啦,中飯去我家吃?」「我家蘿蔔青菜很新鮮,你回去時拔點!」田生科的車剛駛入嶺根村,不停地有村民和他打招呼,他搖下車窗和村民聊天。

就在兩年前,還不是這般熟絡。從高校到農村,田生科差點「水土不服」。

嶺根村群山環抱,位於黃巖寧溪鎮西南部、長潭水庫生態保護區內,大多數村民外出經商或務工,是個典型的空心村。2018年,田生科開始關注嶺根村,他想嘗試「通過智慧灌溉控制養分、溫度、溼度、光照等參數,減少化肥和農藥用量,培育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從而在類似嶺根村這樣的生態敏感區域,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模式」。

田生科選擇的高品質、高附加值農產品,是「紅美人」等柑橘品種。為保障教授安心種橘,黃巖分管農業的區領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幹部,寧溪鎮黨委書記、鎮長以及村幹部第一時間建立區、鎮、村三級服務保障微信工作群。工作群24小時在線、效率很高,無論田生科遇到什麼難題、多晚發在群裡,事情都能馬上落實。

2020年11月28日,田生科教授(右一)帶著學生在黃巖區寧溪鎮嶺根村精品柑橘種植基地查看柑橘長勢。拍友 王敏智攝。

田生科很快就遇到了難關。他正平整田地準備規模種植,分不清田地四至邊界的嶺根村農民不同意,到大棚堵他、用泥巴砸他。在工作群了解情況後,第二天鎮黨委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會後就將「合同到期,鎮村負責恢復土地原狀」的紅頭文件掛在嶺根村辦公樓,並派遣工作組專程解決問題。

在此之前,一直在高校的田生科對基層幹部了解不多。他感嘆:「如果不是當地幹部給力,恐怕我本事再大,也沒有用武之地。」

寧溪鎮黨委書記胡鷗常說:「發展遇到問題,要多聽教授的。」「教授落地寧溪的工程或者項目,一定保障到位。」像這樣尊重人才、愛護人才,成為黃巖幹部的共識。大家明白,空心村要突圍,不僅要讓專家走進來,更要讓他們留得住。

當地謀求發展的魄力和決心,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談獻和處也得到印證。2018年,他受黃巖邀請來考察中藥材產業,考察後第二個月,區裡便成立了中藥材產業領導小組,時任區長是組長,分管農業和衛生健康的區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擔任成員,並且當地還成立中藥材產業辦公室協調、推動全區中藥材產業發展。

誠意還在細節中體現——指導當地古村落修復、建設的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幾乎每兩周來一次黃巖,每次都由當地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到火車站接送,並陪同在側擔任現場協調人,讓項目順利推進。

當地政府還用活美麗鄉村、招才引智等政策。黃巖烏巖頭村、半山村等6個村列入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省、市、區對每個重點村的建設資金補助至少1700萬元,為空心村的發展注入活水之源。田生科建精品柑橘基地壓力大,區政府出資建好柑橘連棟大棚,他以每年10萬元的價格租用;相關部門還協助他申報台州市「500精英計劃」,爭取最大的政策支持。

牽著村民的手一起走

當田生科在橘園忙碌時,一輛和諧號動車從上海虹橋火車站緩緩駛出。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的目的地,也是浙江黃巖。「這次兩天行程,去5個鎮(街)、6個村。」他給當地幹部發去信息。

2012年底,黃巖謀劃美麗鄉村規劃建設,致力於尋求村莊發展路徑。他們找到楊貴慶教授為鄉村把脈。「楊教授的理念不是拆舊建新、推倒重來,而是修舊如故、有機更新」,經歷觀念的碰撞、融合,高校教授的理念、思路,漸漸在當地開花結果。

2020年10月,楊貴慶教授(右一)正在黃巖區寧溪鎮和當地幹部討論烏巖頭村修復的事宜。拍友 應麗嫻攝。

楊貴慶將工作室搬入村裡現場辦公,並認真傾聽村民意見,將群眾需求、建議融入設計中。他接地氣,擅長運用「群眾語言」。一次,在修復村莊廣場時,村民認為要全部鋪上水泥,這樣高效便捷。楊貴慶從生態的角度考慮,希望用石板,他說:「雨水是『財水』,鋪了水泥路,雨水滲不下去,都流走了。」這讓村民很認同。楊貴慶的設計圖紙,也融入村民的建議。一次,在南城街道貢橘園,村民過來和他說,園內拱橋坡度太陡,電瓶車、三輪車沒辦法開,楊貴慶拿出紙筆一勾一畫,圖紙上的陡坡就舒緩了。

