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軍從巴黎撤退,為何沒有順手燒毀老冤家法國首都巴黎

2020-12-11 騰訊網

二戰時期的法國無疑成了一個笑話,他們的表現非常拙劣,擁有極其強大的國力,卻早早就選擇了投降,這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事情。無論法國有多少的理由,可幾乎沒怎麼抵抗就選擇了投降,這就是恥辱,法國輕鬆淪陷,也讓德國元首看到了自己主導世界的可能,德法之間也是老冤家了,早期就已經有過多次的交鋒。可法國自打拿破崙之後,就再也沒有辦法像從前一樣把德國按在地上打了。可德國對於法國的仇恨並沒有減少,在佔領法國之後,也是不遺餘力開始了搜刮報復行動。

德國的殘暴統治也沒能維持太久,隨著二戰後期德國開始全面敗退,法國也看到了復興的希望。盟軍登陸之後,德國的西線防線已經瓦解,德國絕大多數的精銳又葬送在了東線戰場,它們已經沒有力量繼續控制法國等地。德國元首也看到了法國即將被盟軍收復,於是他就下令要把巴黎全部毀掉,其實德國元首這個喪心病狂的決定要是實現,可能法國會受到更大的重創,對於人類世界來說,巴黎這麼一座有著極大價值的大都市就這麼被焚毀,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不過德軍卻沒有執行德國元首的命令,負責駐守這裡的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主動投降,巴黎得以被和平光復。

法國也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巴黎的順利光復,讓它們又具備了復興的可能。雖然它們無法成為當初那個歐洲大國,但它們仍然具備著極為強大的軍事能力。其實德軍已經做好了毀掉巴黎的準備,不僅在城市裡面到處埋設炸藥,像羅浮宮這些主要的設施,都已經做好了炸毀的準備,甚至連城裡下水管道都塞滿了魚雷、炸藥。只要德軍想,他們可以隨時毀掉這座大的都市。可他們為何沒有炸毀巴黎呢?按理說德國肯定不是出於同情法國才放過巴黎的,畢竟他們兩家不存在什麼同情的可能。

其實,法國實行的不抵抗政策,也讓德國放鬆了對於這裡的控制。德國人在這段時間的佔領是比較愉快的,也沒有受到太多的打擊,即便兩家有很多仇恨,但它們也沒必要對法國進行這麼殘酷的迫害。當然,最重要的事情是德國已經要完了,隨著德國在各線戰場的失敗,他們到了要投降的邊緣,對於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來說,要是他摧毀了巴黎,那才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因為他的上司德國元首已經是朝不保夕了,即便自己抗命,德國元首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真正能主導他命運的是盟軍。要是他按照命令毀掉了巴黎,那麼自己肯定會受到英法等國的嚴厲制裁,沒有什麼比保命還要重要的事情了,他放過了巴黎,未來盟軍也就會放過他。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作為一個傳統的軍人,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按理說應該會受到嚴厲的審判。他可是德國元首的心腹,也是一個非常狂熱的納粹份子,可實際上,他在戰敗之後,只坐了不到兩年的牢就被釋放了。盟軍對他判得這麼輕,也是由於他在關鍵時刻保護了巴黎,這讓法國對他還是非常感激的。他在負責巴黎的時候,沒有特別殘暴的行為,還主動保護了巴黎,甚至在戰後他重新去巴黎的時候,法國政府還非常感激他,直接就給他製作了一塊紀念碑。當然,這個傢伙可絕對不是什麼善茬,此前他打仗的時候,也是為了勝利能使用焦土政策的人,如果放在納粹勢頭正盛的時候,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毀掉巴黎的。

他的轉變,也是看出德國元首的統治已經開始瓦解了,其實在二戰期間,德國元首對於國家的控制本身就是不斷下滑的。在蘇聯戰場的慘敗,讓德國元首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德國人開始懷疑這位元首,隨後他更是又有一系列非常瘋狂的舉動。這就導致像隆美爾,曼施坦因這些主要的將領,都先後與他發生矛盾,就這麼離開了戰場。甚至國內還出現了很多針對德國元首的刺殺行動,到了二戰的最後階段,真心願意聽從德國元首的人已經沒有多少了,甚至還有很多將領明明掌握著不少的軍隊,可德國元首就是指揮不動他們,無法集中力量保護柏林。

