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今年春節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阿爾山市關停了所有景區景點,停止一切旅遊活動。儘管如此,從事旅遊業相關服務的工作人員卻沒有閒下來,他們利用這段時間精湛業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為即將到來的旅遊季做足準備。如今來到阿爾山市,處處可見阿爾山旅遊人為迎客而忙碌的景象。
景區景點提檔升級
白狼鎮林俗休閒村莊建設工程開始啟動。林俗休閒村莊內48棟房屋及院落依次進行改造,改造工程依據白狼鎮幾十年的時代發展鮮明特點,打造成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紀的不同風格5類房屋,使遊客能夠體驗不同年代白狼林區的生產生活特色。承擔項目建設的是內蒙古阿爾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韓忠勇表示原計劃是在今年夏天將整個林俗村建設完畢對外營業。但受疫情影響,工程建設只能放緩。 工程放緩,可是韓忠勇的大腦是一刻沒有休息。韓忠勇利用疫情期間的閒暇時光,對該項目重新定位,從原來的體驗式景點改成以林俗文化為主的旅遊景點。他和當地老百姓促膝長談,了解白狼鎮的歷史由來以及風俗習慣,讓老林區工人講述每個年代特有的故事。韓忠勇十分看好林俗文化,遊客在這裡既可以體驗白狼林區的生產生活特色,又可以了解林俗文化,這樣景點的內容更加豐富,可以吸引不同年齡段的遊客前來體驗。
阿爾山的紅毛柳。(通訊員 賴志強攝)
韓忠勇陸續到周邊林區百姓家收集年代久遠的老物件,高度還原林俗村的房子原貌。糊牆用的是50年代、60年代的老報紙;院子裡磨豆腐的磨盤、打鐵的工具、拴馬的馬廄,每一間民宿都是按照屋子主人原來的陳設裝修的,遊客進入的瞬間便能感受到時代的記憶。
住宿餐飲精益求精
隨著景區景點的關停,阿爾山市的住宿餐飲業也遇到了「寒冬」。進入4月,阿爾山市的酒店和飯店陸續開門營業,經過兩個多月的閉店終於重新迎來客人。店鋪歇業不代表服務停滯,為了更好地為遊客提供服務,阿爾山市的所有酒店和飯店都使出渾身解數,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
阿爾山市新裝修的民宿。(通訊員 賴志強攝)
在阿爾山海神溫泉大酒店內,記者看到服務員用手機進行考試,考試內容主要以業務技能和理論知識為主。該酒店辦公室主任慧聚鴻告訴記者:「公司為了提升服務質量,投入12萬元為單位35歲至40歲的30多名骨幹力量開設培訓班,培訓內容為興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酒店管理的大專班,上課形式以網絡授課為主。員工主要利用平時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學習內容包括英語、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和酒店管理。」據了解,這些員工多數為中專畢業,或者缺乏專業知識,公司為他們提供的培訓可以使他們的專業技能上一個臺階。疫情期間工作不忙,每到閒暇時間,員工們便三五個人湊在一起,掏出手機觀看教學視頻,相互探討、一起答題,學習氛圍十分濃厚。
酒店的員工忙於培訓,餐館的老闆也將菜單推陳出新。在天福來大飯店,老闆兼廚師的黃鋼可是整整研究了一系列菜譜,把許多老菜單全換掉了,這樣可以更好地挽回損失。「今年我的飯店主打綠色牌,讓遊客不僅看到風景美,更要嘗到綠色的菜品。」黃鋼向記者介紹著他的經營理念。記者在菜單上看到,這是一份以山野菜為主的宴席,菌類、野菜等隨處可見的土特產變成了盤中的美味,用婆婆丁炸丸子、將老山芹和成餡兒,每一道菜都是綠色的阿爾山土特產,散發著健康的味道。
旅遊公司主動轉型
業內人士推測,疫情過後,以康養為主題的旅遊可能成為許多遊客的最愛。阿爾山市因為山美、水淨、空氣清新、溫泉養生等優勢無疑是熱門的康養旅遊打卡地。2019年以前,阿爾山市的多家旅遊公司主要圍繞暑期的旅遊旺季做文章,而今年的暑期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所以康養旅遊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
連日來,不少旅遊公司的工作人員抓緊製作旅遊宣傳冊、宣傳海報,並通過網絡公眾號、旅遊網站等形式宣傳旅遊路線。據介紹,目前旅遊公司主要針對內蒙古自治區內的遊客開展旅遊業務,多家旅遊公司已經先後派出幾支團隊分赴呼和浩特、呼倫貝爾市等地進行宣傳,在阿爾山市傳統的綠色金字招牌上加上健康遊、康養遊的宣傳,讓遊客對阿爾山市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改變遊客對阿爾山市旅遊的傳統認知,爭取在即將到來的旅遊季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旅遊。
如今的阿爾山市,「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雖然冷清但卻陸續恢復生機。整個阿爾山市的旅遊業都在盼望「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