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國人而言,謝瓦利埃(Chevalier,20世紀早期法國著名歌唱家)歌聲下的巴黎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藝術世界的中心。無論是塞納河畔的香吻,還是地鐵站邊纏綿的離別,都使這座城市瀰漫著愛的浪漫。手風琴奏出悅耳的牧歌,頭戴貝雷帽的男士隨著音樂漫步,角落裡還有人嘴裡叼著熄滅的香菸,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這就是巴黎。
早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就試圖徵服巴黎,在西線付出200萬士兵的生命之後卻鎩羽而歸。當時其中一個倖存者就是年輕的下士阿道夫·希特勒,他一直對這座城市抱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1940年6月,希特勒在法國投降後帶領一眾德國軍政高官遊覽巴黎。
1940年6月,德國人終於得償所願,擊敗了世仇法國人。德軍進駐之後,巴黎的每一處地方迅速打上了德意志的烙印,不過他們對這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的愛慕也顯而易見——德軍佔領的四年多期間,即使是在扣押人質、禁止爵士樂、頒布宵禁令這些方面鬧騰得很兇,對於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建築的保護卻一直做得很好。
1944年8月初,盟軍趁諾曼第戰役勝利的餘威逼近法國首都,希特勒對於巴黎新任城防司令的人選問題可謂是絞盡腦汁。最終,經過蘇德戰場三年的艱苦考驗、表現優異的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將軍(Dietrich von Choltitz)進入希特勒的視野。自從1944年7月20日的刺殺事件之後,德國元首對他的國防軍將領們已經沒有殘存多少信任。但是肖爾蒂茨來自普魯士軍人世家,對上級的命令唯命是從,因此希特勒認為他是負責巴黎防務的最佳人選。肖爾蒂茨1942年率領他的團參加了克裡米亞半島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包圍戰,期間他發動蘇聯戰俘幫助搬運彈藥,還吸收一部分人加入德軍,戰役結束後全團只有347人生還,他也手臂受傷。在轉入中央集團軍群服役期間,肖爾蒂茨一絲不苟地執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不將撤退過程中任何有用的東西留給蘇聯軍隊。
■1942年夏,克裡米亞戰役期間的肖爾蒂茨(中間俯身者)正向第11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介紹戰況。
經歷過東線殘酷戰鬥的肖爾蒂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城市破壞專家,但是他接到前往巴黎的命令時思想已經發生變化。他曾經兩次見過希特勒,第一次是1943年夏天在俄國前線,當時一次午餐的接觸讓他深深折服於德國元首的個人魅力;第二次就是一年之後到東普魯士拉斯滕堡領命之時,希特勒急劇衰老的狀況讓他吃驚不已。希特勒向他闡述了不能將一個完好的巴黎落入盟軍之手的重要意義,指示如果有任何市民不服從或者有恐怖主義性質的反抗都要毫不留情地堅決鎮壓,並承諾將給予"一切儘可能的增援"。希特勒還補充說到:"我們完全不用心痛摧毀巴黎。想想盟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已經毀滅了多少德國城市吧!"
在元首司令部期間,肖爾蒂茨有機會和帝國勞工陣線頭子羅伯特·萊伊(Robert Ley)交換意見。後者告訴他元首即將頒布一項新政策,把前線軍官的家屬扣押為人質,一旦有叛國投降的事情發生就要懲罰家眷。肖爾蒂茨對這個政策的實施非常詫異,驚嘆那豈不是回到野蠻的中世紀。經過一陣沉默以後,萊伊懶洋洋地說:"也許是這樣的,但現在是非常時期。"離開元首地堡之後,肖爾蒂茨對戰爭的前景感到黯淡,同時對自己新接手的任務十分擔憂:自己確實指揮過很多專業系統的破壞活動,但那是在俄國的窮鄉僻壤,這可是巴黎啊,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第二天,在接到自己晉升為步兵上將的消息後肖爾蒂茨的臉上沒有一點悅色,反而擔心起妻子和三個正年幼的兒女,他陷入深深的困惑當中,第一次產生了違抗命令的念頭。
■肖爾蒂茨上將在1944年8月7日被希特勒任命為巴黎城防司令,負責在必要的時候將整個城市徹底破壞。上級對他的評語是"從未質疑過任何命令,不管這個命令有多麼殘酷"。
