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隆縣多措並舉大力推動發展村集體經濟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保證村村「有錢辦事」,近年來,吉隆縣狠出實招,多措並舉大力推動發展村集體經濟,促進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藉助能人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吉隆縣從縣直機關選派41名優秀年輕幹部到全縣41個行政村(居)兼任第一支部書記,幫助村(居)理思路、謀發展;安排15名大學生「村官」到發展相對落後的村(居)工作,積極幫助出主意,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服務。組織15名大學生「村官」到內地參觀學習;利用遠程教育積極組織農牧民學習各種養殖技術和惠農政策,為村(居)發展帶來新思想、新思路和新風氣。同時,該縣還在6個軍警地共建村分別選派12名軍警「村官」,他們以部隊的優良作風作表率、嚴格的管理制度作輔助,幫助共建村黨支部書記轉變工作作風,理清發展思路。

  合作組織拓寬集體經濟發展。吉隆縣成立了吉普村竹編專業合作社,並對當地20多名農牧民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群眾編制出的合格竹編產品全部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合作社成立一年來,實現村集體收入11萬元;註冊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協會」,積極爭取資金30萬元,其中投入20萬元幫助成立了幫興村養豬合作社;投入10萬元用於瑪嘎村藏酒加工、熱瑪村野花椒種植、達曼村鐵器加工等項目;宗嘎居委會組建了42人的農牧民施工隊,參與農牧民安居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僅去年就實現收入35萬元,帶動16名貧困群眾脫貧。

  合力扶持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吉隆縣制定了領導幹部包村責任制,每人聯繫一個經濟強村和一個經濟薄弱村,要求每年到掛點村聯繫和指導工作不少於6次,充分發揮助農增收幫扶帶的作用。同時,將全縣45個縣直單位與41個行政村結成幫扶對子,從發展規劃、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進行結對幫扶,認真解決好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目前,縣直單位共幫助結對村落實增收項目182個,組織勞務輸出2000多人次,幫助27名困難黨員和群眾脫貧致富。其中,成果最顯著的是組織恰門巴村群眾大量引種野蔥,做大野蔥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

(責任編輯:宋雅靜)