「鄉村規劃和修復時,多數時候要邊建設邊商量、邊調整邊完善。」楊貴慶說,經過這樣漸進式、參與式、互動式的規劃,村民們的觀念、想法也和古村落一樣日漸改變——原本村民看不上眼的老磚瓦,得到了妥善安置;大家修建房屋時不再光想著氣派、漂亮,更注重周圍環境的和諧。

這是楊貴慶更為自豪的,更能觸及根本、關乎長遠的改變。「對規劃和審美的認識,大學教授可能走到第六步,村民走在第二步,我們回過頭去牽著大家的手一起走,就可以一起走到第四步。慢慢地,村莊就發展起來了。」楊貴慶說。

田生科教授位於寧溪鎮嶺根村的柑橘基地。圖片由黃巖區委宣傳部提供。

在古村落煥發新生時,田生科像他的160畝柑橘一樣,在嶺根村慢慢紮根。嶺根村村民習慣這樣解讀田生科的名字——田裡生出來的科學家。因為這位科學家做起研究來專注、忘我,常常在大棚裡一蹲就是三四天。對田生科的研究,村民們挺好奇。他大棚裡部分「紅美人」掛果後,村民吳玲香特意摘了個嘗一嘗:不但賣相好,口味更佳。

隔壁村的種植戶陳華中聞訊而來:「浙大的土壤專家有技術優勢,我想跟著他嘗試土壤改良、有機肥發酵、菌肥培育等種植新技術。」如今,陳華中流轉100多畝土地,黃澄澄的柑橘已掛滿枝頭。田生科還在和當地「紅美人」種植大戶一起籌劃成立產業協會,統一打造品牌,攜手開拓市場。

「引導農民提高柑橘品質、豐富品種,我們說上千遍萬遍,不如田教授在嶺根村的一場試驗。」寧溪鎮經濟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周桂強感慨,在田生科的帶動下,當地種植戶的積極性提高不少。兩年來,寧溪鎮新增10多個柑橘種植基地,共計2300多畝,柑橘品種數量超過30種。

推動城鄉資源雙向流動

筆記本上圈著重重的記號,手機裡錄了七八段談話錄音,腦子裡的想法越來越清晰……每次楊貴慶來,嶼頭鄉黨委書記陳康、鄉長陳會力總要見縫插針拉著他坐下來,刮幾場「頭腦風暴」,話題是關於下一步村莊的發展。

這些年來,沙灘村修繕老房屋,獸醫站變成遊客中心和文化禮堂,衛生站變成同濟大學美麗鄉村實踐基地,鄉公所和舊糧倉變成民宿。這種「舊瓶裝新酒」的修複方法,既保留了古建築的風貌,又貼近現代人居住習慣,受到遊客的歡迎。

鄉村有機更新後,產業振興的路徑怎麼走?沙灘老街小小的饅頭鋪或許就藏著解題鑰匙——嶼頭鄉離市區較遠,生態優勢明顯。用當地山泉水蒸出的饅頭,平均每天能賣出3000多個,走俏黃巖、椒江、路橋等地。像這樣的店不止一家,每天有七八萬個饅頭從嶼頭鄉運出。

經過修復後的嶼頭鄉沙灘村文化禮堂。圖片由黃巖區委宣傳部提供。

「在過去的城鎮化過程中,資源要素源源不斷地從農村流向城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正推動資源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陳康說,當地幹部越來越意識到,鄉村要吸引城市要素流入,獨特優勢和最大魅力正是其生態環境,是蒸出一屜饅頭的山水,也是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寄託鄉愁的老屋。「我們要保護並提升鄉村產品的競爭力,並以此吸引城市的人、資金、技術等要素向農村流動。」陳康說。

在規劃打造連接沙灘村、烏巖頭村等的「演太線金廊工程」徒步路線時,當地政府引導沿線村民樹立觀念:儘量不要大拆大建,讓鄉村保留原來的味道,為將政策宣傳到位,讓群眾理解到位,還特意放慢沿線節點工程的建設節奏。

近年來,黃巖區統籌安排,將一些優質資源直接配置給鄉村。2018年,黃巖聯合同濟大學開辦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兩個校區直接落戶在沙灘村和烏巖頭村,11名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和21名「鄉土專家」組成的教學團隊,已吸引全國31個省份,近2萬名考察、培訓學員。

驅車繼續往深山裡去,在上鄭鄉美豐村,59歲農民王天友翹首期盼著每月談獻和教授來指導的日子。空心村產業突圍的背後,同樣也有高校教授的智慧,人才、技術、政策等要素的流入,已轉化為村民口袋裡的真金白銀。

