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街坊擅買處方藥治皮疹 致病情惡化險喪命

2020-12-24 人民日報

大多藥房都有貼出相關告示。

記者走訪廣佛兩地發現多家藥店未按規定執行,一些藥店沒處方也能買到處方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臺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規定,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藥店不能將處方藥賣給市民。近日本報接到報料稱,廣州有街坊自行去藥房購買了處方藥,服用後病情惡化,險些出現生命危險。

針對此情況,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廣州、佛山兩地多家藥店,發現仍有很多藥店在銷售處方藥時未要求購買者出示醫生處方;部分藥店雖然會要求購買者登記個人信息,但交易過程中並不會對信息進行核實。

案例

藥店自購處方藥致病情惡化

住院近一個月花了近萬元

近日,廣州市民秦先生(化名)差點因為幾個皰疹要了自己的命。

他告訴新快報記者,3月初臉上長了幾粒皰疹,有明顯的疼痛感。根據經驗以及上網搜索了相關症狀,他自行判斷患了帶狀皰疹。而後,秦先生又從網上搜索了相關用藥知識就自行去小區附近的藥店購買了一種名叫「阿昔洛韋」的藥品口服。

大約4天後,秦先生發現皰疹不但沒有治癒,反而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了頭痛、視力模糊等一系列症狀。「後來我實在頂不住了,不但沒法工作,連覺都睡不著。」秦先生說,這才聽從家人強烈建議,前往某三甲醫院就診。

「醫生給出的診斷是,嚴重帶狀皮疹,後來我住院近一個月,花了近萬元才康復出院。」秦先生說,主治醫生告訴說,初期的帶狀皮疹是一種常規疾病,只要患者在正規醫院就醫,通過肌肉注射和外用藥,可以較快控制住病情,並且不至於惡化,費用也將大大降低。而嚴重帶狀皮疹,可引起諸如病毒性腦炎等諸多併發症,不規範治療可導致嚴重後果,如果自行用藥不去正規醫院就診,甚至會危及生命。秦先生的主治醫生還表示,阿昔洛韋是一種處方藥,患者自行購藥,需要持有醫生開具的合法處方,藥店才能銷售,藥店隨意向患者出售處方藥,是一種明顯的違規行為。

「我自己去買藥導致病情惡化,是存在主觀的過錯,但是要是藥店嚴格按照規定銷售處方藥,讓我在買藥之前看看醫生,也不至於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秦先生說,雖然花巨資治好了帶狀皮疹,但藥店隨意出售處方藥的情況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走訪

有藥店要求登記身份信息 但不會核實

有藥店無處方單和身份證 也照樣賣藥

究竟是否如秦先生所言,沒有醫生處方也能在藥店輕易買到處方藥呢?日前,新快報記者去到廣州、佛山多家藥店佯裝購買「阿昔洛韋」、「頭孢克肟」和「阿莫西林」等處方藥物,發現部分藥店還是會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記者出示醫生處方後才能購買相應的藥。不過,還有很多藥房雖然都分有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櫃檯,同時還貼有「購買處方藥需醫師開具處方」的告示牌,但實際上都只是讓記者簡單登記下身份信息後就能夠銷售,部分藥房店員甚至什麼情況都沒有過問就直接給了藥。

新快報記者首先來到了位於廣州芳村花蕾路的仁濟堂大藥房,聲稱幫家人買一盒「頭孢克肟」膠囊。店員隨後拿出一本登記簿,「登記一下人名、身份證、電話號碼。」該店員表示,由於「頭孢克肟」是抗生素,「抗生素是處方藥,你們沒有處方,所以要登記上去才可以,藥監局會看我們拿貨回來賣到哪裡去了」。記者隨後在簿上填寫了相應的信息,故意將電話和身份證號碼寫錯,但店員並未要求核對證件就將藥賣給了記者。

隨後記者在廣州市天河區東興堂大藥房棠德南路店和海珠區同福西路健康仁生藥房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記者在東興堂大藥房棠德南路店購買了一盒「阿莫西林」膠囊,結帳時店員讓記者在登記簿上寫下名字、電話和身份證號碼,還提醒記者不要寫日期和購買的藥物信息等,「我們是要經過雙方同意,然後拿這些信息去醫院開處方單,還要打稅的。」不過,該店員也未對記者在簿上隨意填寫的個人信息進行核實。而健康仁生藥房的店員還以「沒有處方不能開票」為由沒有給記者購藥小票。

