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2020-12-25 商洛新聞網

近日,一場大雪過後,山陽縣板巖鎮氣溫驟降,冷得讓人直發抖。而在該鎮廟臺社區青林木業加工廠內,工人們並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停下手中的工作,他們正加班加點趕製建築工地所需的木工板材。

「我們社區的木業加工廠和麵粉加工廠投產以來,已有210多名群眾進廠務工,人均月收入達25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10萬元,為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廟臺社區黨總支書記盧滿權喜悅地說。

多點突破 催生蝶變效應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

近年來,山陽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全面貫徹落實商洛市《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關於獎勵村幹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脫貧實際,制定出臺了《山陽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聯鎮抓部署、業務部門聯片抓指導、鎮村領導包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立足「三山夾兩川」地貌特徵,山陽縣按照嶺南茶、嶺北菌、高山藥、川道果、移民小區扶貧工廠(車間)思路,堅持點面結合,多點突破,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催生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蝶變。

「目前,金雞扶貧產業園是全縣最大的村集體經濟配資入股產業園區,總投資5.13億元,佔地1007畝,採取政府投資建廠、企業租賃經營模式運營,建成集生態養殖、蛋品加工、清潔能源、有機肥料、訂單種植於一體的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招企、興業、富民的扶貧之路。」山陽縣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代正有說。

「五項措施」 激發內生動力

「按目前大棚香菇長勢,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10萬元,要是趕上春節賣個好價錢,收入還不止這些。」談起村集體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績,高壩店鎮君子澗村黨支部書記何長軍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為破解村(社區)幹部待遇偏低、發展村集體經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山陽縣制定推行績效考核、實行差異獎勵、規範帳務審核、豐富激勵方式、強化監督管理等激勵村級幹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五項措施」,建立幹部報酬與村集體經濟收益掛鈎機制,激發了村級幹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

「推行『五項措施』,就是要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接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山陽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郝昌軍說,「我們堅持把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列入村級班子和幹部年度考核內容,對生產經營類村級集體經濟增加幅度較大(超任務50%以上)的村(社區)實行按比例獎勵。對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村(社區)幹部,優先推薦評優評先,優先推薦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優先推薦招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目前,全縣680餘名村級幹部參與到集體經濟發展之中,培育集體經濟示範村30個,表彰獎勵發展集體經濟成效突出鎮(辦)3個、村(社區)30個、村幹部74人。

因地制宜 產業遍地開花

在發展村集體經濟過程中,如何將各村不同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利用好?山陽縣堅持黨支部引領帶動,因地制宜,創新推出城鎮帶動、資源資產、鄉村旅遊、政策依託、組織帶動、產業發展、服務創收、異地置業、電子商務、社會幫扶等村集體經濟發展「十大模式」,帶動全縣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

12月2日,記者來到法官鎮法官廟村脫貧群眾劉忠宏家,他和老伴正忙著準備竹編材料,院子裡掛滿了各類竹編手工藝品。「我倆年紀都大了,打不了工。好在我們有竹編、釀酒的手藝,村上扶持我建起了竹編、釀酒作坊,每年能掙兩三萬元,日子過得挺滋潤。」劉忠宏笑著說。

堅持抱團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山陽縣依託漫川、法官、延坪、寬坪等鎮豐富的茶葉資源,大力發展村集體茶葉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依託和豐陽光龍頭企業,在全縣建設一個中心、十條流域、一百個園區的「一十百」工程,打造中國富硒黑木耳之鄉,全縣5000戶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產業,戶均年增收1.2萬元。

截至目前,山陽縣239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131個村(社區)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6個村達到50萬元以上,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

