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詩意,品茶香,悟禪道

2020-12-18 江蘇頻道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一盞茶

覺詩意

2015年6月23日,無錫市覺茶道·江陰華西村分中心正式開業。

開業典禮上,掌門人汪雲依舊平淡從容,著一襲素雅長袍,長發垂順,未施粉黛,居於人群中仍透出一股溫和的安靜氣息,如詩如畫,婉約動人。

覺茶道掌門汪雲與眾人合影

不禁想起兩句詩「儀態超卓,氣質文雅」。大概和茶接觸的久了,都會沾染其中的詩意吧。常言道「竹露松鳳蕉雨,茶煙琴韻書聲」,若要尋詩覺意,烹一杯新茶,看香菸嫋嫋,平心靜氣,最合適不過了。

居於鬧市,有覺茶道這樣靜謐的好去處,閒暇之餘,素手調盞,仿佛山水詩意都開闊心中,平日鬱郁自然開解;更有詩意掌門,恭儉相待,知己茶友,言笑晏晏;何樂而不為呢?

茶香撲鼻

品茶香

茶,清心正氣沉靜有品;香,靈動高貴樸實無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皆愛香,集英才大德,仁人儒養,香道演繹即是以一縷馨香,抹塵世煩擾,感悟內心靈性與雅致深邃。

汪雲是在茶香中長大的。

汪雲展示茶藝

小時跟隨爺爺奶奶居住大山的她,生活處處有茶的影子:房前屋後的茶樹,爺爺奶奶採茶的身影,可以泡出黃綠水的小葉子……這樣的環境,讓她對茶的興趣日益攀升。

長大後,緣分讓汪雲結識了一位禪茶師父,讓她與茶開始了靈性的交流。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做茶藝培訓,和愛茶的朋友一起交流茶道,讓更多人喜歡茶道,並從中受益。

汪雲與茶具

「我覺得一個人要對生活有追求,要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在茶的洗滌下,她的心漸漸地沉靜下來,從容面對喧囂浮躁的生活。

茶,如此神韻。在品茶香中,感受傳承茶文化的重量,感受傳播茶文化的喜悅,悅己、悅人、悅茶道。

沏茶

悟禪道

汪雲在博客中寫道:

「茶」是靈芽,「禪」是心悟,禪茶之中「靜·清·和·雅」為精髓,用感恩之心,分享之心,將浮躁與世俗隨片片茶葉化為正氣和氣,融於盞中,相敬而升華,共同品味「茶禪一味」。

汪雲在覺茶道

而今已是中國無錫覺茶道茶藝培訓學校創始人、無錫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茶藝一級技師、國家制茶技師、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特聘茶道講師、中國禪茶大師衍雲法師傳承弟子的她,自然對茶與禪有了深層次的感悟。

茶葉

茶字如果拆分,就是人在草木之間,這是一種歸於自然的嚮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說的是枯寂的靜美。

人生沉浮,如一盞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淡利,無爭,無奪。一切自然,一切脫俗,一切入幽美邈遠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水甘味真,茶清夢好!一杯清茶,一顆靜心。

