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欲為蒼鷹,勿與鳥鳴。」
現實中見過有「雄辯症」的人,這類人無論與誰聊天,只要有說話的機會,就會迫不及待推翻別人,以自己為標尺展開雄辯。
你能說,你就說吧。你的觀點強硬,你就表白吧。你厲害,你就表現吧。
於是,周圍的人少了,也安靜了。
雄辯的人以為獲得了勝利。孰不知,笑著離開的人,唇邊掛著的是若有若無的不屑。而教養極高沒有離開的,是懂得低下頭微笑的人。
低頭微笑,及時止語的人,不是認可你的雄辯,或者贊同你的人。他們深知「欲為蒼鷹,勿與鳥鳴。」的道理。
很多毒舌者說:我說話就這麼直,我不是個虛偽的人,不會說好聽的……但是我的心是好的。
既然生了豆腐心,何必帶上一張刀子嘴,將別人切割得遍體鱗傷?
再者,哪一個嘴裡吐出的字,不是來自心靈?
誰給的定義?說話溫婉的人就是虛偽的人?只不過人家教養足夠撐起耐心、能夠有涵養地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罷了。
語言,能讓人在寒冬中感到溫暖,能點燃一個人的生命之火,但是,也能殺人於無形。
有一件事別忘記:你的好與壞,從來不是你給自己下的定義。那是別人心中天平稱重後的結果。
有位文學家說:「很多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的那些自命為好人的人,只是懶得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的,自以為是者而已。」
好好地、有教養、有禮貌的說話,是做人最基本的修養。誰希望自己被語言之刀切割?傷害?
明明是惡言相向,怎麼還自稱自己是一片好心、直言不諱呢?
要知道,找盡理由攻擊別人,戳別人的痛處,就如同在別人的心口插上一刀。
古人有云:「與善人言,暖如布帛;與惡人言,痛如刀割。」
因此,不要輕視在你唇槍舌劍中笑著低下頭的人,人家沒有在你的氣勢中認輸,只是不屑與你爭辯罷了。
做一個懂得笑著低頭的人,也是希望對方懂得適時閉嘴,心懷遠大夢想,不屑於在言語上爭高低的人。
作者:陳國華,筆名:陳華、寒牛思家。西納維思集團網推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綏芬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小說集《逆流》《趕花人》和散文集《爹娘的客》,並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