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2020-12-11 凝華親子

要如何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

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物質生活方面,比我們小時候好很多。家長也大都比較心疼孩子。

所以像以前那種,強烈的為了改變個人命運而讀書的內在動機,在現在的很多小孩子身上是沒有的。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生活本身的苦,小孩子的確一時還感覺不到。

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想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應該讓孩子有理想、有目標做起。

1、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有的人是為了改變命運,跳出農門;有的人是希望自己以後能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有的人是為了未來能有更多選擇權,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孩子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如果不讀書的話,會有怎樣的後果。

2、你的興趣是什麼?你的理想是什麼?

我見過挺多人,大學都畢業了,還沒想明白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喜歡什麼?

雖然讀了很多的書,但還是稀裡糊塗的。很多時候也都是隨波逐流,走到哪算哪。

這種事情,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想一想了。

想清楚這些事情的人,人生會更有目標,也會少一些迷茫。

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我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長特別在意,孩子是否看到自己的不容易,孩子有沒有看到自己的辛苦。

就像有的家長,帶孩子去餐廳吃頓飯,開始吃之前,也要跟孩子說一句:你這頓飯,吃了爸爸辛苦工作半天的錢。

如果家長太在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易,或許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比正面影響更多一些。

1. 做父母的,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哭窮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節約,不要浪費,時不時的就在孩子面前哭窮。

但孩子總會有一些喜歡的東西,如果家長總是哭窮,孩子是不敢表露自己的喜歡的。

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不對的,會很容易產生愧疚感。

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不安全感。

2.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多辛苦

這麼說吧,懂事的孩子,父母辛苦,即使你不說,孩子也能看在眼裡。

這樣的孩子,會很自然地體諒父母。

不懂事的孩子,家長一遍遍地強調自己的辛苦,只會遭嫌棄和厭煩。

而把孩子養成這樣或那樣,差別的根源,還是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但有時候身教勝過言傳。懂事的不用說,不懂事的說了也沒用。

與其告訴孩子多辛苦,不讓讓孩子自己來親身體會下。

不要讓孩子只知道學習,經常讓孩子給大人幫點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要一切家長代勞。

3.不配得感會給人長久的影響

童年的影響,原生家庭的烙印,會長久地影響一個人。很多人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

如果父母總是哭窮,強調自己辛苦。會無形中給孩子,特別是懂事的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不能」「我不配」,這種感覺給孩子造成的影響,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去克服。