在覺茶道中,品茶,悟禪。

相關焦點

  • 般若智慧與禪道治療學---張新民
    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使現實人生的有漏慧逐步轉化為無漏慧,在禪定過程中消解無明煩惱的執著,使人從迷到悟,從有念到無念,從染到淨,剿絕情識,轉識成智,契會中道,在絕對的「般若」境界中證顯真如本體,透視萬事萬物的如實之相。達到此境,也就是對真理有了正確體認的所謂的「覺」。佛教有「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說法,般若之智人人可通過一定的修持而獲之。
  • 禪茶 | 一曲《茶香滿色》悠閒素雅,品歲月靜好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好聽禪茶音樂《茶香滿色》,是一首由張維良老師演奏的笛簫音樂,選自其閒情聽茶系列專輯《茶詩》。和煦陽光,茶香禪曲雅集,泡上一壺茶,靜聽一曲竹笛,享受靜謐的品茶時光,心素如簡,人素如茶,所謂禪茶,該是不爭朝夕,聽曲,聞香,品茶,感受歲月靜好....
  • 詩意生活:充滿覺知地活在當下
    從此明白,詩意,就是活在當下,充滿覺知地活在當下。工作中,以覺者的姿態,將所有的事務當作成長的歷練,便有了一份超然和詩意。吃飯時,點上喜歡的美味,在色香味中感受烹飪的藝術,就多了一份敬意和詩意。「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一本書,一首詩,滿載詩意。
  • 一盞清茶,詩意的棲居;歲月靜好,專注心觀自在
    在這個物慾橫流,浮躁而又快節奏的現實世界中,我想每個人心中都希望有一處聖境,來安放那顆疲憊不堪、傷心孤獨的心靈,不管那地方是春暖花開,還是茶香嫋嫋,總有那麼一處你嚮往的詩意的棲居地。作為一個愛茶人,在一院一茶中 ,詩意的棲居,是我所想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要逃離現實的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體會禪茶的精妙,領悟專注的魅力。
  • 覺茶道:如蓮品月普洱茶學院 | 「拉祜族」那卡古茶
    覺茶道【如蓮品月普洱茶學院】致力於「普及茶文化,喝懂普洱茶」。
  • 孔孚,的,覺,悟
    人都說他是山水詩人,我覺他把現代禪詩寫到了巔峰。孔孚(1925—1997)著名山水詩人,原名孔令桓,1925年4月1日生於曲阜農村。1947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史地系。1949年大學畢業到大眾日報社工作任《大眾日報》文藝編輯,1979年調至山東師範大學現代文學研究室,中文系副教授。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離休。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 三足紫砂壺為什麼受到很多禪道人喜歡?從紫砂壺的四大特點可看出
    但禪道講究的是適度,所以一般紫砂壺的容量主要是六杯和八杯為準。在明朝時期,道學和禪宗迅速發展,社會上喝茶的人多了起來,從而推動了三足壺工藝的發展。主要改進的地方有這些,紫砂壺放在桌子上穩要非常穩固,只有這樣子在泡茶時,壺中的茶葉和水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做壺的時候對壺的大小、重量的把握非常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壺嘴和壺把要一一對應,必須處在同一個高度上,且用的泥量也要差不多。
  • 茶香氤氳悟人生
    人生若茶,倘能悟得一葉一花之不易,無論波折或順遂,便都是歲月靜好。一座涼亭,兩掛捲簾。亭外,一彎新月,幾叢綠蔭;亭內,一桌兩椅,餘溫嫋嫋……正是「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遇有客人來訪,又見外公拿出個印著西湖山水的鐵皮茶葉罐,抓一把顏色黯淡的茶葉放進幾個透明玻璃杯,取過在煤球爐上煨得噗噗冒煙的燒水壺,將滾燙的開水注入到玻璃杯中,眼見得茶葉在沸水中翻騰起來,舒展開來,氤氳出一線淡淡的茶香。主客寒暄、品茶,隨意中隱含著些許莊重。茶之於我,有些溫馨,又有些神秘。茶,時或微風輕拂,讓人神清氣爽。時或厚雲翻卷,讓人感懷萬千。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是辦公還是居家,無論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身處天然草木之間,身心俱靜寂,天人合一體,自然大道成。
  • 【悟石感悟】幽幽竹意,冉冉茶香
    食無肉,不過一時寡淡,反悟人間滋味之真性,居無竹,卻至瞭然失趣,陷入紙醉金迷裡不拔。竹意清,如人性直,不以曲外遷就,不為風雨低頭,品茶賞竹,人生一趣,茶冉冉生韻,竹幽幽生禪,人生千百事,件件皆糾纏,不如竹林裡,流連不願返。茶香珍貴,雖窗明凡淨,默坐焚香,非心靜時不能品,竹意難得,待風和雨霽,山空水碧,獨釋懷時才生趣。
  • 悟茶————品《兩方茶語》
    在冰心先生的《我家的茶事》,汪曾祺的《泡茶館》等文中,回憶、記敘那些「茶人茶事」;在黃裳的《櫳翠庵品茶》,劉心武的《古典名著中的茶香》,王旭烽的《茶與文藝》等文中,品味「茶文茶韻」;在錢歌川的《中國人與茶
  • 於在池:從詩意悟書魂
    才觀北國鵝毛雪,又品南疆龍眼羹。    於在池 山東臨邑人,1952年2月出生,大學文化。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大連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書法家採用自己的詩詞來創作書法作品,在國內並不多見。近日,德州籍著名書法家於在池詩詞書法作品集《詩與書》一書出版發行,引起書法界不小的反響。
  • 茶道與禪道的文化意蘊
    眼睛觀看到的是清淨的環境,耳朵聽到的釜中茶湯如松風拂過,鼻子聞著茶香,舌頭品嘗著茶的妙味,身體接觸到的是清幽潔雅的器具,這樣就能得到幽的感覺。這就是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就是禪道,也是茶道。在茶道中,社會上有關俗事的話題,皆屬大忌。參加茶會的人要放下俗塵觀念,才可進入清淨的茶禪世界。坐在僅有幾平方公尺的茶室中,卻有居住在深山幽谷裡的感覺。
  • 茶韻中國:品不盡的詩意
    在中國古文化中,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在文化圈裡是不可或缺的,描寫諸如此類的詩句更是不可勝數,既有「有客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的閒適恬靜,也有「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的溫暖雅致,文人們在繁忙的政務或苦悶的貶謫生活中總能尋找到詩意的美。
  • 中國茶藝程序 第A17版:泉韻茶香 20120712期 濟南日報
    當前位置:首頁 >> 泉韻茶香 2012.07.12 星期四 中國茶藝程序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衝泡方法、使用不同的茶具,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是辦公還是居家,無論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身處天然草木之間,身心俱靜寂,天人合一體,自然大道成。
  • 茶道與禪道的文化意蘊
    眼睛觀看到的是清淨的環境,耳朵聽到的釜中茶湯如松風拂過,鼻子聞著茶香,舌頭品嘗著茶的妙味,身體接觸到的是清幽潔雅的器具,這樣就能得到幽的感覺。這就是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就是禪道,也是茶道。在茶道中,社會上有關俗事的話題,皆屬大忌。參加茶會的人要放下俗塵觀念,才可進入清淨的茶禪世界。坐在僅有幾平方公尺的茶室中,卻有居住在深山幽谷裡的感覺。
  • 「品茶香」的正確姿勢
    茶香很複雜,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呢? 茶香是一種混合物,迄今為止已鑑定的香氣物質約有700種。鮮葉中香氣物質近100種,製成綠茶之後,有200多種,紅茶有400多種,烏龍茶就更多了。 如此多的香氣成分,才構成了複雜而多變的茶香。人體是如何感受茶香的?
  • 信陽毛尖呂冬亮 緣茶而生因茶而悟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一盞清茶,一壺茶香,細品慢呷,茶香裡不僅蘊含著悠然的氤氳香氣,更包含著制茶人的艱辛與堅持。出生在河南信陽黑龍潭大山裡的呂冬亮,自小家裡貧困,生活的艱苦迫使他初中便輟學在家務農,幫做茶農的父母採青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