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空心村」蝶變網紅村,杜堂村貧困戶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2020-12-06 湘湘帶你看社會

初冬時節,走進黃陂區姚集街杜堂村,遠遠地,五彩斑斕的花海便映入眼帘,民宿商業街前霧氣繚繞,荊楚民居與木蘭花鄉景區交相輝映,各類田園風情建築、遊樂設施讓遊客目不暇接......

11月29日,在杜堂村葛家新灣,今年58歲的盧淑蘭正在自家新樓房門前的小園擇菜,滿臉幸福感。她對長江網記者說:「以前從來沒想過,在家門口能吃上『旅遊飯』,還住上了二層小洋樓,日子越過越紅火!」

杜堂村地處黃陂區北部丘陵地帶,原本是經濟落後的小山村,耕地大部分拋荒,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村裡多半是留守老人和孩子。

2004年,盧淑蘭的丈夫患病早逝後,全家僅靠她種著1畝田地,辛苦拉扯4個孩子長大,成為村裡的貧困戶。她說:「那時孩子都還小,除去家庭日常開銷後,收入僅夠口糧。」

改變開始於2014年,杜堂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旅遊、花卉苗木和養殖等產業,建成木蘭花鄉景區。2017年,「三鄉工程」的建設,加快了杜堂村發展步伐,村裡農民變股民,農村變景區,極大地釋放了農村土地潛能,促進了村民從單一的農業收入到多種收入的轉變,村民的生活因此發生質變。

盧淑蘭告訴記者,村裡合作社成立後,大家把空閒農房按1600元/平方米價格入股。房屋經過統一設計、裝修後,再由合作社統一招商,打造「民宿+商業街」,引進企業、市民投資經營農家樂、民宿、文創等產業,農戶按照入股資產的10%進行保底分紅。「我家近90平方米的老屋在2018年入股,每年能拿到1萬元左右的分紅,還住進了集中遷建的新樓房。」盧淑蘭欣喜地說,自家的老屋入股後,被改造成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她還能偶爾來店裡學習電商運營知識,自己計劃在合適時機嘗試「觸電」,在網上售賣黃陂特色農產品。

和盧淑蘭一樣,很多村民已經有了在景區打工和股份分紅兩項收入,部分村民還有土地流轉收入。如今,杜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元,比2014年增長1.5倍。村集體收入達40萬元,比2014年增長12.3倍。短短幾年時間,「空心村」蝶變美麗鄉村「網紅村」。

「日子過好了,得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感恩村裡的能人們情系家鄉。」談起這幾年的變化,盧淑蘭提到了回鄉能人葛天才。葛天才是土生土長的杜堂村人,初中畢業後外出務工,後來從事建築勞務,靠勤勞積累了一定財富。2014年底,葛天才被召喚回村,帶領杜堂村113戶村民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並成立了木蘭花鄉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打造武漢木蘭花鄉景區。如今,景區經營日益紅火,大批外出打工的青壯勞力攜家帶口返鄉就業創業,各類社會人才紛至沓來。

盧淑蘭的3個女兒都出嫁了,兒子在城裡上班。雖然她一個人守著新洋房,但生活非常充實。房屋入股保障了盧淑蘭的固定收益,她還經常到木蘭花鄉景區幫工,忙時每月務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全年綜合收入達3萬元左右。「心裡更加踏實了,期盼兒子早點成家,我能早點抱孫子!」憧憬未來生活,盧淑蘭滿懷信心。

