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佛教常識答問》:人人都能讀的佛學入門書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點擊可請購

內容介紹

趙樸初「小題大做」成就的佛學經典,國內印行迄今已達數十萬冊,被譯成日文、英文、韓文等多國文字,暢銷海內外。學習佛教知識的最通俗讀本,了解佛教文化的首選入門書。趙樸初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一生著有大量的詩、詞、曲作品,但同時他也是佛教大護法、享譽海內外的佛學大師。作者最初寫這本書只是為人們了解佛教知識提供方便,並非想寫一本佛學專著。但本書自1988年初版以來,在國內已印行數十萬冊,並擁有日文、英文、韓文等多個版本。《佛教常識答問》早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佛學經典著作。

正如趙樸初居士本人所說,這是本「小題大做」而成的書。在書中,作者將佛教的深刻學說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加以闡釋,深入淺出,是初通佛學和佛教文化者的超級入門書。

作者介紹

趙樸初(1907——2000)著名作家、詩人、書法家和佛教人士,民進成員,大學文化。安慶市太湖縣人;1907年11月5日生於安慶,1911年隨父母遷回老家太湖縣寺前河居住;早年就學於蘇州東吳大學。1928——1938年趙樸初任上海江浙佛教聯合會秘書,上海佛教協會秘書;1938——1945年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秘書、主任秘書,上海慈聯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上海靜業流浪兒童教養院副院長,上海少年村村長;1945——1950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任民進上海分會副主任;1950年2月至1953年6月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人事部副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治委員會副主任;1953年6月——1980年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顧問,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1980年以後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委、副主席、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民進中央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擔任第一屆政協全體會議代表,第一屆、二屆、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擔任第一屆、二屆,三屆、四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2年趙樸初獲日本佛教大學名譽博士稱號和日本佛教傳道協會傳道功勞獎;1985年獲日本第三屆庭野和平獎;長期從事佛學研究;擅長詩詞、書法。著有《滴水集》、《片石集》、《佛教常識答問》。

目錄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佛教

法是什麼

佛是神嗎

佛的意義

如來佛

阿彌陀佛

南無佛

釋迦牟尼的出生

藍毗尼園遺址

釋迦牟尼的幼年教養

出家以後

成佛遺蹟

初轉法輪

轉法輪

初次說法之地

三寶

皈依

釋迦牟尼教化的區域

涅槧

涅槃前後

舍利

佛的涅槃日

涅槃的年代

創佛教

中國

新興國家特點

種姓制度

……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內容和佛教經籍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衰滅、復興

