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空心村成人氣村 因村施策探索鄉村新路徑

2020-12-14 瀟湘晨報

10月31日晚上,CCTV-17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播出《浙江黃巖 : 空心村成人氣村 因村施策探索鄉村新路徑》,關注黃巖區的鄉村振興工作。

在台州市黃巖區的西部山區,有很多上百年歷史的古村落。近年來,當地通過讓專家因村施策與高校建立合作的模式,把這些空心村打造成了人氣村。

走進黃巖區的烏巖頭村,百年前的風貌依然清晰可見,其中一個房子的石頭院牆大概有150年的歷史,一直保持到現在,沒有改變。

烏巖頭村的村黨部書記表示,村子的改變要歸功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教授楊貴慶。

在楊教授看來,美麗鄉村建設並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不是塗脂抹粉,而是由內而外煥發自身的魅力。

「要因地制宜,找到他自己的發展特點,形成一種文化的自信,用有效的轉換通道,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它的產業振興。」

烏巖頭村的發展只是當地的一個縮影。

目前黃巖通過挖掘鄉村文化內涵,把更多的文化村打造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村、攝影村、網紅村,遊客願意來了,年輕人想著回家發展了,村民的錢包也鼓起來了。

(原標題:《央視關注 | 浙江黃巖:空心村成人氣村 因村施策探索鄉村新路徑》,編輯:張丹萍。)