【來源:武漢農業農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黃陂昔日「空心村」蝶變網紅村,貧困戶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11月29日,在杜堂村葛家新灣,今年58歲的盧淑蘭正在自家新樓房門前的小園擇菜,滿臉幸福感。她對記者說:「以前從來沒想過,在家門口能吃上『旅遊飯』,還住上了二層小洋樓,日子越過越紅火!」
  • 井岡山下神山村:「空心村」蝶變「旅遊村」
    (中國減貧故事)井岡山下神山村:「空心村」蝶變「旅遊村」中新社江西井岡山9月21日電 題:井岡山下神山村:「空心村」蝶變「旅遊村」作者 吳鵬泉在井岡山深處「窩」了大半輩子的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如今吃上了「旅遊飯」。
  • 家門口吃上旅遊飯「空心村」變「網紅村」
    走進安順市經開區么鋪鎮阿歪寨村,高大魁梧的藤甲兵塑像站立道路兩旁,村間小道上總能聽到當地人說起家鄉文化。「空心村」的涅槃「阿歪寨,石頭房子、石頭牆,石頭碾子、石頭磨」,清澈的小溪圍著寨子靜靜流淌……如詩如畫的景色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自拍,成為網紅村。曾經的阿歪寨卻是另一番光景。
  • 清遠英德河頭村發展農旅產業,昔日「空心村」華麗蝶變
    陳井清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年前,在省委辦公廳駐村幫扶工作隊、碧桂園集團以及當地致富帶頭人許萬紅的努力下,河頭村發展桑芽菜產業,陳井清成為首批參與者之一,承包了幾畝地精心種植,年收入增長3萬餘元,成功摘掉「窮帽子」。
  • 「世外梅園」脫貧記:這個瀕臨空心村如何蝶變?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鄉村賞花踏青的好去處,4年前還是瀕臨空心化的破敗村落,如今卻成為遠近聞名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所有貧困戶在2017年底脫貧。鮮為人知的是,這個鄉村賞花踏青的好去處,4年前還是瀕臨空心化的破敗村落,如今卻成為遠近聞名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所有貧困戶在2017年底脫貧。
  • 黎鄉蝶變:昌江王下鄉吃上「旅遊飯」 奔上致富路
    浪論村的變化,是王下鄉「蝶變」的縮影。從「吃了上頓沒下頓」到成為全縣脫貧攻堅及民族團結進步的典型;從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到今年「五一」以「黎花裡」之名驚豔亮相……王下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源自昌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精心謀劃,大膽創新,通過「兩就兩化」和「三護五變」點石成金,讓王下鄉的老百姓吃上了「旅遊飯」,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 「空心石頭村」成網紅景點 洛陽貧困戶靠農家樂年入三五萬
    「老屋認領」計劃、景區+民宿帶動當地旅遊……洛陽市嵩縣的旅遊扶貧,讓村落有了變化「空心石頭村」成網紅景點 貧困戶靠農家樂年入三五萬就是這樣一個「石器時代」的小村落,如今成了驢友心中的勝地、遊客們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 告別老礦山吃上旅遊飯 一個村子從「白」到「綠」的蝶變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張園園 楊一帆 劉旭江西近年來,潔源村結合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村裡的綠色資源,轉型發展鄉村旅遊。裸露的山體逐漸修復,凹陷的礦坑成了湖泊,零亂的礦場成了景觀,礦山上還特意保留了原生態的戰爭背景。如今,行走在「浴血瑞京」景區,目之所及是青山綠水、棧道廊榭,加上礦山遺址,美得特別。
  • 重慶:33萬脫貧人口吃上「旅遊飯」
    1月15日,深冬難得的好天氣,武隆區白馬鎮豹巖村脫貧戶張國生忙碌了起來——依靠鄉村旅遊,老張不僅擺脫了貧困,還清了貸款,還吃上了「生態飯」持續增收。鄉村旅遊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農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徑。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在趙立春的感召下,藝術家們陸續來到張家樓,在保護村莊原貌的基礎上,共同成立了張家樓藝術公社。一個個即將坍塌的老宅子被清理加固,一個個工作室、創作室、展覽室在一處處老宅院中落成。在這個擁有千年文化積澱的古村落裡,藝術家們開始了書畫、陶瓷、詩歌等作品的創作。