為什麼家境相似的家庭裡,有些家庭的孩子樂觀而自信。

而有的孩子,卻始終在內心深處畏畏縮縮,不敢讓別人看到自己,更害怕去爭取。

或許和他們的父母面對生活、面對孩子時的態度,密切相關。

相關焦點

  • 開心與懂事對於孩子來說,哪個更重要?爸媽不得不知道的六個方法
    讓孩子如何理解學業的重要性?1、有用無用,要實踐才知道孩子要懂得學業的重要性和父母的不易,我們無法強行的灌輸這些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有吃有穿,哪裡不易?學習不學習也是一樣,經常也被孩子問,學習這些數學有什麼用?背誦課文有什麼用?
  • 孩子進步就鼓勵?父母要懂得區分表揚和鼓勵,對孩子進行正向鼓勵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常聽父母說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面對孩子的進步,許多的父母都不會吝嗇自己的讚美。只是很多的父母並不懂得區分什麼是表揚,什麼是鼓勵。比如孩子在和別人玩的時候,主動把玩具讓給別的孩子玩,等到他們結束之後,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告訴他做得特別的好,能夠主動去分享,以後也要保持。這樣和孩子說,就是在培養孩子愛分享這個品德,想塑造孩子什麼樣的品質,就可以在孩子做了這件事後,鼓勵孩子。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現在有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於是就會運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和孩子正確的溝通,才導致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尷尬。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關係就非常尷尬,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相處起來就像是朋友一樣,而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在一起就像是陌生人一樣。
  • 睿智燈塔-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底氣。電影《奇蹟男孩》(同名暢銷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歷經27次手術後終於活下來了,卻不得不面對難以修復的「醜陋」容貌。媽媽放棄自己的學業和事業,全身心投入到對他的治療、照顧和教育中;爸爸總是給他男人式的鼓勵,講一些暖心的小笑話,陪他看《星球大戰》。然而,10歲那年,奧吉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父母決定送他去學校接受正常的教育,他需要面對家以外的世界。
  • 什麼都不如父母健康重要,什麼都不如父母快樂重要,他們最無價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教會的我們不只是知識還有怎麼去做人,怎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懂得他們的辛苦,並不是一味的圖什麼東西。當時我看到那個視頻之後,總感覺這樣的孩子以後肯定不會有好的結果,他們對自己的父母都這樣了,能對誰更好呢?只想讓我說,也許對自己才會好一點吧。
  • 培養二子上清北,教師父母總結心得,教育孩子學習:要懂得4先4後
    文 | 學習方法寶典你認為什麼樣的家庭,才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這裡先來給大家看一組數據,根據《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2007至2016年全國共有837名高考狀元。其中,有35%的孩子的父母是教師,近兩成的父母是公務員,還有12.6%來自工程師家庭。這說明了什麼呢,我認為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這種時刻環繞孩子,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我們可以統稱為——「直升機父母」。 他們對孩子的關照無微不至,就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的上空盤旋,孩子一有問題和麻煩,便隨時要「降落」在孩子身邊提供幫助。
  • 長大後和父母不親的孩子,都有以下經歷,而父母多半是咎由自取
    小侄子在表嫂的監督之下,確實,孩子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也不是很多。後來孩子長大了,準備要報考大學了。這一次在填報志願上,小侄子好像使出了十幾年沒有用過的力氣,非要填一所省外的大學,後來才得知,他唯一的願望就是離家越遠越好,表嫂一開始以為,孩子只是一時想出去看看,等到孩子以後想家了,還是會回來工作的。
  • 孩子3歲後,有些能力比高智商更重要,想要聰明娃家長別忽視
    因為在很多家長眼中,只有高智商的孩子才最聰明,聰明才能學業有成,將來有所成就。不過,在孩子3歲之前,很多能力是比智力發育更重要的,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可能會錯過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發育階段。
  • 《小歡喜》季楊楊為媽媽剃光頭: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能學會成長
    好像癌症的本身並不可怕,讓他痛心的是孩子知道後的無助和擔憂。老公季勝利卻鼓勵她親口向兒子坦白病情:「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有義務告訴他。」兒子得知真相後,瞬間驚慌失措,儘管夫妻二人一直強調這是早期,痊癒的機會很大,秀楊楊仍然一時間接受不了,流著淚衝出了家門。
  • 英國BBC:孩子打父母1萬4千起,向父母揮拳的孩子,經歷了什麼?
    但現實中,就真的沒有嗎? 回到最初的問題,父母打孩子,肯定算家暴,那麼孩子打父母,當然也算家暴。 家暴指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並不限定輩分、年齡。 但通常我們想像中,孩子都是弱小的,很難傷害大人。 可是,孩子如果在教育匱乏的家庭裡,也是會慢慢長大的。
  • 做一個懂得跟孩子「討價還價」的父母!
    看了這則報導,從老兩口和記者的對話中,有一點結論可以得出,這是一個只知道向父母索取,不知到感恩,更不知回報的人,在他的眼裡,沒有的東西伸手向父母要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理直氣壯。那麼是什麼讓一個人,一個而立之年的大男人成為這樣一個人呢?我想,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可以用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話來概括:「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父母的愛和陪伴是我們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和最大的財富。父母用愛滋養孩子,用自己良好的榜樣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裡長大,會愛自己,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懂得愛他人,會表達對他人的愛。
  • 小學生:孝敬父母首先要懂得感恩
    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父母不僅毫無怨言地養育我們成長,而且還給了我們純粹無私、寬大無邊的愛。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最無私的。父母為了撫養我們成人,總是那麼幸苦,那麼努力,傾盡了所有的心血。所所以,一個懂事的孩子,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鴉有反哺之效」,「羊有跪乳之恩」。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提倡講孝道。
  •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體諒,源於父母的溫暖和愛
    反觀另外一些孩子,卻顯得尤其懂事,不但自己品學兼優,還非常體諒父母。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一期來了一個13歲的男孩叫李仁志,站在高高的天台上,他大聲地對眾人喊道:"雖然我媽媽是個外賣配送員,但是她是我們家的小公主!"小小年紀就能體諒到媽媽為生活打拼的不易,說出這麼暖心的話語,讓媽媽和其他人都溼了眼眶。
  • 我把孩子養成了「惡魔」:《人生第一次》道出為人父母的心酸
    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班、第一次步入婚姻的殿堂、第一次成為父母……從出生到長大,我們的一生要經歷多少難忘的「第一次」,一道輪迴,又要看著我們的孩子經歷多少「第一次」。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滿心期待拼盡全力,才進入這人世間的。憑著過命的交情,無論孩子長大後怎麼樣,我們都會無條件守護、相信、支持他們。幾年後,他們要上幼兒園了,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就得克服離開父母的焦慮。在教室裡,他們嘶吼、大叫,甚至狂奔出門口,老師也攔不住,扯住媽媽的衣服和手,不讓媽媽走。
  • 父母帶孩子老實排隊,看到有人插隊,該怎麼和孩子說好呢?
    小琴告訴兒子:「我們不可以過去,如果每個人都像剛才那位叔叔一樣做,那整個隊伍就亂了,隊伍一亂,大家爭前恐後地往前擠,那最後誰也去不成了。」我想很多人都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當自己帶著孩子在老實排隊時,有人卻在前面無理插隊,這時孩子就會好奇,為什麼別人可以插隊,我們卻要乖乖排隊,這不公平啊!
  • 孩子和父母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有些孩子就開始吐槽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了。因為母親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席,一位女孩對測試結果似乎不太有信心。男孩則直接說和父親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太好,因為他們一天也就說五句話。一旁的父親面色凝重,卻也無言以對。當測試開始後,兩極分化的結果,更是十分明顯。
  • 孩子身份證末尾數是「X」,是富貴命的象徵?X真正含義父母要懂得
    孩子有了身份證以後,不管是出行還是考試,都會特別方便,越來越多的家長也給孩子辦理了身份證。不過有的父母卻發現,怎麼自家娃身份證上面的最後一位是「X」,莫非有什麼特殊含義?孩子身份證末尾數是「X」,是富貴命的象徵?
  • 講講我的親身經歷,有些孩子,為什麼長大後和父母不親近!
    我生孩子之前,公公就曾經提議:等孩子斷了奶後,就帶到老家來吧,我和你媽給你們帶,你們倆好好忙事業。對於公公的這個好心的提議,我和老公沒有任何思考就拒絕了:哪怕再忙,孩子必須由我們自己帶!那時候,我不是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摟著父母的脖子,或者被父母背在背上玩耍,但我知道,我的父母是不會允許我纏著他們要抱抱的,他們永遠端著父母的架子,從來不會俯下身來,去關注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可能那個年代的父母大多數都不會在意這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