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謝謝你讓我們成為父母

2020-12-07 騰訊網

孩子的每一次生日,我都非常感慨。他漸漸長大,我們逐漸老去。慶祝他的每一次成長的同時,我同時也在感恩和慶幸。

感恩孩子選擇了我成為他的媽媽,慶幸我依然沒有停下讓自己學習和成長的腳步。因為孩子,我們必須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01

謝謝你,我的孩子

11月12日,是演員鄧超和孫儷的大兒子等等九周歲的生日,孫儷特意在微博髮長文給等等,文章標題就是:「謝謝你等等」。

每一段都以「謝謝你」開頭,「謝謝你讓我成為了媽媽」、「謝謝你激發了我對學習的動力」、「謝謝你讓我愛上了旅行」……九段內容寫得情真意切。

孫儷歷數等等出生後帶給她的成長和改變,完全沒有為人父母的高高在上,更多的是感謝等等讓她的生命更加完整。

她感謝等等讓她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感謝等等教會她與人溝通的能力,還感謝等等一直誇讚她漂亮,還有在意全家人的健康等等。

就連演員蔡少芬都評論說:「真的感動!好媽媽和乖兒子,永遠幸福快樂!等等生日快樂!」

孫儷在當媽媽的九年時間裡,不僅身體力行地陪孩子們長大,更懂得從孩子們身上領悟生命的神奇,才能用更感恩的心態引領孩子一起成長。

是孩子的到來讓我們成為了父母,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命,更讓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省察內心,做更好的自己。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第一種是自己和父母的關係。第二種是自己和其他人的關係,包括與伴侶、孩子、同事、合作夥伴等關係。第二種關係是第一種關係的投射。

父母不以生養了孩子而高高在上,反而是以謙遜的姿態,與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在一飯一蔬、一喜一怒的陪伴中,窺見孩子的純真善良。

當父母們能夠用發展的眼光,平和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的時候,才會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更順暢,也會更願意包容孩子的錯誤和缺點,給予孩子更寬容的成長空間。

02

孩子賜予我們當父母的權利

孫儷感謝等等的第一句就是:「謝謝你讓我成為了媽媽,讓我的生命更完整,讓我有如此美妙的體驗。」

經歷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當我們懷抱著軟糯的孩子的時候,才會發現是孩子的到來,賜予了我們成為父母的權利,從這一點來說,毋庸置疑我們應該感謝孩子。

曾讀過一個8歲孩子寫的《挑媽媽》的小詩:

你問我出生之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每一個孩子能夠投奔著父母而來,都是經歷了千難萬險的,而只有擁有足夠的緣分和幸運,我們才能跟孩子有了這一世的父子、母子情分。

記得我兒子從我肚子裡出來的那個瞬間,我的眼淚止不住譁譁地流,我知道我跟老公這一輩子,都要跟這個小肉團兒有了牽扯。

是他願意當我們的孩子,才讓我們當上了爸爸和媽媽,不僅體會到孕育新生命的神奇,更加感受到為人父母應該承擔起養育他的職責。

所以即使兒子現在已經是10周歲的少年了,偶爾調皮惹我生氣的時候,我總會寬慰自己,親生的!親生的!如果不是有了他,誰願意來氣我呢?

這麼一想,當父母的心情才會更寬慰,畢竟孩子能夠躲在我們懷裡的時間,也就成年之前的18年而已,等到他長大以後,還不是立馬展翅高飛了嗎?

英國「國民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中說,在孩子性格的養成過程中,基因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主導作用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

當父母秉承著感恩孩子的心態的時候,教養孩子的方式會更加有愛,即使孩子表現不好,也願意給予孩子改進的機會,對於孩子的成長肯定大有裨益。

03

孩子激發父母更加努力上進

在長文的第二段,孫儷說:「謝謝你激發了我對學習的動力。有了你之後,我需要更多時間學習思考,我也必須要學習,因為對於我來說,也是第一次做媽媽。

沒有誰天生就是好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後的屎尿屁中摸索成長起來的,而因為孩子激發出來的學習動力,會促使父母更努力上進。