1944年8月9日,肖爾蒂茨抵達巴黎,擔任德軍在此地的最後一任城防司令。希特勒希望巴黎守軍戰鬥到最後一人,2萬多名德軍已經在城市周圍設置起防禦陣地,第813工兵連則受命在城裡以及塞納河的若干座橋梁上安置爆炸裝置,巴黎的70餘座橋梁都已經作好爆破準備。肖爾蒂茨並不希望巴黎遭到毀壞,他熱愛這個美麗的城市,並為她的文化魅力所傾倒。看到局勢的發展似乎將要把整座城市淪為戰爭的殉葬品,而且這一切將發生在他手裡,他打心眼裡不願意成為這樣一個千古罪人。
盟軍已經兵臨城下,巴黎失守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巴黎以西100多公裡的地方,勒克萊爾第2裝甲師的1.6萬名官兵已經被動員起來,這些士氣高漲的法國人迫切地希望成為解放首都的英雄。城內,數量多達3萬人的法國抵抗組織活動頻繁,四處襲擾落單的德軍。
■戴高樂在勒克萊爾的陪同下檢閱自由法國第2裝甲師。
■法國的反德抵抗武裝中絕大多數人沒有經過正規軍事訓練,裝備也是五花八門。圖中近處的抵抗組織成員使用一支蘇制波波莎衝鋒鎗,遠處一人則使用的是德國MP38或MP40衝鋒鎗。
8月16日,希特勒命令蓋世太保和非戰鬥人員撤離巴黎,因為在之前剛剛有8個德國人遇襲被殺,緊張的局勢似乎還要惡化。德國工兵在每一處重要的地點安置炸彈——下議院、外交部大樓、電話局、火車站、機場、包括擁有400多年歷史的盧森堡公園。城市的地下隧道中儲藏著大量的U艇魚雷,如果引爆將產生巨大的破壞效果。想到這些人類文化和藝術的財富即將從世界上消失,肖爾蒂茨就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他實在不想讓這種感覺伴隨他的餘生,這也是後來他遲遲不下達爆破命令的重要原因。
不過作為應付,肖爾蒂茨在給柏林的報告中提到他已經在城市的各大著名建築安置好大量炸藥,其中巴黎聖母院3噸,榮軍院2噸,波旁宮1噸……他還準備破壞馬德琳教堂,甚至計劃炸掉艾菲爾鐵塔來阻止盟軍向塞納河的推進。在一次同參謀部人員的晚餐上,他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敵人依舊不願聽從元首的意見,這樣只會把整個戰爭引向更糟的境地。"肖爾蒂茨就在對國家的忠誠與對良心的譴責中矛盾游離,度日如年地關注著局勢的發展。
■時任巴黎市長的皮埃爾·查爾斯·塔汀格爾。
8月17日,巴黎市長皮埃爾·查爾斯·塔汀格爾(Pierre Charles Tattinger)來到忙碌的城防司令部,讓肖爾蒂茨為德國人在城市遍布爆炸裝置做出解釋。後者的回答是這樣的:"作為一個官員,塔汀格爾先生,您應該對我目前所做的工作表示理解。延緩盟軍前進是我應盡的義務。"雖然塔汀格爾同肖爾蒂茨目前是相互合作的關係,但對這種答覆依舊難以接受。突然肖爾蒂茨開始嚴重咳嗽起來,哮喘的老毛病又犯了,於是兩人來到陽臺透氣。塔汀格爾看到巴黎市區的景色一下來了靈感,他指著面前迷人的場景——孩子們在池塘中玩著小帆船,河邊的圓頂建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處是標誌性的艾菲爾鐵塔,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和諧美妙。法國市長趁機呼籲到:"常常給一個將軍的命令都是破壞,而不是保護。設想一下,某天您作為一個旅客再次站在這個陽臺上看著同樣的美景,您能夠說:'我本來要毀掉這一切,但是我將它保護下來作為一份獻給人性憐憫博愛的禮物。'將軍,這難道不是一個徵服者最大的榮耀嗎?"
■巴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正是這種魅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肖爾蒂茨,讓他最終沒有下達毀城的命令。
肖爾蒂茨良久地看著眼前的羅浮宮,靜靜地說:"塔汀格爾先生,您是巴黎很好的擁護者。您要盡您的職責,同樣我作為一個德國軍人也有自己的責任。"其實他從接到任命的一刻就知道德軍沒有能力固守巴黎,他的任務更主要是破壞。目前的局勢確實讓他非常困惑,骨子裡甚至有些希望盟軍儘快到來結束這一切。但如果盟軍不能儘快到來,對城市的大毀滅真的要執行嗎?肖爾蒂茨開始動搖了。
接下來幾天裡,巴黎德軍與抵抗組織的衝突升級,看起來一場大毀滅即將拉開帷幕。此時戴高樂派抵抗組織成員通過中間人牽線,安排了一次同肖爾蒂茨的談判,瑞典駐法國總領事拉烏爾·努德林(Raoul Nordling)擔當起協調人的角色。努德林向肖爾蒂茨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建議雙方籤署一個停火協議。肖爾蒂茨知道希特勒絕對不會答應部隊未經抵抗就放棄城市,因此停火協議是個拖延時間的好策略,其實這也是戴高樂最希望看到的。