【來源:浙江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浙報關注丨黃巖區委書記陳建勳署名文章:治理空心村,建美未來鄉村
    黃巖區沙灘村從原本典型的「空心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人氣村」,這一變化背後是黃巖區以去空心化為突破口建美未來鄉村的縮影。校地合作,實施高起點謀劃引領。2012年開始就與同濟大學建立校地合作關係,聘請該校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擔任首席專家。
  • 滬蘇浙等地教授各顯身手 揭秘黃巖空心村突圍的背後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黃巖產學研結合推動空心村突圍,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教授深耕黃巖鄉村,致力於鄉村振興。 引進高校教授,難就難在紮根。黃巖有什麼獨特的「土壤」吸引「大咖」教授?教授的到來又令當地起了哪些「化學反應」?近日,我們和教授一起下鄉,探尋答案。
  • 黃巖烏巖頭村和溫嶺石塘鎮成浙江「示範生」
    近日,農業農村部、浙江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我市黃巖烏巖頭村和溫嶺石塘鎮入選,為鄉村振興交上了最新答卷。據了解,浙江省是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近年來,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探索創新,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不僅涵蓋了平原、山區、海島等不同地區的鄉村,還提煉出了能人帶動、產村融合、鄉村治理、數字經濟等帶動模式。其中,黃巖烏巖頭村就屬於「能人帶動」模式。
  • 因村施策、因戶思策、因人施策 加快產業扶貧
    因村施策、因戶思策、因人施策 加快產業扶貧發布時間:2017-06-23   作者:吳朝廷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內容提要: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州、縣2017扶貧工作規劃,羊場鎮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樹立以「產業化扶貧」為主導,重點發展種養殖產業的思路,制定出因村施策、因戶思策、因人施策的扶貧方案 。
  • 浙報深讀丨教授們各顯身手深耕黃巖農村 空心村突圍記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黃巖產學研結合推動空心村突圍,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教授深耕黃巖鄉村,致力於鄉村振興。引進高校教授,難就難在紮根。黃巖有什麼獨特的「土壤」吸引「大咖」教授?教授的到來又令當地起了哪些「化學反應」?近日,我們和教授一起下鄉,探尋答案。黃巖寧溪鎮烏巖頭村修復後的民居。
  • 「空心村」變身「網紅村」如何做到的?
    誰能想到,如今周邊市民的網紅打卡地「桃源小筑後營村」,幾年前還是一個蕭條的「空心村」。「那幾年,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多,村裡基本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很多房子都沒人住,一颳風下雨啥的,好多房屋都坍塌了,村裡面一點生機都沒有」後營村村民朱海軍說。位於肥鄉城區東北的後營村,共有420戶1792口人,耕地3340畝。
  • 雲南陸良:板橋鎮因村施策實錘戰貧
    舊州村陸興糕點廠富裕的村子總相似,貧困的村子卻各不同。雲南省陸良縣板橋鎮是傳統農業大鎮,蠶桑、蔬菜、畜牧是支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板橋鎮因村施策,實錘戰貧力正酣。擺羊村竹籬笆圍起小菜園月餅作坊產業族群的形成,是舊州民族團結奔小康的一個小小縮影,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舊州村根據因村施策的方針,整合民族宗教建設等資源,流轉土地,創辦村企蔬菜育苗基地、化肥農藥供銷店,既解決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吸納貧困戶和不便外出務工人員在家門口就業。
  • 白雲機場旁「空心村」變「網紅村」
    坐落在廣州白雲機場附近、白雲區人和鎮的鳳和村,在去年以前還是一個空心村,如今,這裡已經蝶變為網紅村,入選了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評出的首批100個廣州網紅打卡地,還有了一個時髦的新名稱「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
  • 無錫:「因村施策」引導發展 為美麗田園鄉村畫藍圖
    戶外天寒地凍,屋內建設美麗鄉村熱情似火。
  • 鄉村振興的烏託邦,計家墩如何使空心村變成理想村?
    計家墩理想村是基於鄉村的理想生活方式,藝術家、企業家、學者、當地村民等聚合在一起共享恬靜美好而豐富多樣的生活,再現中國傳統而美好的鄰裡社區關係。一個人的理想是夢想,一群人的理想就變成了計家墩理想村。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計家墩理想村,看她如何盤活空心村,實現理想的?
  • 激活古村動力,「能人」助推烏巖頭村鄉村振興!
    在浙江有個上百年歷史的古村落,近年來當地通過讓專家因村施策,與高校建立合作的模式,把空心村打造成了人氣村。這個專家是一個「布袋教授」,這個古村就是烏巖頭村。「能人」助推古村煥新顏,烏巖頭村打造鄉村振興鮮活樣本!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黃巖烏巖頭村,看「布袋教授」如何讓古村實現鄉村振興的?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遊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張家樓村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東南方向,距古鎮彭城約1.5公裡,村莊佔地面積200畝,分為東片老村和西片新村兩部分,這裡盛產優質瓷土,當地百姓鑿井挖土,源源不斷供應著磁州窯爐火千年不熄。張家樓的老宅多沿河而建,參差錯落,隔河相望。
  • 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鄉村振興不要搞大拆大建,防止鄉村景觀城市化、西洋化,要多聽農民呼聲,多從農民角度思考。要突出村莊的生態涵養功能,保護好林草、溪流、山丘等生態細胞,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11月28日,「新時代鄉村振興」讀書活動線上讀書群交流開展到第48天,繼續深入《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論述摘編》第六章「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 廣東中山三鄉鎮橋頭村:探索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旅融合新路徑
    橋頭村是國家級生態示範村,也是三鄉鎮的標誌性旅遊景點,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建設於2016年的橋頭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由文化室、文化藝術創作基地和三悅書房橋頭驛站,以優美的鄉村風光和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惠,也引來眾多遊客的點讚。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
    50歲的徐霞是張家樓村土生土長的農民。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餘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遊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
  • 浙江安吉橫山塢村:「空心村」變藝術民宿村 綠水青山生「金」
    小癮·半日村的民宿一景。王麗瑋攝 從杭長高速口下來,沿著平坦的鄉村公路一直開,距離千年古寺靈峰寺旁3公裡的一處山坡便是橫山塢村所在地。 落地在橫山塢的「小癮·半日村」原是一個空心村,多年前經過整體搬遷和藝術設計,如今已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高檔民宿集群,共規劃建築71棟、民宿20家,其中「簾青」「朝花夕舍」等9家民宿已是遊客盈門。
  • 探索具有睢寧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
    從十九大報告的字裡行間中,我讀出了黨中央重農固本的不變初心,也找到了村鎮發展的實踐路徑。睢寧是傳統農業大縣,擁有80萬農業人口和155萬畝耕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鄉村。結合對十九大精神的學習理解,就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建立系統性思維。
  • 沂南縣朱家林村:打造鄉村旅遊新形態
    沂南縣朱家林村:打造鄉村旅遊新形態 2019-01-03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夏津鄭保屯:開創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增收新路徑
    今年以來,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鄭保屯鎮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有關要求,開拓思路,大膽創新,連續實施集體經濟壯大工程,以「1+X」飛地抱團項目為核心,建設「1+1+15」增收體系,全面提升村黨組織「造血功能」,探索實踐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可持續增收的新路徑,傾力打造鄉村振興鄭保屯實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河北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8月17日,遊客在峰峰礦區張家樓村遊覽。河北日報記者 張 昊攝「彭城街,五裡長,旮裡拐彎籠盔牆……」8月17日,峰峰礦區張家樓村「老缸調茶館」前,一曲樸實酣暢的「老缸調」唱腔,吸引著眾多遊客紛紛駐足觀賞。50歲的徐霞是張家樓村土生土長的農民。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餘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遊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