第五章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演變

相關焦點

  • 5月21日 當代大德趙樸初居士往生紀念日
    趙樸初居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5月21日,是當代大德趙樸初居士往生紀念日。趙樸初(1907~2000),中國當代佛教學者、居士、宗教領袖。趙樸初早年就學於東吳大學,1928年後任上海江浙佛教聯合會秘書、上海佛教協會秘書、佛教淨業社社長、四明銀行行長。1938年後,任中國佛教會秘書、上梅少年村村長。1953年,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80年後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顧問、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主席。1952年,趙樸初發起並籌備成立中國佛教協會。
  • 從中國臺灣看佛學,薦三本書,讓你快速了解佛教!
    還有法鼓山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在資料建設、佛典數據化、佛教教育、佛教出版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理念與文化創新,真正的把佛陀的教法傳於大眾,將近百分八十的人都與佛家結緣。而在中國,甚多人把佛教理解為迷信,而非把佛陀的思想當作一種教導,一種教育來傳承,這顯然讓人們更容易劍走偏鋒。
  • 《學佛入門書單》學佛基礎
    再加上近代禪宗與淨土宗的興起,為愚昧佛教種下遠因(引聖嚴法師語)。筆者人為其實每個宗派都很殊勝,但是因為眾生的學佛次第與根器不同所以有所差異。現代的未入佛門的青年人,很難因為一向佛號或者一個活頭而入道修行。末法鈍根實屬不易!那麼這樣,青年人大學生如何才能「信願具足」?那必須要深入經藏,必須要聞思。
  • 學佛三書(正信的佛教、佛學入門、學佛群疑)
    佛學入門:聖嚴法師根據當代佛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了佛教發展的基本脈絡,還原了佛教的本來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義。釋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佛陀的教義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團發展。內容簡明扼要,準確權威,是你了解佛教,修行入門的最佳參考書。學佛群疑:佛教相信神通和異能嗎?相信風水算命嗎?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密宗是什麼?念佛能消災延壽嗎?持咒有用嗎?魔考是真的嗎?如何修行?如保禪修?個人自修和群體共修有什麼不同?佛教徒能賺錢嗎?能有感情生活嗎?
  • 中國佛教協會第一屆至第九屆歷任會長名單
    1953年5月30日到6月3日,經過長達半年多的籌備工作之後,由虛雲老和尚、圓瑛法師、趙樸初老先生等佛門大德善知識倡議,中國佛教協會成立的相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進行了五天,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偉大的開端,為今後中國的佛教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指導著中國佛教向健康、和諧、正信的方向發展。
  • 佛教傳入中國第六階段——從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到三和理論的提出
    (一)人生佛教的提出《諦觀全集》序:「中國佛教自晚唐以來,教宗臺賢,行歸禪淨,爾後學者莫能出其方軌,而羅什、玄奘所傳大小空有之勝義,聞之者尟矣!有清末葉,楊文會居士得《唯識述記》於東瀛;隋唐古疏,後由日本集為《續藏》而問世,於是隋唐盛世之佛學,乃漸呈復興之運。
  • 書法大師趙樸初,愛吃素,不知肉味七十年,90高齡書法仍一身正氣
    由於身體的原因,趙樸初並沒有在東吳大學讀到畢業,第二年開學時,同學們就發現他沒有來,原來他被檢查得了肺結核,經常吐血,在那個年代,即使上海的醫療條件較好,肺結核也被視為難以治癒的病。20世紀20年代,趙樸初在曾和同學相約一起吃素。當時還讓同班同學感覺好奇,問他為何不吃葷。難道是佛教徒?
  • 趙樸初:佛教是文化,佛教也是佛法
    佛教是文化。這個觀點最初是由趙樸初先生提出來的。在當時的佛教界其實大家還是有爭論的。「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怎麼佛教就成了文化了呢?現在回頭看來,趙樸初先生不愧是智慧深遠,洞達世情。直到此時此刻我們才能明白菩薩的一片良苦而慈悲的用心!對於佛教而言,是存續於世間對眾生有利,還是毀滅於世間對眾生有利呢?
  • 法聞法師:用書法弘揚佛學,作品賣到40萬,被譽為佛教書法泰鬥
    有許多信奉佛教的人,他們用一生的時間來宣揚佛教文化,為佛教的發展獻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這其中便有一位法師,他為人謙遜低調,待人平和友善,並且在書畫上有很深的造詣,一副作品可以賣到高達40萬,被譽為佛教書法泰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聞法師。
  • 由一張照片說起——紀念趙樸初居士與茗山法師