相關焦點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山陽縣梅子溝村:發展集體經濟富百姓
    現在,村裡有了鼯鼠養殖產業,村集體經濟有了收入,就能及時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村幹部給群眾辦事說話也硬氣多了!」7月3日,在陝西商洛山陽縣銀花鎮梅子溝村鼯鼠養殖場內,村黨支部書記陳開軍一邊給鼯鼠餵食柏樹葉,一邊和記者談起村上依靠鼯鼠養殖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歷程。
  • 山陽縣中村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山陽縣中村鎮積極探索「三變」改革新模式,不斷開拓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為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基礎。 搶抓機遇「謀」。中村鎮學習借鑑貴州六盤水、榆林趙家峁「三變」改革成功經驗,大膽探索、超前謀劃,依託中村移民新區潛在資源優勢,緊盯商用房出租、物業管理、光伏發電等項目,採取「公司+支部+貧困戶」的模式,謀篇布局全鎮「三變」改革工作,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走出了一條抱團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統籌資金「活」。
  • 金城辦竹園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聚力建設鄉村休閒地
    今年以來,金城辦竹園村以優化人居環境為基礎,加快業態布局,積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 陝西省山陽縣創立「四查四幫四強」防返貧機制調查
    在對貧困風險戶對標補短幫扶上,山陽縣按照「弱什麼強什麼」的原則,對收入不穩定、結構不合理的戶,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支持其發展產業、轉移就業,實現穩定持續增收。山陽縣在預防返貧機制中,將「四強」夯基固本促提升作為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近年來,山陽縣持續深化「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實施「堡壘強基、頭雁培育、先鋒引領、聚力攻堅」四大行動,不斷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執行力、戰鬥力,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
  • 清水縣召開村集體經濟發展百日攻堅行動工作會
    7月13日,清水縣召開村集體經濟發展百日攻堅行動工作會暨東部片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推進會。  會議組織學習中央和省市關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的精神要求;通報了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進展情況;縣農業農村局、白沙鎮負責人和秦亭鎮麥池村第一書記、山門鎮關山村書記作了交流發言;18鄉鎮黨委書記對村級集體經濟核查結果進行現場書面承諾;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鋮安排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及近期基層黨建重點工作。
  • 依託城市發展村集體經濟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華村的宣講地點選在村裡剛建好不久的生物有機肥加工車間裡,這是新華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站在這裡正在學習宣講內容的村民們更是對生活充滿了幹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永春湖洋鎮「五種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永春縣湖洋鎮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科學謀劃,育強村財增長後勁,助力黨建與脫貧攻堅「融合互促、雙推雙進」。激活內力,「智力引擎」強基礎建立「鎮級統籌-村級謀劃-黨員助力+定期督導」的「3+1」發展體系,湖洋鎮通過一線實地調研、村集體經濟座談會、動態進度臺帳等形式,及時掌握增收情況,破解發展難題,2020年先後召開座談調研會議6次,謀劃項目21個,幫扶解決問題15個。強化村級班子建設,注重吸收項目化意識強、致富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調優配強村幹部5人。
  • 關於發展村集體經濟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議
    我市大多數村集體所有的山林地早已承包到戶,使得村集體早已都無集體土地,集體資源的匱乏加劇了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目前,全市有944個行政村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佔總數的50.9%。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集體資源的匱乏。村民合作社負責人缺乏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留不住人才,缺乏經濟領頭羊。   (二)收入結構單一,整體水平不高。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南祖村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定興鎮南祖村店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人民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致富奔小康。「我們村外出務工的比較多,這樣一來,土地就撂荒了,我們一起盤活土地搞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讓村民多一份收入」,村支書許繼正說道。
  • 麻慄坡縣「三聯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麻慄坡縣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著力構建「改革+產業+項目」模式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止目前,該縣10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5個、10—50萬元49個,5—10萬元48個。
  • 青海省都蘭縣積極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
    人民網西寧4月2日電 都蘭縣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鞏固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成果,增強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後勁的重要舉措,通過政策引、組織推、能人帶等方式,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取得積極成效。 落實政策,激活資源求效益。
  • 陝西山陽縣黃家店村茶產業助農增收
    3月22日,在山陽縣法官鎮黃家店村塔元組的千畝標準化茶園裡,村民石祖玉高興地說。據了解,過去石祖玉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不穩定,2016年被納入貧困戶。2016年初,山陽縣開展脫貧攻堅精準幫扶,由縣農業局包扶黃家店村。
  • 兗州區新驛鎮五條路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兗州區新驛鎮立足實際明確五條路徑,迅速吹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比武衝鋒號,打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競賽開山炮。今年年內,確保全面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確保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服務力實現新提升。  規範承包合同增收入。
  • 貴港市港南區:種植芋頭發展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鄭村積極探索村集體發展路子。2019年,該村成立了村民合作社,租賃土地25畝,引進專業種養合作社發展百香果種植與銷售,當年獲利4萬元。小試成功後,為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更進一步,今年申請到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將該村沙塘大嶺及周邊120畝旱地通過租賃的形式集中,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採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現代化經營模式,引進黃金百香果、荔浦芋種植,並安排村中貧困戶在基地日常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 資溪縣:「四注重」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李朝亮報導:資溪縣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凝心聚力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注重資本引入。
  • 關於整合資源 健全機制 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
    二是聯動機制還不夠順暢,集體經濟組織規範化管理有待加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機制還未理順,各成員單位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的力度還不夠,工作合力還不夠強。鄉、村對集體經濟發展統籌謀劃不夠,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生動力不足。集體經濟組織成立時間較短,如何進行對集體三資規範化管理,防範投資風險,達到集體三資保值增值,需要足夠重視。
  • 昌吉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
    著力增強村集體經濟活力——自治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左曉雨)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重要部署和中央、自治區關於進一步做好扶持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具體要求
  • 西藏吉隆縣多措並舉大力推動發展村集體經濟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保證村村「有錢辦事」,近年來,吉隆縣狠出實招,多措並舉大力推動發展村集體經濟,促進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藉助能人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吉隆縣從縣直機關選派41名優秀年輕幹部到全縣41個行政村(居)兼任第一支部書記,幫助村(居)理思路、謀發展;安排15名大學生「村官」到發展相對落後的村(居)工作,積極幫助出主意,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服務。組織15名大學生「村官」到內地參觀學習;利用遠程教育積極組織農牧民學習各種養殖技術和惠農政策,為村(居)發展帶來新思想、新思路和新風氣。
  • 「五分法」激活村集體經濟
    最主要的是,專業合作社也給村集體經濟分了2萬多元的紅利,自從村集體經濟『五分法』實行以來,我們村集體經濟有了牛羊養殖,還有了沙棘果汁廠,另外加上鋪面、商貿樓、舞馬城的分紅,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現在,我們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白石崖村第一書記秦海榛在分紅現場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