在芳村花蕾路一帶的永德堂大藥房,雖然處方藥櫃檯上有牌子寫著「Rx處方藥抗生素類憑醫師處方銷售」,收銀臺也立有「溫馨提示」稱「藥師不在崗暫不銷售處方藥」,但店員仍然在未要求出示處方單和身份證的情況下將一盒「阿莫西林」膠囊賣給了記者。

在天河區荷光路博健堂大藥房,記者提出想買「阿昔洛韋」,問是否需要出示醫生處方或身份證,店員回答稱「這裡不用」,然後二話不說就將一盒「阿昔洛韋」賣給了記者,但當記者索要購藥小票時,他卻表示沒有小票,「印表機壞了,打不了票」。

隨後,新快報記者還去到佛山南海區黃岐一帶,走訪了中天藥業聖濟藥房、集和堂柏參藥房、仁和堂藥業百納堂分店等連鎖藥房,發現每家店都在顯眼的位置掛了一個「處方藥憑醫師處方銷售、購買和使用」的告示牌,但消費者卻依然不需要出示處方和身份證,就能夠輕易地買到上述處方藥,而且還都配有購藥小票。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天藥業聖濟藥房結帳打票的過程中,有一名工作人員在經過時看見記者買了一盒「阿莫西林」,還特別提出要求記者出示醫生處方單,不過另一名工作人員則表示「這次就不用了,下次要帶上處方」,然後把藥交到記者手中。

提醒

處方藥有毒性及潛在影響

不合理使用易產生不良反應

如果亂服用處方藥會導致什麼後果?針對走訪中發現的情況,新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藥學部陳楚雄副主任藥師。他對記者表示,處方藥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的影響,用藥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不合理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未在醫生指導下用處方藥,特別是使用像「阿莫西林」和「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會造成抗生素的濫用,另外,有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因服用不當對身體造成危害。」陳楚雄表示,有些市民在出現感冒、喉嚨痛時喜歡購買阿莫西林等藥自行使用,但如果在沒有明確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自用阿莫西林是多餘的,也屬於抗菌藥物的濫用,而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如果長期濫用可導致耐藥,在未在醫院進行皮試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產生過敏不良反應,如果患者本身並無細菌感染(如病毒感染)而自行去藥店購買並服用抗生素,屬於無指證用藥。

此外,處方藥用藥的劑量、用藥頻次、療程等,患者是無法做正確的判斷,因此建議市民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相關焦點

