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夏津鄭保屯:開創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增收新路徑

2020-12-23 民主與法制網

  今年以來,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鄭保屯鎮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有關要求,開拓思路,大膽創新,連續實施集體經濟壯大工程,以「1+X」飛地抱團項目為核心,建設「1+1+15」增收體系,全面提升村黨組織「造血功能」,探索實踐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可持續增收的新路徑,傾力打造鄉村振興鄭保屯實踐。

一村一策,多舉措繪就集體經濟「滿園春色」

  這幾天,夏津縣鄭保屯鎮楊西村的胡同小巷裡格外熱鬧,村民們正忙著修整硬化路面,戶戶通工程正全面啟動。「一出來心裡就特別亮堂,硬化路直接通到了家門口,非常好!」楊西村村民黃芹磊激動地說。

  多年來,楊西村作為傳統農業村,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由於缺乏資金,村莊道路一直未得到修整。隨著楊西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及時到位,戶戶通工程才得以順利開展。「早就有心辦這個事,現在村集體拿出7萬元,把路全部鋪完。」楊西村黨支部書記王勤來說起來信心滿滿。

  這樣一個傳統農業村是如何實現村集體收入突破7萬元的呢?在楊西村村西頭的西蘭花大棚裡,承包戶楊殿祥正忙著給西蘭花除草,再過一個月,西蘭花就能成熟上市了。「租了村裡的幾個棚,每年給村裡2萬元租金,自己不用建大棚也能收益,挺好!」楊殿祥高興地說。

楊西村黨支部「共享大棚」航拍圖

  據介紹,楊西村整合資金建設8個「共享大棚」對外租賃,村集體每年收取租金,不參與經營,以最低風險獲得穩定收益。同時,在土地上做足文章,盤活閒散土地對外承包,進一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不同於楊西村,邢莊村緊臨308國道,與全國羊絨之都清河縣跨橋相望,區位交通優勢凸顯,早在30年前就發展起了羊絨產業。邢莊村黨支部依託產業優勢,盤活閒置資源建設廠房,招引羊絨、服裝企業落戶,以租賃形式壯大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就能突破20萬元。

  「一村一品」競相發力,多舉措繪就集體經濟「滿園春色」。現如今在夏津縣鄭保屯鎮,包括楊西村、邢莊村在內的15個村,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精準搭建了「共享田園」經濟圈、「大田託管」經濟圈、「資源資產」經濟圈、「林下經濟」經濟圈,並在2019年,鄭保屯鎮在全市就已率先完成了村村集體經濟突破3萬元的目標。

用「活」資金,一個項目「撬動」多鏈條增收

  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造血機制」,實現全鎮15個村集體經濟大飛躍。除了村莊自我發力外,夏津縣鄭保屯鎮用活資金,在一個項目上多點布局。目前,在夏津縣鄭保屯鎮八屯村,一個投資1240萬元,佔地60畝的集體經濟產業綜合體正在開工建設。

  「我們採用飛地抱團發展的模式,打造鎮集體經濟產業綜合體,建設萬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工期預計是三個月,建設完成後與新希望六和集團合作。」鄭保屯鎮組織宣傳統戰委員蘇椏介紹。據了解,該項目投資建設資金,由鄉村振興服務隊幫扶資金440萬元,鎮村資金200萬元,社會資本投入220萬元,銀行貸款360萬元整合而成。與國家級龍頭企業合作,大大降低了風險,有助於村集體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夏津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觀摩團到鄭保屯鎮觀摩

  「每年有240萬元的租金收益,今年七一前後就能到位,僅此一項就提前實現了全鎮15個村集體經濟突破10萬。」夏津縣鄭保屯鎮黨委書記王冬說:「我們深挖該項目的縱深產業,帶動養殖板塊、糧食加工板塊,搭建勞務輸出平臺,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跨村抱團,飛地造血,打破了各村『單體作戰』的發展瓶頸,探索實踐了考核驅動、龍頭帶動、村社聯動、產業聯動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在五屯村,佔地260畝、投資80萬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已經投入使用。據介紹,該項目整合資金,建設鋼架式大棚12個,採用大棚租賃形式收益,不直接參與種植經營,不僅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還能帶動現代農業結構調整,輻射周圍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鄭保屯鎮還將依託近10公裡的魯冀防護林帶,在大運河沿岸發展林下經濟和文旅旅遊。「我們採用『黨支部+合作社+電商』的模式,在黨支部引領下廣泛動員群眾參與,一起做大做強赤松茸或者菌類產業的發展。同時,藉助大運河文化帶,發展蘑菇和文化旅遊,實現村集體增收。」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斌介紹。