談獻和教授(右一)在黃巖田間地頭指導中草藥種植(資料圖)。拍友 任利軍 攝

海拔600米高的美豐村擁有種植中藥材的良好氣候,但農民種植中藥材缺乏規劃,受市場波動影響大,收入不穩定。兩年前,談獻和受邀成為技術顧問,定期到黃巖技術指導。2019年,黃巖中藥材產業產值近7000萬元。今年,經過一番考量後,王天友擴大種植面積,開始種植新品種。「因為有高校教授在背後撐腰,中藥材的行當肯定越做越有奔頭。」

在寧溪鎮白晏村,集科研、教育、體驗為一體的黃巖藥用植物園已於今年國慶期間開門迎客。在談獻和教授的指導推動下,黃巖中藥材種植基地已遍布長潭水庫周邊9個鄉鎮26個村,藥材品種數量超過30;高橋街道下浦鄭村與浙江工業大學海洋學院合作,開發彩色米麵,建立「產業+旅遊」的米麵產業園、米麵文化公園等,每年吸引上萬遊客……在黃巖,產學研結合的招牌越擦越亮,空心村突圍之路越走越寬。

相關焦點

  • 浙報深讀丨教授們各顯身手深耕黃巖農村 空心村突圍記
    近年來,黃巖產學研結合推動空心村突圍,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教授深耕黃巖鄉村,致力於鄉村振興。引進高校教授,難就難在紮根。黃巖有什麼獨特的「土壤」吸引「大咖」教授?教授的到來又令當地起了哪些「化學反應」?近日,我們和教授一起下鄉,探尋答案。黃巖寧溪鎮烏巖頭村修復後的民居。
  • 浙報關注丨黃巖區委書記陳建勳署名文章:治理空心村,建美未來鄉村
    黃巖區沙灘村從原本典型的「空心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人氣村」,這一變化背後是黃巖區以去空心化為突破口建美未來鄉村的縮影。校地合作,實施高起點謀劃引領。2012年開始就與同濟大學建立校地合作關係,聘請該校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擔任首席專家。
  • 黃巖:空心村成人氣村 因村施策探索鄉村新路徑
    10月31日晚上,CCTV-17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播出《浙江黃巖 : 空心村成人氣村 因村施策探索鄉村新路徑》,關注黃巖區的鄉村振興工作。在台州市黃巖區的西部山區,有很多上百年歷史的古村落。近年來,當地通過讓專家因村施策與高校建立合作的模式,把這些空心村打造成了人氣村。走進黃巖區的烏巖頭村,百年前的風貌依然清晰可見,其中一個房子的石頭院牆大概有150年的歷史,一直保持到現在,沒有改變。烏巖頭村的村黨部書記表示,村子的改變要歸功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教授楊貴慶。
  • 滬蘇浙皖九城共織一張「網」
    本次大會由工信部、滬蘇浙皖四地政府指導,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滬蘇浙皖四地經信委、G60科創走廊九市政府等多個單位主辦,是長三角地區首次聯合舉辦的工業網際網路會議。得名於G60滬昆高速的G60科創走廊,包括上海市松江區、蘇州市、嘉興市、杭州市、金華市、湖州市、宣城市、蕪湖市、合肥市9個市,總面積、GDP總量分別約佔長三角區域的1/5、1/4。「作為製造業大市,蘇州全市工業企業總數超16萬家,工業總產值超過3萬億元,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是蘇州製造業升級的必然選擇。」
  • 滬蘇浙皖四地攝影師為你聯袂呈現
    滬蘇浙皖四地攝影師為你聯袂呈現 2020-08-24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活動總結交流會召開
    10月25日上午,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活動總結交流會在合肥召開,省委書記李錦斌主持會議並講話。在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後,李錦斌指出,這次學習考察是一次對標取經之行,讓我們強烈感受到滬蘇浙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高站位、高質量,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極大的思想震撼和重要的心靈啟迪。具體有5條經驗值得認真學習借鑑。
  • 滬蘇浙的地鐵為何要在這裡交匯
    比如說近期傳出的這則新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將建設軌道交通網絡,上海地鐵17號線將向西延伸,尚處於規劃中的蘇州地鐵10號線則將向東延伸,兩條線路將交匯於示範區內滬蘇浙交界處的「江南水鄉客廳」。 這「江南水鄉客廳」是個什麼地方呢?
  • 2020年京產劇、滬產劇、浙產劇、蘇產劇四大「門派」熱劇圖鑑:誰...
    縱觀當下國劇市場,京產劇、滬產劇、浙產劇、蘇產劇四大「門派」持續活躍在市場頂流,央衛視平臺播出的電視劇都有他們的「身影」,而四大「門派」的背後也有其代表影視公司擔當主力「操盤手」,本文梳理了今年以來京產劇、滬產劇、浙產劇、蘇產劇四大「門派」中的表現亮眼劇目及主力製作公司。
  • [東方新聞]2019上海世界旅遊博覽會開幕 滬蘇浙皖首次打造聯合展區
    [東方新聞]2019上海世界旅遊博覽會開幕 滬蘇浙皖首次打造聯合展區 2019上海世界旅遊博覽會開幕,滬蘇浙皖首次打造聯合展區。
  • 五大區被點名,三大跨越滬蘇浙的城鎮圈即將誕生!
    其實並不是上海要合併其他省市的城鎮而是即將誕生3個跨越滬蘇浙的城鎮圈目前規劃正在進行中>跨滬蘇浙」江蘇花橋是江蘇省崑山市轄鎮與花橋經濟開發區實行「區鎮合一」體制地處蘇滬交界處,緊靠上海有「江蘇東大門,蘇滬大陸橋」之稱作為上海後花園崑山對接上海的橋頭堡