  • 擅買處方藥致病情惡化險喪命 部分藥店違規賣處方藥
    近日本報接到報料稱,廣州有街坊自行去藥房購買了處方藥,服用後病情惡化,險些出現生命危險。針對此情況,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廣州、佛山兩地多家藥店,發現仍有很多藥店在銷售處方藥時未要求購買者出示醫生處方;部分藥店雖然會要求購買者登記個人信息,但交易過程中並不會對信息進行核實。
  • 假處方賣真藥喉嚨痛變皮疹
    藥店的營業員又讓她買了一盒頭孢匹羅,說:「這個藥有奇效,吃了一定會好的。」  黃女士吃了兩天頭孢,皮膚瘙癢得更厲害了,遂立即停藥去醫院就診。醫院診斷為藥物反應引起的嚴重皮疹,必須住院治療。經過半個月的住院治療,黃女士康復出院,共花費醫藥費2688元。  黃女士找到該藥店,要求藥店賠償醫藥費、誤工費、營養費、精神損失費共計6000元。然而藥店拒不承認藥是他們賣的。
  • 假處方賣真藥喉嚨痛變皮疹
    藥店的營業員又讓她買了一盒頭孢匹羅,說:「這個藥有奇效,吃了一定會好的。」  黃女士吃了兩天頭孢,皮膚瘙癢得更厲害了,遂立即停藥去醫院就診。醫院診斷為藥物反應引起的嚴重皮疹,必須住院治療。經過半個月的住院治療,黃女士康復出院,共花費醫藥費2688元。  黃女士找到該藥店,要求藥店賠償醫藥費、誤工費、營養費、精神損失費共計6000元。然而藥店拒不承認藥是他們賣的。
  • 長沙一診所「醫生」自稱御醫之後 祖傳秘方致人病情惡化?記者採訪...
    服藥後病情反而惡化5月21日,方女士的父親被確診為舌癌晚期。在她的叔叔介紹下,3天後,方女士帶著父親來到了人民東路地鐵站3號出口旁一家名為「鳳凰億千草中藥堂·惡腫瘤專診部」的中醫診所。據說,這家診所專治惡性腫瘤,治癒率很高。
  • 在線售藥APP調查:無處方可買處方藥,分分鐘在線開處方
    「在線醫生諮詢時,找個理由,或者在網上找個處方單子提交,基本都能通過。」曾多次在網上購買藥品的小林這樣告訴記者。  新京報記者近日對20家在線售藥APP測試發現,在經過多次被曝光及平臺自查後,仍有個別平臺涉嫌無處方售處方藥,同時,平臺對患者個人信息、病情真偽的審核機制也存在漏洞。
  • 在線售藥APP調查:無處方可買處方藥,分分鐘在線開處方
    「在線醫生諮詢時,找個理由,或者在網上找個處方單子提交,基本都能通過。」曾多次在網上購買藥品的小林這樣告訴記者。新京報記者近日對20家在線售藥APP測試發現,在經過多次被曝光及平臺自查後,仍有個別平臺涉嫌無處方售處方藥,同時,平臺對患者個人信息、病情真偽的審核機制也存在漏洞。
  • 沒有處方咋買處方藥?執業藥師視頻連線患者,電子處方馬上開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文、圖相信不少市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感冒發燒後自行去藥房買處方消炎藥,藥店不賣,患者覺得是工作人員「裝怪」;藥房賣了,按照藥品安全管理規定,又屬違規行為。如今,這樣的情況將得到改變。
  • 沒處方照樣能買處方藥 網絡售藥「灰色地帶」還不少
    網絡售藥權責劃分難  在網上買藥,並不難。在搜尋引擎上,諸如「沒處方怎麼能買到處方藥」的各類「科普」帖俯拾皆是。有商家直言,只要個人感覺風險可控又需要,搜索「×××」網店,就能買到想要的處方藥了。  記者按圖索驥,隨機下載了一款名為「1藥網」的網絡售藥APP。
  • 泰國清邁一紀念品店違規賣藥給中國遊客:鎮痛貼貼臉致皮疹
    泰國清邁一紀念品店違規賣藥給中國遊客:鎮痛貼貼臉致皮疹 中新網9月6日電,據泰國《世界日報》報導,泰國清邁府衛生署和警方,當地時間5日突擊檢查直轄縣一家紀念品店,發現該店主要面向中國籍遊客,其中共有
  • 在線秒開處方、傳圖即發藥……你敢這樣買處方藥嗎?
    作者:張尼網上提交購藥申請,簡單和在線醫生溝通甚至無需經過醫生,就可購買處方藥。近年來,網絡購藥因為方便快捷受到不少人青睞,但因為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審核漏洞,也讓網絡售藥多了幾重風險。醫生如何判斷患者病情?
  • 沒有處方居然也能線上買處方藥
    近期,一則「寵物照片充當處方竟能網購處方藥」的報導引發了輿論關注。這到底是不是個例?    長沙的劉女士出差時蕁麻疹復發,便在網上藥店購買治療過敏的藥物。「一開始還擔心這種在醫院開的處方藥會比較難買,沒想幾分鐘對方就開好了電子處方,然後就發貨了。」她說。
  • 曬後出現形狀奇特皮疹高原紅 或是是紅斑狼瘡
