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迎澤區1宗商業用地的出讓結果進行公示,山西達景睿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165億摘得該地塊,宗地面積8063.05平方米。
地塊編號為SG-2002,位於迎澤區,四至範圍為東至南宮坊街,南至迎澤南街,西至三晉國際飯店,北至迎澤大街。 地塊用途為純商業,面積8063.05平方米,容積率5.54,建築密度41.98%,綠地率19.5%,建築面積約44669.297平方米。該地塊掛牌起始價10150萬元,最終成交價11650萬元,溢價率近15%,樓面價約2608元/平方米。 地塊位於迎澤區核心城區,周邊有三晉國際大飯店、五一廣場、龍城國際飯店、太原汽車站、太原火車站、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八五醫院、山西惠民中西醫結合醫院、郵政大廈、太原交通大廈等多個地標,其他生活、教育、商業等配套也非常齊全。
世界晉商網注意到:山西達景睿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是史曜瑜。
史曜瑜在2015年10月被選為ST生化董事長,同時接過的還有總經理和財務總監的位置。直到2018年1月17日,他才卸下重擔,只保留了董事長的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史曜瑜生於1985年8月,2009年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空軍工程大學法學專業。史家控制的振興集團當時為ST生化的最大股東。2015年,他從兄長史躍武手中接手ST生化時,剛滿30歲。史曜瑜不僅是公司董事長,還同時擔任公司總經理和財務總監。
被股民起訴接連敗訴、陷入債務糾紛公司帳號被凍結、面臨公司實控權爭奪,大權在握的史曜瑜這幾年過得並不平靜。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涉及到史曜瑜的糾紛就有33起。外部的紛爭或許牽扯了過多的精力,ST生化內部的管理也是一團亂麻。
證監會監管函顯示,ST生化未制定績效考評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會計基礎薄弱,存在報銷、審批為同一人的情況。2015年、2016年的年報中,審計機構均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2015年,ST生化甚至都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
面對如此混亂的狀況,史曜瑜接手後交出的答卷自然也不令人滿意。儘管營業收入略有增長,ST生化的淨利潤在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下降超過30%。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ST生化並未在2017年三季報中對全年業績進行預測,也沒有發布專門的業績預告。不過,僅從三季報看,利潤也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13.28%。
財報頻繁出錯,高管拿獎金不記帳
ST生化在監管部門眼中實屬「劣跡斑斑」。據中新社統計,自2012年起,ST生化就已被深交所公開譴責4次、通報批評3次,出具監管函6次、關注函7次、年報/半年報問詢函5次。
證監會的最新監管函中提到,ST生化從2014年到2016年在年報中披露的員工數量及公司高管稅前薪酬不準確。2016年,公司高管稅前報酬總額沒有包含半年獎、年終獎和其他各項獎金、過節費等。
2017年11月,ST生化在發布的更正公告中,將支付給員工的金額由3607萬元調整為6186萬元,增加了超過2500萬元。
此外,對於產量銷量數據、借款擔保等重大事項,ST生化的年報中數據也多不準確,甚至未予披露。
金興大廈地處迎澤大街和南宮坊街交匯處,由一幢約21、22層高的主體建築和一幢三層裙樓組成,是ST生化大股東振興集團有限公司以資抵債轉讓給上市公司ST生化的一塊資產(資料顯示),金興大酒店總建面約4萬多㎡。
其對面便是太原著名的天一宮名人會館和五一廣場,可謂「豪華地段」地標性建築,但因為土地使用證未辦理下來而導致了爛尾。
站在五一廣場,這棟爛尾樓非常顯眼,主體已經完工,周圍還有鐵架支撐,裙樓鏽跡斑斑,有關它的資料並不多,在2002年的衛星圖中,金興大廈就已經存在。2004年,金興大酒店內外裝飾還進行過招標,最後不了了之,據網友描述,此建築爛尾至少20多年。
在金興大廈爛尾的背後,是*ST生化(現已改名為「雙林生物」)與大股東山西振興集團的一段資本往事。
金興大廈是*ST生化大股東振興集團以資抵債轉讓給上市公司*ST生化的一塊資產——金興大酒店。
「已經建好了,但是沒有裝修,所以一直沒有經營。」*ST生化證券部的工作人員如是表示,「金興大酒店建築面積有4萬多平方米,上市公司拿不出這麼多錢來裝修。」根據*ST生化公告,該酒店一直未能開業經營的重要原因是土地使用權證未拿到。
這得從大股東振興集團與*ST生化的債務說起。
由於公司曾經的關聯方逾期借款引發的訴訟都進入了執行階段,給公司造成了11050萬元的損失。公司於2011年11月向運城市中院提起訴訟,要求振興集團兌現公司承擔因擔保責任造成的損失。
2012年11月29日,*ST生化和振興集團籤訂《執行和解協議》,約定振興集團將金興大酒店(不含土地使用權)交付*ST生化,以抵償振興集團1.1億元借款。因在協議協定之日起六個月內,未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故用於抵債的金興大酒店按照原確認值的90%,即1.15億元(1.28億元×90%)確認為金興大酒店的交易價格。
截至2013年年報披露日,金興大酒店已停工10餘年仍未恢復施工。
十年後,「物是人非」。為何上市公司會接受大股東十年未動工且無土地使用權的酒店資產?