激勵機制,「倒逼」激發村集體內生動力

  多渠道增收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保障,而如何打造村黨組織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實現村集體經濟長效增收的關鍵。鄭保屯鎮依託集體經濟產業綜合體項目,僅靠每年240萬元的租金收益,就足以保證15個村集體經濟突破10萬元,但如何防治出現「數字」增收,杜絕村幹部坐等靠等懶政、怠政思想呢?鄭保屯鎮黨委拿出了一套科學的激勵考核辦法。

  「以各村為單位制定最低3萬元的增收目標,如果年底完成目標基數,我們會把綜合體的收益分紅到各村黨組織,『鎮管村用』用於村級發展。如果沒有完成,收益分紅將收回引導造血再發展。」王冬介紹說。

  據了解,鄭保屯鎮制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考核方案,採用考核驅動、正向激勵、反向約束的方式,連續2年完不成增收目標的村黨支部書記將直接免職。科學的獎懲機制,倒逼村幹部解放思想,幹事創業,讓單純兜底變多元引導,實現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2020年,全鎮所有村莊將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部突破10萬元,20%村莊突破30萬元,力爭示範村莊實現突破50萬元。

相關焦點

  • 夏津鄭保屯:一個農村社區的「維穩經」
    在鄭保屯社區調解室,調解員正在調解   鄰居蓋新房,佔了自家的宅基地;朋友借了錢,多年賴帳不還;子女雖多,卻在贍養老人上推三阻四……這些瑣碎的爭端糾紛    在夏津縣鄭保屯鎮鄭保屯社區,有居民5200多人,類似的矛盾糾紛幾乎天天發生。為此,社區專門成立了調解委員會,小到家長裡短、鄰裡矛盾,大到宅基糾紛、債務債權,照單全收,及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大事小事不出村,實現了零上訪。社區幹部當起「和事佬」「兒子每年光給500元贍養費,其他事什麼都不管,你們去給說道說道吧。
  • 時隔30年鎮上又趕會 夏津鄭保屯鎮物資交流會開始
    進入11月份以後,德州市夏津縣各鄉鎮的物資交流大會陸續開始,當地百姓稱之為「秋收廟會」,每年此時,都會在夏津縣城及某些鄉鎮舉辦。但據鄭保屯村的老人回憶,30年前的秋冬季節,鄭保屯鎮組織了最後一次廟會,之後就再也沒有舉辦過。直至今年11月11日才有了30年後的又一次熱鬧。  周邊商販為了「趕會」一天忙14小時  鄭保屯鎮物資交流大會共持續7天,11月13日是第三天。
  • 夏津農商銀行鄭保屯支行多措並舉,全力支持鄉村振興
    近年來,夏津農商銀行鄭保屯支行認真貫徹落實省聯社「123456」總體工作思路,在總行黨委堅強領導下,依託當地運河文化,傾力打造「運河情、金橋連」黨建品牌,為古老的運河重鎮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加強黨建共建,全力支持鄉村振興。
  • 《今日關注》村集體經濟增收哪家強?邳州這七鎮招數多!
    10月26日市委常委會專題集體調研村集體經濟增收工程調研組先後走進七鎮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調研圍繞集體經濟增收各鎮村有何招數?成效如何?4四戶鎮七彩農業產業園——標準化種植四戶鎮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系統化思維建設農村,以園區建設助推集體經濟增收,目前全鎮8萬畝耕地主要建有「兩園兩區一平臺」:即南部萬畝果蔬示範園、北部萬畝七彩產業園,東部銀杏產業提升區、西部高標準糧食示範區,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平臺。
  • 象州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
    2019年05月11日 18:05 來源:來賓日報 編輯:吳海泉 象州縣羅秀鎮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本報記者 莫永娟■2015年軍田村評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山東夏津投資超2億 土地入股建水庫
    土地入股和BOT模式,是夏津成功的關鍵詞。夏津這一模式,對其他地區有何借鑑意義?在運作過程中,又遇到哪些問題?「土地入股+BOT」3300畝土地入股 海外公司來建12月4日下午,從山東夏津縣城向東北方向驅車十幾裡,便看到夏津水庫。記者來到壩頂,風很大,水很清。
  • 中國·夏津綠色紡織產業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五個重點項目籤約落地
    中國·夏津綠色紡織產業發展論壇在德州市夏津縣成功舉辦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5月23日訊(記者 王榮嶽 通訊員 田寶勇)5月21日,中國·夏津綠色紡織產業發展論壇在德州市夏津縣成功舉辦,五個重點項目現場與夏津縣各級政府籤約
  • 昆明市著力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
    近年來,昆明市緊扣「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實際,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全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打造出了一批批像阿烏村一樣村容美、產業強、農民富的生態宜居村莊,全面小康路上特色亮點頻現,幸福生活故事格外動人。
  • 兗州區新驛鎮五條路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兗州區新驛鎮立足實際明確五條路徑,迅速吹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比武衝鋒號,打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競賽開山炮。今年年內,確保全面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確保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服務力實現新提升。  規範承包合同增收入。
  • 錦石鄉碧泉村:讓村集體經濟「牛」起來