  • 樂業縣貧困戶脫胎換骨:在家門口「遊山玩水」還能吃上「旅遊飯」
    家門口吃上「旅遊飯」村民增收有信心踏上層層石梯,來到了氣派的觀景平臺,平臺分上下兩層,設有咖啡服務廳、遊客大廳、觀景臺等設施。走進雲海咖啡廳,一股濃鬱的咖啡香撲鼻而來。據悉,這座海拔高達1466米的咖啡廳是全廣西海拔最高的咖啡廳。
  • 「共享農莊」活了空心村(咱們村裡的新消費①)
    杜堂村村民葛天華沒想到,空置多年的農房「身價」躥到這麼高。「好空氣、好風景,吸引來投資,重裝了房子,生意火得很。」如今,葛天華的房子有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隱逸雅居,節假日不提前幾天壓根訂不上。  杜堂村位於湖北武漢黃陂區,毗鄰木蘭山景區和木蘭花鄉景區。
  • 「空心村」變身「網紅村」如何做到的?
    誰能想到,如今周邊市民的網紅打卡地「桃源小筑後營村」,幾年前還是一個蕭條的「空心村」。「那幾年,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多,村裡基本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很多房子都沒人住,一颳風下雨啥的,好多房屋都坍塌了,村裡面一點生機都沒有」後營村村民朱海軍說。位於肥鄉城區東北的後營村,共有420戶1792口人,耕地3340畝。
  • 「決勝2020」貧困戶吃上了「旅遊飯」 走上致富路
    11月27日,「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商城縣伏山鄉裡羅城村,在這裡探尋這個昔日偏僻鄉村成為網紅打卡地的秘密。沿著該村的村道一路走去,乾淨整潔的路面,錯落有致的豫南風格房屋,其白牆黛瓦與自然山水相得益彰;在穿村而過的小河裡,鴨子在嬉戲,遠處的山頂雲霧繚繞,頗有「世外桃源」之境。
  • 家門口吃好「旅遊飯」
    近年來,該村依託生態旅遊資源,村民在家門口吃好了「旅遊飯」。目前,該村人均年純收入達2.5萬餘元,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大步流星。靠山吃山,生態為先10月9日,記者來到延壽村採訪。沿著蜿蜒盤旋的景區公路上行,隨著海拔增高,俯瞰到的風景越來越美,層林盡染,如入畫境。村裡民居房前屋後種滿花木,與山林相映成輝。時不時能看到背包遊客走進民居,諮詢路線或辦理入住。
  • 宜陽縣趙老屯村:吃上「旅遊飯」「屯」出新生活
    近年,趙老屯村民俗旅遊紅火起來,今年趙勝利萌發了在家創業開飯店的想法。說幹就幹,到了「五一」,他家的飯店便開業迎賓了,生意紅火。如今,在趙老屯村,和趙勝利一樣返鄉創業的村民還有很多。  趙老屯村坐落在香鹿山上的丘陵溝岔之間。
  • 白雲機場旁「空心村」變「網紅村」
    坐落在廣州白雲機場附近、白雲區人和鎮的鳳和村,在去年以前還是一個空心村,如今,這裡已經蝶變為網紅村,入選了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評出的首批100個廣州網紅打卡地,還有了一個時髦的新名稱「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河北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8月17日,遊客在峰峰礦區張家樓村遊覽。在趙立春的感召下,藝術家們陸續來到張家樓,在保護村莊原貌的基礎上,共同成立了張家樓藝術公社。一個個即將坍塌的老宅子被清理加固,一個個工作室、創作室、展覽室在一處處老宅院中落成。在這個擁有千年文化積澱的古村落裡,藝術家們開始了書畫、陶瓷、詩歌等作品的創作。
  • 山區民宿帶火河南空心村
    在河南,曾經因為農耕條件差而形成的深山空心村,現如今通過改建低密度的鄉村民宿,成為都市遊客休閒的熱門度假地,通過參與經營,留守在家的村民也直接或間接地獲得了一筆不錯的收入。據濟源市文旅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些地處山區的民宿表現搶眼,有的周末小長假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山區民宿帶火了昔日空心村。位於河南濟源市迎門村的小有洞天民宿。受訪者供圖 入秋後,山區氣溫已經讓人明顯感到寒冷。清晨,村民李清豔早早來到家附近的小有洞天民宿,她的工作是負責客房衛生,打掃庭院。
  • 山區民宿帶火河南空心村
    據濟源市文旅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些地處山區的民宿表現搶眼,有的周末小長假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山區民宿帶火了昔日空心村。 李清豔工作的小有洞天民宿就建在迎門村的舊址上,這裡雖然距離著名的王屋山景區只有2公裡,但是,由於山路崎嶇,村子又不在遊客的遊覽路線必經之地,所以享受不到觀光遊的「好處」,加上山區自然條件差,村民靠土地的收入微薄,村民陸續搬離老宅後,迎門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