    前幾年我遊江蘇鎮江時,無意在舊書攤上收藏了一張趙樸初居士與茗山法師的合影,照片背面由茗山法師鋼筆書寫:「1986年8月在北京民委招待所趙樸初與茗山合影。」這張已經發黃的27年前的照片,使我們想起了兩位已故的著名佛教領袖,不僅佛學造詣精深,而且詩詞、書法聞名遐邇。樸老被譽為「郭沫若之後的又一書法大家」,而茗山法師則被譽為弘一大師後的又一書法高僧。
  • 口碑載道,譽滿中外,趙樸初書法中的「無盡意」
    知名學者季羨林評曾說趙樸初:「提到趙樸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體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國佛協的領導人,造詣高深的佛學理論家;他又是蜚聲書壇的書法家;他還是有悠久革命經歷的國務活動家。趙樸老真正是口碑載道,譽滿中外,成為人們景仰的對象。
  • 讀《佛的語言:巴利佛典入門》有感——與對中國佛教文化的淺解
    也就是說,巴利佛典就是早期的佛教文化記錄。從這部書裡,我們知道了佛(書中又稱師尊)的來源和經典的註解。作者從他豐富的研究和資料裡,為我們逐一說明了佛典三藏的闡述與經義。師尊的本名叫作喬達摩·悉達多,在本是一位部落王子,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於一顆菩提樹下頓悟,在梵天的勸請下,開始傳揚佛法,巴利佛典也就是在師尊寂滅之後,開始廣播於這座地方的。
  • 佛法、佛教、佛學、學佛
    現在有所謂佛法、佛教、佛學、與學佛,四者之範圍雖差不許多,可是其中多少是有些不同的。  何謂佛法?曰佛者具足雲佛陀耶,譯雲覺道。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亦曰知覺、覺悟。在佛的方面來說,是有覺而又有道;在迷淪的眾生方面來說,則是有覺而無道,覺非其道,則為妄覺、錯覺。
  • 藏傳佛教僧人也「高考」 快來看都考些啥?
    藏傳佛教僧人考試(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年一度的6月「高考季」剛剛過去,對藏傳佛教僧人們來說,也經歷了屬於他們的「高考」。 在多年潛心學習佛教經典之後,他們要通過激烈的辯經和公共課考試,獲得進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進一步深造學習的資格,並有機會獲得「拓然巴」高級學銜。 一個「不明覺厲」的概念來了—— 「拓然巴」是什麼學位? 藏傳佛教新的學銜體系由初、中、高三級組成。
  • 【佛學入門】佛教「六度萬行」淺釋
    趙樸初居士對"六度"的解釋:"度"梵語是"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即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也是六種通向人生成功與圓滿的方法。萬行就是「修行的法門多」,萬行是指對六度的實踐。六度萬行是修行成佛的必要途徑,如果能夠自始至終完成這六種功德,去除業障,就能夠成佛。
  • 趙樸初:重印《清龍藏》序
    (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編者按:「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這是新中國佛教界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趙樸初居士對自己一生的概括總結。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他提倡人間佛教,重視僧才教育;幾十年來,他領導中國佛教界在協助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健全僧伽制度、佛教對外交往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是趙樸初居士誕辰110周年紀念,鳳凰網佛教特別策劃系列報導,緬懷樸老革故鼎新、剛果強毅、公勤廉明、追求真理的偉大一生。
  • 如何才能學佛入門
    佛學是門很深奧的學問,很多學者認為佛學不是一門宗教,那如何入門呢,雖然我也在學習中,也想分享一些經驗供參考我們從小接受的唯物主義,因此建議先看看 《正信的佛教》 對佛教有個大概的了解理工科信佛難度比較大,建議再看看《佛教科學論》《佛教與科學》,去除知障,這些書一般寺廟裡都能免費獲取
  • 佛學常識:如何誦《妙法蓮華經》,你知道嗎?
    《法華經》是對佛學影響很大的經典經文之一,有「經王」的稱謂,經文中的內容豐富多彩,蘊含的意義深刻,每一句經文都蘊含著佛的智慧,需要我們仔細感悟其中的道理,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都在修行《法華經》。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下《法華經》的主要內容:一、《法華經》的中心思想是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不分貧富貴賤。
  • 學誠法師:金陵刻經處與近現代佛教義學
    趙樸老在《佛教常識答問》一書中也提到,「鳩摩羅什的翻譯事業,有著前人所未有的優越條件,那就是當時政府(姚秦)的大力支持和有在道安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一大批義學僧人的輔助。如趙樸老在《佛教常識答問》中講到:「我國佛教自唐武宗毀法(844)以來,義學凋敝達千餘年,經過近百年中僧俗大德學者的努力而漸有起色,這是值得慶幸的。」「近代的佛學提倡者首推楊仁山(1837-1911)。為了培養人才和擴大佛典流通,便利佛學研究,他用了幾十年的光陰,致力於講學和刻經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