    ▲村支兩委班子要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基層黨組織就是鄉村振興的「火車頭」。該村一方面不斷強化村黨組織建設,從健全制度、規範管理、改善陣地、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入手,提升碧泉村基層黨組織整體水平。另一方面定期召集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大會,集思廣益,研究具體工作措施,保證了村級發展有方向、有目標、有舉措。同時,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規範管理村級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始終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及時全面公開村級集體資產和集體經濟收支使用情況,自覺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梧州市長洲區:發展集體經濟 打造強村富民「新引擎」
    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受益者,倪維志在2017年脫了貧,日子是越過越有勁了。近年來,龍華村黨委充分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型」,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完成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運用「財政投入、集體入股、村民參股、按股分紅」的方式,實現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雙增收。
  • 神木:村集體經濟結碩果 強村富民「比翼齊飛」
    崛地而起的蔬菜大棚及村民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看著眼前美好的一切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這個村莊的蛻變與發展這些來之不易的新變化新景象正是精準扶貧工作結出的豐碩成果昔日的貧困村脫胎換骨成為遠近聞名的「幸福村」,這是神木市探索多種有效形式盤活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鞏固脫貧成果
  • 石場鄉鹿崽樓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探索路徑促增收
    石場鄉鹿崽樓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引領,統籌組織,積極嘗試「新技術」,探索「新方法」,全力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據了解,這片小麥基地約200餘畝,是去年底由鹿崽樓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採取村集體社出資,群眾利用土地折價入股的方式,在村核心壩區連片種植髮展。當前正值豐收時節,村集體社協調引進了大型收割機,讓農民放下鐮刀,握上油門,減輕了勞動強度,增加了幹活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從而增加群眾收入。
  • 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北辰區螞蚱特種養殖項目了解一下
    引入適合農村發展的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已成為很多村最為緊要和必須破解的問題。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今年從山東引進了螞蚱特種養殖項目,經過試驗,發展前景良好。 一直以來,中河頭村集體收入較少,去年村「兩委」班子通過外出考察先進地區的致富經驗,發現螞蚱養殖投資不大、易於上手、利潤可觀,而且風險較低,適合村民增收。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全面貫徹落實商洛市《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關於獎勵村幹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脫貧實際,制定出臺了《山陽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聯鎮抓部署、業務部門聯片抓指導、鎮村領導包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 清水河縣城關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農穩定增收
    清水河縣城關鎮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按照「政府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資金扶持、公司合作帶動、農戶自我發展」的思路,在全鎮各村發展肉牛肉羊養殖扶貧產業項目,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農穩定增收。
  • 夏津縣鄭保屯村:45個防控網格織密安全網
    2月7日22時,夏津縣鄭保屯鎮鄭保屯村疫情防控指揮部內燈火通明。村黨支部書記黃亮存正和其他村幹部一起研討村內的疫情防控情況。黑色數字和紅色線條標記的手繪網格圖上,全村疫情防控情況一目了然。  鄭保屯村作為德州市夏津縣最大的村,地處魯冀兩省交界,308國道穿村而過,常住人口6000多人,外出返鄉人員較多。
  • 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主持人】田書記,村集體產業及戶產業發展怎麼樣?村裡就業情況咋樣?你們是如何推進產業就業工作的?【田安民】豐原村自2017年開始,緊扣國家扶貧政策,確立發展獼猴桃支柱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於當年7月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渭南金燕果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