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的行為就很好印證了這點,也能看出德國為何會在西線戰場這麼快就瓦解了。實際上,德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統治的準備,他們對於這些佔領國的統治是非常失敗的,即便德國元首動員了大量僕從國的軍隊,也抽走了它們大量的資源,可他的統治根本就不得人心。哪怕是已經投降的法國,這個地區的人們也並不是真心支持德國,他們還是採用各種方法去掣肘,因此德國元首很難集中起歐洲的力量,他也就註定要失敗了。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保護巴黎的舉動都是值得稱讚的,他在最後階段做了人生中唯一正確的選擇。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二戰初期,德軍閃擊法國首都巴黎,被德軍佔領的巴黎城
    1、這是一組反映德軍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情景的老照片。圖集整理:普希金皇村2: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3: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4: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5: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6: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7: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
  • 德軍上將捨命挽救法國首都,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差點被炸
    1940年6月,德國人終於得償所願,擊敗了世仇法國人。德軍進駐之後,巴黎的每一處地方迅速打上了德意志的烙印,不過他們對這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的愛慕也顯而易見——德軍佔領的四年多期間,即使是在扣押人質、禁止爵士樂、頒布宵禁令這些方面鬧騰得很兇,對於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建築的保護卻一直做得很好。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提起法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畢竟在網絡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傳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傳說,將法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特點概括得淋淋盡致。而幾十年來,法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根本原因在於法國給世界帶來的反差實在太大。
  • 巴黎投降前,邱吉爾為何三番五次到法國?400名德軍飛行員是關鍵
    針對驚慌失措、坐以待斃的法軍,佔據絕對優勢的德軍,並沒有什麼縝密的戰術,他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推進、推進、再推進,直到對手「俯首稱臣」為止。不過,德軍在確定目標上還是十分明確的,而且是必須佔領,這又是為什麼呢?
  • 巴黎聖母院曾被塞3噸炸藥,計劃毀掉整個巴黎,德軍上將不忍下手
    巴黎聖母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3月24日,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一直都是法國人的精神象徵。巴黎聖母院自落成之日起,期間歷經無數次戰亂,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曾被嚴重破壞,之後建築大師維奧萊·勒杜克耗費20年時間修復完成,於1864年才重新對世人開放。在二戰時期,巴黎聖母院曾被放了3噸炸藥,後被德軍上將所救,避免了巴黎聖母院再次毀於戰火。
  • 巴黎簡介:2010世錦賽舉辦地 法國政治文化中心
    ,市中心位於北緯48度52分0秒,東經2度19分59秒,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作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換:路易十五廣場被更名為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被更名為「理性堂」,傑出的哥德式建築聖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廣場的路易十四銅像、新橋的亨利四世銅像和巴黎其他各處的國王銅像被推翻。
  • 二戰時期,德軍為何能短時間拿下法國?
    導語:二戰時期,德軍為何能短時間拿下法國?眾所周知,二戰德國可以說還是以一己之力戰勝了整個歐洲,甚至來後來的蘇聯在戰爭早期都節節敗退,由此可見當時的德軍之勇猛。而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居然在僅僅抵抗了一個多月後就投降了,不得不說也是非常讓人意外。因為在當時來看,法國的實力其實是與德國不相上下的,為何德國卻能夠秒殺法國?難道是法國很弱?對此有專家就坦言:這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法國過於依賴其辛苦建造花費巨大的馬奇諾防線,當時法國籌建的馬奇諾防線花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資源,說是當時世界最堅固的防線也不為過。
  • 二戰期間,英國倫敦是如何成為「法國臨時首都」的?
    巴黎作為法國首都已有千年歷史,這座歷史名城早已成為了法國的象徵。但法蘭西民族也是多災多難的,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時期,法國不但淪亡,巴黎也喪於敵手。而英吉利海峽彼端的倫敦,則變成了「法國首都」。▲僅剩半壁江山的維希法國(紅),紅色黃色分別為德意佔領區雖然新政府仍然以巴黎為法定首都,但巴黎已經淪陷,而實際首都則遷到了維希,因此也被稱作「維希法國」。
  • 二戰時,德國軍隊佔領法國後在巴黎竟然很受歡迎
