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廣州白雲機場附近、白雲區人和鎮的鳳和村,在去年以前還是一個空心村,如今,這裡已經蝶變為網紅村,入選了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評出的首批100個廣州網紅打卡地,還有了一個時髦的新名稱「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
當你走進空港小鎮,將穿越時間隧道看見百年前的村莊的影子,嶺南特色的瓦房,長著蔥綠青苔的屋簷,鳥兒飛過、停留,唧唧喳喳的叫喚,時間頓時變得很慢,仿佛走進了木心的「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詩意。優美而又詩意的環境,讓網紅主播都愛上了這裡。在如今的鳳和村,老村民記得住鄉愁,新市民獲得了歸宿。
滑動看更多
充滿嶺南特色的瓦房,長著蔥綠青苔的屋簷,大片絢爛蔓延的花海,還有小橋旁被風輕輕拂動的池水,以及那些爭相搶食的金魚,當人們進入小鎮,種種自然元素便湧入眼中、襲在心頭。
從「空心村」到「網紅村」,讓歷史底蘊融入現代生活,鳳和村是賦能老城市新活力和廣州「四個出新出彩」的一個典型,也是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的試驗。在鳳和村這片「試驗田」中,建行廣東省分行、廣州分行、人和鎮政府、鳳和村和廣東恆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加強政銀企合作,以「繡花」功夫煥發古村新活力,讓村民收入得到了提升,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據了解,鳳和村項目總投資9.7億元,近70%資金來自建行三舊改造貸款,現代金融「水利工程」的灌溉,讓鳳和村在保留古村落鄉土味道的同時,散發出現代小鎮的時尚氣息。
透過小鎮感受廣州城市的溫度
某航空公司的空姐趙小姐,在建行朋友的推薦下,今年8月開始搬到小鎮的「物外公寓」租住。
趙小姐說,她是清遠人,以前也在機場周邊找過房子,但是環境稍微好一些的太貴,便宜的環境又不好,所以寧願每次花40多分鐘的車程上下班。
「而現在住的物外公寓,不僅居住環境媲美星級酒店,生活起居也非常方便,上班只需要10分鐘車程,300米就可以搭乘3/9號線高增站,一站可達機場,一線可達珠江新城,叫外賣也非常方便。」趙小姐開心地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趙小姐租的30平方米的公寓,原價1800元/月,剛好遇上了優惠價,900元/月就住上了。
在鳳和村找到紮根廣州落腳之地的外來人員還有很多。據介紹,為了給廣州城市發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租購併舉」要求,充分利用鳳和村的空置房資源,引入存房業務服務,通過政銀企合作讓原來環境惡劣的出租房成為人才的安樂家,助力解決城市新市民的住房問題。
長租公寓環境優越
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助力解決畢業生求職住宿難的燃眉之急,「物外公寓」推出「2020年畢業免租優惠活動」,最長免租期可達半年。
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的萬東帥,是河南人,是這次免租優惠活動的入選者之一。他說,來廣州找工作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剛來的時候,因為暫無收入,租房面臨諸多局限,讓他頗為煩惱。無意間,他在網上看到了小鎮的免租優惠活動。抱著將信將疑的心態填寫了免租申請表。在接到主辦方的入選電話後,便帶著一條毯子、一個行李箱來了小鎮。
「沒想到,小鎮公寓這邊真的免租半年,而且條件還這麼好。」在談到公寓住宿條件時,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表示原以為能用來做免租的房間都不會太好,但這次卻給了他不少驚喜。清新的環境、齊全的配套、溫馨的服務……似乎時時刻刻都能透過小鎮,感受到廣州這座城市的溫度。
公寓配套設施齊全,
租客在健身房免費健身
創業企業進駐
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除了發展長租公寓,鳳和村改造過的舊房子還用於發展商務辦公、商業、旅遊休閒等項目,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創業企業。
小鎮內的創業谷大樓
去年底,專注農業+直播領域的MCN機構(網紅孵化器或網紅經紀公司)——廣東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把辦公場地選在了空港小鎮。
偶然機會,該公司創始人王澤鋒發現鳳和村「廣州空港文旅小鎮」就是一個鄉村振興的樣本,這與該公司的戰略不謀而合,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租下 1200 平方米的兩層辦公場地,以及幾十套長租公寓,作為休息室與宿舍給主播們使用。
王澤鋒還補充道:「這裡租金成本低,但是配套完善、交通方便,就拿長租公寓來說,月租金1000多元一套,但都是女主播們所喜愛的類型。而且這裡離機場很近,我們公司邀請外地的網紅主播來做活動也很方便。」
這一年,該公司為農產品營銷插上網際網路直播的翅膀,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王澤鋒說,公司發展很快,馬上就要新增一層的辦公場地。他對公司和鳳和村的發展信心滿滿:「有了建行和廣東恆健這樣的金融大咖加持,我們在這裡發展很有信心。」