演員海清曾在微博記錄,兒子蛋妞放學回家寫作業到夜裡快12點,看到蛋妞這麼努力,海清發出靈魂一問: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母子倆一起做長途飛機,蛋妞在寫作業,而海清則在看書,海清不想成為拖蛋妞後腿的媽媽,不僅事業成績顯著,平時更是不鬆懈努力自我成長。

我閨蜜小敏說羨慕海清養了一個出色的兒子,其實我覺得是有了海清的榜樣在前,蛋妞才會更加出色,而她卻對此不以為然。

小敏的兒子天資聰穎,但是學習懶散,想方設法哄騙小敏的手機玩遊戲,小敏每次都心軟同意,有時候甚至母子倆一起玩升級。

在小敏的觀念裡,自己讀書的時候成績就不好,現在也不知道怎麼引導二子,即使兒子成績不好,反正將來總有口飯吃。

不少父母有這種錯誤的觀點,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孩子未來什麼樣就聽天由命,一點不知道通過自己的學習成長來帶動孩子一起進步。

其實,一個家庭的真正價值不是成年人生下孩子,而是孩子的到來造就了成年人。

真正懂得養育孩子責任重大的父母,都願意用學習的心態,汲取更多的知識,用更強的能力引領孩子一起成長,真正做到彼此成就。

04

孩子讓家庭完整,讓愛延續

孫儷說等等經常提醒她家的重要性,等等說只有四個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才像一個家的樣子。

而且等等還為孫儷泡茶,用零花錢給孫儷買花,希望爸爸媽媽一直陪在他身邊,一起做運動,一起吃健康的食物。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更是家庭穩定的基石,有了孩子的情感維繫,才會有了父母努力為孩子建設更美好的家園的動力和盼頭。

前一陣熱播的《三十而已》中,很多人關注的是三位女主的人生起伏,卻沒有注意到每一集的片尾出現的擺攤賣蔥油餅的一家人。

雖然每天早出晚歸,風裡來雨裡去,哪怕再苦再累,但是這對夫妻只要看到一旁玩耍的兒子,都會露出笑容,擦一把汗繼續幹活。

是孩子的到來,讓他們的家充滿了笑聲,為了能夠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父母願意去打拼,即使承受再多的辛苦也心甘情願。

而兒子也特別乖巧懂事,總是默默在父母身邊玩耍,有時候還會幫媽媽收收錢跑跑腿,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給予他的愛。

德國詩人維斯冠說,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

父母愛孩子和孩子愛父母,不僅是基於血緣關係的連結,更是創造更完整的家庭的互相成全,因此父母更應該懂得感謝孩子。

是孩子讓父母的生命更圓滿,也是孩子讓父母更願意付出和給予,更是孩子讓父母活得更有幸福感。

能夠這樣認識父母跟孩子之間關係的家庭,才會在未來的每一天裡,陪伴孩子有更多的成長和收穫!

