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每一次生日,我都非常感慨。他漸漸長大,我們逐漸老去。慶祝他的每一次成長的同時,我同時也在感恩和慶幸。
感恩孩子選擇了我成為他的媽媽,慶幸我依然沒有停下讓自己學習和成長的腳步。因為孩子,我們必須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01
謝謝你,我的孩子
11月12日,是演員鄧超和孫儷的大兒子等等九周歲的生日,孫儷特意在微博髮長文給等等,文章標題就是:「謝謝你等等」。
每一段都以「謝謝你」開頭,「謝謝你讓我成為了媽媽」、「謝謝你激發了我對學習的動力」、「謝謝你讓我愛上了旅行」……九段內容寫得情真意切。
孫儷歷數等等出生後帶給她的成長和改變,完全沒有為人父母的高高在上,更多的是感謝等等讓她的生命更加完整。
她感謝等等讓她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感謝等等教會她與人溝通的能力,還感謝等等一直誇讚她漂亮,還有在意全家人的健康等等。
就連演員蔡少芬都評論說:「真的感動!好媽媽和乖兒子,永遠幸福快樂!等等生日快樂!」
孫儷在當媽媽的九年時間裡,不僅身體力行地陪孩子們長大,更懂得從孩子們身上領悟生命的神奇,才能用更感恩的心態引領孩子一起成長。
是孩子的到來讓我們成為了父母,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命,更讓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省察內心,做更好的自己。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第一種是自己和父母的關係。第二種是自己和其他人的關係,包括與伴侶、孩子、同事、合作夥伴等關係。第二種關係是第一種關係的投射。
父母不以生養了孩子而高高在上,反而是以謙遜的姿態,與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在一飯一蔬、一喜一怒的陪伴中,窺見孩子的純真善良。
當父母們能夠用發展的眼光,平和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的時候,才會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更順暢,也會更願意包容孩子的錯誤和缺點,給予孩子更寬容的成長空間。
02
孩子賜予我們當父母的權利
孫儷感謝等等的第一句就是:「謝謝你讓我成為了媽媽,讓我的生命更完整,讓我有如此美妙的體驗。」
經歷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當我們懷抱著軟糯的孩子的時候,才會發現是孩子的到來,賜予了我們成為父母的權利,從這一點來說,毋庸置疑我們應該感謝孩子。
曾讀過一個8歲孩子寫的《挑媽媽》的小詩:
你問我出生之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每一個孩子能夠投奔著父母而來,都是經歷了千難萬險的,而只有擁有足夠的緣分和幸運,我們才能跟孩子有了這一世的父子、母子情分。
記得我兒子從我肚子裡出來的那個瞬間,我的眼淚止不住譁譁地流,我知道我跟老公這一輩子,都要跟這個小肉團兒有了牽扯。
是他願意當我們的孩子,才讓我們當上了爸爸和媽媽,不僅體會到孕育新生命的神奇,更加感受到為人父母應該承擔起養育他的職責。
所以即使兒子現在已經是10周歲的少年了,偶爾調皮惹我生氣的時候,我總會寬慰自己,親生的!親生的!如果不是有了他,誰願意來氣我呢?
這麼一想,當父母的心情才會更寬慰,畢竟孩子能夠躲在我們懷裡的時間,也就成年之前的18年而已,等到他長大以後,還不是立馬展翅高飛了嗎?
英國「國民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中說,在孩子性格的養成過程中,基因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主導作用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
當父母秉承著感恩孩子的心態的時候,教養孩子的方式會更加有愛,即使孩子表現不好,也願意給予孩子改進的機會,對於孩子的成長肯定大有裨益。
03
孩子激發父母更加努力上進
在長文的第二段,孫儷說:「謝謝你激發了我對學習的動力。有了你之後,我需要更多時間學習思考,我也必須要學習,因為對於我來說,也是第一次做媽媽。」
沒有誰天生就是好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後的屎尿屁中摸索成長起來的,而因為孩子激發出來的學習動力,會促使父母更努力上進。
演員海清曾在微博記錄,兒子蛋妞放學回家寫作業到夜裡快12點,看到蛋妞這麼努力,海清發出靈魂一問: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母子倆一起做長途飛機,蛋妞在寫作業,而海清則在看書,海清不想成為拖蛋妞後腿的媽媽,不僅事業成績顯著,平時更是不鬆懈努力自我成長。
我閨蜜小敏說羨慕海清養了一個出色的兒子,其實我覺得是有了海清的榜樣在前,蛋妞才會更加出色,而她卻對此不以為然。
小敏的兒子天資聰穎,但是學習懶散,想方設法哄騙小敏的手機玩遊戲,小敏每次都心軟同意,有時候甚至母子倆一起玩升級。
在小敏的觀念裡,自己讀書的時候成績就不好,現在也不知道怎麼引導二子,即使兒子成績不好,反正將來總有口飯吃。
不少父母有這種錯誤的觀點,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孩子未來什麼樣就聽天由命,一點不知道通過自己的學習成長來帶動孩子一起進步。
其實,一個家庭的真正價值不是成年人生下孩子,而是孩子的到來造就了成年人。
真正懂得養育孩子責任重大的父母,都願意用學習的心態,汲取更多的知識,用更強的能力引領孩子一起成長,真正做到彼此成就。
04
孩子讓家庭完整,讓愛延續
孫儷說等等經常提醒她家的重要性,等等說只有四個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才像一個家的樣子。
而且等等還為孫儷泡茶,用零花錢給孫儷買花,希望爸爸媽媽一直陪在他身邊,一起做運動,一起吃健康的食物。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更是家庭穩定的基石,有了孩子的情感維繫,才會有了父母努力為孩子建設更美好的家園的動力和盼頭。
前一陣熱播的《三十而已》中,很多人關注的是三位女主的人生起伏,卻沒有注意到每一集的片尾出現的擺攤賣蔥油餅的一家人。
雖然每天早出晚歸,風裡來雨裡去,哪怕再苦再累,但是這對夫妻只要看到一旁玩耍的兒子,都會露出笑容,擦一把汗繼續幹活。
是孩子的到來,讓他們的家充滿了笑聲,為了能夠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父母願意去打拼,即使承受再多的辛苦也心甘情願。
而兒子也特別乖巧懂事,總是默默在父母身邊玩耍,有時候還會幫媽媽收收錢跑跑腿,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給予他的愛。
德國詩人維斯冠說,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
父母愛孩子和孩子愛父母,不僅是基於血緣關係的連結,更是創造更完整的家庭的互相成全,因此父母更應該懂得感謝孩子。
是孩子讓父母的生命更圓滿,也是孩子讓父母更願意付出和給予,更是孩子讓父母活得更有幸福感。
能夠這樣認識父母跟孩子之間關係的家庭,才會在未來的每一天裡,陪伴孩子有更多的成長和收穫!
策劃:有養 撰文:心海一隅
編輯:源滿 視覺:七喜
圖片來源:pexels、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