創業企業在鳳和村找到了發展的基地,鳳和村也因各類企業的進駐煥發新活力,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紮根鳳和村,直播、文旅、空港經濟等多種業態在這裡生根發芽,為鳳和村發展帶來新動能。對此,村民的感受是最深的,原來村裡多為老人和小孩,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如今村民在家門口就有工可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裡支持家鄉發展,鄉村發展更有活力。
村民幸福感爆棚
小鎮蝶變做夢也想不到
鳳和村黨委副書記曹佩民,1997年嫁到鳳和村後就一直居住在這裡。曹佩民介紹說,這裡屬於典型的貧困村,改造前村裡連通往外面的水泥路都沒有。同時由於糧食價格連年走低,大於村內非農規劃建設的速度,農民種地持續虧損,因而大量村民湧入城市,有超過1/3 的房子是空著的,整個村看起來像個空心村,毫無人氣。環境也很糟,村裡唯一的池塘流出來的水都是又黑又臭。
2017年,恆健控股、建行廣東省分行、人和鎮政府、鳳和村共同合作,以8-10元/月/平方米的價格向村民支付租金,每三年漲10%租金,合作期限30年。這麼一來,現在村民一般每年都能獲得穩定收入,最高的一年可以拿到超10萬元,少的也有幾萬元。
舊村換新顏,村民幸福感爆棚
改造後的鳳和村環境更加優美
點擊圖片看對比
點擊圖片看對比
改造不僅讓村民有了穩定收入,小鎮的居住環境也大大改善,在建行廣東省分行的資金支持下,恆健控股對鳳和村內的基礎設施、房屋、池塘等進行改造,池塘的水變得清澈,村子旁邊的道路通了、地鐵也開到了村裡,村民出行也方便了,幸福感爆棚。而且,建設銀行與恆健控股通過「微改造」的方式對鳳和村進行升級改造,為鳳和村留住了地方特色,也為村民留住了鄉愁。
如今,村民們的笑容更燦爛了,大家做夢都想不到,鳳和村可以變得這麼美。「之前部分移民海外的村民,最近都回鄉居住了;隔壁村的村民,也常常過來散步,特別羨慕我們。」曹佩民臉上笑開了花。
「鄉村振興戰略+城市更新+住房租賃」路徑新探索
鳳和村華麗蝶變的背後,離不開金融活水的助力,建設銀行聯動恆健控股在鳳和村這片「試驗田」打造 「鄉村振興戰略+城市更新+住房租賃」試點,探索創新 「N+住房租賃」業務模式,為舊村和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樣本參考。項目首期於2017年開始改造,2019年6月開始運營。
據了解,鳳和村長租公寓的建築規模約3000套,為提升長租公寓的出租率與經營效益,建設銀行通過存房服務對運營效率進行提升,以建信住房系統為平臺,引入專業運營機構,提升了長租公寓的經營管理水平。目前,廣州白雲機場工作人員、園區內辦公人員、在白雲區辦公的小白領等,都是鳳和村長租房的客源。而且,這裡的長租房還擬納入廣州政策性租賃住房使用,並提供給廣東省團委用於給來廣州創業的大學生免費居住。
當前,廣州大力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強化歷史文化名城空間活化利用,建設嶺南文化中心,打造了永慶坊等一批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鳳和村的成功改造為城市和鄉村「微改造」開啟了探索之路。建行以銀行優勢在住房市場的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架橋鋪路,讓居民宜居宜業,同時兼顧了文化傳承和保護、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讓鳳和村的風貌煥然一新,以金融之水激活老城新生態。這種改變不僅僅有產業生態重塑帶來的震撼,更有美學設計直接觸達鄉村振興的本質需求。
建行在空港文旅小鎮落地黨建活動基地、
羊城安居工作室
在鳳和村這座百年古村落可以看到,更新改造考慮了歷史文化保護,在保留原貌基礎上進行「微創手術」,使項目內的獨具嶺南特色的古老建築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獨具特色的村落街道成為美麗的風景線
「鳳和村項目通過微改造方式保護古村落,同時對危房舊房拆舊建新。通過整合資源盤活了有文化底蘊的古村落閒置房源,鄉村振興在住房租賃的賦能下另闢蹊徑。」恆健控股負責人朱鋼說。
作為全國首個空港文旅小鎮,項目踐行「文化藝術煥新鄉村」的理念,打造產城融合集航空產業配套、文化旅遊、生活社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文旅小鎮綜合群落,在這裡,還可值機、住網紅民宿,看藝術展覽,更可報考飛行駕照。
空港文旅小鎮內的民宿環境優美
小鎮內設有寬敞明亮的城市候機樓,除了與機場同步更新的值機表,現場還配備了機場快線,完美地解決了機場與小鎮之間「最後三公裡」的交通問題。
小鎮內設有寬敞明亮的城市候機樓
小鎮聯合廣州圖書館共建的「深夜書房」大費周章地修復了一磚一瓦,既保留了古村落的老味道,又開闢了村民學習的新空間,在這裡可以免費看書,憑身份證還可以借書。閒置的祠堂小樓已經改建成村裡的藝術館,不定期舉辦各類藝術展,是居民開展藝術教育的好場所。
作為「藝術介入鄉村」的先鋒實踐者,小鎮集聚了優越區位、獨特產業和藝術資源等優勢,無疑將成為廣州空港經濟區的又一張亮眼名片。
同時,依託良好的空港資源和交通便利性,小鎮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創業企業,推動創新創業企業與傳統經營業態、空港經濟的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以空港經濟為核心的商務、商業圈。不久的將來,隨著設施服務的不斷完善,小鎮的空港經濟新生態模式還將有望成為全國臨空經濟發展的良好示範案例。
鳳和村的變化打造了美麗鄉村升級改造樣本。隨著樣本在更多村落和城市改造項目中推廣,越來越多的村落、舊街區將會實現華麗變身,廣州的城市文化綜合實力也將繼續提升。
還沒來過這裡的各位小夥伴們趕緊地,一起來相約打卡吧!
文:林曉麗
(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