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可以看、聽三國故事;這裡,民風淳樸、環境優美、遊人如織;這裡,不僅有布依民族文化,還有歷史悠久、全國唯一的三國藤甲文化。
走進安順市經開區么鋪鎮阿歪寨村,高大魁梧的藤甲兵塑像站立道路兩旁,村間小道上總能聽到當地人說起家鄉文化。
「空心村」的涅槃
「阿歪寨,石頭房子、石頭牆,石頭碾子、石頭磨」,清澈的小溪圍著寨子靜靜流淌……如詩如畫的景色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自拍,成為網紅村。
曾經的阿歪寨卻是另一番光景。
「阿歪寨是布依族村寨,房屋多以石木結構為主,老舊房屋較多,道路狹窄、交通不便、人畜混居、環境髒亂。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或者搬出村子,使村子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么鋪片區工作組副組長陳衛忠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阿歪寨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如何讓村子真正恢復生機,產業興旺發達,一直是幹部群眾苦苦思索的難題。
2018年,阿歪寨村迎來新機遇。該村作為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範工程示範村,先後被國家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共同締造」試點村、「古村落空心化活化」示範點。
如何擦亮國家級、省級金字招牌?當地幹部群眾結合自身歷史文化特點和地理環境優勢,將目光投向鄉村旅遊和民宿產業。
按照「共同締造」試點村發展思路,阿歪寨村採取「農民資產入股、村合作社集中管理、企業出資認購、公司建設運營」模式,動員本寨村民無償出讓老舊危房20年的使用權給合作社,合作社再引進社會資本(愛心企業家)對老舊房屋進行認領、修繕和改造,最後統一交給旅遊公司進行布局和管理運營,盤活業態,實現合作共贏。
龍頭公司落戶,給歪寨村注入鄉村旅遊發展新動力,也增強大家建設美麗阿歪寨村的信心。今年3月起,經開區相關部門組織轄區內多家企業到阿歪寨村實地考察,目前,新建的30棟新民宿已全部認購完成。
「在推進阿歪寨村『共同締造』的進程中,逐漸由政府為主向社會多方參與轉變,帶動村民參與,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城鄉治理體系。」經開區城鄉建設督導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鄭興華介紹。
藤甲文化注入活力
「之前就看朋友發過照片,這次和家人一日遊,感覺風格很獨特,環境也不錯。」清鎮遊客張光豔說。
「我們村現在太漂亮了,來玩的人很多,他們都是奔著我們的文化和環境來,我們要把文化好好傳承下去。」村民韋曉琴說。
在建設過程中,阿歪寨村按照傳統村落核心區、新村規劃區分別進行打造,核心區主要是對以前的老宅進行修繕加固,保持以前的原始建築風貌,新村規劃區主要是依託藤甲谷歷史文化背景,進行規劃實施。
老藝術家、「夜郎谷」締造者宋培倫先生在阿歪寨村調研考察時說,阿歪寨村民宿項目打造保留了古村落的形式和風格,水電等方面的鋪設也很用心,既保留傳統,又確保現代人生活的舒適感。
在民宿打造過程中,阿歪寨村結合自身三國時期藤甲文化和布依族文化特點,努力保留傳統古村落的氣息,通過「新文化植入」「新業態引入」「新村民進入」的方式,創新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模式,打造農文旅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成集民宿、研學、養生、文創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區,持續推進文化藝術村發展,成功打造出藤甲谷網紅景區、古村落民宿區、民宿研學區、布依風情一條街等農文旅結合的田園綜合體。「藤甲之魅,穿越之旅」讓各方遊客慕名而來。
今年8月30日,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暨農村社會事業專家諮詢委員會秘書長黃水源為阿歪寨村掛上「鄉村振興研學基地」牌匾,又為阿歪寨村增添一塊金字招牌。
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古村落不僅重新煥發生機,也讓群眾從中獲益,當地村民靠著自己房子,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老闆,我們訂個餐,還有包房沒,我們人多。」
「有,你們有多少人都住得下。」
阿歪寨村伍正翠原本一直在外地做餐飲,有技術、有經驗的她,看著村裡發展旅遊業,遊客日漸增多,於是選擇回家做農家樂生意。
「天天都有客人,每天收入有3000多元。」伍正翠說。
除了餐飲,她重新裝修二樓和三樓,根據村裡的統一規劃,準備用於發展民宿。
不遠處,一家奶茶店裡坐滿客人,這是韋豔江開的店。2019年前,她一直在南京務工,春節回家過年後,看到村裡的變化,決定留鄉創業。
「現在村裡開發很好,也給我們帶來很多創業就業機會,回來開店,比在外打工強多了。」韋豔江說。
在阿歪寨村像伍正翠、韋豔江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把傳統村落打造成村民生活的美好家園、心靈回歸的生態樂土,讓美麗鄉村提檔升級,進一步帶領村民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
如今,阿歪寨村實現從「髒亂差」到「潔淨美」的美麗蝶變,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幸福感與日俱增。(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胡麗華張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