  • 學經驗重在力行 ——三論我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學習考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美好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河南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責任愈加重大。下一個五年,河南怎麼幹?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現實而又緊迫的任務。對標先進地區,學習先進經驗,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不僅是一次思想上的啟迪、觀念上的碰撞,更是發展所需、行動召喚。
  •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及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
    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暨中央專項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及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活動總結交流會等精神
  • [江蘇新時空]時空要聞 第二屆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07日 19:58 視頻簡介 第二屆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 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舉辦上海旅遊節
    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舉辦上海旅遊節】「聯動長三角、共享一體化」,9月12日,第31屆上海旅遊節將拉開帷幕。
  • ...研究貫徹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活動總結交流會精神...
    10月26日下午,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貫徹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活動總結交流會精神,學習貫徹10月26日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分析前三季度經濟形勢,部署年內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宋國權主持會議。會議指出,這次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學習考察,是一次對標取經之行、醒腦補短之行、學做貫通之行。
  • 帶你暢遊長三角,滬蘇浙皖四地文旅部門共推66條「高鐵+」遊線
    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滬浙皖文旅行政部門,共同策劃設計的60條長三角「高鐵+」旅遊產品線路、6條長三角「高鐵+」跨省主題遊線路以及長三角「高鐵+」自由行專列行動計劃在現場發布。其中,60條長三角「高鐵+」旅遊產品線路經過長達半年的研究與推薦,最終專家組在近300條產品線路中,篩選、組合出了30條「高鐵+景區門票」快捷旅遊產品線路、30條「高鐵+酒店」快捷旅遊產品線路。
  • 滬蘇浙皖首次聯動舉辦上海旅遊節
    第31屆上海旅遊節今晚將拉開精彩帷幕,今年的上海旅遊節將首次由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舉辦。
  • 關於一體化,滬蘇浙皖「最強大腦」這麼說
    在長三角參事專題研討會上,來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參事們聚焦「長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戰略優勢、體現更大作為」開展探討,重點圍繞推進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從「區域經濟協同創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互惠互享」等方面,就「打造金融科技世界級高地」「合力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經濟發展中的文化思考」「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發展」等主題發表真知灼見。
  • 長三角66條「高鐵+」旅遊產品線路發布,滬蘇浙皖任你遊
    說實話,身為一個江蘇人你是不是連滬蘇浙皖這周邊的三省一市都沒走遍?點擊可回看直播↑為了讓滬蘇浙皖聯繫更緊密,讓三省一市旅遊資源、文化資源串聯落地,成為符合現代消費者需要,特別是滿足疫情常態化下人們出遊需求變化的產品,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滬浙皖文旅行政部門依託快速便捷的高鐵網絡和豐富多樣的資源配套,策劃設計並在現場發布了:60條長三角「高鐵+」旅遊產品線路
  • 中標滬蘇湖鐵路大項目的背後
    新建滬蘇湖鐵路項目全線開工建設動員大會現場。林鑫 攝8月13日,新建滬蘇湖鐵路項目全線開工建設動員大會在蘇州召開,宣布了該項目中標結果,中鐵一局中標施工7標段,是全線標的額最大標段,也是中鐵一局近五年來中標規模最大的大型鐵路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