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懂得跟孩子「討價還價」的父母!

2020-12-11 道訊

文/伏櫪老馬

近日,一則兒子霸佔父母房產賺租金,最後父子訴諸法院的新聞受到網友的熱議。

北京一個父親一套80平方米的三居室,被兒子強行出租,導致老兩口常年有家不能歸。最後,不得已訴諸法庭。

我們在痛斥這個不肖兒子不孝順的同時,應該對我們的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做出更深層次的反思。

新聞中報導的兒子沒有工作,平時就隔三差五向老兩口要錢。兒子為了還欠的賭債,編造各種謊言向父母要錢,「說要開婚慶公司,說買車,說要結婚,說有孩子了,又說離婚了」。

甚至還厚顏無恥地對記者說出這樣的話:「我是賭博,可我至少不沾毒啊」。在的概念裡不沾毒還不夠壞,難道非要做個五毒俱全的「人」嗎?

看了這則報導,從老兩口和記者的對話中,有一點結論可以得出,這是一個只知道向父母索取,不知到感恩,更不知回報的人,在他的眼裡,沒有的東西伸手向父母要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理直氣壯。

那麼是什麼讓一個人,一個而立之年的大男人成為這樣一個人呢?

我想,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可以用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話來概括:「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千真萬確,你去觀察,真的是小孩子餓了,就會哭,一哭媽媽就知道他餓了,趕快給他餵奶。

但是正是「孩子哭了就給奶吃」這樣的一種思想,一種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害了許多人。

對於小孩來說,他不會說話,餓的話只有哭,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問題就出在,孩子長大了還是這樣子,養成這樣的習氣,就麻煩大了。

我在街頭就不止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小孩子路過玩具店看到喜歡的玩具,要爺爺給他買,可爺爺身上沒有帶錢,爺爺就告訴孫子改天買行嗎?結果孩子就躺在地上大哭起來,哭的那叫一個兇啊。

到最後,爺爺給玩具店的店主說沒帶錢,就在附近住的,先拿了玩具,回頭再給錢。你看看,這是不是典型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這樣子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孩子就會發現其中的秘密,想要什麼東西,如果父母爺爺奶奶不給買,那就哭,再不給買,就哭狠一點,哭久一點,反正只要你哭,想要的東西總能得到。

小時候要玩具,要吃的,穿的,父母都能滿足。

可就是在這種只要一哭的能得到想要的東西這樣一種成長環境中,孩子養成了只會向父母索取的習慣,並且覺得沒有的想要的東西伸手向父母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像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這個霸佔父母房產的兒子一樣。

我想這個「兒子」一定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長大,他的父母,現在這一對可憐的有家不能回的老兩口,當初對兒子也一定是這樣一種教育方式,只要孩子要,哭,都會無條件地滿足。

小時候,玩具,好吃好穿父母都有能力去滿足,可是長大了,父母老了,孩子要的也越來越多,像這個霸佔父母房產賺租金的兒子,要賣父母的房產,父母還能滿足嗎?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現在有太多這樣的人,這樣的「哭了就給奶喝」教育下的犧牲品。

小時候,孩子要什麼都去滿足,要什麼給什麼,長大了,向父母要工作、要房子、要車子、要媳婦。

可年邁的父母哪裡還有能力去滿足孩子越來越多、無休無止的索取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些人就做的很好,比如我有個朋友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孩子小時候,要玩具、要好看衣服,想吃大餐,都要有交換,比如說告訴孩子:「想要這套變形金剛嗎?

好,沒問題,這次語文數學考100分就買給你」。

對,就是這樣,讓孩子知道,想要的東西就要自己付出,去交換。

長大了,他會懂得,沒有什麼是父母欠你的,應該無條件給你的,想要的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做一個會給孩子「討價還價」的父母,哭了就給奶吃的教育方式只能教育出一個又一個的「啃老族」,只能讓你的孩子變得不懂自實其力,只懂一味索取。

讀經明理伏櫪老馬出品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一陰一陽謂之道

換個視角看問題

我說的話

可能都是錯的!