    其早期表現為皮疹、關節痛等,其中,皮疹是很有提示作用的。「蝶形、環形紅斑是紅斑狼瘡特有的,看著這些紅斑,基本可判斷是紅斑狼瘡。」不過,不是所有紅斑狼瘡病人的紅斑都如此典型,除了蝶形、環形外,有的紅斑還可能呈現大泡樣、紫癜狀、血管炎樣,一個病人可以出現好幾種狀態的紅斑,以其中一種為主。  除了紅斑,另一個常見的早期表現就是關節痛。
  • 「廣州街坊」:匯聚城市共治之力
    廣州創新施策,變治理壓力的「乘法題」為治理主體的「加法題」,讓業緣、地緣、趣緣等多種紐帶發揮作用,以「廣州街坊」品牌匯聚民間力量,引導多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讓大城廣州大有活力。 難題困大城,解題求變通 超1800萬人口給廣州帶來旺盛的生命力,但也給城市社會治理帶來一系列挑戰。 ——外來人口規模大,人口結構來源複雜。
  • 首家網上三甲醫院開診 在家看病開處方社區拿藥
    66歲的塗姨,三天前在所住的廣州天河區一社區藥房裡體驗了一把網絡就醫,成功拿到了治慢性骨關節炎的處方。藥房工作人員安排她與省二醫的醫生視頻通話,問診中塗姨說,她三年來雙膝關節開始隱痛,至上月無法下蹲,女兒幫她折騰了2周,才終於掛上了廣州一間三甲醫院的骨科專家號,一天候診、做CT、再面診、拿藥,回家按處方吃了一療程,骨關節慢慢輕鬆了。
  • 線上處方開到馬來西亞 網際網路醫院搭起了「便捷橋」
    這是該網際網路醫院上線半年後,開出的第一單海外線上處方,也是電子處方藥品配送最遠的一單。王先生第一次到該院看病是在9月23日。他因為腹股溝和臀部長皮疹,按溼疹用藥後不見好轉,聽說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很有名,特地通過該院網際網路醫院遠程問診。皮膚科醫生薑紅浩線上接診後,初步診斷為股癬,確診需要做真菌檢查。但按規定,對初診患者只能提供諮詢和指導,無法開具處方。
  • 如何在藥店買處方藥?
    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保障大眾用藥安全處方藥主要存有五種情況01藥物本身毒性較大,如抗癌藥物;02為了保證消費者用藥安全,以防「憑經驗用藥」、藥品濫用、非藥用途等情況,處方藥必須由醫師或其它有處方權的醫療專業人員開處方,才能從藥房或藥店購買。
  • 湖南女子治皮疹2年後大變樣:滿月臉水牛背!千萬別這樣「護膚」
    身上長皮疹瘙癢難忍,不少市民會去藥店買點藥外塗。 然而,來自懷化的劉女士卻因治療皮疹而自行購買激素長期內服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 身體發胖,出現「滿月臉」、「水牛背」,繼而腹部及下肢出現「紫紋」,最後因免疫力下降感染上嚴重的結核性腦膜炎,直至病情危重入住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
  • 老漢吃這藥治頭痛險丟命!這東西3毫克就可致命…當心啊!
    65歲的樊老漢四天前,因頭痛不適在一家診所購買了一種「堪稱天下第一特效方」的中成藥治頭痛。烏頭鹼是存在於川烏、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該藥物中毒劑量極低,0.2mg即可中毒,3-5mg可能就會致人死亡。
  • 購買處方藥不需要處方?線上線下無病購藥無阻力
    7月12日,記者在天貓搜尋引擎中打入「卡馬西平」,跳出了46頁售藥信息,記者隨意選擇了一家後,頁面跳出需求清單需用手機端掃碼。經過掃碼,直接彈窗確認訂單信息,包括收貨人、電話、添加處方、藥品配送方式等內容,在「添加處方信息處」並不需要記者詳細輸入病情,直接選擇「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即可,隨後支付金額完成交易。
  • 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等App可買處方藥 漏洞在哪裡?
    2018年11月,一名22歲女孩通過網絡購藥平臺購買了18盒秋水仙鹼片劑,因過量服用而亡。同年5月,一名21歲女孩通過網購App購買秋水仙鹼片劑並陸續服下198片藥後搶救無效死亡。記者調查發現,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丁香醫生、尋醫問藥、平安好醫生、健客等App均可買到處方藥,甚至有App在幫消費者造病情開電子處方。記者在無處方的情況下,居然也能從App上購買到一些處方藥。記者發現有App在對處方藥進行促銷(5月22日《南方都市報》)。悲劇令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