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所聞:
一個人如果去的地方多了,總有寫不完的故事,就像古人,他們的詩歌總有各個地方的痕跡,所見所聞也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有些網友和我聊天,說我讀多那麼多的歷史古籍書,為什麼不寫一些歷史方面的文章,我說自己暫時寫不了,主要是人在福州,經常受到當地的打壓和驅逐,生活陷入困境,沒有時間,心情也無法安靜下來,如果時間充足,當然可以寫寫,還可以寫些小說。雖然我寫的很多都是個人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用詞用語難免有些意氣,偏頗,可也不乏作為地域的參考資料,不能說不是事實,沒有這回事,沒發生過。我覺得底層人的所見所聞更真實,更值得關注,很多底層人是不會寫,也就讓很多見聞流失,不知道的人反而覺得他們的生活風平浪靜,沒什麼委屈,事實上他們的生活是一波三折,風吹雨打。像那些挖煤的人,馬路上的保潔,工地裡的民工,送外賣的小夥子,工廠裡熬夜,加班加點的普工,許許多多底層人的閱歷都很豐富,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寫,只不過他們一是沒寫作方面的技巧,二是生活的長期碾壓,讓他們沒時間想這些。就因為成千上萬的底層人無法把自己的委屈暴露,無法傾訴自己的心聲,也就埋沒了他們的真實,仿佛他們不曾存在過一般。
曾有人跟我說過,真正的文學都是源於生活,確實是這樣,一本書至於寫什麼,其實都和作者有著密切關係,都能找到作者的影子。比如名著《西遊記》就是吳承恩謾罵、諷刺嘉靖皇帝的作品,這場是非源於他的淮安同鄉沈坤,沈家在當地算是家財萬貫,沈坤自己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漢子。家庭雖然富裕,卻一點也不嫌棄寒酸的吳承恩,父母對吳承恩也很客氣,不僅讓先生一塊教,還拿錢讓他們一塊進京趕考。當年的沿海一帶經常鬧倭寇,官軍剿匪無裡,腐化無能,沈坤義憤填膺,便拿出錢來組織民兵抵抗倭寇,親自訓練,讓倭寇一直忌憚不已,周圍百姓也踴躍參加,隊伍不斷壯大,被稱為「狀元兵」。但是,沈坤的勞苦並不沒有給他們帶來朝廷的嘉許,反而受到朝臣的嫉妒,誣陷其圖謀造反,嘉靖不辯真偽就將沈坤下獄,嚴刑拷打,導致沈坤慘死獄中。只要了解吳承恩的經歷,就不難發現《西遊記》所要表達的意思,為什麼老是在嘲諷道教,作者是悲憤故人的冤死,憤慨皇帝、奸臣,可自己又鬥不過朝廷,只能利用小說來謾罵皇帝和皇帝的信仰。
我是沒時間,我的時間幾乎被戶籍地給荒廢的,我有很多東西要寫,可惜,我沒那個機會,他們知道,福州不是文藝濃厚的城市,沒有那麼多愛好文藝的人,把我桎梏在這裡,至少在精神上可以把我擊垮,再起一些波瀾,造成生活方面的困境,我更沒有時間去寫浩瀚巨著。說到小說,我也有一些素材可以寫,比如我可以寫一個女人,她喜歡一個男人,可這個男人不喜歡他,而是喜歡另一個文靜的女生。於是這個女人惱羞成怒,為了報復男的,她不惜做一樓一鳳,她覺得是在報復男的。她還到處勾三搭四,由於自己的美色,結果被腐化的幹部看上,幹部為了討好上級,就把她奉獻給了上級,結果上級又想討好自己的上級,再次把她奉獻。就這樣,奉獻了多次,女的已經高高在上,權力炙手可熱,可她偏不忘要報復男的,不讓男的有女朋友,不讓男的有正常的時間做自己愛好的事,就這樣迫害了男的幾十年。後來,女的和腐化的上級被反腐部門調查,一伙人全部落馬,女的也鋃鐺入獄,被判死刑,因為她不死,還有更多的人要被徹查。男的知道後,也沒有生氣,此刻的他已經白髮蒼蒼,在女的被執行死刑的那一天,他去看了她最後一面。
寫小說需要時間,需要環境,需要心情,在福州目前我是不具備,我是這座城市的異端,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周圍人看不慣,我在這裡怎麼樣,我在省外也是這樣,省外並沒有荒誕的覺得我愛好文藝是威脅,畢竟我去的一些城市,都是存在文藝激情的。曾有人用佛理來解釋我從小到大的遭遇,說是有因果,我和母親的因,造成了我們母子現在的果。上輩子我是誰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重新誕生的生命就是重新的生命,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和上輩子沒有關係,因為這輩子根本不知道上輩子做過什麼,輪迴不能陷入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循環中。真正的神是不會讓這種互相報復的事反覆出現在輪迴之後,否則,成千上萬的輪迴都是報復,那不是在弘揚仇殺,豈不是違背善道。我對因果還是覺得謬誤,我更關注人事的善惡,人有善有惡,都在一念之間,像是一個賭徒,他所以深陷,是因為他的貪婪,人心的善惡才是決定社會是否安寧,是否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