相關焦點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2、家長的過度幹涉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但是這些家長卻存在著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會過度幹涉孩子的事情。家長想要操控孩子的人生,這本身就是佔有欲強的表現,過度幹涉不僅沒有辦法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且也會使孩子過早叛逆。
  • 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談條件?孩子談條件不可怕,討價還價更可喜
    橙子媽自己反省了一下,認為這跟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有關,要求孩子做什麼的時候總是會用「如果你做……咱們就可以……」這樣的架構。當孩子不肯吃藥、不想睡覺、不愛吃飯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拿出殺手鐧——談條件。當大人經常試圖以某種條件許諾以達到預期目的或效果,耳濡目染,孩子也學會了談條件。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要如何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物質生活方面,比我們小時候好很多。家長也大都比較心疼孩子。所以像以前那種,強烈的為了改變個人命運而讀書的內在動機,在現在的很多小孩子身上是沒有的。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想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應該讓孩子有理想、有目標做起。1、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要讀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娃幹啥都討價還價?談判專家推薦的這個方法,保證「藥到病除」
    孩子討價還價,並不是什麼壞事!為啥要治他? 討價還價意味著啥? BBC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裡》兒童行為研究專家,把孩子的自我意識比喻成洋蔥。 伴隨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心裡想要什麼,就會想辦法去爭取,自己不想做什麼就會想辦法逃避。
  • 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卻驚醒嘉魚的父母!
    這時生氣的孩子憤怒得連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來,一伸手,竟將桌面上兩碗面都打掉,氣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後面。周圍的人投去譴責的目光,這孩子也太霸道了,這個奶奶怎麼能這樣溺愛孫子?沒多久,孩子帶來了一個男人,看樣子,應該是孩子的爸爸,後面跟著的奶奶在抹淚。這個男人一進門徑直找到了店主,說:「給我三碗面!」然後氣呼呼地坐下。
  • 孩子懂得感恩,家長省心不少,高情商的家長懂得這樣教育孩子
    如果問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麼?答案一定不一樣,有人說希望他們聰明懂事,有人說希望他們能夠成才,但是毫無例外的是,很少有家長會說:"我希望我家孩子懂得感恩。"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不僅能夠理解父母,還記住每一個幫助自己的人,用滿滿的善意對待他人。
  • 懂得「點到為止」的爸媽,孩子最喜歡
    父母的喋喋不休,是孩子一生的噩夢。而懂得「點到為止」的父母,孩子最喜歡。2當孩子犯了錯的時候,請點到為止。因為孩子犯錯時,本身就會惶恐不安。值得我們深思,喜歡替代孩子的父母太多了。還記得那次帶小小魚春遊。幼兒園準備了一個自己做小板凳的項目。每個家庭領取一個工具包,有一個鐵錘,小木頭和木板,還有釘子。然後教練把製作的方法現場演示了一遍。
  • 孩子進步就鼓勵?父母要懂得區分表揚和鼓勵,對孩子進行正向鼓勵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常聽父母說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面對孩子的進步,許多的父母都不會吝嗇自己的讚美。只是很多的父母並不懂得區分什麼是表揚,什麼是鼓勵。每次的考試小婉都考到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對此,她的父母也非常的開心。每次的考試成績一出來,她的父母就會表揚到:「哇,小婉真厲害,太棒了,考得這麼好。」一開始,小婉還非常開心,受到父母的表揚讓她感覺到了被重視。可是每次把成績給父母看了後,他們的表揚都是那幾句話,不是說她厲害,就是說她優秀。
  • 小學生:孝敬父母首先要懂得感恩
    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父母不僅毫無怨言地養育我們成長,而且還給了我們純粹無私、寬大無邊的愛。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最無私的。父母為了撫養我們成人,總是那麼幸苦,那麼努力,傾盡了所有的心血。所所以,一個懂事的孩子,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鴉有反哺之效」,「羊有跪乳之恩」。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提倡講孝道。