「打個比方,別人欠我們錢了,沒法還錢,我們就要了人家最值錢的東西。」*ST生化人士表示,金興大酒店已經是「大股東最值錢的資產」了,「如果有土地使用權,那就不是這個價了。」
深圳一位房地產資深律師表示,一般而言,沒有辦理土地使用權的資產只要有相關證件證明其資產歸屬是可以進行拍賣的,如果不走拍賣這條路,繼續持有這塊資產,那麼上市公司最終若拿到土地使用權證件,可能需要「補齊地價款項」。
ST生化的前身為宜春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之後三九集團實現「入主」,公司名稱於2000年3月變更為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但由於經營不善,公司於2007年4月便因連續三年虧損被暫停上市,而在此期間山西振興集團實現「入主」。
山西振興集團,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晉秦黃河汾河交匯處金三角的河津市鋁工業特色園區,是以煤、電、鋁為聯產項目、多元化經營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振興集團的背後,是山西河津原首富史珉志。史珉志曾持有振興集團98.66%股權。
史珉志出生於山西河津市,他創辦了山西振興集團,出任董事長。曾經被評為全國先進個體勞動者、全國新長徵突擊手,山西省人大代表,受到過多位國家領導人接見,因為振興集團將幹澗村打造成全國示範村,多位部長級官員親筆題字。
振興集團也曾是頗有名氣的地方煤電鋁企業,一度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和山西省工業30強之列,2005年振興集團與三九集團籤訂協議接過了上市公司控股權,後者也自此進入「振興」時代,並開啟歷時漫長的保殼之路,期間上市公司名稱變更為振興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仍為*ST生化。
為了實現恢復上市,振興集團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耗時長達六年,直至2013年才得以「如願」再度回歸,但由於子公司對振興集團的擔保尚未解除,上市公司無法實現全部「摘帽」,證券簡稱於2014年變更為ST生化。
但未曾想,因資產重組而注入的山西金興大酒店和振興電業成為「燙手山芋」,上市公司也因此導致股改承諾遲遲未完成,不僅完全摘帽的想法無法實現,且因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投資者訴訟和大股東債務問題屢屢讓上市公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可謂麻煩不斷。
不過,更具戲劇性的是,作為原有上市公司資產的血製品子公司廣東雙林業績表現卻愈發穩健,使得「緊箍咒」下ST生化仍保持著足夠的市場吸引力,公司此前曾是A股唯一一家被公募基金舉牌的被ST上市公司。
而深知旗下上市公司發展潛力的山西振興集團,從2015年開始便嘗試為上市公司「摘帽」掃除障礙,並於2017年成功藉助「金主」中國信達置出振興電業和金興大酒店這兩大不良資產,藉此山西振興集團在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時作出的承諾也得以完成,上市公司摘帽最大障礙如願清除,之後的事情便為市場所熟知了:
2017年6月,浙江知名民企「聯合體」——浙民投突然「殺出」,通過旗下浙民投天弘斥資近30億元要約收購ST生化股份,目標直至拿下上市公司控股權。雖然此後山西振興集團希冀通過「借力」中國信達和引入知名房地產商佳兆業集團進行「阻擊」浙民投入主,甚至不惜與浙民投「對簿公堂」,但「實力不俗」的浙民投還是於2017年12月如願完成了對ST生化的要約收購。
在此背景下,自知實力有限的振興集團選擇退出上市公司實控權之爭,不過卻「執意」將所持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給佳兆業旗下的深圳航運健康,同時將剩餘股權(轉讓給中國信達)的投票權也委託給深圳航運健康,並退出上市公司董事會。
2018年5月,浙民投、振興集團和佳兆業三方「握手言和」,浙民投和佳兆業提名人選如願進入公司董事會,雙方「共掌」ST生化的局面形成,山西A股最強股權攻防戰就此平穩收官。雖然之後三方再起波瀾,但隨著振興集團順利將股權分別轉讓給佳兆業和中國信達,上市公司股權和管理層之爭均漸趨平靜,振興集團得以「全身而退」。
2018年11月,上市公司成功「摘帽」,證券簡稱由「ST生化」變更為「振興生化」,看似只是簡單的兩個字母,公司卻為此整整等待了12年之久。
2019年11月19日,「振興生化」正式變更證券簡稱為「雙林生物」。對於這家公司而言,隨著新股東的入主和名稱的變化,這家一度因股權爭奪戰而備受關注的公司,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在更名前,曾經的振興生化業績正在明顯轉好。2019年10月18日晚間,振興生化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在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41億元,同比增長1.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58.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48.73%。
至於這段往事裡的另一個主角,山西振興集團,最近幾年則已杳無音訊,消失在媒體和大眾的視野裡。
世界晉商網綜合太原規劃和 自然資源局、ai財經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