策劃:有養 撰文:心海一隅

編輯:源滿 視覺:七喜

圖片來源:pexels、網絡

相關焦點

  • 「憑什麼說謝謝?」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父母要警惕娃變成不孝子,及早...
    可是我們發現有些是孩子慢慢長大後就變了,最明顯的是受到別人的幫助他們之後,也不會說一聲謝謝之類的話語,這就暗示孩子價值觀出現了問題。 有些時候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並不是一個孩子應該出現的行為,不管是以一定的東西回報,還是簡單的說一句謝謝,都是表現良好的修養,但是閉口不提,只會讓我們看到父母教育不到位。
  • 教會孩子發自內心地說「謝謝」
    很多人都值得我們說一聲「謝謝」,比如父母、朋友,還有那些幫助過我們的陌生人,或者是我們遇見的所有人,甚至是某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和父母就會教孩子說「謝謝」,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會說謝謝,需要別人提醒,比如媽媽可能會在旁邊提醒:別人幫助了你,你該說什麼呀?
  • 小妹,謝謝你!我們全家高興極了!我的孩子有希望了!有救了!
    信中說:若你有一天康復了平安長大了,我想和你見面,請你來杭州玩,西湖很美,杭州姑娘美,到時候,我想聽你叫我一聲姐姐。」前天,她收到了男孩家人的回信。感謝信的主要內容如下:給救命恩人的一封信小妹你好,我是患者孩子的母親。首先我在這裡代表孩子和全家人謝謝你了。
  • 白巖松: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上進孩子,你的手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們總是在抱怨孩子不夠進步,然後把責任說是社會的問題、教育的問題。的確,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總是埋怨孩子不努力、不上進,而忘記自己才是孩子仿效的榜樣。你的一言一行,都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滲透、影響著孩子。
  • 父母來到大城市帶娃,卻得了抑鬱症,我們欠父母一句謝謝
    這一次,我們把目光聚焦「老漂」媽媽——把兒女辛苦撫養長大之後,年邁的她們又背井離鄉,幫兒女照顧他們的兒女。在全國2.47億流動人口中,流動老人將近1800萬,佔了7.2%。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構成老人流動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顧晚輩比例高達43%。
  • 米歇爾《成為》:金錢不能影響孩子的學習觀,但父母的態度可以
    金錢不能影響孩子的學習觀,但父母的態度可以。歐巴馬給女兒看書這就是來自米歇爾父母的教育觀,我相信這件事也頓時敲醒了不少父母,父母的格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未來與眼界。當然,《成為》還有很多關於米歇爾父母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很是值得做父母的學習,畢竟教育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但是我們可以一直在學習著做更好的父母。
  • 謝謝你來了|一心追夢掏空父母,她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從小,陳黎的父母就進城打工,常年把她寄養在外婆家。父親每次回來看她,都只能偷偷的離開,因為不忍分別,更心疼陳黎不舍的哭鬧。
  • 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身為父母你想好了嗎?這本書了解一下
    還不止這些,我們希望孩子在學業上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眼光長遠的人。那麼,父母的這種種的育兒焦慮,又該如何破解呢?別急,我們將在來自清華大學天體物理碩士、經濟學博士,同時是第74屆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女士的新書,《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中找到答案。郝景芳自小就是我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今作為世界青年領袖的她,不僅創辦了童行學院,她自己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 「成都嘉年華」父母的一片熱心,卻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噩夢!
    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高,生活質量也發生了質的改變!我們的教育水平,也是越來越高,我們的道德素質也有相應的提高。很多的父母也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能夠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在很多的情況下都是不如願的。因為有的孩子內心的逆反心理是父母永遠不可想像的。
  • 《知否》告訴我們的道理:父母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為人父母,一定要先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因為你的眼界和格局就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決定了孩子命運的走向。教育孩子,要一碗水端平在《知否》中,盛明蘭的父親盛紘把偏心演繹得淋漓盡致。雖然這時候的懺悔晚了些,可是這也告訴了我們,所有多孩家庭的父母不管心裡偏愛誰,行為上必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家庭和睦,也才能夠讓孩子們都健康成長,成為三觀正確、行為端正的人。