相關焦點

  • 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廬江這個村超給力!
    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廬江這個村超給力!村黨總支下轄3個支部,黨員108名。近幾年來,凌安村「兩委」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打造省級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黃蜀葵、紫菊等特色產業,建設茶廠、烘乾廠等固定資產延長產業鏈,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020年,凌安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將突破100萬元。
  • 日喀則吉隆縣大力發展綿羊產業 有效推動脫貧攻堅
    日喀則吉隆縣大力發展綿羊產業 有效推動脫貧攻堅 2019-11-15 17:01:00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 謝家鋪:美麗蝶變——葛藤橋村多措並舉助力鄉村振興
    湖南日報客戶端4月10日訊(通訊員:胡偉)謝家鋪鎮葛藤橋村,原本是一個經濟落後,生態環境較差的軟弱渙散村。今年以來,村支兩委積極響應中央、省、市、區、鎮五級關於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結合本村實際,多措並舉助力本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一是黨員示範,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 中旗四措並舉推動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四變」
    、定期調度、項目實施、壓實責任四項舉措,推動嘎查村集體經濟穩定有序發展。  「一摸」清家底,變「千村一面」為「各具特色」。結合農村牧區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統一編制嘎查村集體經濟摸底調查表,對全旗87個嘎查村現有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進行統計,逐村建立「三資」臺帳,並對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環境條件、資源稟賦、獨特優勢及初步發展思路、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進行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況。
  • 焦蘭生到陽西縣調研 強調要多措並舉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抓好換屆...
    焦蘭生到陽西縣調研 強調要多措並舉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抓好換屆工作夯實基層基礎 確保如期高質量全面建… 2020-12-02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藏多措並舉助力旅遊業挺過「寒冬」
    新華社拉薩7月20日電題:西藏多措並舉助力旅遊業挺過「寒冬」春拉、丹增曲措7月,西藏迎來一年中最舒適的時節。古城拉薩空氣溼潤、氣候宜人,藍天白雲下,人們紛紛郊遊、旅行,共享美好季節。早晨8時許,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周圍已有遊客和朝佛信眾的身影,紅山腳下等待參觀的人們排起了一條長龍。
  • 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促進林業協調發展
    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是全區30個有林縣之一,森林面積2.9萬餘公頃,全縣林地總面積14.3萬餘公頃,其中12.8萬公頃列入國家重點公益林,森林總覆蓋率15.52%。
  • 朝陽市雙塔區多措並舉確保全區90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朝陽市雙塔區多措並舉確保全區90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作者:姜強 張旭 張輝 2017-09-28 06:26  來源:遼寧日報
  • 多措並舉,埃及大力振興經濟
    《金字塔報》用20個版的篇幅,以「挑戰——祖國的兩年曆程」為題,全面回顧總結兩年來埃及在各個領域取得的發展成果。   兩年不長,但埃及發生的積極變化引人矚目。   但作為一個人口近億、基礎薄弱、資源有限、歷經多年動蕩的發展中大國,埃及還面臨許多難題。對於埃及政府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帶領埃及人民儘快把經濟搞上去。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埃及經濟近年增長緩慢。
  • 王新志:借鑑橫溪塢村經驗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在這一期中,重點講述了浙江省橫溪塢村的故事。孝豐鎮橫溪塢村作為浙江一個非常普通的小山村,能夠從眾多的美麗鄉村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省級文明村、省級民主法治村、省級森林村莊,實現了「矛盾不出村、垃圾不出村、辦事不出村、創業不出村」這「四個不出村」。
  • 永春縣首次兌現村幹部「發展村集體經濟獎勵資金」83萬餘元
    近日,永春縣首次兌現村幹部「發展村集體經濟獎勵資金」共計83.13萬元,進一步激發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增強了村級造血功能。□本報記者 黃墩良 通訊員 陳森淼 肖成功創新:村集體經濟與村幹部績效獎勵掛鈎桂洋村位於永春縣西北部,是典型的偏遠山區傳統農業村。
  • 玉樹州充分發揮農牧區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
    、致好富的「雙強雙好」發展措施,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扶持、多元發展」的思路,探索出「資產經營型、資源開發型、產業帶動型、服務創收型」的發展模式,推動全州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發展。大力推進「能人治村」模式,打破地域、身份、行業限制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村黨組織負責人。能人帶動。建立村級後備幹部庫,大力選育引領集體經濟發展帶頭人隊伍,把真正有能力、懂經濟的致富能手選拔到村幹部隊伍中,並逐步提高村幹部工資待遇,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將172名玉樹基層幹部學院優秀畢業學員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選配261名第一書記為全州村集體經濟增強幫扶力量,形成幫扶合力。加強培育。
  • 【脫貧門道】然烏鄉多頭並舉,齊力推動集體產業發展
    【脫貧門道】然烏鄉多頭並舉,齊力推動集體產業發展 2020-12-18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東平鎮富山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東平鎮富門村脫貧戶 陳林曼▼我在這裡幹活幹了幾年了,我的工資是固定工資,每個月都是三千,我入股了這個農場有五萬塊,每一年分紅有四千多,來這裡上班離我家裡很近,對我來講,來這裡上班我挺滿意的。
  • 河津多措並舉推動石礦產業綠色發展
    該市多措並舉,進一步推動石礦產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讓呂梁山成為綠色礦山,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河津貢獻。(武詠梅)【來源:運城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祁連縣多措並舉打好鞏固脫貧「持久戰」
    今年以來,祁連縣聚焦監測預警、產業發展、扶志扶智、基層治理吹響「集結號」,把建立健全防返貧機製作為鞏固脫貧的重要抓手,多措並舉打好鞏固脫貧「持久戰」。該縣以多元化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產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的根本之策,引入經濟效益好、帶貧能力強企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經營模式,延伸綠色加工、特色種養產業鏈條,帶動2925名貧困戶人均增收1024元。
  • 聚力脫貧攻堅,漯河多措並舉推動駐村工作紮實開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高望4月6日,記者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進一步加強基層幫扶工作力量,鞏固脫貧成果,漯河市緊緊圍繞第一書記五項基本職責,多措並舉,聚力脫貧攻堅、助力復工復產、推動駐村工作紮實開展。
  • 賀州八步區:多措並舉「破殼」壯大村集體經濟
    廣西新聞網賀州12月18日訊(通訊員楊小琴 李泉 葉瑩)發展集體經濟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賀州市八步區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途徑,通過創建合作社、培育試點村等有效措施,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輻射帶動八步區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 西藏林芝多措並舉書寫脫貧攻堅美麗畫卷
    【脫貧故事】西藏林芝多措並舉書寫脫貧攻堅美麗畫卷【解說】11月的西藏已進入了初冬季節,白瑪多吉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早早地站在轟鳴的雕工機前,開始了他一天的忙碌工作。白瑪多吉沒有讀過幾年書,但從小跟隨父親學習木工技藝,開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具廠是他從小的夢想。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我們社區的木業加工廠和麵粉加工廠投產以來,已有210多名群眾進廠務工,人均月收入達25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10萬元,為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廟臺社區黨總支書記盧滿權喜悅地說。多點突破 催生蝶變效應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