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冰
端午節源於古人天象崇拜,是由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祭祀龍圖騰演變而來。傳說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人們也將它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比如在家門口掛菖蒲、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以抵禦邪祟災瘟,人們賽龍舟、浴蘭湯、纏五彩線、掛靈符以避瘟驅毒、祈求健康。
兩千多年的歷史,讓這個節日承載了太多的厚重,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去看看古人是怎樣過節的吧!
(一)時光飛船出發:唐
公元758年,長安,杜甫,感恩的節日。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端午日賜衣》)
這一年的端午,杜甫特別地開心,他得到了皇上御賜的香羅衣,幾乎是「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那樣的恩寵。
細葛織就、柔軟潔白、長短合體、無比清涼,關鍵是承載皇上的恩情,讓本就對朝廷滿腔熱塵的杜甫,感動得無以復加,準備拋頭顱,灑熱血,終其一生誓死效忠。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春宿左省》),杜拾遺值班時也不能好好睡覺,精心地準備著議論時政的重要奏章,就等天亮去給皇帝提意見。
這是他自認為身為言官最好的報效方式,卻不知道逆耳忠言不是誰都有肚量消化的,反正肅宗越來越不喜歡他,甚至可能看見他就腦袋疼。我有點疑惑,為什麼會有這件端午日賜衣?找來找去,答案也很狗血,滿朝文武人人有份。
(二)時光飛船出發:宋
公元1064-1067年間,汴梁,歐陽修,思念的節日。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漁家傲》)
石榴盛開,雨潤綠楊,大戶人家用金盤盛放五彩新絲線纏裹的粽子,手持雙鳳絹扇的人沐香花浴、吃多角粽、飲菖蒲酒,酒意微醺朦朧睡去。窗外樹叢中黃鸝的鳴叫聲,打破了寧靜,驚擾紗窗後女子的美夢。
多熟悉的場景,想起什麼?金昌緒那首《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原來被驚醒的女子正在懷念久久不歸的丈夫。
(三)時光飛船出發:宋
公元1095年,惠州,蘇軾,幸福的節日。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浣溪沙·端午》)
端午節要有浴蘭湯活動,朝雲穿著她最喜歡的綠色細絹的衣裳,忙前忙後的準備著,薄汗微微地打溼了「碧紈」,顯得她是那樣的淳樸可愛,餘香嫋嫋。
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來參加沐芳浴蘭,節日氣氛特別熱烈,光是女子梳洗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就已經象流香酒般漲滿晴川。
東坡先生帶著朝雲高高興興地過節,特地把五彩絲系上她的手臂,為她闢邪驅病;特地把赤靈符掛在雲鬟,為她祈求神明。做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希望她一定要健康長壽,都是為了和她「佳人相見一千年」,天長地久,白頭偕老。這簡直是大文豪結結實實地給我們撒了一把「狗糧」。
(四)時光飛船出發:宋
公元1195年,紹興,陸遊,悠閒的節日。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乙卯重五詩》)
端午節到了,不知不覺間火紅的石榴花開滿村莊。陸遊吃了有著兩隻尖尖角的粽子,戴上屈原流放江南時高冠,還細心地在上面插了艾蒿。
然後又按照舊俗,在這個惡日儲備藥材,既為了這一年能平安無病,還因為年紀大了,身體弱了,還是要好好補補的。
忙完了要做的事,太陽已經要下山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滿足地喝起酒來。
這一年,詩人已經71歲,早已沒有了「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萬丈豪情,也許在他心中也還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卻只是一個老人平凡的一天,有的只是節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有的只是愜意的閒適。
(五)時光飛船出發:宋
公元1276年,文天祥,憂憤的節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端午即事》)
蒙古族不懂得「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一基本的戰爭規則,文天祥出使竟然被扣留了,當他千方百計從鎮江逃脫後,卻得不到當局者的信任,一度謠言四起,誣陷之聲滿天。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此詩。
端午節時,你贈與了我一枝艾草。誰能理解我,一片丹心為國盡忠幾乎要一夜白頭。想要追隨屈原卻象三湘遠隔遼海那樣困難重重。
這首言志詩為文天祥的英勇就義埋下了伏筆,那句振聾發聵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為這位民族英雄的氣節書寫著讚歌。
(六)時光飛船出發:明
公元1592,處州,湯顯祖,安靜的節日。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午日處州禁競渡》)
由於端午競渡準備時間長,龍舟樣式和裝飾越來越奢華,划船選手人數眾多,要從各地漁家挑選,這些都增加了勞動人民的負擔。
湯顯祖作為清廉的地方父母官,關心民間疾苦,他認為節日裡去踏踏青,準備菖蒲、竹葉和雄黃酒就可以了,屈原又不是沉溺在甌江,何必用過度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弔呢?所以他下令禁止競渡。
其實,後世評價湯顯祖落筆有楚聲,他的創作深受楚辭影響,大有屈原的風格,可見不是一般的景仰之情,他只是反對這種勞民傷財的形式而已。
(七)時光飛船出發:清
公元1837年,京師,顧太清,別致的節日。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這首詞讚美了本應秋季開放,卻因為花匠的精心培育,在初夏就開放了的菊花,詞人的欣喜熱愛之情溢於言表。
和煦的東南風輕輕吹拂,正是櫻桃成熟的季節,室內點著驅暑氣的薰香,輕搖小扇,在悠長的夏日裡觀賞五月裡盛開的菊花,很愜意吧!
可是,「物之反常者為妖」,就如大觀園中逆時而開的海棠花,不知道是不是早開的菊花預示了不祥,太清的丈夫奕繪貝勒於1838年7月去世,時年40歲。這個真的有點細思極恐啊!
在時空的穿梭中,感受前人的悲歡離合,我們都應該在祖先的故事中努力尋找人生的智慧,好好地活在當下,享受生活。
【作者簡介】姜冰,女,漢族,黑龍江省大慶油田職工,財會工作,古詩詞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