    說起二戰時期的法國,我們都不得不說號稱世界第一的陸軍堅持了42天就投降了。之後法國投降了,以貝當元帥為首的人員組成了後來的傀儡政權。因為總部在維希,所以又稱為維希法國。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當時法國的巴黎,是完全在德國人的手裡面的。
  • 巴黎為什麼沒有燒?
    有人問他:進攻一個德國對它沒有宣戰的國家時有沒有良心上的不安?他的回答是:「為什麼?」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肖爾鐵茨根本想都沒想過要懷疑上級的命令。後來在東線戰場,他的使命是掩護德軍撤退後毀滅身後的城市,同樣完成得很好。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成功登陸,一路長驅直入,先鋒已抵巴黎城下。希特勒很清楚,如果巴黎打敗了,那麼就剩下一個戰役讓他打了,那就是德意志戰役。
  • 二戰期間最具代表性的三張照片之一——《哭泣的法國人》
    1940年6月14日,德軍列隊進入巴黎5月15日,法國總理保羅·雷諾(1878-1966)給新上任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打電話沮喪地說:「我們被打敗了,我們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此時距離開戰僅5天。  6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宣戰,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裡尼(1883-1945)背後捅刀子,法國徹底絕望了,驚慌失措的百姓慌不擇路,四處逃離。這一天,法國政府達成共識,法國已無法阻止德軍攻佔首都。
  • 「巴黎燒了嗎?」不,她正戰鬥著!
    法國官方統計認為,二戰期間佔全國人口5%(外界認為應在2%-3%)的人員主動投入了抵抗鬥爭,另有10%的法國人配合過抵抗行動。以如此規模和力度發動人民群眾的敵後抵抗運動,只有憑藉一己之力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國的狄托遊擊隊,和展開了廣大敵後戰線的中國抗日戰爭敵後戰場可以相提並論。這一點同樣可以表現在巴黎解放的過程中。1944年6月6日,盟軍「霸王」行動開始,主力在諾曼第登陸。
  •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被燒毀 民眾聚集唱聖歌流淚禱告
    據法媒報導,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點50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經過漫長的救援,大火終於熄滅,石制的穹頂結構隔離了火源且部分雕像藝術品倖免於難。據悉,大火從閣樓蔓延到屋頂,火勢之大屋頂損毀了玫瑰花窗,標誌性的塔尖也遭受倒塌,聖母院整體造成了嚴重損毀。
  • 二戰德國佔領巴黎,不僅是火車羞辱,還炸掉一戰紀念碑
    【話說軍世】在二戰中,形勢與一戰有很大的不同,曾經德國的「小夥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曾經何德軍開戰的日本,成了新的「小夥伴」,但是戰略不太靠譜,也不一定比沒有強,畢竟就是它把美國拉下了水,氣得德軍直跳腳。
  • 德軍100多個師,衝入法國巴黎,希特勒在艾菲爾鐵塔下高傲合影!
    法國人從睡夢中驚醒,被德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德國空軍率先抵達法國上空,摧毀了還未起飛的法國飛機,炸毀了無數可用的機場。就這樣,法國人在睡夢中就喪失了制空權。6月5日,希特勒發表《告軍人書》,德軍加快了入侵法國的步伐,繞過馬奇諾防線,直逼法國的心臟巴黎。上千架德軍飛機在法國上空盤旋,2千多輛坦克在法國的地面上橫行無忌,100多個師湧入法國境地。
  • 上天開的玩笑,敦刻爾克大撤退前德軍詭異的停滯,由此扭轉戰局
    如果是二戰的轉折點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諾曼第登陸等戰役的話,那在歐洲戰場上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一度被歐洲諸國認為是一場奇恥大辱,但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這次撤退保存下盟軍大部分有生力量的話,二戰的進程可能會隨之改變。
  • 二戰維希法國作惡多端,活到95歲竟成罪過——貝當元帥(3)
    為何他甘願成為希特勒的傀儡?貝當到底愛不愛國?今天進入《貝當元帥》這個系列的最終章。前兩期我們講的一戰「法蘭西救星」貝當元帥;以及二戰初期法國軍事上脆敗、丟失巴黎的情況底下,成為政府總理的貝當,他上臺之後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德國議和,最終籤了投降書。
  • 柏林作為德國首都 為何沒有成長成倫敦 巴黎一樣的國際大城市?
    說起歐洲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三個國家就是英國法國和德國了,這三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英國的首都和法國的首都都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德國的知名度也非常高,但是柏林似乎和倫敦和巴黎一比就顯得沒有那麼多底氣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就來一一分析。
  • 巴黎與法國的關係,以及巴黎與外省的緊張狀態,發人深思
    正如法國人會提醒你的那樣,"巴黎不是法國"(n'est pas laFrance)。即便到了今時今日,巴黎與外省之間在政治上往往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緊張態勢。正如許多人依然認為的那樣,外省才是真正的法國,或曰"深刻的法國"。
  • 二戰法國悲慘的女人們,為德軍生下20萬混血兒,戰後的下場很悽涼
    一戰爆發的初期,由於法國的防線極其薄弱,強盛的德軍得以長驅直入攻到巴黎外郊,佔領整個東北部,法國死了約130萬人,因此讓法國呈現出了集體厭戰心理,戰後法國調整了軍事戰略,開始把防禦建設看得無比重要。二戰爆發後,在德軍進攻法國之前,法國的總兵力超過了330萬人,有1.4萬門火炮,5800輛坦克,1500多架飛機,英倫三島還有2000多架戰機可以隨時進行支援。法國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和武器裝備,然而在質量上卻不敢恭維,再加上嚴重的厭戰情緒,法國迅速敗下陣來,成為別國口中長久的笑柄,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