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保證村村「有錢辦事」,近年來,吉隆縣狠出實招,多措並舉大力推動發展村集體經濟,促進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藉助能人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吉隆縣從縣直機關選派41名優秀年輕幹部到全縣41個行政村(居)兼任第一支部書記,幫助村(居)理思路、謀發展;安排15名大學生「村官」到發展相對落後的村(居)工作,積極幫助出主意,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服務。組織15名大學生「村官」到內地參觀學習;利用遠程教育積極組織農牧民學習各種養殖技術和惠農政策,為村(居)發展帶來新思想、新思路和新風氣。同時,該縣還在6個軍警地共建村分別選派12名軍警「村官」,他們以部隊的優良作風作表率、嚴格的管理制度作輔助,幫助共建村黨支部書記轉變工作作風,理清發展思路。
合作組織拓寬集體經濟發展。吉隆縣成立了吉普村竹編專業合作社,並對當地20多名農牧民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群眾編制出的合格竹編產品全部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合作社成立一年來,實現村集體收入11萬元;註冊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協會」,積極爭取資金30萬元,其中投入20萬元幫助成立了幫興村養豬合作社;投入10萬元用於瑪嘎村藏酒加工、熱瑪村野花椒種植、達曼村鐵器加工等項目;宗嘎居委會組建了42人的農牧民施工隊,參與農牧民安居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僅去年就實現收入35萬元,帶動16名貧困群眾脫貧。
合力扶持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吉隆縣制定了領導幹部包村責任制,每人聯繫一個經濟強村和一個經濟薄弱村,要求每年到掛點村聯繫和指導工作不少於6次,充分發揮助農增收幫扶帶的作用。同時,將全縣45個縣直單位與41個行政村結成幫扶對子,從發展規劃、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進行結對幫扶,認真解決好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目前,縣直單位共幫助結對村落實增收項目182個,組織勞務輸出2000多人次,幫助27名困難黨員和群眾脫貧致富。其中,成果最顯著的是組織恰門巴村群眾大量引種野蔥,做大野蔥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
(責任編輯:宋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