  • 小升初擇校失敗,蘇外,謝謝你
    蘇州e度論壇壇友「劉簡88」雖然擇校蘇州外國語學校失敗,但是仍然想對蘇外說,謝謝你。   剛有大俠發帖可以安心選擇別的學校了,是的!不憑三好與證書的實戰,還是蠻公平的!起碼知道自己大致的真實!感謝蘇外提供的測試機會!90分值與錄取的要求相差甚遠,儘管醬油黨一員,自以為小孩還不錯,現在清醒了!革命尚未成功,我與小孩更需努力!謝謝你,蘇外!
  • 孩子,謝謝你這麼用心地愛著我
    我們就這麼安靜地看著月亮,哥哥突然牽住我的手說:媽媽,我愛你,愛到月亮又變圓,愛到它轉一圈又回到這裡。去年夏天,弟弟高燒,我們帶著他去醫院檢查。從醫院出來,太陽明晃晃掛在頭頂。媽媽,我來推車,你快把手放在頭頂。
  • 虐童事件頻頻發生,為何父母這麼狠心?別讓孩子成為你的出氣筒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想孩子是親生的,怎麼可能用這樣殘忍的方式去虐待孩子呢?可是從一些報導出來的新聞,卻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父母在對待孩子時的心狠手辣。 這樣一句話,或許可以成為2019年度最為心酸的話語。當父母以最為暴虐的態度去應對自己的孩子之時,他們竟然還是希望父母對於他的寵愛,不願意離開父母。為什麼親生父母會如此狠心呢?難道我們真的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嗎?
  • 程敏丨謝謝你做了我的孩子
    ——泰戈爾《出生》每每讀到泰戈爾的這首小詩,內心總是充滿無限柔情,一種暖暖的溫馨的情愫在心底蕩漾開來,融化在凝視你的雙眸裡,在環抱你的臂彎裡,使我時時覺得你就是上帝帶給我的最大的恩賜,不知是我幾世修來的福分才讓你我今生成為母子。
  • 父母們如何讓家裡存在的殘障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我們國家目前還存在著很多的殘疾兒童,對於孩子們來講,生活總是向著陽光的,父母們總是需要幫助孩子們去度過難關,幫助孩子們建立屬於自己的信心。對於孩子們來講,她們從出生以來就是一張白紙,上邊會擁有什麼樣子的繪畫都是父母們所描繪出來的,所以說,父母們在面對殘障的孩子的時候,所要傳遞的信息一定得是積極的正能量的,我們相信,孩子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彩色人生。那麼父母們如何讓家裡存在的殘障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 多少人拼盡全力孩子卻成為普通人?不完美父母卻感動人無數人
    多少父母拼盡全力不是想把娃變成天才,而是不想讓他跟我們一樣累,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愛著孩子,並不是每一次都做對了,但沒有完美的孩子,更沒有完美的父母。就算過程中不小心犯了錯,哪有何妨,有不犯錯的父母的嗎?有不犯錯的孩子嗎?僅僅是父母愛孩子的心就已經讓人敬畏。很慶幸有不少家長認同我的觀點,也在不斷努力讓自己和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哪怕每天只成長一點點,對我們來說就是莫大的安慰。讀書是我們這些人改變命運的機會,甚至有時候是唯一的機會。
  • 郭麒麟重現範思轍的算數神技,你覺得孩子應該成為父母的影子嗎?
    很喜歡這一期的主題,孩子到底是應該成為父母想要的樣子,還是做自己想要的樣子!陶小玉因為媽媽的斥責和恨鐵不成鋼演化出兩種人格,一種是媽媽想要他成為的聰明的孩子,另一種就是自己本身笨笨的樣子!而在節目中郭麒麟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一如既往地逗,一如既往地聰明!在備採中,郭麒麟說道,自己的成績一直都是第一名,就是別人眼中優秀的孩子,所以現在對於第一名已經沒啥感覺了,而別人會想著勇敢的去追第一名,不想做第二名。
  • 兒童樂園意外遇到同學,媽媽這樣稱呼孩子,孩子說:媽,謝謝你
    通常在寶寶出生之後,家裡的長輩都會先給孩子取一個大名,除了大名之外,一些家長也會給孩子取一個乳名,這個乳名可能和大名有關係,也有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名字,一般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叫孩子的乳名,可以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先接觸的都是自己的乳名,上幼兒園之後才會對自己的大名更熟悉
  • 父母不閉嘴,孩子怎麼開口
    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楊天真說:「所有的談判,不是在給對方提要求,也不是在逼迫對方退讓,而是你要尋求到對方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與孩子溝通也是同樣的道理,溝通不是辯論比賽,目的不是為了爭個輸贏,更不是為了指責孩子。3個方法,跟孩子有效溝通1、父母首先需要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需要給予他們個人空間和足夠的尊重。
  • 父母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痛苦的不僅僅是孩子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當孩子出世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的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和義務,不僅要承擔起孩子的一切,還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給孩子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它構成了孩子今後生命中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