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憑藉其強大的製造能力,製造了一大批性能出眾的武器裝備,有一些武器的設計在同類裝備中被奉為經典,另一些則嚴重影響了戰後武器發展的方向。
今天這篇文章,筆者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經典的德國毛瑟步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Kar.98K栓動步槍,它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好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
毛瑟步槍是毛瑟兄弟於1867年研製的一款後裝式步槍,該槍於1871年被軍方採用為制式步槍。該槍採用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自出現以來,一直被奉為經典,它簡單、堅固、可靠,精確度高,此後幾乎所有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的步槍都仿製於它。
1898年,經過改進後的毛瑟步槍,被德軍採用為制式武器,命名為Gew.98步槍。而二戰期間,德軍裝備的Kar.98K步槍則是Gew.98步槍的進一步改進型,主要是縮短了槍管,其中字母K的意思是「Kurz」的縮寫,德語意為「短」。Kar.98K步槍從1935年開始生產,同年裝備德軍,1945年停產,總產量超過1400萬支。
Kar.98K步槍的用途多種多樣,除做為步兵標準武器外,由於其精確度較高,還被改裝為狙擊用槍,德軍為其加裝了4倍 、6倍光學瞄準鏡,並在整個戰爭期間生產了近13萬支,給盟軍造成了不少的損失。
然而,做為一款栓動步槍,毛瑟步槍有著與其它栓動步槍相同的缺點:射速偏低、火力持續性較差。到了二戰後期,它已經明顯顯得過時了,特別是其對手相繼研發了半自動步槍之後。
那麼,以德國的研發能力及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為何要抱著毛瑟步槍不放呢?為何沒有搶在對手之前研發新式武器呢?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毛瑟步槍太過於優秀和經典,才制約了德國新式步槍的研製工作,毛瑟步槍的經典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因為它的經典,德國產生了麻痺思想,沒有意識到新式武器的重要性,以至於Gew43、STG44等新式步槍立項過晚,研製過於勿忙,直接導致出現時間晚、產量低,性能不盡如人意,無法替代Kar.98K。
因為它的經典,德國曾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而由於裝備數量過於龐大,使換裝變成了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
當然了,德國不重視新式步槍的研製,也與德國步兵理論比較重視機槍,不重視步槍有一定的關係,也正因為如此,德軍擁有二戰期間最好的機槍,卻沒有一支更為先進的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