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區城管局牽頭實施翻建的公廁設計出爐。
今年,西湖區將改造20座公廁,涉及三墩、雙浦、翠苑、古蕩、北山、留下6個鎮街,總投資1200萬元。
這20座公廁已全部進場施工,預計將於12月底前陸續完成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小和山社區公廁效果圖
提檔升級後的公廁將會變成什麼樣?這些公廁將如何「內外兼修」?
一公廁一方案
20座公廁名單如下
區城管局對20座提升改造公廁進行現場考察。根據每座公廁存在的問題和需求,制定「一公廁一方案」。
具體改造哪些內容呢?
翻建的公廁能實現擴面的,都進行擴面建設;無法擴面的,按原佔地面積進行合理化布局,儘可能地調整男女廁位比。
增設第三衛生間,方便殘障人士、老人及母嬰如廁。
根據公廁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設施設備,解決公廁髒、亂、臭等問題。
公廁改造的過程中,還要求:
在第三衛生間兒童安全座椅和母嬰板處貼明承載重量;使用按壓式水龍頭,節省水資源;對廁所地磚的防滑效果加強監管;洗手臺盆採用圓角倒角。
改造後的廁所按照市城管局分類管理公廁的要求設置統一的標識標牌、燈箱、指示牌等。
▲公廁內部效果圖
部分公廁將使用負壓式潔具
負壓式潔具廣泛應用於飛機、高鐵,通過對空氣上下氣壓調節,使廁所便器內部形成負壓。這樣一來,便器內的異味就不會向室內空氣散發,從源頭上解決異味問題。
這套設備在西湖區經2018年蓮花新村公廁改造試點後,廣受市民好評,今年的公廁改造計劃中,主城區人流量較大、異味較重的九蓮新村、長陽路、嘉綠景苑、杭大路4座公廁也計劃運用該設備。
打造綜合性的環衛設施
在成熟的城市結構裡,公廁扮演的角色在不斷地被豐富著,由實用功能向舒適功能、美學功能轉變。
今年改造的個別公廁結合周邊環境特色,打造有內涵的公廁。比如古東公廁,在提升改造方案中加入鯨靈宣教點、城管驛站等設施,把更多的環衛元素結合在一起,打造綜合性的環衛設施。
▲古東公廁效果圖
整個設計體現了環保的理念,比如用廢棄塑料水果箱搭建了一個展示平臺,上面展示了垃圾分類及清運回收的整個過程,起到了很好的宣教作用。
其他改造後將是怎麼樣的呢?來看一下效果圖吧~
▲留和路1公廁效果圖
▲小和山社區公廁效果圖
▲屏峰社區(一)公廁效果圖
▲石馬小和山公廁效果圖
編輯:王霄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