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
蘇州:「一號產業」點燃城市夢想
中國江蘇網訊 4月25日,蘇州召開生物醫藥發展大會,全面吹響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地標集結號,力爭十年內集聚企業超萬家、產業規模破萬億,建成國際知名、國內最具標識度、最具影響力競爭力的「中國藥谷」。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地標,是事關城市未來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福祉的一件大事,怎麼重視都不為過。」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蘇州要在踏準全球科技進步和產業格局新浪潮中,加速推動形成『說到蘇州,就是生物醫藥;說到生物醫藥,中國就看蘇州』的發展共識。」
以「一號產業」造就產業新地標
2011年落戶蘇州,不到7年就從一個不足10人的團隊,成長為在香港上市、全球規模最大的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IPO,並第一次將中國發明的原創藥賣出15億美元的國際價……信達生物在蘇州締造的發展奇蹟,成為蘇州精心布局和悉心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的最佳體現。
從把生物醫藥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推進,到構建先導產業創新集聚區,再到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地標,蘇州深耕生物醫藥產業的足跡,見證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上的高度自信和堅強定力。
「蘇州布局生物醫藥產業時間早、熱度高、扶持力度強、取得效果也好。」正如信達生物營運長周勤偉所說,目前,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已覆蓋原料、研發、製造、流通、服務等環節;集聚了56位「國家級重大人才引進工程」人才、283位姑蘇領軍人才、209位省雙創人才和近5萬名創新人才;產業規模達1728億元,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尤其是蘇州工業園區,更是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同列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第一方陣。
在生物醫藥產業上積累的雄厚資本,成為蘇州朝著更高目標發起衝擊的堅實基礎。今年初,蘇州實施開放再出發發展戰略,響亮提出「以開放促進產業轉型,提升蘇州的高端產業引領功能」。蘇州在國內率先提出對標「全球藥谷」美國波士頓,打造獨具魅力的「中國藥谷」,其具體呈現就是一個產值達萬億級的產業地標。
「吃老本跑不出『加速度』,不加油轟不出『推背感』。打造『中國藥谷』,正是為發展加速,給未來加油。」藍紹敏說,任何一座標杆城市的誕生,都離不開戰略性、引領性支柱產業拔地而起。曾經,電子信息產業支撐起蘇州30多年的發展,至今仍在釋放深度發展的紅利。現在,蘇州提出將生物醫藥作為「一號產業」來打造,就是要再造一個萬億級產業,支撐蘇州未來10年、20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可持續發展。
以「三個最」實現高原之上築高峰
打造世界級產業地標,蘇州精準定位「產業靶點」,以「最全產業鏈條」容納各類企業基石,以「最強產業集群」吸引多領域人才工匠,以「最優產業生態」匯聚強大產業氣場,在蘇州已有相當「海拔」的產業高原上,打造出極具標識度的產業高峰。
產業地標的形成,離不開地標企業的崛起。當天的大會上,蘇州發布首批生物醫藥產業潛力地標企業培育名單。「回顧企業發展歷程,從7個月完成主體廠房封頂,到11個月後拿到藥品生產許可證,無不體現出蘇州親商、重商的服務理念。」入圍首批名單的盛迪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宏偉認為,經過十餘年探索,蘇州擁有完善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可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蘇州將每年滾動篩選出15家左右潛力地標企業進行重點培育,並成立地標企業培育專項服務小組,為企業提供專項服務。
目前,蘇州已擁有生物醫藥產業園區15個,形成強大的集聚效應。在此基礎上,蘇州將設立總規模超200億元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產業基金群,引金融「活水」澆灌企業成長。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地標,同樣離不開良好的配套服務和生態體系。蘇州致力於培育賦能創新的產業生態,尤其是聚焦臨床服務能力,通過聯合全國前20的醫院和臨床專業共同開展臨床試驗,打造新藥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集聚地。
以「雙核多極」布局「中國藥谷」
到2022年,集聚生物醫藥企業4000家,產業規模突破2800億元;到2025年,集聚企業6000家,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到2030年,集聚企業超萬家,產業規模破萬億元,各項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始終保持在20%左右……隨著《全力打造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地標實施方案》正式出臺,蘇州正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城市夢想」進發。
精心描繪「中國藥谷」發展藍圖,蘇州明確了「做強兩核、做大多極」的區域布局,力求舉全市之力打響生物醫藥的「蘇州品牌」。「勇攀新高峰,我們將深化生物醫藥產業制度集成創新,全力打造蘇州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核心區。」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丁立新說。
作為另一「核」,蘇州高新區則圍繞醫療器械重點領域,加快行業旗艦項目引進,繼續補鏈、強鏈、擴鏈。該區已制定實施醫療器械產業十年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並於近期啟用32萬平方米的產業載體。
吳中診斷檢測及醫藥加速基地、崑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太倉醫藥生產性服務業基地、常熟創新化藥和手術設備基地、張家港骨科材料特色基地、相城智慧醫療及治療設備基地、吳江特色藥研發基地……當下,生物醫藥產業的「動力」,正在全面融入到蘇州的發展肌理中,為這座創新名城永葆活力注入新的「基因」。
「我們將搶抓發展機遇,繼續深耕蘇州、加碼蘇州。」昭衍(蘇州)新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顧靜良介紹,企業在疫情期間參與了3個新冠病毒疫苗的臨床前評價,未來將繼續潛心創新,藉助各類政策支持,發展成為服務能力領先、服務內容廣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藥物研發外包服務企業。
十年耕耘,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向下深扎發達的根系,向上催生拔節的力量。有理由相信,未來十年,在蘇州這片發展的沃土上,一定能夠生長出鬱鬱蔥蔥的「產業森林」,匯聚成「生物醫藥看蘇州」的最美風景。
記者 李仲勳 孟 旭 盛 崢