■瑞典駐法國總領事拉烏爾·努德林,他為保護法國首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8月19日晚,雙方商定停火,休戰將持續到24日。但停火協議沒有得到完全的實施,抵抗組織和德國巡邏隊依舊衝突不斷,到8月20日為止有106名法國人和差不多同樣數量的德國人在衝突中喪命。期間希特勒親自打電話來詢問肖爾蒂茨情況,後者一方面陳述各項爆破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另一方面則解釋之所以延誤執行命令是因為他的部隊全被用來鎮壓起義。之後肖爾蒂茨又發表了一項重要聲明,表示他不會向法國抵抗組織投降,這就意味著出於榮譽和安全方面的考慮,德國人在盟國正規軍到來之前仍舊將戰鬥下去。
眼看肖爾蒂茨頭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巴黎就要大禍臨頭,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德軍截獲了一輛小汽車,俘虜了三名戴高樂派抵抗成員。三人中有個人名叫帕羅迪(Parodi),正好是自由法國派駐巴黎的高級代表,肖爾蒂茨馬上看出這些戴高樂成員的巨大價值——讓他們充當德軍與盟軍之間的聯絡人,因此釋放了這幾個被嚇傻的傢伙。帕羅迪隨即擔負起前往盟軍司令部的聯絡任務。他將向盟軍高層和戴高樂傳遞一條最重要的信息——城內德軍已經是四面楚歌,如果盟軍能夠攻入城內,肖爾蒂茨很快將獻城投降。
8月22日晚,法國第2裝甲師接到向巴黎進發的命令,24日前鋒部隊推進到巴黎近郊。德軍位於莫裡斯酒店(Hotel Meurice)的城防司令部裡,肖爾蒂茨回想起最近兩個星期夢魘一般的折磨,對眼前的一切感到絕望。8月25日下午1點,法國第2裝甲師的一支小分隊闖進辦公室,領頭的一位年輕軍官對面前站立的德國將軍大叫到:"你會說德語嗎?"面前的肖爾蒂茨平靜回答:"大概比你說得好。""我是亨利·卡爾謝中尉,屬於戴高樂將軍的部隊。""馮·肖爾蒂茨中將,巴黎城防司令。""那麼,你是我的俘虜了。""是的。"押送途中雖然沒有受到私刑對待,肖爾蒂茨依舊遭到道路兩旁法國群眾拳腳和唾沫的光顧。
■法國第2裝甲師師長勒克萊爾(中間戴法式軍帽者)乘坐裝甲車進入巴黎市區。
■1944年8月25日下午,肖爾蒂茨代表巴黎德軍籤署了投降協定。
■投降協定籤署之後,包括肖爾蒂茨上將在內的17000名德軍放下武器成為俘虜。圖中法國民眾對德軍戰俘拳腳相加,這詮釋了一個事實——昔日的超人一夜之間變為了弱者。
■1944年8月29日,盟軍在巴黎城內舉行了盛大的勝利閱兵式,圖為美國和法國聯合部隊經過凱旋門後沿著香榭麗舍大街行進。
在勒克萊爾和法國抵抗組織指揮官面前,肖爾蒂茨籤署了投降協定,法國人開始舉國狂歡。在數千裡之外的東普魯士陰暗森林裡,希特勒得知盟軍進入巴黎的消息。他立即質問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局長約德爾:"巴黎已經毀滅了嗎?"在得到否定的答覆以後,惱羞成怒的希特勒馬上命令發起飛彈攻擊。然而此時德國軍隊指揮官們正忙於應對東西兩個方面的夾擊,準備本土保衛戰都顯得力不從心,哪裡還有力量去毀壞一座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城市!希特勒稍後宣布肖爾蒂茨的行為為叛國罪,軍事法庭也展開缺席審判。但是肖爾蒂茨在軍隊掌權的一些朋友設法將審判拖延到了德國投降,最終使他的家人躲過迫害。
■1944年11月成為盟軍戰俘的肖爾蒂茨(後排左一),當時他被囚禁在倫敦近郊的一座公園內。
當年巴黎市長的話後來得到靈驗,戰後肖爾蒂茨作為一個遊客遊覽了法國首都,還受到當地政府的熱情款待。戰後一些人將肖爾蒂茨視為巴黎救世主的同時,也有人認為他不過是個投機的修正主義者,但是能頂著巨大的壓力對希特勒的命令陽奉陰違,最終獻城投降而沒有下令引爆遍布全城的爆炸物,這便是以實際行動拯救了巴黎。無論如何,這座城市算是有驚無險地度過了歷史上最危險的時刻,完好無損地回到了法國人民的手中。
■1947年,肖爾蒂茨從盟軍戰俘營中獲釋,定居西德直到1966年11月4日病逝。由於在處理巴黎問題上的態度,他一直得到法國人的好感,不少法國高級軍官參加了他的葬禮。
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發生火災,直到凌晨1點多明火才基本被撲滅。關於此次火災的具體原因暫時尚無定論,面對法蘭西國內近年來此起彼伏的恐怖襲擊和治安狀況急劇惡化的巴黎,真不知如今的法國人會作何感想。
■1944年8月光復巴黎之後,美國士兵在巴黎聖母院前面的廣場上向小販購買冰淇淋。
■1945年時的巴黎聖母院,因為德國守軍和平投降,在二戰期間法國首都的著名建築全部保存完好。
■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擁有85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發生火災,損失極其慘重,圖為高93米的塔尖倒塌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