  • 養一個孝順的孩子,和父母的言行有很大關係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現在很多父母的口頭禪是:"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寶貝,為了你我們可以犧牲一切!""你就只負責好好學習吧,其他事情都讓媽媽來!"……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卻不知道一直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 孩子生日是陰曆這幾月,興旺父母,懂得感恩
    農曆五月這個月出生的孩子聰明,乖巧懂事,有禮貌,勤奮。他們往往是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長大後,他能發揮自己的進取精神,對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一絲不苟。因此,他往往能在很小的年紀就嶄露頭角,出人頭地,在家人身上發光發熱。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的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是當孩子到了12歲的時候,父母的嘮叨就變成了「垃圾」,孩子不聽話,愛哭愛鬧,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在孩子3-5歲這一段時間這些事情沒有做好做到位。
  • 孩子是個「自來熟」,父母別引以為傲,懂得「優缺互補」才最關鍵
    之前去一個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發現孩子非常的活潑可愛,至於比較驚訝的原因,在於有些時候他活潑的程度會讓人感到十分的無奈,甚至有些尷尬。,從父母的身上就有可能看到孩子的樣子,那麼孩子出現自來熟的性格,大多也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 孩子,謝謝你讓我們成為父母
    孫儷在當媽媽的九年時間裡,不僅身體力行地陪孩子們長大,更懂得從孩子們身上領悟生命的神奇,才能用更感恩的心態引領孩子一起成長。 是孩子的到來讓我們成為了父母,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命,更讓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省察內心,做更好的自己。
  • 學會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仁愛之人
    說到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親恩,父母的養育之大過天!可是我剛剛看一則視頻,心裡很不是滋味!說的是一個老人生養了兩個兒子,小兒子要帶女朋友回家,讓農村來的老母親回農村去躲幾天,原因竟然是怕女朋友嫌棄穿著土氣的母親而跟他分手。還好,後來大兒子回來之後聽完原由,一怒之下打了小兒子一個耳光後,把母親帶走了。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她這種節儉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深深的影響著她的生活,每次宿舍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她都不敢跟同學們一起去,她說出去一次,就要花好多錢,一個人在宿舍隨便湊合一下就行了!長期以往,她就少了很多朋友。作為父母,無論我們家庭怎樣,是貧窮或是富貴,對待孩子都不能太節儉,這樣會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
  • 跟猶太人學做生意:「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掌握討價還價的技巧
    猶太人做生意,非常喜歡討價還價,這在全球商界都是很有名的。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國外有位名人在中國走了一趟後,有記者採訪他,問他的感受,這位名人回答說,讓他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看見一位中國老闆和猶太商人討價還價,最終竟然將猶太商人給贏了。
  • 《安家》: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大抵的意思就是「慈母多敗兒」吧!而這種事情在嚴叔嚴嬸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嚴叔嚴嬸辛辛苦苦賣了一輩子的包子,攢了點錢,好不容易有能力在上海安家了,到最後卻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 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情商低的父母謙虛應答,高情商的父母這樣答
    「你家亮亮真聰明真厲害,剛剛課堂上老師問的幾個問題,他都搶先舉手而且回答得很正確,他一定看了很多百科書籍吧,懂得這麼多」,學校公開課上,很多父母紛紛對亮亮媽媽表示誇獎和羨慕。當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情商低的父母就跟亮亮媽媽一樣虛偽的謙虛,內心裡得意開心,表面上卻故作謙虛「哪裡哪裡,一般一般」,但天真稚嫩的孩子並不懂得父母這一套,他們只是單純的覺得父母不認可、不滿意,從而挫敗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 父母和孩子「相看兩相厭」?除了發脾氣和爭吵,還要懂得控制情緒
    超長待機的假期,導致很多小朋友渾身的力氣用不完,晚上父母哄了很長時間,睡前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仍然沒有瞌睡的跡象,氣的父母只想打人。早上父母著急出門,但小祖宗拉著父母的手不鬆開,說不捨得父母離開,哭著喊著要一起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